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再等一段时间吧,小麦就快收了,瓜果蔬菜啥的,到时候也不少,再加些鸡蛋,我们带着东西再去问问,要是不能,也不强求。”张建军明白老支书的意思,只是他们村里现在还没缓过来,又不能拿他们在别的地方带回来的物资,只能等一等。老支书和文书也没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这事儿的主动权也不在他们手里。
很快的,麦收就来了,老支书提前几天就挨家挨户通知,一定不能偷懒,确定小麦回仓。就连在公社上学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们也放了麦假,回来帮忙收麦子,太小的孩子干不了这活儿,便让他们分别在村子的各个路口站岗放哨,主要是盯着村民不准私自把麦子拿回家。
虽说老支书对村民们总体还是信任的,但经过了那三年,大家更看重粮食了,他觉得还是小心为上。
“老支书,这阵仗是不是有些大了?还得专门看着?”有些心里有小九九的村民心里不太爽,有人看着怎么搞小动作啊?
“只要好好干活,有没有人看着,那不都无所谓嘛!”老支书才不惯着他们,眼看日子要好过了,总有人会生出别的想法:“我在这里说一下,交完公粮以后,剩下的要妥善保存在村里的仓库,到时候会集中去磨面,每家发十斤面粉尝尝鲜……”
“不是,为啥才十斤啊?这牙缝都填不满啊!”老支书一开口,周围的人就有反对的,且不只一个。
“就是,旱灾都过去了,粮食不用总存在仓库!”
“咱村里本来就穷,钱没有,但家里总得有点余粮吧?”
“是啊,灾荒都过去了,也不用再吃大食堂了吧!”
吃公共食堂,虽然大家饿不死,但也吃不饱啊,家里没余粮,连加餐都不能,眼看庄稼要丰收了,怎么能坐得住呢?
“既然大家都关心粮食的问题,我也就跟大家讲一讲!”
眼看人群越聚越多,村民们也眼巴巴的看着他,老支书顺势先开个小会,讲一下粮食和公共食堂的问题。
“前几年因为年景不好,我也没有把大食堂解散,一直留着,粮食也存在村里的仓库,因为这件事,有些人对我心有怨言,我也是清楚的。
可也正是没有放开了吃,才能在后面的三年顺利活下来。咱们村的死亡人数是最少的,我也尽力了,能当着大家伙的面说一声问心无愧。
如今灾荒过去,大家想要粮食的心,我也能理解,这当然没问题……”
老支书这话一出,村民们瞬间议论纷纷,有的还高兴得鼓起掌来。老支书不得不伸出双手,示意大家先冷静下来:“我话还没说完,村里的大食堂还会在那儿,不会拆掉,愿意去吃食堂的可以继续吃,跟先前一样。不愿意吃食堂的,等交完公粮以后,会按工分把粮食和钱结算给大家。
大家自己开火以后,就自己承担粮食,要是吃没了,村里也没粮食给你补,也得悠着点!
还有,吃食堂的会有补贴,就是以前的肉,油,糖,鱼什么的,都还有,但自家开火的是没有的……”
老支书这一段话瞬间激起千层浪,家里有粮食很开心,但补贴没有了,那就让大家耿耿于怀了,凭啥啊!
“凭啥?当然是分给你们粮食了啊!”趁着都在,老支书也详细的解释了一下:“你们以为食堂里的那些补贴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实际上还真是,但现在不能那么说),那都是从去食堂吃饭的大家身上省出来的。
去食堂吃饭,做的是大锅饭,定时定量,我知道这样的做法让一些村民不满意,但吃食堂比在家里做饭更节省,而省出来的那些东西也不是我贪污了,而是拿到外面跟别人换回了那些补贴。
你们既然想自己拿回粮食,自家开火,还想要那些补贴,想什么美事儿呢……”
老支书的话说的不算客气,村民们也几乎都听明白了,一些原本心里有想法的人这会儿又有些摇摆不定。
“咱们村里的食堂是自愿的,不强制,大家伙也可以回去想想,想明白了再跟我说。但无论怎么着,这粮食可是要好好收的,要是因为这事儿,耽误了收粮食,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老支书最后还是强调了一下麦收的重要性,在这种时候,谁都不能触碰这条底线。其实,从私心来说,他还是希望村民能吃食堂,让他们也有补贴的理由,眼看庄稼丰收,以后让村民们吃的好一点,饱一点,那不也是理所应当,只可惜,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愿意这样做,他也只能静观其变。
“那当然啊,谁家会嚯嚯粮食啊!抢收还来不及呢!”在收粮这件事上,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收麦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看着金黄的麦浪,大家的脸上还是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于是,壮劳力们开始拿着磨的发亮的镰刀,在地里劳作。麦子割完后,会有人在后面给捆起来,然后在有人运送到地边上,会有车来接。
如今村里有牛车,马车,小推车,独轮车后面还有一根长扁担,两边各有棍子,这样能装下更多。相比于这几样,最重要的运力当然是村里唯一的一辆拖拉机了,这还是上次抓了间谍后,上头给的奖励。
本来老支书认为那都是他们该做的,不好意思向上头要奖励,但做出了这么大贡献,领导们多少还是要表示一下,除了文字版的表扬信和锦旗外,在得知村里还没有拖拉机后,便送来了一辆,除此之外,每月还特批了油票,这就更让大家开心了。
拖拉机刚送来时村里都轰动了,后来老支书又特意开会讲了一下为什么会得到这个奖励,大伙这才明白原来看着活泼的小姑娘居然还是间谍,这可让大家伙吓了一跳。不过,现在人已经抓到,又送来了拖拉机,因此大家在讨论一阵就过去了,也没太纠结李柔这件事情。
晚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 37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