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财神爷,撒钱 > 第16章 第十六章

我,财神爷,撒钱 第16章 第十六章

作者:闫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0:46:00 来源:文学城

话说那曲氏是妾室,若是正室还能闹个和离,虽然良妾有文书备案,主家不能随意发卖打发,但她有酿酒手艺在身,又养着吴家,吴家岂会轻易放走这棵摇钱树?

曲氏想要脱离吴家,只怕难如登天。

因为一般情况下,只要没闹出人命案来,衙门是不会主动插手管别人家事的,至多调解处理。

更何况曲氏的情形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妾告夫的案例少之又少。

大周律令对三媒六聘的正妻有明确保障,对妾这类人的态度可想而知,因为多数正常百姓都不会把女儿送出去做妾,但凡提到妾室,都是贱妾居多。

这类群体跟财产差不多,主人可随意处置,至于她们的利益,律令里的条例甚少。

虞妙书在衙门劳累了一天,身心疲惫回来,只想躺着。

她像死狗一样瘫在榻上,后知后觉领略到了现代上班的痛苦。可怕的是这里一个月只能休息四天,每天早上卯时末就要点卯,酉时四刻才下值,得干满五个时辰。

见她一脸被吸光精气的样子,张兰又是心疼又是好笑,说到底她也不过十八岁而已,天天在男人堆里讨生计,哪里遭过这等罪。

虞妙书实在太困,只想眯一会儿,张兰不便打扰,把羊绒毯给她盖上。

冬日天黑得早,下值回来天都黑了。这个时代的蜡烛尤为昂贵,通常都是达官贵人们在用,寻常百姓皆以油灯为主。

虞妙书小憩,屋里只燃一盏油灯,备好的饭菜在锅里热着,待她眯了两刻钟,精神劲才缓和过来。

哈欠连天去用饭,张兰也没用,二人净手后坐到一起。张兰给她盛汤,说道:“这些日郎君着实操劳。”

虞妙书接过汤碗,“年底了,许多事情都得收尾。”又道,“这还不算忙的,待到雨水多的时节,防洪至关重要,那才叫忙碌呢。”

许是白日操劳,胃口也不大好,她并未用多少便作罢。似想起了什么,问道:“昨日那个曲氏可有过问?”

张兰还以为她忘了这茬儿,听她主动提起,便把从赖二娘那里得到的信息尽数道来。

虞妙书没有吭声,只背着手来回踱步,不知在琢磨什么。

张兰同情道:“若是赖二娘所言属实,那曲氏也着实倒霉。一个女郎家,孤儿寡母的,手里有钱财手艺傍身,无异于是块肥肉,旁人哪里容得下她。”

虞妙书没有答话,她虽才来不到一年,但也从历史里听过吃绝户的陋习。之前宋珩让她熟读大周律令,她在脑海里扒拉记忆,对妾室相关的律令几乎没什么印象。

“吴家的酒好吃吗?”

莫名其妙冒出这话来,张兰的反应慢了半拍,“啥?”

虞妙书重复问:“吴家的酒好不好吃?”

张兰:“……”

她又不吃酒,哪里知道好不好吃。

虞妙书对曲氏兴趣不大,但对吴家的西奉酒颇有兴致,说道:“明日娘子差刘二去打听打听吴家的酒好不好吃。”

张兰顿时便明白了她的意思,笑道:“好,那曲氏靠着手艺养活了吴家,想来酿酒的手艺也不差。”

于是翌日刘二得了差事亲自走了一趟吴家,也想尝尝他们家的西奉酒。

虞妙书上值后特地吩咐宋珩翻看衙门里的档案,找十四年前曲氏的纳妾文书备案。宋珩不明所以,却也没有多问。

等他下去后,恰逢赵永进来,虞妙书随口问:“赵县尉,你们在城里熟门熟路,哪家的酒最好吃?”

提起酒,赵永的话匣子打开了,“明府不饮酒着实可惜了,咱们城里最好吃的胡饼是许记家的,最好吃的馎饦是摊贩邱老儿家的,水盆羊肉则是东街的徐家,至于这酒嘛,我们弟兄几个最爱刀疤头家的烧刀子,贼够劲。”

听他津津乐道,虞妙书兴致大发,“东街徐家的水盆羊肉当真这般好吃?”

赵永拍着胸脯道:“明府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保准去第二回。”

虞妙书咧嘴笑,“那西奉酒呢,又如何?”

