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迎霜雪渡衣冠 > 第32章 匪夷

我迎霜雪渡衣冠 第32章 匪夷

作者:藏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2:42 来源:文学城

春日慵慵,长安城桃李东风,酒旗招摇。

但森严的皇宫筑起一道道危墙,将所有的柔情与曼妙都阻隔在屏障之外。

按照祖制,皇帝需每日在延英阁坐听讲学,今日则轮到了翰林大学士古延寿。

古延寿乃是天下闻名的儒士,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曾经教导过多名皇子,也包括当今的天子李嗣琰。因是天子之师,故而朝中上下明面上都对他恭敬有加。

这老儒士此刻正捧着经书忘情诵读,雪白的胡子因嘴巴的开合一颤一颤,旁边侍立的官员也都站着不敢妄动,中间的李嗣琰却悄咪咪地闭上了眼睛。

太监看见了,左右为难,生怕提醒了却触怒古延寿,对方撂担子不干了,又怕不提醒最后李嗣琰责备自己,所以只能瞅瞅古延寿,又瞟瞟李嗣琰。

奇怪的是,古延寿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李嗣琰今日的怠慢,依旧面不改色地讲解经书,而李嗣琰眯了片刻之后霎时就睁开了眼睛,正襟危坐,恍若方才的困倦只是一场错觉。

太监心里松了口气,这场经筵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李嗣琰从今日早上起来便感觉一阵头疼,并伴随着睡不醒的眩晕感,他就知道,今日的经筵上肯定要被古延寿那个老古董说教了。尽管他一直在努力抑制自己的困意,但是事实证明,想要闭眼的冲动挡也挡不住。

不过出乎意料,古延寿竟然没有搬出自己的一套之乎者也,停下来好好说教他一番。李嗣琰甚至都以为,也许是古延寿自己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并没有注意到打瞌睡的他。

但当古延寿讲完了,啪地合上书,十分严肃地咳了一声,李嗣琰知道,该来的还是要来,怎么躲都躲不过。

于是李嗣琰清了清嗓子,对诸官说道:“你们退下吧,古学士,你且随朕来。”

古延寿微微颔首,表示满意,接着便跟随李嗣琰离开延英阁。

在春阳的照拂下,就连平日里肃然静默的红墙绿瓦,汉白玉阶,此刻都显得色彩鲜明活泼,放眼望去,缤纷朗然。

李嗣琰率先开口道:“先生年近古稀,还是要多多注意身体。这经筵之学,先生完全可以交给您的学生,不必亲历亲为。”

“劳烦皇上挂念,不过微臣三十多岁的时候,便操手经筵讲学。这么多年过去了,经筵所需之书,微臣倒背如流,无需耗费心神。”古延寿跟在他的身后,步步沉稳,一点都不像是老人的状态,“不过皇上虽然年轻气盛,但是更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李嗣琰干笑了几声,自知理亏,朝古延寿解释道:“昨晚确实是朕贪杯,和沈中书令把酒言欢,忘了时辰,误了这经筵之学。先生,朕今早已得了教训,知道错了,朕从今往后一定不会再行荒唐之举了!”

他的言辞实在恳切,俗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贵为天子还能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已是难得。古延寿欣慰地点了点头,将剩余的话都咽了回去,只说道:“沈中书令此举,有失妥当。他乃一省长官,却诱导陛下任性行事,惩戒必不可少,陛下认为应如何警示沈中书令?”

李嗣琰眼珠子一转。

沈具言为人圆滑,油嘴滑舌,最是巧言善辩,为古延寿所不喜。自己又和沈具言喝酒喝到忘乎所以,更加增加了古延寿对沈具言的厌恶。

惩戒是一定要有的,不然古延寿必然会生气唠叨。但是他又实在不忍对沈具言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想了想,起了个主意:“就罚他三个月的俸禄吧,朕不愿此事被更多人知晓,就这样过去了。”

古延寿心知李嗣琰对沈具言的偏爱,此事已有了处理,遂作罢。

太监从后边追了上来,跑到李嗣琰身边,弯着腰悄声说道:“陛下,傅指挥使回来了。”

李嗣琰顿时来了精神,吩咐道:“唤他去御书房。”

太监领命,又退了下去。

李嗣琰换了个笑容,对古延寿说道:“先生可还有什么事要上奏?”

古延寿心领神会,朝他行礼道:“惟余此事,陛下英明,此事已决,微臣告退。”

李嗣琰点了点头,古延寿于是回他的翰林院去了,而李嗣琰则去了御书房接见傅庸。

傅庸比他先一步到了御书房,他跨进屋的时候,傅庸回身跪在地上参拜,语气严肃而恭敬:“臣傅庸,拜见陛下。”

“你终于回来了,快起来,不用跪。”李嗣琰招呼着,像是对待一个朋友那样轻松,全然没有帝王的架子。

“谢陛下。”傅庸起身,依旧垂头望着地面。

李嗣琰坐到案前,长舒一口气,说道:“你一路舟车劳顿,想必很辛苦。等会儿你离开御书房,就回去休息吧,玄衣卫今日不用你值守。”

“臣并不辛苦。”傅庸拒绝了李嗣琰的提议,“能为陛下执鞭前驱,是臣的荣幸。”

李嗣琰笑了笑,客套话说说就够了,他知道傅庸是个固执的人,谁都强求不了。“你此次去益州,有什么收获?”

