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误闯天家还搞错攻略对象 > 第16章 沉渊

误闯天家还搞错攻略对象 第16章 沉渊

作者:漂浮焰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6 22:05:17 来源:文学城

姜荔的目光在他惨白的脸上停留片刻,没有隐瞒,将高月在寒梧苑中的控诉、对高家满门忠烈却被构陷的滔天冤屈、以及她坚信皇帝才是幕后真凶的嘶吼,都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她恨极了皇帝,说那构陷漏洞百出,皇帝却连审都不审,三日就急不可待灭了高家满门,只为忌惮高家兵权和她父亲的边关威望……她说,丽妃是清白的,她兄长高皓更是清白的,他们是被硬生生按上污名的……”

随着姜荔的讲述,萧云谏搭在锦被上的指节一点点收紧。高月的话像一把淬了剧毒的匕首,狠狠刺穿了他内心深处早已模糊却从未真正愈合的旧伤。

他知道的。

他查了六年,于暗影之中抽丝剥茧,在灰烬里寻觅残骸,怎会嗅不出这弥天冤案中那精心掩盖的腐臭?

可帝王心术,借刀杀人,本就是世间最阴毒也最高明的把戏。

德妃的野心是那把递上的刀,构陷的污名是那个现成的借口。而帝王只需端坐云端,冷漠地挥下最终裁决的权杖,又怎会留下任何可供人指摘的把柄?一切汹涌的暗流,最终都只能归于死水般的猜测,归于心知肚明却无法宣之于口的禁忌。

更遑论,横亘在他眼前的,是实力悬殊的天堑,是整个皇权体系构筑的无形牢笼。纵然窥见了那鲜血淋漓的真相,纵然胸中燃着焚尽一切的复仇之火,凭他此时微末之力,又能如何呢?

他只能很轻很轻地说道:“我知道。”

他甚至洞悉了更深一层的冰冷:为何父皇眼中从未有过一丝悔意与温情?当年那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几乎耗尽了最后的勇气,也曾颤抖着诘问过御座之上的人,为何这般草率便定下生死?

殿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烛芯偶尔爆开的细微声响。他微微侧过头,目光虚虚落在摇曳的烛火上,声音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觉察的自嘲:“我是不是让你们失望了?”

“哎?没有啊!”姜荔诧异地抬起脸,一双杏眼睁得溜圆,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高月她还夸你来着,说你真行,硬是掀翻了那案子,让她解了一部分心头恨。还让我小心点,别被你这张脸骗了。”

“至于我,”她清亮的眼睛直直望进他眼底深处,“我有什么好失望的,难道我还真指望你一刀把皇帝砍了吗?”

萧云谏望着姜荔那双清澈坦荡的眼睛,里面既无强求的沉重,也无廉价的同情,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清明。这清明将他从自厌的泥沼边缘拽了回来,他嘴角微扯,努力牵出一个虚弱却发自肺腑的浅笑:“姜姑娘……所言甚是……”

气息稍定后,他重又开口:“高……娘子,她如今在何处?”

“哦,她在那个又冷又破的地方快饿死了,我就把她弄出宫了。”

无视了萧云谏眼底的愕然,她语速轻快地继续说道:“她说要去北境,看能不能追上林尚书,亲眼瞧瞧她爹当年用命守过的土地,还提了她会骑马、认得路。我给了她匹马和一点干粮,让她自己走了。”

萧云谏被这轻描淡写却又石破天惊的“弄出宫”三个字震得半晌无言。他看着姜荔随意的神情,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荒谬感直冲头顶,深宫禁苑,私放罪妃,在她口中好像放飞一只鸟雀般简单。

荒谬过后,涌上心头的却是一股无力与啼笑皆非的释然。是了,这才是姜荔。行事如天马行空,全然不顾凡俗樊笼,偏又总能精确地搅动这一潭死水。

他最终只能无可奈何的轻叹一声:“姜姑娘,今日你与我所说之事,还望守口如瓶,福伯与陈锋处,亦不必提及。”

“好,”姜荔干脆点头,“反正我一回来就只找了你。行了,你看起来累得很,我走了,你赶紧休息,别把自己身体熬坏了。”

萧云谏微微颔首,目送那抹身影融入门外微熹的晨光,方才疲惫地合上眼眸,但他的心绪却久久无法平静。

高月去了北境。

高家将门世家,在北境威名赫赫,虽已倾覆十数载,然“高”字大旗在北地军民心中,恐怕从未真正倒下。

高月,这个从地狱深渊爬出来的高家唯一血脉,她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血泪旗子。

一个对龙椅上那位怀着刻骨铭心之恨、背负着满门血债的高家孤女,若能活着抵达那片父兄曾浴血守护的土地……此中因果,势将搅动北境风云,乃至撼动天下乾坤。

林尚书若与高月相遇,他会如何?是视其为烫手山芋,避之不及?还是敏锐地抓住这把双刃剑,在北境收拢人心,积蓄力量,甚至以此为契机,撬动朝堂格局?

