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是不是少骂你了 > 第9章 凡事需多求证

我是不是少骂你了 第9章 凡事需多求证

作者:遥梦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2:42:16 来源:文学城

“困了困了。”都羡晚揉了揉眉心,挥了挥手,“你走吧,我真要睡觉了。”

“好。都小姐晚安好梦。”229说完就消失了。

翌日清晨,都羡晚刚从榻上坐起,侍女便匆匆进来禀报:“婕妤,安御医已在殿外等候,说要给您请脉。”

都羡晚心头猛地一沉,暗道一声“不好”。她回想原主的记忆——这安御医,原是与原主有过一段交情的。

记忆里,安御医是原主入宫后才相识的。那时他家世低微,在太医院里备受排挤,院史从不委他正经差事,只打发他整理医书、清扫药柜,偶尔给宫里的侍女太监看些头疼脑热的小症。

而那段时日,原主正因“谋害夏汐妍孩子”的污名失了圣宠,关雎宫也成了冷宫一般的去处。宫里人最是见风使舵,连日常用度都常被克扣,更别提求诊之事。

一日,贴身侍女兰雨忽然高烧不退,原主怕她会烧死,打发人去太医院请御医,可那些人一听是“关雎宫的差事”,要么推脱“忙着给主子诊病”,要么干脆闭门不见。

就在原主手足无措时,在角落整理医书的安御医却主动站了出来,提着药箱,跟着她回了关雎宫。他仔细给兰雨诊脉、施针、配药,好好救治了一番。

许是同病相怜——一个是不得志的御医,一个是失了势的妃嫔,此后两人倒渐渐成了能说上几句话的朋友。

早膳刚被撤下,殿外便传来脚步声——等候许久的安御医提着药箱,步入内殿。

安御医指尖搭在她腕间,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她神色,片刻后收回手,“婕妤脉象平和有序,不浮不沉、不洪不细,气血虽稍弱,却无大碍。”

他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赞叹,“这般稳实的脉象,在宫中娘娘们里实属难得,可见婕妤平日作息规整、心绪平和。往后只需依旧保持,避贪凉、节饮食,身子自会愈发强健。”

“多谢安御医。”都羡晚声音轻淡,却陡然一转,“只是……安御医可有法子,让我看起来依旧缠绵病榻?”

安御医一顿,抬眸看她:“婕妤,据臣所知,陛下昨夜曾驾临关雎宫。”见她神色未变,又道,“这本是复宠的好兆头,婕妤为何反倒要藏起气色?”

“没必要。”都羡晚垂眸,冷冷地说。

安御医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臣明白了。待臣回去开一方药,婕妤每日按时服用,气色便会瞧着苍白羸弱,似久病未愈。”

“多谢。”都羡晚抬眸,语气郑重,“还请安御医守住此事,莫要外泄。”

“婕妤放心。”安御医补充道,“只是服药后,药渣需妥善处理,切不可留下把柄。”

都羡晚轻轻“嗯”了一声,刚要再言,殿外侍女忽然通报:“婕妤,陛下身边的王公公来了。”

“请他进来。”

王公公入内,先向都羡晚行了一礼,笑着道:“婕妤,陛下吩咐了,今日午间要过来用膳,还请婕妤这边早些准备着。”

“有劳公公传话,我这就让人备下。”都羡晚微微颔首。

“这位便是安御医吧?”王公公目光转向一旁,关切地问,“不知婕妤身子如今如何了?陛下还一直记挂着呢。”

安御医上前一步,“公公,婕妤近来饮食不调,气血亏虚得厉害,以致体羸多病。依臣之见,还需静心安养些时日,切不可劳神。”

“原来是这样。”王公公叹了口气,转向都羡晚,“婕妤可得好好休养,来日才能好好侍奉陛下。”

“多谢公公美意。”

“时辰不早了,婕妤先忙着准备,奴才还得回御书房复命。”王公公又行了一礼,转身退去。

“兰溪,送王公公出去。”都羡晚吩咐道。待殿门合上,她看向安御医与刚回来的兰溪,“你们去御药房按方子抓药,务必仔细些。”

御药房内,往日对兰溪颇为冷淡的太监们,今日见了她却个个堆着笑,语气也格外恭敬——显然是听闻陛下要去关雎宫,猜着都婕妤要复宠。

兰溪接过药包,待转身离开,忍不住啐了一口:“一群见风使舵的死奴才,呸!”

