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在年代文养老 > 第4章 包裹

我在年代文养老 第4章 包裹

作者:壹木成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48 来源:文学城

吃完饭,林颂交给韩相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拿着。”

入手沉甸甸的,带着油墨气味,韩相:“这是……?”

“一些旧报纸和学习资料。厂里过期不用的,我挑了些有用的。上面有社论,有政策解读,还有几篇讲企业管理和技术革新的文章,你拿回去,晚上有空看看。”林颂顿了顿,强调道:“尤其是那些折角的,多琢磨琢磨遣词造句和内在逻辑,对理解上面精神和以后……写材料有帮助。”

韩相捏着那厚厚一沓旧报纸,手指能感觉到里面似乎还夹着几本薄薄的小册子。

他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泛起一阵陌生的涟漪。

只是,恕他孤陋寡闻,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对象。

村里小伙子的对象,顶多给纳双鞋底、缝件衣裳,厂里职工的对象顶多是带个饭盒,洗洗工作服。可像林颂这样……塞学习资料的……奇怪,太奇怪了。

她图什么?

难道……是真的喜欢自己?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韩相自己否定了。

林颂看他的眼神,始终很冷静,就像……上级看下级一样。

那里面有关注,有考量,甚至有期许,但唯独没有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

这份认知,让韩相心头那点刚刚升起的温热又迅速冷却下去。

“谢谢。”韩相的声音有些干涩,他紧了紧手里的包裹,“我会看的。”

“嗯。”

林颂送走韩相,回到宿舍,刚推开门,里面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顿了一下。

“林颂,你可回来了!”对面铺的刘红梅正对着小圆镜往脸上抹蛤蜊油,看到林颂进来,立马转过身,脸上带着八卦的兴奋:“你动作可真够快的!这才跟小河村那个韩相认识几天啊?就要结婚了?快跟我们说说,那韩相到底给你灌了什么**汤?”

林颂笑了笑:“就是碰巧看对眼了。”

张秀芳是宿舍的老大姐,她一脸语重心长:“林颂,你别嫌我多嘴,有些话我得跟你说透。那个韩相,模样是没得挑,人也看着机灵。可越是这样,你越得留个心眼儿!”

她往前凑了凑:“我跟你说,这种男的,心思深着呢!看着现在老实巴交、对你百依百顺,那是还没站稳脚跟,等他把你的好处都吃干抹净,翅膀硬了,指不定变成什么样呢!咱们厂里又不是没前车之鉴!”

“对对对!”刘红梅立刻来了精神,“锅炉房老李家的闺女李淑芬,前年不也是找了个附近村子的男青年?那小伙子当时追淑芬姐追得可紧了,天天送柴火,帮着挑水,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淑芬姐心一软,就跟他好了。结果呢?”

她一拍大腿,声音都高了几分:“结了婚没半年,那男的就原形毕露了,嫌淑芬姐工资低,嫌她娘家补贴少,动不动就甩脸子。淑芬姐给他弄了个临时工的名额,他转脸就嫌活脏活累。上个月,听说还动手打了淑芬姐一巴掌。现在淑芬姐天天以泪洗面,想离又怕丢人。”

张秀芳叹了口气,接口:“可不就是吗!淑芬多好的一个姑娘,当初多少人劝她,那小子看着就不踏实,眼珠子太活泛。她不信,觉得人家对她好。结果呢?利用完了就翻脸。”

她苦口婆心劝道:“林颂,你可千万别步她的后尘!你那对象现在看着好,谁知道他骨子里是啥样?你可得掂量清楚了!别到时候……”

宿舍里其他几个女工眼神里也流露出对林颂眼光的不赞同。

林颂知道她们是好心,但狗如果不听话,那是没拴链子,她一点儿不担心。

她一边整理着床铺,一边岔开话题:“红梅,今天传达室有我的包裹吗?算日子,家里该寄东西来了。”

刘红梅的注意力立马注意了,顺着她的话说:“好像……有吧?下午我路过,看见传达室老王头桌上堆着好几个包裹呢。”

“行,那我去看看。”

林颂拿起钥匙,转身出了宿舍门,把一屋子未尽的议论和担忧关在了身后。

走到厂区门口的传达室,老王头从桌子底下翻出一个沉甸甸的包裹,还有一封厚厚的信。

“谢谢。”林颂笑着对老王头说。

包裹是继母周美娟寄来的,几块布料,一包大白兔奶糖,两盒午餐肉罐头。东西不少,但林颂知道,这不过是继母笼络父亲的手段罢了。

她拿着包裹和信回到宿舍,没理会其他人好奇的目光,径直走到自己铺位前坐下,拆开了信封。

信是父亲林建国写的,字迹端正,前面照例是些不痛不痒的关怀和“安心工作、好好锻炼”的老生常谈。

翻到第二页,重点来了:

