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杀风雪 > 第84章 旧事重提

我杀风雪 第84章 旧事重提

作者:迦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21:52:02 来源:文学城

左高卓身着常服坐在书房,案上摊着的书已搁置半个时辰,他目光落在书页上,思绪却飘得很远,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丫鬟刚扫过的石阶,片刻便又覆上一层白,

他无意识地摩挲着指节,那是他每逢心绪不宁时的习惯,往日里只有朝堂议事遇阻才会如此,如今却从清晨持续到日暮。

“父亲,该用晚膳了。”

门外传来轻柔的女声,左元姝空端着食盒走进来。

望着自己唯一的女儿,左高卓心底到底是软了几分,

左元姝自幼饱读诗书,见解独到,虽为女子,却对朝政有着不逊于男子的敏锐。

她将食盒放在案上,见父亲仍盯着书页出神,便轻声道,

“父亲今日怎的了?往日这个时辰,早该与幕僚商议政务,今日却连书房门都没出。”

左高卓回过神,看着女儿清丽的面容,紧绷的神色稍缓,

“没什么,不过是冬日倦怠罢了。”

他伸手去拿筷子,却不慎碰倒了案边的茶杯,不收控制的茶杯一路滚到了桌下,骤然在书房中炸开,碎片和早已冷了的茶水四溅,重重砸在了两人的心上,

左元姝的目光却落到了左高卓已经灰白的鬓边,心中难免有些发涩,

“再过几日便是元旦宫宴,女儿为您染发吧?”

左高卓听自己女儿这么一提,下意识摸了摸鬓角,有些感慨地说道,

“老了,老了,我们家圆圆已经这么大了,是时候该找个中意之人,成家了。”

听自己的父亲催自己嫁人,左元姝的眉心一跳,

也不知道最近左高卓怎么了,总是把让她寻个中意人挂在嘴边,明明从前,他从不在意左元姝到底嫁不嫁人,

“父亲,女儿还年轻,既已在朝为官,女儿自当为大梁尽一份绵薄之力。”

左高卓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但随即被他掩饰了下去,

“好,不嫁人就不嫁人,我左高卓难道连个女儿都养不起吗?圆圆就算一辈子都待字闺中,我左高卓就养一辈子,这天地下有几个男子能配得上我左高卓的女儿?”

见自家父亲把自己夸得只应天上有的模样,左元姝无奈地笑了笑,陪着他吃完了这顿饭,

她收拾好案上的食盒,轻声道

“父亲早些歇息,女儿明日为您染发。”

走到门口时,她回头望了一眼,也就是这一眼,让她的心中泛起了说不清的酸楚,父亲年迈的身影在烛火下显得格外孤寂。

左元姝的心一紧,她知道,父亲,一直都站在风暴的中心,不肯回头。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将相府的亭台楼阁都裹进白色里,仿佛要将相府彻底掩埋在大雪之下。

永和十年元旦,含元殿内,青烟如丝缠绕着殿顶悬垂的十二盏明珠灯。

京都已被皑皑白雪覆盖月余。紫宸殿外那对鎏金铜鹤,积了足有半尺厚的雪,檐角垂落的冰棱如倒挂的寒刀,寒气顺着朱红宫门的缝隙往殿内钻,

落在阶下官员的素色朝服上,转瞬融成点点水渍,洇出深色痕迹。

殿中铺设的波斯织金地毯上,二十四名舞姬身着石榴红舞衣,随着《庆善乐》的旋律旋转变幻,腰间金铃轻响与殿外雪落之声相映成趣。

御座上的皇帝手持白玉酒杯,目光扫过阶下群臣。

左侧一列裴寂也漫不经心地坐在最前面,桌前的银箸未曾动过,如同一个局外人一般,格格不入,

而另一侧为首的是紫袍金带的丞相,相比于摄政王,左高卓始终端坐如松,但却也不显得拘谨。

要说真的格格不入,还数坐在末席林渡,玄色刺史袍上还沾着塞外的霜气,清秀的脸上是强压地镇定,眼底的紧张几乎要呼之欲出,

指腹反复摩挲着怀中那卷用青布包裹的文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阶下乐师突然换了《上元乐》的高昂曲调,舞姬们散开队形,捧着盛满酒浆的玉壶向群臣敬酒。

楚知默笑着举杯,

“今岁五谷丰登,边尘暂息,诸卿当与朕共饮此杯!”

百官齐齐起身举杯,青瓷酒杯碰撞的脆响在殿内回荡,唯有裴寂也依旧端坐,目光如炬地望向御座。

林渡闭了闭眼,

“陛下!”

一声沉喝突然从殿末响起,林渡猛地起身,玄色袍角扫过案几,将银盘里的蜜饯扫落在地。

满殿瞬间寂静,舞姬们僵在原地,金铃不再作响,唯有烛火在风口中簌簌摇曳。

这一声,几乎花费了林渡这辈子所有的力气。

左高卓放下酒杯,眼角的皱纹微微收紧,

楚知默未开口,裴寂也倒是看好戏一般,语气中将那股子散漫发挥到了极致,

“本王要是没记错的话,你是凉州刺史对吧?怎么,这是喝醉了?”

裴寂也一开口,楚知默的眼皮子就紧跟着跳了一下,眼底深深地刻印下了那道身影,

果不其然,我们大梁是摄政王无所不知,

林渡额角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在地,

“臣未醉!”

