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杀风雪 > 第59章 玉石俱焚

我杀风雪 第59章 玉石俱焚

作者:迦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1:44:36 来源:文学城

咳咳,

沉闷的咳嗽声在被炭火烘烤得暖洋洋的御书房中回荡,

鲜血的血液晕湿了手帕,楚知默却像是毫无察觉一般,平静地擦了擦嘴角残留的血迹,目光被那扇半开着的窗户吸引了过去,

漫天白雪随风飞扬,像是天空撒下的最洁白,最神圣的尘埃。

一股熟悉的苦味从暖意中飘来,钻进了她的鼻子,将她的思绪拉回了书房,

果不其然,赵齐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走了进来。

她下意识将手帕藏了起来,敛起了空白的神色,

“陛下,该喝药了。”

楚知默在心底里叹了口气,她实在不知道这些药到底有什么用?

张太医说得很清楚,噬心毒没有解药,但是谢既明和赵齐,一个乐此不疲地往宫里送药材,一个孜孜不倦地喂她喝药。

苦涩的药液顺着喉咙滑到胃里,一股黏腻的恶心感油然而生,她赶紧吃了口蜜饯才勉强压下去,但口中仍旧残留下了药的味道,

久久挥散不去,

似有所感,楚知默转头望向了窗外,耳边似乎有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透过这场漫天大雪。

“那是什么声音?”

可屋内的赵齐并没有听到,有些的疑惑地顺着楚知默的视线看了过去,但依旧没有察觉到什么异常,

“没有啊,陛下,你听到什么了?”

若说那是什么,她也不知道,但是好像是冥冥之中,她预感到即将要发生什么,或是已经发生了什么,

京都不过片刻就陷在了一片雪白之中,一串串脚印印在宫道上,直奔御书房去,

没多久,门外传来的焦急的通报声,一个小太监着急忙慌地赶来,跪在了地上,额头上布满了细细密密的汗珠,

“陛下,有人敲响了登闻鼓!”

屋内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热气,随着小太监的进门,瞬间被初雪的寒冷所驱散。

京都城外,白雪纷飞,一个身着布衣的男人高高举着鼓槌,狠狠地砸向鼓面,悠远绵长的鼓音如同一道道雷声,震碎了覆盖在京都之上,那层薄薄的雪,

叶听白不知疲倦地一遍又一遍敲响登闻鼓,

与漫天飞舞的白雪遥遥相对,即使它们掺着冷风化成冰刃,无情地划过他的身体,可他的眼中却并没有一丝退却之意,

那种义无反顾的决心比冬日中的暖阳还要刺眼,

“咚——”

朔风卷雪,终将鼓声传遍了京都的每一处,

咚——

被冻得发紫的关节丝毫没有影响他敲下鼓的每一次力度,嘶哑的声音终在一道道鼓声中如烟花般炸开,

“礼部尚书之子,李闻淮枉顾大梁礼法,因一己私欲,买凶杀人,残害百余条性命!臣叶听白,叩请陛下,为无辜枉死之人雪冤!天理昭昭,亡者不暝,生者不悔!”

大雪越下越急,染白了他的发髻,却将他的声音送到了更远的地方,

那一声声鼓响,一句句不悔,让这场初雪注定不凡。

延英殿内,楚知默脸色苍白,强压下心中的莫名的悸动,上下打量了一眼跪在殿内之人,

不过四十年华的男人虽有些狼狈,但却并无大伤,

河西节度使,叶听白,三件灭门惨案的第二件受害人,

殿内鸦雀无声,叶听白规规矩矩地跪在的地上,无声的压迫感扑面而来,皇帝如有实质的目光带着帝王的威严,毫不留情地压弯了他的脊梁,

天下谁人不知,当今圣上不过十五六岁的稚子,是他摄政王一手扶上来的傀儡,昏庸无能,碌碌无为。

可当叶听白见到他的第一眼时,心中翻涌起了不一样的风浪,

难怪,难怪那人会那么肯定地说,只要他能敲响那登闻鼓,皇帝定会为他雪冤。

少年帝王虽身形单薄,稚气未脱,但眼中清明,步伐稳健。明黄色的龙袍衬出了少年眼中的威严,举手投足间尽是帝王之仪。

“亡者不暝,生者不悔。”

略微凉薄的声音从头顶传来,震得叶听白心中发麻,他咬了咬舌尖,磕在地上的头始终没有抬起来,

“是!臣绝不悔!”

楚知默眼底一暗,脸色也冷下了几份,

“你说,你要状告礼部尚书之子,买凶杀人,残害无辜,可有证据?”

叶听白脊背发凉,坚定地说道,

“臣有,李闻淮嚣张跋扈,横行街里,目无法纪,曾在花满楼内向众人袒露,鬼市买凶,杀害了薛家满门,只因那薛家公子曾对他出言不逊。当日花满楼内众人皆可作证。”

他这话一出,一声冷笑回荡在空荡的延英殿内,

叶听白的两鬓早已被冷汗浸湿。

还真是可笑,楚知默有些不可置信地望着这位死里逃生,敲响了登闻鼓的节度使,再开口时,语气中难掩质疑,

“这就是你的证据?几句醉酒的疯话,几个来历不明之人的证词?节度使,你有胆子将你最后所说的那句亡者不暝再重复一遍吗?”

