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执 > 第12章 闲梦江南梅熟日(十二)

我执 第12章 闲梦江南梅熟日(十二)

作者:自归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8 00:16:02 来源:文学城

江菱捕捉到其上有一处少见标注,当即脱口而出:“三摩地。”

“三摩地?”

“嗯!”江菱点了点头,“我阿娘出生的地方,吠陀和佛教并重,那里信奉的三柱神之一的大天常年冥想打坐,他的意识所在之地,被称为三摩地。”

“这是我阿娘在我小时候用汉文同我讲的,应该错不了。”江菱又补充了一句。

周伯宁看着她璀璨如琉璃的眼睛,又想起来那个在回春堂曾经被自己否定的想法。

不如请她去一同翻译?

昨日去传信时,师父同他说如今他们都是朝不保夕的人,该译的应当尽快译出,即使身死,也盼望能在世上留下些有价值之物。

如果说人活在世难逃执念,那于师父来讲,这些经文就是他的全部,若非为担忧法难再临绊住了脚,只怕他老人家也不会南下扬州,应当早早越过大漠雪山,追随先贤足迹到达心中圣土那烂陀[1] 。

转念一想,在遇到江菱之前,似乎这油纸里包的重量,几乎等同于他的生命之重,遁世之心从未有过片刻止息,如今心境却是早已大相径庭。

再细细思索起来,又不禁在心下唾弃自己的道貌岸然。

只是除了经文,还有朝堂算计,她与他们接触得越深,越会深陷泥潭。

江菱眨了眨眼睛,知道他定是又想远了,伸出指尖戳了戳他的脸:“阿娘说人不能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总皱眉头,不然早早生了皱纹,就不好看了。”

在她指尖接触到皮肤的瞬间,周伯宁思绪瞬间同焰火般炸裂散落,几乎下意识地展开了眉头,指腹轻轻抚上她指尖留下的余温,脑海里一片空白。

江菱满意一笑,熟识之后才知道他的心思那般好猜。

阿娘还说自己爱害羞,只是谁家子女同父母说起恋情不羞。私下里她还是同年轻时的阿娘像一些,眼前这人反倒该替自己成为阿娘戏谑的对象。

江菱侧头,让自己眼中的碧蓝毫不保留地倒映在他匆忙躲避的眸中:“我知道你是想问我愿不愿意同你去译经,我自然是愿意的,只要你愿意,我可以跟你去任何地方。”

她狡黠地眨了眨眼,眼中流光像是浮世一场幻梦:“昨日也同你说过,我从不说谎,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说谎了。”

周伯宁感觉自己像是溺水之人,呼吸滞涩间,只能从喉咙深处挤出一句“多谢”。

江菱看着他手足无措的样子,扑哧一笑,一边帮他把贝叶与宣纸一同收好塞进他怀中,一边摆手催促他快去牵马、莫要耽搁时间。她自己则按照他译成悉昙的要项为三只狸奴准备好食物,又戴好帷帽,才小跑向门口。