林渡跪在丹墀之下,双手举起怀中青布包裹的文书,

“三年前,先太子楚元廷于先帝病危至极,率长云军直逼正午门前,最终被斩落马下,然真相并非如此,当年太子也并非谋逆,却含冤而死,臣今日所奏之事,便是为当年太子雪冤!”

早在裴寂也说出那人是凉州刺史时,左高卓的眉心便跳了一下,藏在袖口下的左手抖了一下,随即抬眼扫过楚知默,

在看清楚知默眸底那份藏都不屑于掩藏的平静时,左高卓的心瞬间沉入谷底,

看来今日的宫宴,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了。

他早知楚知默就是一只养不熟的狼,羽翼未满时,便藏着爪子和獠牙,早晚有一天会反噬,但他却没想到,是他落了她一步棋。

林渡双手将万民书举过头顶,声音在鸦雀无声的含元殿中掷地有声,

“陛下容臣细禀!五年前太子居东宫时,曾亲赴关中赈灾,彼时渭水决堤,百姓流离,是太子脱下龙袍换粮米,赤脚奔走在泥泞中督建堤坝。臣当时任凉州别驾,因押运粮草入朝,亲眼见太子深夜在账中批阅赈灾文书,烛火燃尽三盏仍未歇息,如此仁厚之君,怎会有谋逆之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屏息的群臣,随即从怀中拿出一只紫檀木锦盒,还有一卷用粗麻绳捆扎、边角泛白的麻纸卷。

此刻他先捧起锦盒,声音穿透殿外呼啸的寒风,

“陛下,十年前东宫被指围宫谋逆,罪证皆系‘太子兵符’。可臣近日寻得当年铸造兵符的工匠之子,方知那枚调兵的兵符,实乃伪造!而幕后之人,正是当今的丞相!左!高!卓!”

众人在林渡开口之时,便也哑口无言,尤其是在他提到先太子时更是一口气提到了嗓子眼,

当年素有贤明的突然谋逆,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可他们不是傻子,

先皇病危,宫里有裴寂也把持,朝中有左高卓掌权,谁是输家,谁就是乱臣贼子。

而输的,是太子罢了。

楚知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饕餮纹,目光扫过左高卓时,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

可左高卓始终背脊挺拔,端坐在原地,甚至脸上都没有露出一丝的恐惧和急切,

见皇帝将目光落在他的身上,众臣的目光自然追随着皇帝,一同落在了他的身上,可等他开口时,声线沉稳如旧,

“林刺史所言属实有些牵强,此事和本相有何干系?陛下!三年前勘验兵符时,内侍省少监、兵部尚书、门下省侍中三方在场,兵符上的云纹、印玺、鎏金工艺,与太子宫中存档的母符分毫不差。刺史随口诬陷,不过是为逆臣翻案的托词!”

他话音刚落,站在殿侧的御史大夫便躬身附和,

“陛下凉州刺史此次回京并无诏令,是圣上仁慈,念其情有可原,才免了他的罪责,现如今又在宫宴上大放厥词,其心实在可居!还望陛下明鉴!”

林渡吸一口气后,缓缓掀开锦盒,里面躺着的正是那枚鎏金鱼符,边缘还留着清晰的斧劈痕迹,

“陛下,此乃当年太子宫中兵符。昔年太子察觉贼子意图,恐兵符遗失,特将兵符托我兄长前任凉州刺史林栖保管。鎏金鱼符本就是母符一分为二其中的一块。一半交兵部存档,一半自留宫中。若要调兵,需两半相合方可生效。”

“而太子的那一半自记录以来,便有是残缺的,上面有着清晰的被斧头劈过的痕迹,那当年的兵符为何能与母符分毫不差?”

楚知默沉默地望着林渡手中的半块鱼符,上面的痕迹她最清楚不过,

因为上面的痕迹正是当年她砍下的。

有次楚元廷翻墙来看她和林老师时,不小心掉了鱼符,楚知默翻土时正好找到了这块铁疙瘩,她以为是在地里挖出的宝藏,兴致勃勃地摆弄了半天,

最后实在没看出是什么,索性拿出斧子,一斧头砍了下去,想着用一小块和小太监换些吃食,

林老师听到动静出来后,一眼就认出了鱼符,狠狠痛批了她一顿,花了她们那些年藏下的所有积蓄,偷偷传信给了太子,

那时楚元廷也不大,连带着他也被林老师说教了一通。

楚知默的思绪回笼,便听到林渡步步紧逼,

“敢问丞相,太子若真要谋逆,为何不用自己保管的半块符,反倒费时费力造一枚假符?”

说到此处,林渡的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臣知此事干系重大,三年来不敢声张,只暗中寻访当年参与铸铜的工匠。如今铜匠就在殿外,他愿以性命作证,当年是丞相逼迫他的父亲铸造兵符,事后又灭了苏家满门,他侥幸生还,为的就是替家人讨回公道!”

他抬手将万民书向前递了递,青布包裹的文书在烛火下泛着陈旧的光泽,

“此万民书共收凉州三县八千九百七十三人签名,上至七十老叟,下至总角孩童,皆愿为太子鸣冤。”

林渡的声音渐渐带上哽咽,却依旧坚定,

“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甘受凌迟之刑,以正朝纲!恳请陛下为先太子平反,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左高卓还要再说些什么,楚知默挥了挥手,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

赵齐唤来内侍监,内侍上前,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将万民书在御案前缓缓展开。

只见泛黄的麻纸上,密密麻麻全是签名,有的是工整的楷书,有的是歪歪扭扭的字迹,甚至还有用朱砂按的指印。

最开头的一行字,

“太子仁厚,万民共睹,冤屈未雪,民心难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