且不说这份证词可不可信,就算是真的好了,薛家是他李闻淮买凶杀的人,那其余两案呢?一个天高地远的河西节度使是怎么得罪了千里之外的李闻淮,

值得他千里昭昭买凶杀害他?

“因为他要杀的不是臣,而是凉州刺史,林渡。”

楚知默对这个林渡有印象,据说是失踪了。

这下,她的眼神耐人寻味了起来,想来,这才是今日这登闻鼓被敲响的真正原因。

“接着说,”

紧接着,叶听白将那日与林渡交谈的经过,事无巨细地交代了一遍。

那日,他深知这件事的严重程度,所以基本是马不停蹄地出去求助,只是他留了个心眼,趁着没人注意时,从后门溜走了,

结果当晚,他家仅剩了两个老仆都被屠杀了,而他这一路同样危机四伏,几次死里逃生,才终于到了京都。

这故事听着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楚知默又不是真傻,怎能听不出他话中的避重就轻。

若林渡所说是怎么,玉璧当真被替换了,那为什么他前脚到了河西节度使府后,后脚,就有人来灭口了?

这个时机会不会太巧了?

若幕后之人知道了林渡前去河西节度使府的目的,完全就可以在半路截杀,或是更早,而林渡又为什么会失踪?

再说他叶听白,若真如他所说,他来京城是为了玉璧之事,又是怎么查到了刺杀的真相,和京城所发生的事?

他一个人不仅要躲避着追杀,还有马不停蹄地往京都赶,他怎会是现在这个仅仅衣角沾灰的模样?

若他背后没人推他出来,搅动这件事,楚知默把脑袋揪下来给他们玩。

但这些,在真假玉璧这件事前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晋国的玉璧被替换成了假的?

还是在他凉州境内,目的是什么?

这次朝会,晋国来势汹汹,却带了个假玉璧,这件事若真闹起来,与他们并没有益处?

监守自盗又太过于画蛇添足。

那还会是何人在搅动这件事?

她的脑仁此刻疼得厉害,仿佛被无数根细针刺探着她的神经,

从头到尾将这件事捋了一遍下来,无外乎几种可能,

而她能想到将这场闹剧推向顶峰的便是在朝会上揭穿假玉璧之事。

到时,晋国势必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两国之间的纷争也会被这件事推上顶峰。

这场仗,避无可避。

晋国本就虎视眈眈,若这次他们撕破了脸,也许正合了他们的意,

想了半天,楚知默的脑袋越想越糊涂,这件事处处都透露着不和谐的诡异感,她除了最开始听到玉璧是假的有些震惊外,只剩下了满肚子的疑惑和不解。

她皱紧了眉头,余光瞥过还跪在地上的人,眼底晦涩不明,

“节度使,”

突然被点了名字的叶听白浑身一僵,但立马反应了过来,回到,“臣在。”

“登闻鼓一敲,便没了回头路,送你来之人可告诉了你敲响登闻鼓的代价?”

叶听白没想到皇帝会说的如此直白,胸膛里的心剧烈的跳动了一下,紧接着慢慢沉寂了下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从他知道家中之人被屠时,他甚至此事绝对非同小可,

他不过是个区区的节度使,一个早就该死了的人,若能成为一颗棋,让他的国家免于战乱,得以生息,别说是那登闻鼓,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今日,他也闯的。

李闻淮不过是个幌子,是不是他买凶杀人已经不重要了,没有证据,没有凶手,不过是他空口白牙,这件事注定没有定论,

他状告李闻淮不过是想要将玉璧之事捅出来,却不引起幕后之人的注意。

他叶听白为官十余年,政绩平平,也无大才,若能以此单薄之身,换掉他大梁一劫难,他值大发了。

就如他所料那般,空口诬告尚书之子,叶听白被下诏狱。

谢既明从屏风后走了出来,脸色并不好看,他看着玉石俱焚却毫无怨言的叶听白的背影,心里堵得满满当当,让他喘不过气来。

对策划怂恿叶听白敲登闻鼓之人,涌起了滔天的恨意。

那人肆无忌惮地利用了一个忠臣的善良和正直,让他心甘情愿去赴死,

但这只不过他们不得而知的计划中的小小一步罢了。

一条命,在他们眼中怎么就这么不值钱?

他还是有些不忍,止不住上前,想要为他求情,“陛下,你明知他是为了玉璧之事,为何不能饶恕他···”

这话,就像是刀子扎在楚知默的心上,

饶恕?她拿什么饶恕他,叶听白状告的是当朝尚书之子,为了见她一面大张旗鼓地敲了登闻鼓,京城中有多少双眼睛都死死盯着这儿呢!

而礼部又是什么善茬吗?

她还没有忘记当年武僧之乱中,礼部管理者天底下大大小小寺庙僧人数量的统计和管理,当年之事恐怕他们更是深陷其中。

那礼部的背后又是谁呢?

礼部能在裴寂也和左高卓撕成这样的朝堂上,面上不站队不奉承,却还能经久不衰,她不相信李声远的背后没人。

如果今日她放了叶听白,明日,恐怕街头上只会多出一具尸体,尸体上盖着似是而非的证词吧。

不,或许,还有大晋,玉璧之事,一个小小的凉州刺史都能看穿进献的宝物被掉了包,他们是瞎了眼睛还是瞎了心,一路上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他们又在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