关雎宫内,青瓷碗碟衬着满桌佳肴。

“陛下,嫔妾小厨房做的菜,您吃着还可口?”都羡晚轻声问。

“陛下有所不知,”身旁侍女补充,“婕妤一听闻陛下要来用午膳,刚吃完药就亲自去小厨房盯着了。”

“就你多嘴。”都羡晚轻嗔一句。

姜蘅目光落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语气带了几分疼惜:“羡晚,你身子本就弱,这些琐事不必亲力亲为。”

“可陛下从前说过,”她垂着眼,“嫔妾做的玉露蒸南瓜,最合您口味。”又添了一句,“陛下许久没来,嫔妾……只是太开心了。”

姜蘅心中一软,夹起一块裹满酱汁的荔枝肉,放进她碗中:“来,羡晚,朕记得你最爱这道。”

都羡晚连忙起身,屈膝欠身:“多谢陛下。”

“免礼。”姜蘅伸手扶了她胳膊一把,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手腕,眼底愧疚更甚,“你身子还没痊愈,坐着就好,不必多礼。”

饭后,姜蘅执意陪着还未病愈的都羡晚休息片刻。

一连好几日,姜蘅都宣都羡晚陪着。

都羡晚半倚在软榻上,膝头摊着本翻到一半的《战国策》,姜蘅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不知在写些什么。

都羡晚想到什么,忽然抬眼笑了笑:“陛下,前几日花房的管事嬷嬷来说,这水仙是从江南运来的‘金盏银台’,说只要每天换次清水,能开上半个月。”

“我听着欢喜,便照着她说的,每天一早就让侍女换新鲜水。”

她放下手中的书,站起来,走到水仙花面前,轻轻碰了碰水仙的花瓣,又道:“结果才过了六七日,花瓣就有点发蔫了。后来找花房的老园丁来瞧,才知道这‘金盏银台’看着娇,其实不用天天换水,隔三天换一次,水还得留些旧的,不然根须受了惊,反倒开不长久。”

“嬷嬷也是听人说的法子,没亲手养过,倒让我差点养坏了这花。”

说完,都羡晚回到榻上,拿起书,点在书页某处,抬眼看向姜蘅,“陛下,方才看这《邹忌讽齐王纳谏》,倒想起件事来。邹忌以自身比美之事悟透‘兼听则明’,其实不止朝堂之上,寻常待人接物,大抵也该如此。”

她顿了顿,指尖仍轻轻贴着书页,“就像书中说‘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若只听旁人一句夸赞便信了,不亲自去看、去辨,难免会被表象蒙了眼。”

“从前我读《论语》,见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当时只当是治学道理,如今才懂,待人也该这般——不可轻易信人言,凡事总得自己多求证几分,才不算糊涂。”

姜蘅闻言,望着她的眼神添了几分赞许:“你这话倒是通透。世人多爱听顺耳之言,能记着‘求证’二字的,倒不多见。”

都羡晚浅浅一笑,将书卷拢了拢,放在身侧:“臣妾哪懂什么大道理,不过是看书时偶有感悟罢了。也盼着陛下往后听人言语时,能多几分斟酌,莫被不实之言扰了心神。”

姜蘅目光带着探究望过来,“羡晚可是听见了什么闲言,才忽然有此感慨?”

“没有,臣妾只是看书偶有所感。”

“从前只知你爱穿劲装、舞刀弄枪,骑射之术连宫中侍卫都要让三分,却不知羡晚沉下心研究诗书,竟也有这般独到见地,倒是朕此前忽略了。”

“陛下谬赞了。”都羡晚垂眸,“臣妾不过是闲来翻书,偶有心得罢了,算不得什么研究。”

御书房内,书案上摊开了边关舆图,幽朝与苍狼部落的边界线用朱笔描得格外清晰。

姜蘅指尖正按在一处处沉思——那里是前番两军厮杀最烈的战场,如今虽以和亲换得暂歇,他心中却始终悬着一根弦。

殿外忽然传来太监的声音:“陛下,陆将军求见。”

“宣。”姜蘅抬眸。

片刻后,身着墨色衣袍的陆峥步入殿中,他进门便屈膝叩拜,双手交叠,声音恭敬:“末将陆峥,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姜蘅抬手,目光先落在他右臂——那里衬着厚布,有伤,“苍狼部落一行人,已安稳入驿了?”