傅庸点点头,开始说正事:“江陵安兴县顾兆的死,何寿并不知情。不过如陛下所料,因为眉山书院旧案重提,他整日心神不宁,所以率兵前往西境的任职,他没有借口推辞。另外,顾兆之死,应该另有隐情,只是苏季闻和薛临海二人相互勾结,隐瞒了顾兆的死因,背后究竟受何人指使,尚未可知,不过能让他们为之忌惮并且包庇的……”

“此事,容后再议。”李嗣琰冷声截断他的话,“你可调查清楚顾兆的身世?”

“顾兆是益州人,户籍上并没有问题,我也去访问过顾兆所居住的村子,村人们说的话相互之间没有漏洞,应是属实。不过,我在安兴县听人说,顾兆有一枚特别宝贵的戒指,但是这枚戒指却不知所踪。”

李嗣琰闭了闭眼睛:“嗯。”

“陛下,还需要臣再查下去吗?”

“不,此事暂且放下。”李嗣琰摇了个头,毕竟当初调查顾兆只是为了给袁贯一个下马威,既然目的已经达到,此事就不需着急了。

“朕有一个更紧迫的任务交给你。”李嗣琰看向傅庸,“黔州象王山的土匪日渐猖狂,朕已派人通知黔州刺史,前往象王山招安。你且去那里盯着,若是那帮蛮匪不从,你就拿着这枚令牌去调兵,直接剿灭象王山。”

他拿出一枚红木令牌,郑重地放在案上。

“是。”

傅庸应了下来。

李嗣琰捏了捏眉心:“还有别的事要禀奏吗?没有的话,朕有些累了。”

傅庸欲言又止。

李嗣琰第一次在傅庸的脸上看见迟疑,他顿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赶紧催促道:“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傅庸犹豫再三,可他对天子一向忠诚,怎能有所隐瞒?他下定决心,说道:“臣在益州,撞见一个在都督府窃听的贼。臣追了上去,发现她虽然是个女人,但是武功高强,并且……并且她长得和昭华长公主有几分相似。”

李嗣琰一下子怔住了:“你……你确定你没有看错?”

“错不了。”傅庸十分笃定。

李嗣琰的头又开始痛起来了。

能和昭华长公主容貌相似的,只有她的亲生姐姐李昭明。可是,李昭明早在七年前前往封地的路途中遇害身亡了。

难道她没有死,还练就了一身非凡武艺?

太匪夷所思了……

“陛下,需要臣去解决了她吗?”

傅庸的话将李嗣琰的思绪拉回现实,李嗣琰本想点头,但是转念一想,斟酌再三,还是说道:“你把她抓回来,朕要亲自看看,她和长公主到底有几分相像。”

傅庸领命,这次真的退下了。

带着李嗣琰的困意,彻底地退下了。

李嗣琰的脑子里一团乱麻,他没有料到傅庸这次竟然带回这么一条令人诧异的消息,这条消息足以让他和昭华长公主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李昭明……

他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这个名字了,久到他快忘了,昭华长公主竟还有这样一位姐姐。

他立即决定去长公主府。

抵达长公主府时,融融阳光已经消散,天空薄云密布,细密小雨如酥,连绵而下。李晦晚见李嗣琰突然驾到,感到惊讶。

她本打算小亭独酌,李嗣琰来了,就变成二人相对品茗了。

赏着雨打芭蕉,海棠溅泪,李晦晚问道:“陛下怎有闲情雅致来公主府了?”

李嗣琰却不答她的话,一脸沉闷,他问道:“阿姐,你可还记得李昭明?”

李晦晚一愣:“你提她做什么?她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倘若她还活着呢?”

空气登时凝固起来,天地之间只剩下弱弱雨声。

“陛下,你在开什么玩笑。”李晦晚牵起一抹勉强的笑容,“斯人已去,怎么可能死而复生。”

是啊,他们谁都不相信,李昭明还活着……

李嗣琰敛眸,或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也许李昭明已经死了,活着的那人凑巧与李晦晚长得相似。

“阿姐,假如李昭明还活着,你怎么办?”李嗣琰不死心,盯着李晦晚的脸,再问了一遍。

“什么怎么办。”李晦晚的手抚过杯沿,缓声道,“她是我的姐姐,她若还活着,我一定不会不管她的。”

李嗣琰轻轻笑了一声。

他望向如淡墨渲染的天空,很久很久以前,在李嗣珩死的那一天,似乎也是这样的一片天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