两匹枣红色骏马在长街疾驰,细看穿着藕荷色儒裙的少女骑得比青衫郎君还要快些,白纱在她身后肆意飞扬,好似展翅欲飞往九天。

马蹄踏开积水,今日雨势不大,故而二人很快便到了山脚下。将马匹拴在拴马桩上,在遮天蔽日的满山墨绿中,并肩踏过重重叠叠的石阶,朱红色的庙门赫然立在眼前。

叩响山门,身着黄褐色海青的沙弥迎他们进来,江菱亦步亦趋地跟在周伯宁身后。

因着避忌,今日未去僧舍,只在寺庙一角的八角亭中同慧心法师相见。

慧心法师外披木兰色袈裟,面容安定平和,与大殿中金像别无二致。

江菱双手合十,与周伯宁一同同法师见礼。

她先前听阿娘说也有些学说里提到过女子生来有五障,故而虽然应下来帮忙翻译,心下却也含着些隐忧。

不过俗话说有其师必有其徒,周伯宁身上见不到的别视,在慧心法师身上依旧不见分毫,不仅初见时以礼相待,听到江菱自幼习得悉昙,又知晓外道,更是恭敬以待。

雨水在亭檐上汇聚到一起,再一滴滴落下,与亭内久久不停的讨论声辉映,反而衬得梅雨季佛寺愈发静谧。

若是寻常译经,当由圣人钦定僧人后开坛共译,只是当今圣人对梵典不甚感兴趣,迟迟不肯开坛,故而只有师徒二人共译梵典,若旁人问起来,也权当做教学,不至于触怒龙颜。

又因周伯宁需应长史要求在城中学堂通学,慧心法师同周伯宁向来是各自负责不同部分,待到旬假再一同核校,故而二人都格外宝贵这段时间,不忍心浪费一分一刻。

今日因着江菱的加入,成文比平日快了许多,倒不似往日氛围紧绷,偶尔还能用些小食。

江菱虽然对复杂难懂的典籍毫无兴趣,却觉得山寺环境清幽,梅雨季溽热也有所消减,再加之桌上方从井水里捞出的冰镇杨梅,比起旁处,反而更想留在这里。

直到沙弥撑伞走入亭中,宣纸翻动的沙沙声止歇,才知道光阴疾疾,一句句经文核对下来,不知不觉间早已到了下午义诊时间。

达官贵人们看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所做的活计,却不知聚沙方能成塔,这些他们看不上的活计,恰恰是世上最不可缺之物。

当今景朝,民间多有求官者,却鲜有习医者,诊治之事大多都交由佛寺中僧人,据慧心法师说在那烂陀除了研习经文外,僧人们还会探讨数术、占星、语学等等。

当今佛教以大乘为重,格外重视对经文道理的践行,故而僧人大多于世间践菩萨行,再加上佛教信仰兴盛,佛寺常得达官贵人捐助,有一定田产财帛,因此得以填补上社会的空缺,使社会达到了奇妙的平衡。

瑷叇青山下,周伯宁同僧人们一同在回春堂前搭起青布伞,周遭早已熙熙攘攘,等候着许多荆钗粗布的百姓和衣衫褴褛的乞儿。

周伯宁笔尖在麻纸上游走不停,掌柜也逐渐忙得大汗淋漓,江菱虽然不通望闻问切,但也想帮些忙,女子女童若是有些跌打损伤不便由男子上药,江菱便将活计拦到了自己身上。

一来二去,就忙到了暮色降临,周围已无问诊之人,僧人们将青布伞收起,双手合十同周伯宁相互告辞。

掌柜扶着自己愈发不堪重荷的腰,同江菱半开玩笑地感叹着廉颇老矣,扶着墙一顿一顿地坐到板凳上。

江菱也扶着腰,坐在他旁边。先觉得这些活计轻而易举,现在才知道再简单轻松的活计,长久不间断地做下来,也是要人半条命。

江菱揉着酸痛的腰椎,看着青山下周伯宁缓缓朝自己走来,他额发上占这些汗珠,和他们一样也是疲惫不堪,可是江菱能看出此时此刻,他眼底不再压着繁杂思绪,只有真正沉浸在钟爱事物时的喜悦。

江菱不禁想起了自己幼时救下的宾雀。

那只雀儿羽翅上有伤,她每日好生照看,盼着雀儿能早日痊愈,还亲手为它打造了个宽敞的笼子养伤,为此,不沾阳春水的手指甚至还被做木工时翘起的木刺扎破。

本以为雀儿会乐意住在宽敞的笼子里,却不料它身上的伤一日日恢复,精神却一日日萎靡下去,最后竟然连投喂的食物也不吃了,整日里不是撞向笼子,就是郁郁注视着外面的天空。

妩娘同江菱说:“鸟儿的本性就是要在空中自由飞翔,既然养好了伤,就把它放了吧。”

江菱反问:“它是在外面受的伤,若是之后再受伤,遇不到人救它该怎么办?在我这里不是更安全些吗?”

“人和动物都没办法违背自己的本性,就像瀚海上无法耕种一样,强行留它在这里反倒是对它不好。所以,我们把它放归蓝天可好?”

江菱点了点头。

妩娘牵着她的手,打开笼子,雀儿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笼门,在她们周围绕了三圈后,直奔蓝天。

江菱盯着雀儿,直至它的身影消失渐渐在云间散落的日光里。

那日雀儿振翅的身影,恰恰与眼前衣摆随风流动着的周伯宁重合,原来宴席上见到他时的违和感,也源自于此。

掌柜一边抽气、一边扶着腰起身,起身时候还不忘看着他们二人“啧啧”两声,少年人的感情在眼睛里当真片刻都藏不住。

板凳“吱呀”几声,将江菱从思绪中惊醒,她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也开始思考这么复杂的事情了,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人生还是应当恣意任性,无需忧虑,思虑过多,只会徒增烦恼。

在板凳的“吱呀”声音和掌柜的抽气声中,江菱久练琵琶磨练出的耳朵,精准捕捉到了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脚步。

转头,江菱便看见一约莫垂髫年纪的小娘子捂着胳膊、步履蹒跚地走了过来。

她脸上和衣衫上都沾了灰,右臂上鲜血洇透布料,染湿指缝。

江菱连忙从板凳上弹了起来,急急迎上去,用帕子替她擦净脸上灰尘,带她来到周伯宁身前。

[1] 佛教圣地,玄奘法师曾在此求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闲梦江南梅熟日(十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