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真不是什么神医[八零] > 第2章 我真不是神医的第二天

火车站月台上,下午四点的日头依旧有些毒辣。

接站的人挤挤挨挨,伸长了脖子望着铁轨延伸的方向。

温建国抬起手腕,看了看那块戴了多年的老上海表,表盘上的漆已经有些斑驳。

女儿温萍在一旁不耐烦地跺着脚:“爸,都过去半个多钟头了,人怎么还没影儿?不是说三点五十就到吗?”

“火车晚点是常有事,耐心等等。”温建国话音未落,一声悠长的汽笛声由远及近传来,绿色的长龙喷吐着白色的蒸汽,缓缓驶入了站台。

车刚停稳,人流便涌了下来。

温建国踮着脚,努力在熙攘的人群中搜寻着记忆中的面孔。离开村子十多年,他对那个侄女的印象早已模糊,只依稀记得村里人来信提过,是个瘦小干黄的小姑娘,因父母早逝,被爷爷娇惯得脾气不大好。

说实在的,若不是念着当年在村里,自家老少有个头疼脑热,多亏了温老爷子悉心诊治,加之老爷子也曾资助他来京读书,温建国未必愿意接下这对姐弟——这可不是多两双筷子的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两口人。

还是女儿温萍机灵,早早准备了块硬纸板,用毛笔写了大字高高举起。

“姐,你看,那是咱们的名字!”楚源背着小包袱,眼尖地发现了目标,轻轻拉了拉温羲和的衣袖。

温羲和顺着望去,看到了举着牌子的温萍和旁边张望的温建国。

她转头对一同下车的孙大爷夫妇认真叮嘱:“大爷,您今天的头痛是缓解了,但您身体最关键的是心脏问题,立秋之前,务必去医院仔细检查一下,千万不能耽搁。”

孙大爷如今对温羲和的医术深信不疑,一听心脏有问题,心里一紧,连忙道:“好好好,一定去!温大夫,您给我留个地址行不?到时候我好去找您复查。”

温羲和略一思索,便将温建国家的地址写给了他。

这时,孙大爷的儿子匆匆赶来接站,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还是先搀着父母离开了。

温羲和正要带着楚源走向温建国,杨继林却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激动地一把抓住温羲和的手。

“嘿!干什么的你!”温建国见状,一个箭步冲上前,用力推开杨继林,厉声呵斥,“大庭广众之下,拉扯扯扯像什么样子!”

杨继林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松开手,涨红了脸解释:“对不住,对不住!我不是有意的!我就是有个问题想请教温大夫!您刚才下针的穴位,跟我学的不一样!孙大爷明明是左肩疼得厉害,您为什么要在他的右手下针?”

温建国闻言,脸上露出诧异。收起纸板走过来的温萍也愣住了。

温羲和神色平静,解释道:“这没什么,《内经》里有言,‘上病下取,左病右取’,你回去仔细琢磨一下就明白了。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上病下取,左病右取……”杨继林站在原地,喃喃自语,脸上浮现出深思的神色。

……

回温家的路上,温萍忍不住好奇,问起火车上和杨继林的事。温羲和简单说了几句,温萍惊讶地瞪大眼睛:“你?你会治病?”

温建国从后视镜里瞥了温羲和一眼,语气带着几分不以为然和告诫:“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吧?我可告诉你,你不像你爷爷医术精湛,千万别胡乱给人治病!这要是治出个好歹,赔钱都能让你倾家荡产!”

他早就听老家的人说过,温羲和根本没正经跟温老爷子学过几天医,不是内行却逞强,简直是胡闹。

温羲和只是笑了笑,没接话。

楚源却忍不住替姐姐辩解:“姐姐医术真的很厉害!火车上好多人都想找姐姐看病呢!”

温建国哼了一声:“那是他们觉得不要钱!”

楚源不服气地扁扁嘴。

温萍怕气氛闹僵,赶紧打圆场,岔开话题:“好了好了,马上就到家了。我妈为了欢迎你们,特地让刘阿姨留了份好的五花肉,今晚咱们吃炸酱面!你们爱吃面吧?”

此时是1985年,恢复高考不到八年,物资虽比前些年丰富了些,但城市普通家庭的日子依旧紧巴巴。

能吃上一顿实实在在的炸酱面,绝对是难得的款待了。

说到吃,温羲和确实感到腹中饥饿。

穿越过来这半个月,处理完原主爷爷的丧事,变卖了微薄的家当,收拾行李进城投亲,一路上就没吃过几顿像样的饭——不是不想吃,实在是囊中羞涩,粮票也有限。

……

乔家胡同往里走第二个四合院。

刘梅花提着刚打的酱油走进后院,一股浓郁的肉香立刻扑鼻而来。

她循着味儿走到温家厨房门口,只见林卫红正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得热火朝天,锅里炒着的酱卤咕嘟咕嘟冒着泡。

“哟,卫红妹子,下这么多肉?招待亲戚这么舍得下本钱啊?这得有两斤吧?”刘梅花抻着脖子往锅里瞧,又看到旁边案板上码得整整齐齐、切好的白面条,更是啧啧称奇:“嚯!这面条也得有六斤吧?都是精白面的!你们家这是来了海外亲戚了?”

