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武周女官升职记 > 第36章 批阅之权

武周女官升职记 第36章 批阅之权

作者:芮祎Sophie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1 09:51:46 来源:文学城

神都洛阳的冬天,寒意格外刺骨。紫微城中,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弥漫在空气里,连往日喧嚣的鸟雀都似噤了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权势熏天,已到了近乎公开结党、把持部分朝政的地步,与李唐宗室、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等势力的矛盾日趋白热化。在这风暴将临的前夜,太平公主府澄心堂内的灯火,亮得比以往更久,也更显孤清。

这日午后,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随时要压下雪来。杜善刚核校完一批由鸾台转来的、关于元日大朝会赏赐方案的奏抄,正欲起身活动一下僵直的肩颈,郑司记却无声地走近她的案前,手中捧着一只紫檀木长匣。

“杜掌记,”郑司记的声音压得很低,神色是前所未有的庄重,“殿下有命。”她将木匣轻轻放在杜善案头,打开匣盖。里面并非寻常卷宗,而是一支笔管镶银、笔锋饱满的朱笔,旁边是一方小巧精致的朱砂砚,砚内朱砂鲜红欲滴,宛如凝血。此外,还有一叠用浅黄色专用笺纸书写的文书,约莫十数份。

杜善的心猛地一跳,呼吸几乎停滞。她认得那支笔,那是太平公主平日批阅非紧要文书时常用的朱笔之一。而黄笺文书,则是公主府内用于处理日常庶务、需初步批示意向的“待批件”。

郑司记的目光锐利如刀,直视杜善:“自即日起,殿下特许你,于此类黄笺文书上,代行批红之权。”她指尖点着那叠文书,“皆是府内日常用度核销、各司请示批复、以及部分不涉机要的外廷寻常牒文。批红之规,一依旧例,务求稳妥。遇有疑难,或涉稍大干系者,仍需呈报。此乃殿下信重,亦是考较,望你慎之又慎。”

代行批红!杜善指尖冰凉,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撞击胸腔的声音。在这九重宫阙之内,朱笔批红,是权力的最直接象征。一笔落下,或准或驳,或褒或贬,关乎钱粮拨付、人事调度、乃至一方政策之导向。她虽为掌记多年,经手机密无数,但始终是核校、草拟、传递,是规则的执行者与信息的梳理者。而今,这支朱笔交到她手中,意味着她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在一定范围内的“决事”之权,哪怕这权力仅限于公主府内部及一些无关宏旨的琐务。

这是一种质的飞跃,是从幕后的谋士、文吏,迈向台前执权者的关键一步。也是太平公主在风雨欲来之际,对心腹之人委以更大责任、进一步捆绑其利益的明确信号。

“卑职……谨遵殿下令谕,必当竭心尽力,不负重托。”杜善深吸一口气,屈膝行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压力。

郑司记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杜善独坐案前,凝视着那支朱笔,良久,才小心翼翼地拿起。笔杆微凉,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钧重量。她打开最上面一份黄笺,是府库司呈请拨付一批冬季炭敬给府内属官及仆役的牒文,后附详细清单。此事惯例依往年例,数额清晰,并无特别。她需要做的,只是在牒文末尾的空白处,批下“准,依例拨付”或类似的字样。

她蘸满朱砂,悬腕于纸上。这一刻,她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这笔下的“准”字,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流出,关乎许多人的冬日暖寒;这笔锋的轻重转折,将代表公主府的意志,会被无数人仔细解读;更重要的是,这是她首次以公主的名义行使权力,必须精准无误,不偏不倚。

她凝神静气,回想太平公主平日批阅此类文书时,那朱批的笔迹风格——不似上官婉儿的娟秀灵动,也不同于女皇的凌厉霸道,而是自成一格,瘦硬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决,转折处常带锋棱。她调整呼吸,努力模仿那种神韵,稳稳落笔:

“准。依例核实发放,不得克扣。”

六个朱红小字,落在黄笺末端,墨迹未干,鲜红夺目。杜善放下笔,仔细端详,虽笔力稍逊,形神却已有了五六分相似。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初次执权的微微战栗,有使命达成的些微释然,更有一种踏入全新领域的茫然与警惕。

随后的文书,各有不同。有公主府名下田庄缴纳租赋的核销单,她需核对数目,批“核讫,入库”;有府内工匠请求添置工具的呈请,她需判断是否必需,批“准添”或“暂缓”;甚至有一份来自某位低阶属官请求休沐探亲的禀帖,她需考量时限是否合理,批“准假X日”或“酌减”。

每一笔落下,她都慎之又慎。批“准”时,思量是否合乎规制,有无虚冒;批“驳”时,斟酌理由是否充分,会否寒了下属之心;批“转呈”时,判断何事需上报郑司记或公主定夺。她调动起这些年积累的所有见识——对府内各项制度的熟悉,对人情世故的体察,对公主行事风格的揣摩。

在处理一份关于公主府与洛阳市肆之间采买物资的比价文书时,她发现其中一项绸缎价格明显高于市价,且有经办小吏的画押模糊。她没有立即批驳,而是调阅了前三个月的采买记录进行比对,确认异常后,方批下:“价殊异常,着查明缘由再议。” 既指出了问题,又未武断定罪,留有余地。

当她批阅到一份关于公主府护卫轮值守夜安排的牒文时,注意到其中一处哨位的设置与以往惯例有细微差别,虽看似合理,但她联想到近日城中关于二张兄弟招募侠士、蓄养私力的传闻,心中警醒。她未直接修改,而是批道:“轮守事宜,关乎府邸安危,宜循旧例,暂不变动。着护卫统领细加核查,确保无虞。” 将决策权交还专业人士,同时表达了关注。

一日下来,十余份黄笺文书批阅完毕。杜善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案头那叠已染上点点朱红的笺纸,心中感慨万千。这些看似琐碎的批红,实则构建着公主府这个庞大机构日常运转的秩序。她手中的朱笔,如同一个微小的枢纽,连接着上意与下情,规范着资源的流动与人事的安排。

窗外,夜幕早已降临,雪花悄然飘落。郑司记前来收取批阅好的文书,她仔细翻看了一遍,目光在几处批注上略有停留,最终点了点头,淡淡道:“尚可。明日照旧。”

自此,杜善每日的工作中,便增添了这项“批红”的职责。她逐渐熟练,笔迹也愈发贴近公主的风格。她开始更深入地理解太平公主处理事务的思路:重实效、讲规矩、恩威并施、留有余地。她也更清晰地感受到权力行使时的那份沉重感——每一笔朱红,都是一种责任,关乎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也关乎自身的安危。

偶尔,在批阅一份关于接济京中贫寒士子的用度申请时,她会想起自己初入宫时的清贫;在核准一份奖赏办事得力仆役的名单时,她会感受到底下人谋生的不易。这支朱笔,让她在权力的阶梯上又攀登了一步,却也让她更深地体味到了这宫阙之内的冷暖炎凉。

长安四年的冬天,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文书批阅中,悄然流逝。杜善在案牍劳形与朱笔起落间,悄然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蜕变。她不再仅仅是旁观权力运作的局外人,而是成为了这庞大权力机器上一个更为关键的齿轮,初步品尝到了执笔决事的滋味。然而,她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在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夜,她所获得的这点滴权力,既是护身符,也可能成为催命符。她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清醒,才能在这即将到来的巨变中,寻得一线生机。雪花无声地覆盖了宫城,而澄心堂内的那盏孤灯,依旧亮着,映照着伏案疾书的身影,和那支决定着无数细微命运的朱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