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武周女官升职记 > 第50章 唐隆政变

武周女官升职记 第50章 唐隆政变

作者:芮祎Sophie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04:24:20 来源:文学城

唐隆元年六月庚子,夜。洛阳宫城上空阴云密布,星月无光,空气沉闷得如同浸透了水的巨毯,压得人喘不过气。太液池方向传来零星蛙鸣,更衬得这仲夏之夜死寂得诡异。太平公主府澄心堂内,烛火只燃了寥寥数盏,昏黄的光晕在杜善沉静却紧绷的面容上跳跃。她并未伏案,而是端坐如松,目光不时扫过紧闭的门窗,耳廓微动,捕捉着宫城深处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声响。案头出奇整洁,只摆着一册摊开的《唐六典》,朱笔搁在一旁,仿佛只是寻常的值夜。然而,她那拢在袖中的手,却紧紧攥着一枚冰凉坚硬的铜钥——那是开启档案柜最底层暗格的钥匙。

亥时三刻,一阵极其轻微、却连绵不绝的脚步声,如同潮水般自北面玄武门方向隐隐传来,迅速变得清晰,夹杂着甲叶碰撞的低沉铿锵与压抑的喘息声。来了!杜善的心猛地提起,几乎撞破胸腔。几乎同时,远处骤然爆发出震天的喊杀声、兵刃激烈撞击的锐响、以及某种重物猛烈撞击宫门的骇人轰鸣!火光瞬间映红了北方的夜空,将漆黑的夜幕撕开一道血红裂口。

“哐当”一声,澄心堂的门被猛地推开,郑司记的身影如同一道青色的闪电卷入,面色在昏暗光线下苍白如纸,眼神却锐利如刀:“事发了!闭户!落闩!珍珠,守住东廊!”她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是!”杜善与从侧间疾步而出的珍珠同时应声,没有丝毫犹豫。珍珠立刻抄起倚在门后的顶门杠,无声地滑入外侧廊柱的阴影之中。杜善则迅速起身,不是奔向门口,而是直扑墙角那排厚重的紫檀木档案柜。她手中的铜钥精准插入最底层一个毫不起眼的锁孔,轻轻一旋,无声地打开一道暗格。里面不是卷宗,而是一个早已备好的、内衬油布、防水防潮的厚皮囊。

她的动作快而有序,没有丝毫慌乱。她从那暗格深处,掏出数卷用薄如蝉翼的素绢写就、以蜡封口的密件,那是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以及张暐、刘幽求等核心策划者最关键的通信录副;还有一小叠记录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最致命劣迹(如贪墨军饷、勾结妖人、乃至暗示毒杀中宗)的密报摘要;最后是一份极薄的名单,上面是公主安插在韦后阵营及禁军中的暗桩代号与联络方式。这些,是足以颠覆乾坤,也足以引来灭门之祸的惊天秘密。她将它们迅速塞入皮囊,扎紧袋口,然后将其推回暗格最深处,覆以数层无关紧要的旧年账册副本,最后锁死暗格,将钥匙重新藏回袖中。

整个过程中,外面的厮杀声、奔跑声、惊叫声、垂死哀嚎声已混成一片,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火光将窗纸映得通红,人影杂乱跑动,空气中开始弥漫起淡淡的、令人作呕的血腥气。

“开门!韦后有令!清查逆党!速速开门!” 突然,一阵粗暴的砸门声和厉喝在堂外响起,伴随着兵器劈砍门板的巨响。是韦后一系的党羽在做最后的疯狂反扑!

杜善与郑司记对视一眼,心照不宣。郑司记深吸一口气,走到门后,声音沉冷如铁:“此乃太平公主殿下府邸机要重地,何人敢擅闯?!惊扰文书档案,形同谋逆,尔等有几颗脑袋?!”

门外略一迟疑,随即更加凶狠地撞门:“休得狡辩!再不开门,格杀勿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更沉重、更整齐的脚步声如雷般逼近,一个洪亮威严的声音压过了一切嘈杂:“奉相王、临淄王令!清宫剿逆!挡我者死!” 是李隆基的军队!

门外顿时响起短促凄厉的惨叫、兵刃折断声和四散逃窜的脚步声。很快,一切重归寂静,只余下沉重的呼吸声和甲胄摩擦声。一个新的、略显沙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语气带着克制后的恭敬:“郑司记,杜掌记,卑职万骑果毅葛福顺,奉临淄王殿下令,特来护卫澄心堂,确保文书无虞。逆党已肃清,请放心。”

葛福顺!李隆基的心腹将领!郑司记这才示意杜善缓缓移开顶门杠,打开一道门缝。只见门外站着一名浑身浴血、甲胄染尘的壮硕军官,身后是数十名杀气腾腾、手持滴血横刀的万骑兵士,地上躺着几具韦氏党羽的尸体。军官抱拳,声音带着战场下来的煞气:“惊扰司记。逆后韦氏、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已在太极殿前伏诛!大局已定!”

