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般的大嗓门吵的大家伙耳朵疼,就见汪铁江从门口扒拉开人跑进来,后面还跟着俩儿子,三个人都长的人高马大,像是三堵墙般,一下子站在李春花的身边。
丈夫儿子来了,李春花立马神气起来。
围观的人见状都不说话了,又是这招!
仗着自家男人多,老的年轻时就一个打仨,俩儿子壮的跟牛犊子一样,这一家子四个人,三个没脑子的能打,一个不讲理的心眼多,谁家遇上他家都吃亏。
李春花一手掐腰,一手指着小兰,嘴里嚷着:“老头子,老大老二,把咱家送水带拿过来!”
那得意劲儿简直和姚花一模一样。
小兰心中明白,她若是这次认怂,以后就完了,挨欺负的次数多了去了。对这种局面,就不能指望对方有良心,更别指望其他人跳出来主持公道,唯一的法子就是反抗,打,骂,就是打不过也要打,让对方知道咱也不是软柿子,随便捏。
金小兰直接从车上抓起来斧子冲着机器就要劈下去。
“别动!把我家的送回带还了,快点!不然我就劈了这机器!”
李春花可不是吓大的。她可是横着走半辈子还能怕个毛丫头。“你要是劈坏了,就赔钱!赔钱我正好买新的!”
哪知金小兰直接嘲笑:“没钱!你都说我家穷疯了,我也没个娘家!反正你不还送水带,我就劈,要钱没有,要不你就打死我!”
在场的众人,特别是李春花听了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是她爱说的词嘛。这个死丫头,竟然这么不要脸。她要是敢杀人还用在这废话,“你这小泼妇!”
金小兰也不甘示弱,“你个老泼妇!”
围观村民:骂的好!就是有点想笑怎么办。
这一斧子下去,机器肯定要坏。眼瞅着还要浇地,再去花钱修机器,这不是耽误事嘛!再说人家要回自家送水带,天经地义啊。眼看着双方互不相让,准确的说是金小兰不让步,
李春花的男人还有俩儿子想着就算了吧。可她虽然也想算了,但是又觉得自己有点下不来台。自己这么多年,可从来没有怂过。
这时候村长终于赶来了。老村长还是很有威望的,也知道这俩家人都是什么性子。“都别闹了,铁江啊,快把送水带还给铁南,你媳妇是个妇道人家不讲理,你得压着,闹起来多不好看!”
小兰见村长看过来,当即把斧子放下了。“爷爷(村长辈分大),我就是看她不还东西,还骂我爹,说的太难听了,一时间气不过,吓唬她呢,没想着真砸机器,机器那么贵,我也没钱赔。”
这个新媳妇还挺厉害。老村长乡里这样想,但仍旧板着脸,“不砸机器,也不能随便拿斧子吓唬人,真伤了就晚了。”
这一次小兰让李春花吃瘪,直接在村里出了名!
回到家小兰才察觉到自己的手抻到了。
“明天还卖豆腐吗?”
“当然卖!我揉一下就好了。”
汪泉赶紧说:“你歇着吧,我收拾下棚子,扯根电线过去,按个灯泡。做豆腐,半夜就得起来,没灯可不行。晚饭我来做吧,擀个面条,让你也尝尝我的手艺。”
方才的事,汪泉觉得多亏了小兰。以往家里就他和爹,有些小事没法计较,只能吃亏。以后啊,大概不容易吃亏喽。
汪泉不太会做饭,可手擀面却做的非常好吃。他一般都会再和面时,把鸡蛋打进面里,这样和出的面格外劲道。他的双手不算灵活,和面擀面切面却做的很流畅。此刻他的心如同灶里的火苗一样火热,娶了媳妇,接下来还卖豆腐,日子真越过越有盼头。
汪泉的手擀面,麦香浓郁,劲道好吃,清水煮出来,小兰吃两大碗。汪老爹还挖了点辣椒油,一个人吃了三大碗,剩下的汪泉都吃了。
汪老爹去检查了下泡的豆子,临走前嘱咐小两口:“明早咱要三点就起来,做好估计五点多了,六点小兰你就卖豆腐。啥也别怕,遇到事了脑子灵活点,也别逞强,不行咱就跑。”
他又说了遍卖豆腐的价格,现在豆腐的价格,基本上是一毛七一斤,要是用豆子换,就是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不过用钱买的少,家家户户都再房前屋后种点豆子,换起来更合适。再就是明天下午去浇地,让小兰记得做好饭送地里去。
明天卖豆腐是新事,浇地则是大事。小兰心中雀跃,明天啊,她就要卖豆腐啦。
夜风微凉,摇晃的灯影下,桌子上摆着祭品,金小兰认真焚香叩拜,心中默念财神保佑,她不图挣大钱,只求能挣钱。汪老爹告诉她,干大事前拜拜,图个心安。
随后汪老爹开始做豆腐,他教的并没有刻意教,平时怎么做他依旧那样做。只是会在关键步骤提点几句。
“一斤豆子出三斤豆腐。”
“豆粒要挑选饱满的,坏了的都要挑走。”
“豆腐好不好吃,水也很重要。家西那口井水好。”
