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在古代锔瓷暴富 > 第47章 47

我在古代锔瓷暴富 第47章 47

作者:今宜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5 22:21:44 来源:文学城

修然书院坐落在府城东郊的栖霞山脚下,青砖黛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书院大门古朴庄重,两株百年银杏分立两侧,叶色浓绿,伴随着蝉鸣簌簌作响。

莫惊春仰头望着门楣上“修然书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这字......”她轻声呢喃。

“是太祖元清帝御笔亲书。”

赵无眠站在她身侧解释道,“自开国以来,修然书院出过四位宰相,七位尚书,先帝曾亲临讲学,可以说天子门生皆来自修然书院。”

“太祖啊,写的真好!”

莫惊春诚心称赞。

作为文物修复师,尽管不是修补书画古籍之类,但莫惊春见过的真迹还真不少,其中自然有帝王书画。可大概是身为帝王,每天事太多,他们的书画水平不过尔尔,很多都是做做样子,能摆上台面的一只手数的过来。

可这太祖元清帝的字,笔力虬劲却又锋芒毕露,将天家气韵展露无遗,却又不失文人的清雅孤高,还有传言说他最爱在瓷器素胎上写字,写好命工匠入窑烧制,烧好之后侯将瓷器赠与臣子以示天恩。

如此说来,想必这太祖也是一位文人帝王。

当今天家宋元女帝文趣闲逸也好这口,国泰民安自然是前提,但骨血中的血脉传承肯定也少不了,甚至有人说这宋元女帝最类太祖。

如此也怪不得在黑市,元清帝时候的瓷器最多,也卖的最贵!

说起黑市,自从那日回来已过半月,自家续物山房虽然处在老城老巷,但就是那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说起城西老城青釉巷的续物山房,还真没几个不知道的。

名气大了事情自然也多了,尤其是和王家窑口商议买下他西山那个庄子的事情。一来二去,商议的差不多,甚至在莫惊春的主导下签了个什么《战略合作伙伴》的契约,将老王家绑上了自家老岩泥器物的贼船。

这几日就要签买卖西山庄子的契约,莫失让忙的很,而刘氏则在铺子里忙。

铺子的生意除了卖完整瓷器就是锔瓷修补。

莫恋雪如今是续物山房的第一锔瓷匠人,一手莳绘技艺,就是莫惊春都自叹不如,如今更是有了金锡,让她一门心思扑在锡锔上面,其他什么都不管不顾,就是吃饭,也得刘氏三催五请,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当莫少谦前往府城修然书院入学,只剩下“革命一块砖”的莫惊春——哪里需要哪里搬——跟着去了。

刘氏很不放心,最后是表哥——赵无眠主动说镖局这几日前往府城,他正好陪着表弟表妹一起去,才让刘氏彻底安心。

也不知是真的有货要押送还是专门弄了一批镖让刘氏和莫失让放心,反正莫惊春和莫少谦是跟着赵无眠押送的三车镖一起走的。

......

莫惊春和赵无眠在一边谈笑风生,反而是正主莫少谦却一句话也不说。他细细整理着衣冠,手指微微发抖。

注意到兄长的紧张,莫惊春轻轻握住他的手:“大哥,不说你这些年日以继夜的读书,就是为了这七日考核也准备了这么久,不会有问题的。”

“少谦,慎独求索,去吧。”

赵无眠拍拍莫少谦的肩膀。

莫少谦深吸一口气,向守门的童子递上了推荐书。

“各位还请随我来。”

童子看了书函后恭敬地说道。

三人跟着童子来到一处幽静茶室。

“还请在此等候,不要乱走,稍后会有人来,还请诸位照来人所说行事。”

交代了一句,童子离开了,想必是继续去守门。

莫惊春三人拜别童子,随后在茶室找了一处桌椅坐下。

此时茶室内已经聚集了十几位前来入学的学子,大多锦衣华服,身后跟着书童仆从。相比之下,莫家兄妹和赵无眠三人显得朴素许多。

茶室门口虽无人看守,可也无人敢随意进出,大家都各自为政的选一处静静等待。

不过片刻,就有一戴着方巾看起来不过十三四的少年从门外走来。

“请各位入学的学子带着荐书随我去正堂。”

少年说完,学子们立刻起身,莫少谦也是。

莫惊春追到茶室门口,冲着大哥做了个加油的动作,莫少谦回头笑笑,然后神色一敛,跟着少年和众学子一起离去。

看着大哥的背影消失在书院曲折的回廊中,莫惊春才回到桌前重新坐下。赵无眠递给她一块桂花糕:“别担心,你大哥文章写得不错。”

“文章只是考核的一部分。”莫惊春咬了一口糕点,甜香在口中化开,“修然书院最看重的是‘知行合一’,据说七日内既要写出对题目的理解,更要用行动加以佐证。”

“你大哥并不是死脑筋读书的人,勿忧。”

莫惊春点点头,专心吃点心。

说起来,这修然书院的教学理念还真的先进。

书院取名“修然”,寓意“修身以诚,行止自然”,倡导学子于静思中求真知,于践履中炼心性,破除空谈虚浮之风,将学问根植于天地民生的厚土之中。

以“经义为基,践履为径”,“六艺重焕,身心并修”,“游学问道,知行互证”,“讲会躬行,以辩促行”四段八句为山训。

书院以《四书》《五经》为典,却不囿于章句训诂。讲习《大学》时,师生会共赴乡野,观稼穑之艰,悟“格物致知”实为体察民生;研读《孟子》“仁政”之说,则需拟写策论、参与县衙钱粮核算,以实务印证圣贤之言。

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皆化为实践课程:射箭场中,箭矢靶心须与“心正”之训相契;琴室之内,音律调和须通“天人合一”之道。学子晨起习武强身,暮时静坐省思,以“动静相生”涵养浩然之气。

每岁春秋,书院组织弟子跋涉千里,或登高山以究天地气象,或访边塞以察兵防民情。高祖元明帝年间,弟子曾随治水名臣潘印川考察南江,测绘水势,撰写《南河策》三卷,被地方官府采纳为治河方略,真正践行“学问必资于行”的院训。

书院还设“平心堂”为论辩之所,议题直指时弊,如“商税繁重何以安民”“灾荒之年士绅当何为”。辩论胜者须携同窗落实其策,或设粥棚济灾民,或编撰农书传技于农,以行动检验言论之虚实。

除上述外,修然书院尤重师者垂范,山长及讲师皆需兼具学养与事功。

首任山长林静斋曾是大庸户部尚书,壮年辞官归隐,以赈灾、兴学之绩闻名于世,其言“纸上千言,不如市井一步”镌刻于书院照壁,警醒后人。

数百年来,书院弟子或入朝为循吏,或归乡兴教化,皆以“知行合一”为立身之则,使修然之名载于方志,流芳后世。

这样的学院,也怪不得是读书人的心之所向和正道之所,毕竟一旦入学,就算自己不顶用,可同窗、师长和学兄都是厉害角色,只要他们提供一点助力,坦途大道就在眼前。

......

莫惊春吃饱喝足,甚至都开始构思莳绘图案,莫少谦还没有回来。

直到差不多一个时辰后,莫少谦才面色凝重地回来了。

“什么题目?!”莫惊春急切地迎上去问。

莫少谦摊开手中的宣纸,上面只有两个大字——“君子”。

平心堂,是我大学时期和其他两位舍友一起给自己宿舍起的名字,好怀念我的大学生活。[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4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