林卫红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擦鼻尖的汗,客气地笑了笑:“梅花姐说笑了,哪来的海外亲戚啊,就是老家来的侄女侄子。要真是海外亲戚,那得是人家请我们下馆子了。我们可比不上您家福气厚,有海外关系。”

刘梅花被这两句奉承说得通体舒泰,胖乎乎的脸上堆满了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嗨,都一样,人家再有钱也是亲戚的,咱能沾上什么光。得,卫红妹子你忙着,我也回家做饭去了。”

林卫红嘴上应着,等刘梅花扭着身子走后,脸上的笑容便淡了下来,带上几分复杂。

“到了,就是这儿,进来吧。”温建国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行李袋,引着温羲和姐弟走进院子。正是晚饭时分,各家各户要么在做饭,要么已经开吃,听见动静,纷纷探出头来打量。

“老温,家里来客了?”

“哎,是我侄女侄子,从老家来的。”温建国一路寒暄着,同时低声告诉温羲和该怎么称呼这些邻居。

等他们把行李搬进那间不大的屋子时,林卫红已经摆好了碗筷。小儿子温浩洋乖巧地帮忙,看见他们回来,立刻朝屋里喊:“妈!爸他们回来了!”

林卫红正夹着腊八蒜,闻声往外一瞧,目光首先落在了温羲和身上。

“婶子。”温羲和依着礼数打招呼。

林卫红脸上堆起客气的笑:“来了。”

楚源这时从行李里拿出一个不小的包袱,递过去:“婶子,这是我们从老家带来的一点土特产,给您和叔叔尝尝鲜。”

“哎呦,这……这怎么好意思?”林卫红着实有些意外。温建国早就给她打过预防针,说他这个侄女被惯坏了,不懂人情世故,让她多担待。她都做好了这姐弟俩来白吃白住的心理准备了,没想到居然还带了见面礼。

“应该的,我们过来,肯定要给叔叔婶子添不少麻烦。”温羲和说话间,虽未刻意打量,却也看出温建国家境况确实不宽裕。一家四口挤在二十平米左右的屋子里,用布帘隔出睡觉的地方,两张床塞得满满当当。

如今还要再挤进两个人,其窘迫可想而知。

“快别这么说。你爷爷当年没少帮衬我们家,建国他能来北京读书,也多亏了你爷爷支持。”林卫红话锋一转,“你们既然来了,就安心住下。至于你的亲事也别担心,我们是长辈,肯定会帮你张罗妥当。”

温羲和眼底掠过一丝无奈。

退亲,是她这次来北京要办的另一件“大事”。

她也没想到,穿书之后,自己居然还附赠了一门娃娃亲。

据村里人说,这门亲事门槛还挺高。原主的爷爷早年当兵时,在战场上救过一位团长,两人意气相投,便约定下一代结为亲家。谁知下一辈都是男孩,亲事便顺延到了孙辈。

当初温羲和本不想进城,架不住村长苦口婆心,说这是温老爷子的遗愿,连车票都给买好了。

温羲和转念一想,来北京也好,大城市名医汇聚,或许能有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

晚饭桌上,温建国一家子吸溜吸溜地吃着炸酱面,气氛热络。

温平平一边吃一边不忘捧场:“妈,您做的炸酱面真是这个!全北京都找不出第二份!”

“那是!”林卫红脸上有光,颇为得意。

她注意到温羲和吃得慢条斯理,不由得问道:“羲和,是不是不合胃口?”

温羲和抬起头,笑了笑:“没有,很好吃。”

林卫红道:“那你怎么吃得这么慢?别客气,锅里还有面条呢,放开吃,管够!”

温羲和再次道谢:“谢谢婶子。”

林卫红暗自观察,发现她不仅吃得慢,动作也格外斯文。女儿温萍就坐在她旁边,两相比较,反倒是温羲和更像是在城里长大的姑娘,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沉稳气度。

林卫红心里不禁嘀咕起来。

她又看向楚源,这孩子她听说是温老爷子心善捡回来的小乞丐,认作了干孙子。

仔细瞧去,这孩子长得是真俊俏,眉目如画,吃饭时也安安静静,规矩很好,再对比自家狼吞虎咽的儿子……

林卫红默默扒了一口面,心里冒出个问号:现在农村的孩子,都这么有家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