只是北境迢迢,疫病如影附骨,流寇似蝗过境,更有朝廷耳目遍布的驿站官道……一个形销骨立、如同惊弓之鸟的女子,又能在这样炼狱般的路途上走多远?她能活着见到北境的落日吗?

若她途中殒命,这缕高家最后的冤魂,又将归于何处?天地之大,何处能为其鸣冤?

若蒙天眷,她终抵北地,那与林尚书的会面,是会成为点燃希望的火种,还是加速毁灭的引信?

-

几日后,一道圣旨自传入漱玉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天师玄微,感承天命。择三日后良辰吉日,将亲临祈天高坛,为吾皇祷祉延龄,永祚圣躬,更祈上苍庇佑,国祚绵长,大朔永宁。凡皇子、公主之尊,务须恪尽职守,届时恭候法驾于坛前。此为国朝大典,凡涉宗室,非敕令不得告缺。”

宣旨太监将卷轴递给躬身接旨的福德,又看向萧云谏道:“七殿下,陛下另有口谕:闻殿下宫中新得一能人,于殿下病体颇有裨益,甚而可入朝参议。圣心甚异,着尔携其随行。”

萧云谏瞳孔骤缩,面上却不露分毫,依礼跪接道:“儿臣领旨谢恩。”

宣旨太监满意地颔首,目光掠过萧云谏苍白的面容,又状似无意地扫视了一圈庭院,才带着随从离去。

宫门重新合拢,姜荔才从一旁的角落里探出头来:“能人?谁啊,我吗?”

“当然是你!”陈锋低吼道,“定是你闯国师府露了形迹,被国师党羽窥见,报到御前。如今这是要拿你作法,还要把殿下一起拖下水!”

福德急得在原地直打转,双手紧搓着袖口:“哎哟……这,这哪是去赴什么祈福盛典,这分明是鸿门宴啊!姜姑娘,你听老奴一句劝,咱告个急病避避风头?或者……或者……”

他语无伦次,一时也想不出万全之策。

萧云谏立在晨光之中,墨色的眼眸静静地看向姜荔,缓缓道:“姜姑娘,祈天坛乃国师玄微子的道场禁地,步步机关,处处耳目,更有无数他布下的奇门遁甲与诵经驱邪的玄门禁制。”

“此局太过凶险,你若不愿前往,我便替你周旋,推却此行。”他顿了顿,语气坚定,“纵有风险,由我一人承担便是。”

“去啊,为什么不去?”姜荔的杏眼亮起,里面燃着跃跃欲试的火焰,“这种热闹,就算不请我,我也要想办法去凑。”

她甚至挑眉点评道:“那国师好得还挺快,看来上次炸轻了。”

“你!”陈锋一口气堵在胸口,差点背过气去。福德也是面如土色,被她吓得不行。唯有萧云谏看着姜荔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甚至隐隐期待的模样,眼里闪过担忧和无奈,最终化为一缕近乎纵容的叹息。

“好。”萧云谏颔首,转向福德和陈锋,“福伯,劳烦按制为我和姜姑娘备好衣冠。陈锋,加强宫禁,留意宫内外动向。”

他又看向姜荔,眼中纯粹的凝重与叮嘱:“姜姑娘,祈天坛之行,非同儿戏。届时紧跟我身后,半步不可轻离。应对之事,自有我来。若察觉任何不适或危险,不必顾念其他,自保为上。”

-

第二天,姜荔轻巧地推开萧云谏书房的门时,他已经端坐于案后了。

萧云谏的手边放着一个不起眼的旧木匣。见姜荔进来,他并未多言,只是将木匣轻轻推至她面前。

姜荔好奇打开匣盖,只见里面是一柄长剑。剑身修长,线条流畅,通体散发着内敛的锋芒。剑鞘是深沉的墨色,上面镌刻着细密而古拙的纹路,剑首处仅嵌一枚温润的青玉。

“给我的?”姜荔抬眼看向萧云谏,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惊喜。

萧云谏颔首应道:“此剑名为‘沉渊’,是母妃生前留予我的佩剑,据闻出自前朝一位避世的奇匠之手……”

他语气微顿,声音里有淡淡的落寞与无奈:“可惜我这病弱之躯,连舞剑都觉吃力,只能让它明珠蒙尘。”

他的视线从沉渊剑移开,认真地看向姜荔:“姜姑娘曾言尊号为‘无敌剑尊’,想必精于剑道。若此剑能为姑娘所用,令其重焕锋芒,亦不负它沉寂多年的光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