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有明珠一颗 > 第3章 衙斋日常

我有明珠一颗 第3章 衙斋日常

作者:震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7 15:49:12 来源:文学城

寅时三刻,更夫的梆子声刚过四响,严宝珠便睁开了眼。

这是刻在她骨子里的习惯,必须在父亲酒醒前的鼾声中醒来,赶在他踹门之前把灶火生起来,即便如今已不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家中,身体的记忆却比思绪醒得更早。

她在黑暗中静静躺了片刻,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犬吠,仵作房的耳房比她从前住的房子要好上许多,至少四面墙是完整的,不会漏风,她利落地起身,将那张薄被叠得方方正正。

水盆里结着薄冰,她砸开冰面,掬起一捧刺骨的冷水拍在脸上,瞬间驱散了最后一点睡意,对着水盆中模糊晃动的倒影,穿上那身宽大得过分的靛蓝直裰,将所有的曲线隐藏在粗糙的布料下,最后,她将散落的碎发一丝不苟地塞进皂巾里,确保没有一丝破绽。

推开房门,清晨的寒气扑面而来,仵作房的院子里,老仵作王伯已经蹲在檐下的小泥炉前,正熬煮着今日要用的苍术,苦涩的草药味弥漫在晨雾里,成了这方天地独有的气息。

“来了?”王伯头也没抬,用蒲扇指了指灶房方向,“今日该你当值,先去把验尸房的地洒扫一遍,再用艾草仔细熏过,熏足半个时辰,莫要偷懒。”

“是,王伯。”她应得恭顺,声音刻意压得低哑。这是她在衙门的第五日,已经摸清了这里的规矩,每日卯时初刻洒扫,辰时准时点卯,随后便是整理无穷无尽的卷宗、清洗那些形状各异的验尸工具,若没有新的命案,这便是她一天的全部。

她拎起靠在墙角的木桶走向井边,春寒料峭,井绳上挂着一层薄薄的冰碴子,硌得她生疼,她咬着牙,一点点将满桶水提上来,纤细的手臂微微颤抖。

“严小哥儿,我来帮你一把!”同来打水的厨下刘妈瞧见了,快步上前搭了把手,轻松地将水桶提了上来。刘妈约莫四十上下,是衙门里的老人,丈夫是守牢的狱卒,性子爽利热络。她打量着严宝珠单薄的身板,眉头蹙起:“你这身板,风一吹就倒似的,可得多吃些!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可不能省着!”

严宝珠只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拘谨的笑,不敢多言,刘妈心思活络,言多必失。

验尸房在院子最深处,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草药、石灰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死亡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寻常人或许会退避三舍,严宝珠却把这里当成了她最能安心的地方,死亡固然冰冷,却比活人简单,尸体从不说谎,伤痕即是证词。

她挽起袖子,开始仔细洒扫青砖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洒扫完毕,她点燃艾草,看着青白色的烟雾缓缓升腾,驱散着角落里的晦暗与不洁,烟气呛人,她却站得笔直,如同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与此同时,按察司行署内。

韩锦鸿正在用他的早膳:一碟咸菜丝,两个炊饼,一碗熬得浓稠的小米粥。饭菜简单,甚至不像个五品官的用度。他慢慢地咀嚼着,思绪却飘远了。

穿越三年,他几乎适应了这个时代的一切,唯独怀念现代那杯提神醒脑的冰美式。这里的茶水,即使用的是上好的茶叶,还是让他始终难以真正习惯。

“大人。”陈师爷捧着一摞卷宗进来,轻轻放在书案一角,“这是上月各乡递上来的刑名册子,请您过目。”

韩锦鸿随手拿起最上面一本,翻开,纸页是粗糙的黄色竹纸,墨迹深浅不一。他的目光在“走水”二字上停留了片刻。这个时代,有太多他需要适应和妥协的地方,没有指纹鉴定,没有DNA检测,没有标准的现场勘查流程,甚至连最基本的现场保护意识都近乎于无,许多案子,往往依靠的是人证、有限的物证,以及官员的“明察”。

他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带着寒意的清新空气涌入,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院落,正好看见那个名叫严宝珠的小仵作,提着水桶从院中稳稳走过。少年身形瘦小,步伐却异常沉稳,那水桶在他手中几乎不见晃动,显然是做惯了这类活计的。

“陈师爷,”他忽然开口,目光仍追随着那个消失在月亮门后的背影,“你觉得这新来的仵作如何?”

陈师爷略一沉吟,斟酌着用词:“回大人,严仵作年纪虽轻,但做事勤勉,性子也沉稳,就是闷了些,不太与人结交。”

韩锦鸿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午后的阳光总算带来了些许暖意。严宝珠坐在仵作房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就着一碗粗砺的茶水,小口啃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炊饼,饼子有些硬,她吃得慢。

王伯坐在她旁边不远处的马扎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袋,眯着眼,目光穿过袅袅青烟落在她身上。

“小子,”王伯忽然开口,声音带着老烟枪特有的沙哑,“你验尸的那套手法,跟谁学的?”