韦后、安乐死了!杜善心中巨震,虽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这消息,仍感到一阵眩晕。一个时代,就在这血腥之夜,彻底终结。

“有劳葛将军。”郑司记镇定还礼,“澄心堂一切安好,档案无损。”

这一夜,格外漫长。厮杀声逐渐平息,但宫城内的清洗并未停止。搜捕残余、控制宫门、安抚人心的命令此起彼伏。杜善和珍珠在万骑军的护卫下,坚守在澄心堂。期间,不断有李隆基麾下的军官或宦官前来,有时是传递指令,有时是“请借阅”某些特定档案。杜善皆依郑司记示意,沉着应对,需出示的便从明面档案中找出,绝不触碰暗格;需查阅的,则在一旁监督,确保文书不被篡改或夹带。

在这些往来交接中,杜善清晰地感受到了李隆基麾下团队的高效、冷酷与极强的目的性。他们目标明确,行动迅捷,言语简洁,对敌人毫不留情,对可能成为证据的文书档案极为重视。一位姓王的参军来调阅韦氏亲信将领的履历及近期调动文书时,目光锐利如鹰,迅速从中挑出几份关键文件,对其余堆积如山的普通档案则视若无睹,显示出极强的信息筛选和情报分析能力。这种远超其年龄的老练与狠辣,让杜善暗自心惊。

拂晓时分,天色微明,血腥气与焦糊味愈发浓重。一名宦官疾步而来,传达新令:相王、临淄王已控制全局,百官于太极殿前集合,等候新君李旦旨意。同时,命公主府即刻准备神都宫城图、禁军布防册、以及近期的紧要诏令底本,以备咨询。

郑司记立刻吩咐杜善调取。杜善熟练地找出这些文书,仔细核对。在整理近期诏令时,她特意将几份涉及韦后“墨敕”斜封官、以及一些内容荒诞的“皇后教”批答,悄然混入大量常规文书中,使其不那么显眼。这是一种无声的切割,既保护了公主,也为那段混乱的历史留下了痕迹。

不久,宫中正式传出消息:韦后、安乐公主伏诛,相王李旦奉遗诏(实为政变集团拟定)辅政,临淄王李隆基以平乱首功,进封平王。数日后,少帝李重茂(温王)禅位于相王李旦,改元景云。李唐王朝,在经历又一轮血腥洗礼后,再次艰难复辟。

政变后的清算迅速展开。大量韦后一系的官员被下狱、流放、处斩。澄心堂再次忙碌起来,处理着雪片般的清算文书。杜善在核验一份关于处决韦氏核心党羽数十人的敕令时,指尖再次冰凉。她看到名单上一个名字,是秘书省一位曾与她有过数面之缘的典簿,只因是韦后远亲,便被列入“附逆”处斩。她沉默地盖印归档,心中那因政变成功而稍缓的寒意,再次弥漫开来。李隆基的铁腕,在清算时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有些株连过广,其冷酷无情,令人胆寒。

然而,在一份关于奖赏政变有功人员的初步名单中,杜善看到了太平公主的名字赫然在列,赏赐厚重,加实封,其子薛崇简等亦得擢升。但与此同时,她也敏锐地注意到,李隆基(平王)及其麾下葛福顺、陈玄礼等将领的赏赐规格与实权授予,明显更为突出,尤其是对北门禁军的掌控,已迅速落入平王亲信之手。

杜善默默地核校着格式,用印。她知道,一场风暴已然平息,但另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韦后集团覆灭了,但以李隆基为首的强势皇子集团已然崛起,其锋芒与实力,甚至开始隐隐盖过了此次政变的另一主导者——太平公主。姑侄携手诛逆时的那点温情,在权力分配的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她抬头望向窗外,晨曦透过硝烟与血污,勉强照亮了这座历经劫难的宫城。李隆基的雄才大略与冷酷无情,在这一夜一晨之间,已展现得清清楚楚。他不仅是拨乱反正的功臣,更是一头年轻、凶猛、对权力有着极度渴望和掌控力的雄狮。太平公主殿下,将如何面对这位日益强大的侄子?而这大唐的宫阙,在经历又一次血洗之后,真的能迎来太平吗?

杜善收回目光,重新埋首于案前。她的笔依旧沉稳,但心底已清晰烙印下那年轻亲王浴血而来的身影,以及其身后那深不可测、寒意凛然的未来。唐隆政变,终结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一个更加波谲云诡的新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