“煮豆浆时会起沫,这时候啊,你就倒一点香油渣,既能去沫还没有怪味。香油渣本也是能吃的,者做出来的豆腐啊,口感就更好。”
……
小兰觉得自己眼睛会了,但脑子还不会。原来做豆腐那么麻烦。从选豆子用水,从熬煮的火候到点卤的把控,汪老爹从容背后,都是经年累月才能摸索出来的经验。“做,不难。到要做的好吃,就必须真用心。”
小兰下定决心,她一定要学出来。
天微凉,三十斤豆腐已经做好了。
汪泉晚饭后就检查车子,是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实际上就是保留了自行车前轮和座椅,然后自己做了一个木头的车斗,找两个轮胎按上。前后胎打足气,车链子上打了机油,蹬子车把都检查了遍木头车斗大约有五十公分深,还区分了放豆腐和秤的地方。这还是几年前汪老爹自己改造的东西。梆子固定在车把上,方便敲梆子。
小兰将做好的豆腐放车斗里,又装了一桶豆浆,上面盖好盖子。踏着晨光,在汪老爹和汪泉的微笑中,出了门。
汪家村附近村庄聚集,沿着公路走能串起大多数村,也有些许小村,需要从公路旁的小路上拐进去才能进村。回门那天,汪泉简单的介绍了下。金小兰虽然从没有自己去过这些村,可是她觉得这些根本就不是事。
书里评价她缺心眼,没主见,真上头就不管不顾。比如现在,她脑子里就想着卖豆腐,至于去陌生村里害不害怕,万一卖不出去咋办等这些问题,她脑子里根本就没装它们的地方。
第一站,位于村北一公里的前田村和后田村。
还未进村,她就吆喝起来,“豆腐,豆腐。”声音悠长,是她以前听人家也这样吆喝。这种熟悉的叫卖声音,几乎所有卖豆腐的都这样喊。吆喝几句然后就敲梆子。
好几户人家大门开着,有人出来了。一个大娘模样的人走上前,她见金小兰脸生,有点犹豫。“你是哪村的?以前没见过呢?”
小兰赶忙下车,笑着介绍,“我是汪家村的。”
“我记得,汪家还有个做豆腐的。”
“那是我公公。一看大娘以前就常买。要不尝尝,还是那个味!”
小兰说话爽快,大方,一点也不扭捏。大娘也欢喜,“行,还是以前那价?”
就见小兰掀开盖在豆腐上的棉布一跤角,露出有点微黄的豆腐。“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要是用钱买,就是一毛七一斤。”
这个价格是汪老爹定下的,豆子的价格略有浮动,所以说不上用钱或是用豆子换哪种方式更好。不过现阶段大家还是喜欢以物换物。见大娘有点心动,小兰立马有说“大娘,豆腐还是我爹做的,他腿不好,才不卖了。”
“我爹说了,今天是第一天卖,只要买,就送碗豆浆。”
大娘眼前一亮,豆浆可是个好东西,给家里的娃喝正好。反正她本就想买豆腐,买呗。
“那给我来二斤豆腐。你等会,我回家拿豆子和碗去。”
见大娘要买,其他围观的人也知道了,纷纷确认,“真送豆浆啊?”
小兰爽朗回答“当然真送啊!,不过豆浆有限,先到先得,赠完就没有啦!”
说话间第一个大娘出来了,她手里拎着豆子拿着一个搪瓷盆,身后跟这个七八岁的娃,捧着一个大海碗。 “丫头,你给我称这些。”
也别讲究几斤几两了,反正多少豆子换多少豆腐。大娘想着,反正是给一碗,又没说多大碗。
小兰麻利的接过豆子,把豆子倒进秤杆下面吊着的小荆条笸箩里,挂上秤砣,读出豆子的重量,然后倒入盛豆子的布袋里。称过豆子,她摘下手套,把豆腐上面覆盖着的白棉布掀起来,用自制的刀在大块的豆腐横着划,竖着划,几下就分成小块,豆腐的清香一下子就飘出来。
她轻轻倒扣下笸箩,确保里面没有东西,垫上一张薄薄的油纸,拿起豆腐上秤一称,基本和豆子的原来的重量一样,秤杆挑的高高的。等她把豆腐放搪瓷小盆后,又掀开桶盖,豆浆还冒着点热气,她大方的给大娘盛了满满一大碗。
“大娘,豆浆我都彻底煮开了,而且咱家的豆浆,绝对好喝,你家人要是不喜欢喝太浓的,自己加水也行。”
大娘美滋滋的,“好嘞!”一大海碗豆浆,回家再加点水,不仅孩子够喝,她和老头子也能喝嘛。
第一单生意开张,接下来就顺利了。原本围观的人,立马聪明的意识到大娘刚才的小心思。人家说送一碗,她拿了个大海碗,这就是占便宜。原本不想今天卖豆腐的,心里也蠢蠢欲动。总觉得有便宜不占,自己吃亏了呢。
于是乎,这天早上,汪家村周围几个村里好多人家早上喝到了醇香丝滑的豆浆,中午吃上了劲道美味的豆腐。不到一天的时间,十里八村的都知道,汪家村有个卖豆腐的小媳妇,买豆腐送豆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