严宝珠心头一紧,捏着炊饼的手指微微用力,面上却不动声色,咽下口中干涩的食物才答道:“家里有位长辈,略懂些医理,也见过些世面,胡乱教过我一些。”

“唔”王伯吐出一个浓白的烟圈,那烟圈在阳光下慢慢变形、消散,“你眼力确实不错,心思也细。”他顿了顿,把烟杆轻轻磕了磕,灰烬簌簌落下,“不过啊,小子,在这地方当差,有些事,看得太明白、太仔细,未必是好事。”

这话像是随口一提,又像是意味深长的告诫,严宝珠垂下眼睫,盯着地上爬过的一只蚂蚁,没有接话。

这时,钱典史摇摇晃晃地从前院过来,满身隔夜的酒气还未散尽,三角眼在院子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严宝珠身上。

“严仵作!”他声音带着宿醉的粗嘎,“韩大人有令,让你去把上月积存的所有验尸单子,重新誊抄一遍!要字迹工整,不得有误!”

“是。”严宝珠默默起身,拍了拍衣摆上的灰尘。这是第二回了,那些卷宗她早已分门别类整理得清清楚楚,钱典史却总能找出各种由头让她返工,她心里明白,这是衙门里给新人的下马威。

誊抄间里光线稍好,墨香浓郁。她铺开略显粗糙的宣纸,从砚台中蘸了墨,开始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娘亲在世时,坚持教她识字断文,说女子纵然不能科举入仕,也要知书达理,明辨是非。那时她只觉得辛苦,如今方知,这笔不算顶好却足够工整清秀的字,竟成了她安身立命、隐藏身份的重要依凭。

“你这字倒写得秀气。”

一个平静无波的声音突然自身后响起。

她手腕猛地一抖,一滴浓黑的墨汁“啪”地落在刚刚写好的半页字上,迅速泅开一团污迹。她慌忙搁下笔,转身低头,心脏在胸腔里狂跳,韩锦鸿不知何时竟悄无声息地站在了门口,目光正落在她面前那张被污了的纸上。

“大人”她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韩锦鸿踱步上前,绕过她,伸手拿起了那张纸。纸上的字迹工整清秀,结构端正,笔画间带着一种难得的干净劲儿,与他平日见惯的那些胥吏或粗豪或匠气的字迹截然不同,更不像寻常贫苦人家出身的少年能写出的笔迹。

他的目光从纸页上移开,落在眼前这低垂着头的少年身上,靠得近了,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混合了苍术、艾草和其它几种草药的气味,萦绕在其周身,像是常年与这些物件打交道浸染而成。

“继续誊写。”韩锦鸿将纸放回原处,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目光在她过于纤细的脖颈和略显单薄的肩膀上停留了一瞬,便负手离去。

走到誊抄间外的院落中,他停下脚步,韩锦鸿抬头,看了看被院落屋檐分割成方块的天空,唇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竟然还是读不出那个小仵作的心。

傍晚散值的梆子声响起,严宝珠揉了揉酸胀的手腕,随着三三两两的胥吏杂役走出衙门侧门。

“严小哥儿!等等!”刘妈挎着个空菜篮子从后面赶上来,不由分说地将两个用油纸包着的、还冒着热气的胡饼塞进她手里,“拿着!瞧你瘦得跟麻杆似的,晚上饿了垫垫肚子!半大小子,光吃衙门那点定量怎么够!”

严宝珠推辞不过,只好低声道谢接过,胡饼温热实在的触感透过油纸传到掌心,带来一丝短暂的暖意。

走出衙门所在的那条街,她脚步一拐,绕进了城西一片鱼龙混杂的巷弄,七拐八绕后,在一个堆满杂物的破旧门洞前,她停下脚步,轻轻咳了一声。

一个黑影从门洞后钻了出来,是个十来岁、衣衫褴褛的小乞丐,脸上脏得看不清模样,只有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着,透着与年龄不符的精明。这是她初来县城时搭救过的乞儿,名叫小六子。

“珠儿姐,”小六子压低声音,凑近道,“你让我盯着的那个,你爹,他这几天在赌坊输了不少,欠了一屁股债,正红着眼到处打听你呢!说你偷了家里的钱跑出来”。

严宝珠捏紧了袖中的胡饼,面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从袖袋里摸出几枚磨得发亮的铜钱,塞到小六子手里:“知道了。这些你拿着,买点吃的。继续盯着,有动静老地方告诉我。”

“放心吧珠儿姐!”小六子攥紧铜钱,灵活地一缩身,又消失在阴影里。

转身离开时,严宝珠的眼神在暮色中彻底冷了下来。李屠户在找她?很好。她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她也在“找”他。总有一天,她会让他为对母亲所做的一切,付出应有的代价。

回到那间容身的耳房,天色已完全暗下。她点亮那盏如豆的油灯,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一隅黑暗,她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那本边缘已经磨损的《洗冤录略》,书页泛黄脆弱,她动作轻柔地翻开,在其中的某一页,夹着一片早已干枯失色的茉莉花瓣,那是娘亲生前最爱的花,也是她们灰暗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与芬芳。

窗外,月色清冷如水,无声地流淌进来。她伸出指尖,极轻极轻地抚过那脆弱的花瓣,仿佛怕惊扰了一个易碎的梦。

“娘,”她对着虚空,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气音喃喃低语,“宝珠在这里很好。您放心,女儿一定会活下去,堂堂正正地活下去,也一定会,为您讨回公道。”

远处,更夫敲梆子的声音悠悠传来,穿过寂静的夜,一声接着一声,缓慢而执着,像是在回应着她无声的誓言,也像是在丈量着这条漫长而艰险的复仇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