陆峥起身,“回陛下,已妥送入京西驿馆。苍狼王一路言行虽恭,却常借观街景问起京中布防,末将只以‘寻常护卫’搪塞,未露半分实情。”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其随行亲卫中,有两人腰间佩着‘狼首符’——那是苍狼部落调兵的信物,虽未显露异动,却也需多留个心眼。”

姜蘅轻轻点头,目光再度落在陆峥右臂,语气稍缓,“前几日奏报说,你在与苍狼王最后一战中,右臂骨裂,如今换药时还疼吗?”

陆峥拱手答道:“谢陛下挂心!太医院赐的接骨药药效甚佳,如今已能提轻物,只是尚不能握剑,不碍公务。”

“既如此,便再歇半月,待骨痂长稳些再理事。”姜蘅颔首,话锋一转问及军务:“苍狼部落的军队,是否已尽数退出幽朝边界?”

“回陛下,三日前便已撤至界碑以北五十里,营地炊烟规整,无折返迹象。”陆峥应声,“末将见他们撤军态度恳切,又念及和亲刚定,已命人撤回了布在边界的所有暗探。”

“好。”姜蘅微微颔首,刚要再说“你辛苦了,下去歇息”。

“等等。”姜蘅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起身走到舆图前,“不可,暗探不能撤,继续盯着。”

“苍狼部落虽退,却未伤根本,此番和亲不过是权宜之计。”他转头看向陆峥,“此事事关北境安危,朕只放心交给你办。暗探不仅要盯边界军队动向,更要查苍狼王亲卫的行踪,若有任何异动,即刻入宫禀报,不必拘泥于时辰。”

陆峥瞬间明白其中利害,躬身道:“末将愚钝,险些误了大事!定遵陛下旨意,日夜紧盯,绝不让苍狼部落有可乘之机!”

“嗯。”姜蘅点头,“你一路奔波,先下去歇息吧。宫宴前,再将苍狼王的言行细录一份呈来。”

“是!末将告退!”陆峥再行一礼,退出了御书房,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上。

夜色渐浓,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姜蘅拿笔在奏本上落下字迹。

侍立在侧的王公公轻步上前,“陛下,夜已深了,今日去哪位娘娘宫里歇息?”

姜蘅几乎是下意识地答:“去关雎宫,找都婕妤。”

“陛下忘了?”王公公连忙补了句,语气带着几分小心,“都婕妤染的风寒,太医院再三嘱咐需静养,不宜劳神。”

“倒是朕疏忽了。”姜蘅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罢了,今夜便在御书房歇着吧。”

王公公垂手应“是”,犹豫片刻又轻声道:“奴才斗胆说句,近来瞧着都婕妤,倒比从前不一样了。”

姜蘅抬眸看他,“怎么个不一样?”

“从前都婕妤总爱穿劲装,常跟着侍卫们舞刀弄枪,性子也烈,虽说心里爱慕陛下,却少了几分柔婉。”王公公细细回想,“如今却不同了,待人接物温和了许多,前日还亲手给陛下做了暖胃的玉露蒸南瓜,连火候都算得精准,倒比从前体贴多了。”

姜蘅闻言,喉间轻喟:“这倒是朕的不对了。”

“陛下何出此言?”王公公连忙躬身,“陛下待都婕妤向来上心,哪有什么不对。”

“朕是说,”姜蘅眼底掠过一丝愧疚,“朕心里清楚,她断不会做出谋害丽妃孩子的事,可眼下证据牵着她,朕纵是信她,也没法立刻还她清白。”

“陛下一片心意,都婕妤定能体会到的。”王公公安慰道,“她那般聪慧,怎会不懂陛下的难处。”

姜蘅“嗯”了一声,重新拿起朱笔,目光却不经意扫过舆图——方才留着暗探不撤,正是记起都羡晚说的“凡事需多求证”。

他指尖微顿,随即轻轻摇了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