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武周女官升职记 > 第48章 斜封官潮

武周女官升职记 第48章 斜封官潮

作者:芮祎Sophie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04:24:20 来源:文学城

景龙三年冬,洛阳宫城笼罩在一片靡靡的暖腻之中。太液池早已冰封,然紫微城内却因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无休止的宴饮欢歌,仿佛驱散了严冬的寒意,只余下一种虚浮燥热的喧嚣。然而,在这金玉其外的浮华之下,帝国的肌体正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溃烂所侵蚀——那便是由韦后母女公然主导、席卷朝野的“斜封官”浊流。

太平公主府澄心堂内,炭火烧得温热,却驱不散杜善眉宇间越积越深的冰寒。她面前的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已非往日关乎军国要务的诏令奏章,而是一摞摞质地各异、格式混乱、却都带着一种刺目朱批的“告身”与“敕牒”。这些文书,纸张或精或糙,墨色或浓或淡,唯一相同的,是那一道斜斜加盖其上的朱色御玺摹印,以及往往紧随其后的、更为张扬的“皇后敕”或更罕见的“公主教”墨迹。这便是臭名昭著的“斜封官”文书——帝国官职明码标价、鬻卖于市的耻辱凭证。

杜善指尖冰凉,拿起最上面一份。这是一张质地尚可的白麻纸,上书:“敕授:洛阳贾六,为尚辇局掌舆。准纳绢三百匹,钱万贯。景龙三年十一月丙子。斜封。” 朱印模糊,显然是匆忙压盖。文字粗鄙直白,将交易写得**裸,毫无朝廷敕令应有的庄重与威严。贾六?这名字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想必是某个献财纳贿的富商巨贾,转眼间便成了掌管宫廷车驾的“朝廷命官”。

她强抑着翻涌的恶心,将其归档。下一份,是写在一种劣质黄纸上的:“皇后敕:赐同进士出身,授陈五,许州参军。纳钱千五百贯。墨敕,门下不得覆。” 不仅卖了官,连“进士出身”的功名也一并卖了!“墨敕,门下不得覆”六字,更是跋扈至极,公然剥夺了门下省的审核封驳权,将国家法度践踏于脚下。

再一份,材质竟是罕见的彩笺,带着俗艳的香气,上书:“公主教:擢王七娘,为司苑丞,掌西苑花木。献南海珊瑚树一株,明珠十斛。教付少府监即办。” 安乐公主竟连宫内掌管花木的微末职司也不放过,用以换取奇珍异宝。司苑丞?只怕那王七娘连牡丹与芍药都分辨不清。

一桩桩,一件件,琳琅满目,触目惊心。所卖官职,从中央台省的低阶吏员,到地方州县的参军、县尉,甚至涉及太仆寺、少府监、将作监等掌管实务的衙门。价码也清晰分明:京官贵于外官,实权职位价更高,油水丰厚的部门更是奇货可居。纳钱、纳绢、纳珍宝、乃至献美人、贡异兽……皆可换得一纸斜封告身。

这些荒唐至极的文书,却凭借着中宗的昏聩纵容与韦后母女的熏天权势,源源不断地通过非正式渠道涌向各相关衙署“备案”或“执行”。许多甚至直接绕过鸾台、门下省,直送执行机构,迫使官员们照章办理。整个帝国的官僚选拔体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瘫痪。

杜善的职责,是接收这些由公主府渠道转来的“斜封”文书,进行登记、分类、归档。她无法阻止,无权驳斥,甚至不能流露出丝毫的异议。她所能做的,便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履行这令人作呕的程序。

她提笔,在专用的“斜封官录”簿册上,工整地记录下每一份文书的日期、姓名、所授官职、所纳钱物、及来源。她的笔迹依旧沉稳工整,不见一丝潦草,仿佛在记录最寻常的宫廷用度一般。然而,唯有她自己知道,每一次落笔,笔尖都仿佛蘸着浓稠的污秽,每一次呼吸,都充斥着令人窒息的腐朽气息。

值房内,珍珠对着另一堆斜封文书,脸色铁青,终于忍不住,“啪”一声将笔拍在案上,低声啐道:“真是……臭不可闻!这等腌臜之物,也配称为敕书?简直是辱没笔墨!”

杜善抬起眼,看了她一眼,目光沉静无波,只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她噤声。隔墙有耳,愤怒于事无补,徒招祸端。

珍珠恨恨地重新拿起笔,咬牙切齿地抄录着,笔尖划过纸面,发出刺耳的沙沙声,仿佛要将那纸张戳穿。

杜善何尝不感到同样的屈辱与愤怒?她想起自己初入掖庭时,学习《唐六典》、《永徽律疏》,那些关于官员铨选、考课、升黜的严格律条,曾是维系帝国运转的庄严准则。她核验过无数份寒窗苦读的士子们递上的、字字心血的家状试卷;她处理过多少关于官员政绩考核、升迁调动的严肃文书。那一切,都建立在“学而优则仕”、“赏罚分明”的基础之上,纵然有其不公,却终究有一套公认的规则与体面。

而如今,这一切都被彻底颠覆。规则荡然无存,体面撕得粉碎。官职成了货架上任人挑选的商品,朝廷的威严成了娼妓招揽客人的招牌。那些凭借真才实学、辛苦攀爬的官员,见到这些凭借铜臭一步登天的斜封官,该作何想?那些州县的百姓,要如何忍受这些花钱买来的、只知搜刮、不谙政务的“父母官”?

更让她忧心的是,这些斜封官所带来的,远不止是吏治的**。他们为了尽快回本牟利,必然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加剧社会矛盾;他们充斥衙门,排挤正途官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政令不通;他们结成以韦后、安乐公主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进一步架空皇权,腐蚀国本。

她甚至看到一份斜封文书,竟欲将一个名叫“郑愔”的、因罪贬谪的官员,重新擢为秘书少监!此人名声狼藉,竟也能凭借贿赂重归清要之地。朝廷法度,已形同虚设。

偶尔,也会有来自鸾台或门下省的官员,私下送来一些诉苦或质疑的便条,言辞隐晦,却难掩愤懑。杜善皆默默收起,不置一词。她知道,朝中正直之士对此深恶痛绝,却大多敢怒不敢言。太子李重俊的愤而起兵,未尝不是被这等丑恶现象所激。

归档之余,杜善会额外用一张素纸,将一些尤为离谱的案例、涉及金额巨大的交易、以及可能对某些要害部门造成严重影响的任命,简要摘录下来,字迹极小,叠好藏于袖中。回到值房后,再将其密存于一特制的扁匣内。她不知这些记录将来有何用处,只是一种本能,一种身为掌记官对历史负责的、近乎绝望的坚持。或许,只是为这即将倾覆的大厦,记下一笔肮脏的账目。

窗外,又飘起了雪花,洁白无瑕,悄然覆盖着宫城的琉璃碧瓦,试图掩饰其下的污浊。澄心堂内,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以及那无声的、却足以湮没一切的、来自时代深处的悲鸣。杜善埋首于那堆散发着铜臭与权力腐臭的文书之中,感觉自己正一点点被这巨大的、荒唐的潮水所淹没。而她所能坚守的,唯有笔下这一丝不苟的记录,以及心中那不曾熄灭的、冰冷的鄙夷。这斜封官潮,冲刷掉的,不仅是李唐王朝最后的一点体面,更是无数像她这样,曾对“朝廷”二字抱有最后一丝敬畏的人,心中的信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