赵永摆手,“一娘们酿的酒,不够劲,不过喜欢的倒是喜欢,像付县丞他们就爱吃,我们兄弟不爱吃,嫌后劲不足。”

虞妙书点头,又问:“城里还有哪些酒能叫得出名头来的?”

赵永想了想,如数家珍说起便宜的,昂贵的,有好几种。但总的来说吴家的西奉酒口感符合大众,价格也合理,算是寻常人家的首选。

听了他的点评后,虞妙书对曲氏的手艺有了大致的了解。

而另一边的刘二亲自去吴家的铺子打酒,他的目的并不是为尝酒,而是要了解曲氏的经历。

那吴家的铺子跟寻常铺子差不多,并不起眼。刘二并未逗留得太久,离开后,他特地去周边的布庄,说家里头的婆娘让他买做衣裳的布。

布庄这会儿生意好,他也不着急,故意提起吴家的西奉酒,夸赞连连。

听他口音是外地人,那布庄小厮接话道:“哎,这位郎君有所不知,那吴家以前也是干咱们这行的呢。”

刘二诧异,好奇问:“他们家以前不是卖酒的么?”

小厮摆手,“不是,祖上是做布匹买卖的,后来不行了,便改行当卖酒了。”

刘二“哦”了一声,继续夸赞道:“他家的酒不错。”

小厮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显然对吴家的过往有非议,打趣道:“那也是祖坟埋得好,给他们家白送来一棵摇钱树哩。”

听到这话,刘二兴致勃勃问:“有这等好事?”

小厮:“怎么没有,不仅送了一棵摇钱树,还送了一个闺女呢。”

一旁干活的妇人插话道:“小八莫要碎嘴皮子。”

小厮“啧啧”两声,“吴家的事街坊邻里哪个不知道,说了又能怎么着?”

他当即唠起吴家从布匹买卖转行卖酒的过往来,以至于看布挑选花样的母女也竖起耳朵听。

下午的时候刘二才回到内衙,把探听来的情况细细道来。

那曲氏本名曲云河,娘家穷困潦倒,六岁时被卖到曹家做童养媳。曹家以卖酒为生,老两口老来得子——也就是曹学平,曹母生下他已经四十岁了,曹父也近五十。

曹学平比曲氏年长五岁,因先天有不足之症,身体要比常人差,容易害病。

曹家对这个童养媳的态度倒也和善,甚少打骂。曲氏跟着他们学得酿酒手艺,曹学平性情温和,曲氏与其接触日久生情,从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接纳,直到及笄成婚也算和美。

这中间曹父因病离世,剩下曹母掌家,曲氏跟着帮衬,攒下不少家底。而曹母也怜她不易,去衙门把贱籍转为良籍,处处为小两口着想。

岂料成婚到第四年时,曲氏好不容易怀有身孕,丈夫曹学平却因一场风寒病重。

曹家四处求医问药仍不见好,在曲氏孕五个月时曹学平撒手人寰。

曹母伤心过度一夜病倒,曲氏备受打击,一边操持丈夫葬礼,一边还要照料婆母,那段时日很是煎熬。

家中失了男人,孤儿寡母不免引得曹家宗亲们觊觎,叔伯们虎视眈眈,都想从他家撕下一块肉来占得好处。

这时候曹母强打精神周旋,怎么都要熬到曲氏产下遗腹子。

怎奈天不遂人愿,曲氏在经历丈夫去世和吃绝户的高压下早产,却是一名女婴。

曹母彻底镇不住宗亲们的压力,硬撑的那口气彻底泄了,在孙女满月期间病逝,只剩曲氏母女苦苦支撑。

眼见就要被曹家宗亲们霸占家财,这时有人给她出主意,把夫家财产变卖成嫁妆嫁人,最好在衙门备案,防止侵吞。

当时曹氏一族日日上门周旋,无人敢来说亲,怕挨打吃官司。后来还是吴家有种,带上一帮家奴请了媒人上门,但不是娶妻,而是纳妾。

曹家宗亲一顿奚落,破口大骂曲氏不要脸,丈夫尸骨未寒就去做妾了,不配为人,并与吴家大打出手,曾闹到了衙门。

曲氏心中委屈,但实在不甘家产旁落,怎么都要给女儿留下家底嫁妆,咬牙把自己嫁到吴家做妾。

就算是把钱财拿去喂狗,也绝不便宜曹家宗亲吃人血馒头!

虞妙书:上班为什么要早起呢?

宋珩:恭喜文君正式开启牛马生涯,你如果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保管上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十六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