“……小薇最近处了个对象,小伙子人不错,在市教育局工作,年轻有为,家里也是干部。两人感情挺好,准备年底就把婚事办了。你继母的意思,是想办得热闹点,毕竟是小薇的终身大事。你爸我这心里,既高兴,又有点不是滋味。颂颂啊,你一个人在那边……个人问题也要抓紧了。遇到合适的,该定就定下来,别太挑。爸知道你心气高,可女人家,总归要有个归宿……”

啧,市局工作的女婿。

继母周美娟称得上“扬眉吐气”了。

至于父亲说“不是滋味”,恐怕也是觉得委屈了她这个远在山沟里的亲生女儿吧?

林颂把信纸折好,塞回信封。

-

次日,林颂去领了钥匙去看房子。

几排崭新的红砖房整齐地排列着,红砖墙,青瓦顶,每排之间留有宽敞的过道。

她停在最西头的平房前,拿出钥匙打开门上的挂锁。

推开院门,小院里夯实的黄土还带着湿气。院子不大,方正,三面围着红砖墙,阳光毫无遮挡地洒进来,暖洋洋的。

林颂看了一圈,心里默默规划着:东墙根下搭葡萄架,夏天遮阴、秋天摘着吃;西墙根垒个鸡窝,养三五只下蛋的母鸡;院子中间开两畦地,种些时令小菜,葱蒜辣椒西红柿之类的。

再养一条小土狗……

林颂已经开始期待自己的养老生活了。

不过还得一段时间。

厂里创办厂刊,林颂作为负责人,事情不少。

这一天行政科办公室里,气氛比平时更紧张些。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上面摊满了稿纸、油印的征求意见稿、还有从各车间征集来的、字迹各异的投稿。空气中弥漫着油墨和纸张的味道。

“小林,你看这篇机修车间张师傅写的技术革新小结,内容挺实在,就是这字儿……”老赵推了推老花镜,一脸为难地指着一份稿件,“跟蜘蛛爬似的。”

“还有这篇,”旁边的小李也插话,“是二车间刘红梅写的生产标兵事迹,跟表扬信似的,太直白了,缺了点深度。”

“后勤科老吴交上来的后勤保障计划,倒是规整,就是太干巴了,全是条目,没点血肉……”

林颂坐在位置上,手里拿着一支钢笔,面前摊着厂刊的栏目规划和稿件初审意见汇总。

她神情专注,目光快速扫过一份份材料,不时在稿纸上勾画几笔。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沉静的侧脸上,显得格外干练。

“赵师傅,张连成那篇技术小结,内容确实有价值。这样,您辛苦一下,把核心内容提炼出来,我这边找人配个示意图,这样既清楚又好看。”

“好嘞!”老赵痛快答应。

“小李,刘红梅那篇,”林颂转向小李,“事迹本身是亮点。你跟她聊聊,让她回忆几个具体的小故事,比如怎么克服困难啊,怎么帮助工友啊,把细节补上,稿子就活了。记住,要真实,别拔高。”

“明白,林姐!”小李点头。

“至于老吴的后勤计划,”林颂微微蹙眉,“内容没问题,但直接上刊确实太枯燥。这样,把它拆解一下,融入‘服务保障大家谈’这个栏目,作为支撑材料,再配一篇短评,点出后勤工作对一线生产的重要性,这样就有深度了。”

她三言两语,条分缕析,把一堆杂乱的问题安排得井井有条。

办公室里原本有些焦躁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大家纷纷领了任务,开始埋头干活。

这时,林颂的目光落在桌角那份简报上。

如果没记错,这是姜玉英写的。她翻了翻,中规中矩,透着股应付差事的味道。

林颂的指尖在简报封面上轻轻点了点,突然嘴角勾起一抹笑。

“‘问题与建议’这个栏目,收到的都是一些空泛的牢骚,缺乏有价值的、能推动工作的真知灼见。”她拿起姜玉英的那份简报,语气带着点恰到好处的肯定:“我觉得要多一点来自生产一线的深度调查与思考。”

赵师傅不愧是老同志,立马想到了一个主意:“我看不如请这份简报的作者,实地调研一番,写成一篇报告,你们看怎么样?”

林颂抚掌赞叹:“这篇稿子出来,肯定能引起厂领导重视。赵师傅姜还是老的辣呀。”

老赵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吩咐小李跑一趟,传达一下任务。

“好嘞,赵师傅。”

小李离开后,林颂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

别人对她耍小心思,她不会生气,也不搞阴谋,只是喜欢让人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