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财神爷,撒钱 > 第4章 第四章

我,财神爷,撒钱 第4章 第四章

作者:闫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0:46:00 来源:文学城

以男装示人后,虞妙书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止她在意,刘二等人也谨慎不少,说话过脑子,生怕喊错人。

为了检验她是否能蒙混过关,宋珩挑了一次官驿落脚。

虞妙书到底有些小紧张,张兰挽着她的胳膊,安抚道:“郎君连日奔波劳累,是该好生歇一晚。”

她比虞妙书矮,挽住她胳膊的手给了支撑,虞妙书略微颔首,一行人朝官驿走去。

刘二镇定进驿站,同差役说明情况。

不一会儿跑堂的小厮前来接迎,虞妙书面不改色进入大堂。胡红梅牵着的骡子也由杂役牵下去喂草料。

张兰从包袱里取出路引和任命文书等物供差役核查登记,确认无误后,小厮领着他们去住宿,是单独的院子。

院里陈设简单,却也干净整洁,并且还有热水和饭食供应。

虞妙书泡了个澡,张兰在一旁伺候,起初她不习惯,张兰道:“夫妻之间,郎君不必客气。”

虞妙书闭嘴。

这个时代的妻子是服务于丈夫的,现在二人命运捆绑在一起,懒得计较那么多。

换上干净衣物,束胸仍有必要,张兰取来帕子替她绞头发。

虞妙书坐在凳子上,感受十指穿过发丝落到头皮上的轻柔,舒适至极。

稍后门口传来胡红梅的声音,原是来送饭食的。

张兰应了一声,放下帕子,去到门口,胡红梅端着木托进屋来,菜食清淡,算不得很好,却也不差。

虞妙书还不饿,张兰继续绞干头发,而后绾起,随时注意体面。

官驿里供应的饭食有糙米粥、杂粮笼饼、豆腐乳和烩菜。

涂禹二州离得近,饮食上区别不大,倒也习惯。两人用完饭,待外头的地气消退了些,虞妙书才到院子里站了会儿。

晚上有蚊虫,她拿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摇着,心中掐算去到奉县只怕得入冬了。若是在现代,哪里至于这般奔波折腾。

晚上张兰跟她睡一张床,许是做了噩梦,半夜张兰被惊醒。

虞妙书知道她想念兄长,安抚一番,张兰泪眼婆娑,“我想双双和晨儿他们了。”

虞妙书耐心道:“娘子莫急,待我们去到奉县把局势稳定下来,便书信回乡,接他们过来团聚。”

张兰点头。

这一刻的姑嫂情义非旁人能比,她们相互依赖,相互鼓励,不敢有分毫退缩。

翌日一早人们便离开官驿,继续赶路。因着夏季暑热,他们只能上午走半天,下午晚些才续上。

之前虞妙允出岔子,若虞妙书再出纰漏,那虞家的前程就彻底完了,故而他们分外小心,怕虞妙书的身子扛不住。

这样走走停停,几人在苦夏中都清减许多,连胡红梅都瘦了不少,并且还黑。

不过他们的精神劲倒是不错,因为个个都盼着上任,只要到了奉县衙门,便是苦尽甘来。

虞妙书胆子练大了不少,跟官驿里多打几次交道,便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有男人样儿了。

就这样从涂州进入到邠州地界已经入秋了,邠州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比涂州好得多。

沿途跋山涉水,虞妙书长了不少见识,也领略到各地的风俗人情。

秋老虎过后天气温和不少,人们赶路的进度也更快些。

许是虞妙允在天有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一路下来虽有小磕碰,但总体来说还算顺遂。

原本以为进入淄州地界后会更顺利,不曾想一行人千辛万苦抵达奉县的家门口,竟然遭遇了劫匪。

那时刚好入冬,五人组千里迢迢奔波而来,个个都瘦了不少,包括那匹骡子。

眼见天色已晚,周遭没有旅店村落,他们只得在外露宿。

寻了一处避风的地方,几人砍来带刺的荆棘围起,谨防野兽侵袭。捡来柴火生起,人们疲惫坐下分食干粮,虞妙书道:“翻过前头那座山,去到县城应该就快了。”

宋珩点头,“至多三五日就能到达,这一路辛劳,也算是到头了。”

胡红梅打起精神,兴致勃勃道:“待大郎君入了衙门,咱们住的就是令舍,可真威风。”

这话把人们逗笑了,难得的松快起来。

那时他们对奉县充满着期待,该县虽然只有数千户,属于中县,好歹也是七品官。

对于京官来说,县令不过是起步,但总归是基层的山大王,可以说是当地一手遮天的存在,权势相当大的。

虞妙书也兴致勃勃,摩拳擦掌蠢蠢欲动,想去过把县太爷的瘾儿。

夜深的时候宋珩和刘二轮流放哨,胡红梅的鼾声给夜色带来些许安心。

待到丑时,轮到刘二放哨。

宋珩实在困倦得不行,抱着身子蜷缩入睡,哪晓得这一睡就到了天亮。

当所有人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嘴里也塞了东西喊不出来。

虞妙书“呜呜”挣扎,只觉头痛得不行,惊出一身冷汗。旁边的张兰等人亦是心急火燎,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宋珩努力镇定情绪,强忍头痛回忆昨晚,却像喝醉酒断片似的记不起了。

而此刻劫持他们的一帮山匪意识到闯了大祸,他们从那几人手里搜出一包钱银,本以为捡到了便宜,哪晓得包袱里还有一身绿袍官服。

这可把山匪们吓坏了,平时打劫的都是过往商旅等人,虞妙书他们一出现就被盯梢,本以为是普通百姓,哪晓得把当官的打劫了。

做主绑人的瘦子叫豆芽,挨了当家的一耳刮子。那络腮胡骂骂咧咧,啐道:“直娘贼,给老子整这么大的祸事来!”

豆芽挨了一耳刮子也不敢吭声,只畏畏缩缩道:“当家的,俺不知他们是官老爷啊……”

“你闭嘴!”

络腮胡怒目圆瞪,当即差人去把老二寻来商事,捅了这么大的篓子,是放是杀,总得拿出个主意来。

没一会儿二当家的匆匆过来,是个壮汉。此人绰号黄麻子,会识几个字,人们把官袍和路引文书等物拿给他看。

黄麻子看了半天,认出“奉县”二字,知道那封任命文书上的官印不像作假,他结合当地情形,揣测道:“咱们县的大老爷去年调离,朝廷莫不是派人来上任了?”

此话一出,众人全都惊恐地望着他,络腮胡忍不住问:“有嘞么巧?”

黄麻子指着任命文书上的“奉县”二字,信誓旦旦道:“其他字俺不认得,但奉县俺晓得。”又道,“俺们县是中县,那绿袍就是七品官穿的,多半跑不脱。”

络腮胡的脸色变了变,又憋不住踹了豆芽一脚,他“哎哟”连连,一个劲叫唤“别打了”等语。

“你个眼瞎的瘪三儿,还敢叫唤,叫唤个鬼!”

黄麻子连忙劝说一番,当务之急是怎么处理劫持来的几人。

有人说干脆杀了,也有人怕惹事,提议放走,各种建议都有。

络腮胡并不想沾人命,黄麻子也不想,他们只干劫财的勾当,并不想把祸事捅大。且杀寻常百姓和杀朝廷命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孰轻孰重还是有数的。

拿定主意后,由黄麻子出面,差人去把他们带到堂屋。

柴房的门被打开,屋里的几人像鹌鹑似的挤在了一起。

那山匪仔细瞅他们,觉得虞妙书和宋珩更像读书人,当即上前把他们带了出去。

刘二着急不已,嘴里发出“呜呜”声,却无人回应。

两人被带到堂屋,嘴里的东西也被解下。虞妙书心知大祸临头,赶紧说好话道:“各位好汉,这中间定有误会!定有误会!”

那“误会”二字用得玄妙之极,一下子就缓解了双方的紧绷,给那帮山匪安了台阶下。

不出所料,她猜到他们肯定看到官袍文书等物有所顾忌,会做出权衡。黄麻子果然放低姿态,朝她拱手道:“误会,确实是误会!”

他说的官话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虞妙书听得有些吃力。但见对方态度缓和,知道有回旋的余地,忙道:“不知各位好汉可否 通融,放我等离开此地?”

络腮胡冷不防指着他们,问道:“你二人,哪个是官?”

宋珩怕虞妙书出岔子,忙应道:“正是在下。”

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到他身上,充满着审视。

宋珩已经冷静许多,态度温和,“不知诸位好汉遇到了何等难处,竟聚集在此求生计,想来也是迫不得已。”

听到这乖话,虞妙书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平时少言寡语的,哪晓得一开口就是个人才!

果不其然,这话引得络腮胡愤慨不已,指着他骂道:“狗官!若不是你们这帮畜生,俺们何必跑到这儿来厮混!”

“对对对!狗官!狗官!”

面对他们的唾骂,宋珩仍旧镇定,继续道:“请诸位好汉稍安勿躁,在下考科举,便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全心全意为民。今日在此遇到诸位,要杀要刮悉听尊便,只是在下实在冤枉,不明白哪里得罪了各位?”

络腮胡正欲啐骂,黄麻子做手势打断,接茬儿道:“这位郎君是来咱们奉县上任的?”

宋珩点头,“正是。”停顿片刻,又铿锵有力道,“冤有头债有主,虞某初来乍到,对该县的情形一无所知。想必诸位好汉所受的委屈,定是前任县令所为,当该痛骂!”

此话一出,方才骂他的山匪们眼神都变得清澈了。

啊!原来是友军!

虞妙书诧异看向他,好家伙,那厮平时像个老实人,居然深藏不露,原来是个甩锅高手!

虞妙书: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宋珩:???

虞妙书:宋哥啊,我一直以为你是个老实人。

宋珩:难道我长得不老实?

虞妙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