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杀风雪 > 第25章 未知所终

我杀风雪 第25章 未知所终

作者:迦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1:44:36 来源:文学城

温祺然在听到大兴善寺时,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很快就恢复了原状,但没有逃过楚知默的眼睛。

轻快的氛围在往事被揭开的一瞬荡然无存。

宣明帝晚年一心念佛,荒废朝政,而司天监早已名存实亡,

后来皇帝行径更为过分,他不住行宫反而成天住在寺里,奉一个道士为座上宾。

而温祺然也在皇帝荒唐的行径下,慢慢对仕途失去了道心。

“我和崔兄不同,他胸中有沟壑,装得下黎民百姓,哪怕前路无光,君主无德,但仍旧放不下民生,为此拼了个头破血流。”

楚知默知道,他说的崔兄,是崔鹤明。

温祺然的声音慢慢放缓,眼底的光先是亮了几下但又暗了回去,再开口时有着说不出的沉重,

“所以,老夫索性舍了一身绯袍,走一趟这世间大好河山。”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前辈不必拘泥于往事,也不必与崔老相比,人各有修行,终是殊途同归。”

温祺然没想到楚知默会说出这样一番豁达的话,再看向她时,眼底藏不住对小辈的欣赏,可目光触及到少年脸上的苍白和脆弱,转瞬就被更大的惋惜所替代,

转而将他当年所知的一切全都托盘而出,

当年礼部奉旨修缮大兴善寺,只是原本的名字并不是大兴善寺,而是问道殿。

并且迎了宣明帝求来的道士入主为殿主。

楚知默微微蹙眉,“前辈可知那道士是何许人士?”

温祺然摇了摇头,他并不知道,其实他早就算出了大梁气数已尽,所以萌生了退意,加之宣明帝过于荒唐,武僧事变后,他没多久就彻底离开了朝堂。

他只见过那道士几面,大多都是在祭祀时,远远瞥见过一眼。

那道士眉目清秀俊美,尽管只是披上了一声灰色死板的道服,但却掩不住他的风采,在芸芸之中,宛如一颗明珠。

不过,在温祺然离开前,宫里暗中传言着,皇帝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所以才会如此沉迷此道。

“朝中之人很少见过那位道士,后来没多久,道士意外死了,便由后来的久祝接替了他的位置。”

死了?

对于这个结果,楚知默听得云里雾里,怎么就这么死了?

“那宣明帝没有追查这件事吗?”

如果宣明帝对那道士如此虔诚,怎么可能就让人死的不明不白?

但没想到,温祺然的回答是摇头,

没有,那道士死的悄无声息,无人知晓,

因为那时他还未离宫,司天监还未彻底荒废,所以当时皇帝让他们为那道士选址下葬时,他也是大为震惊,

可无论如何说,宣明帝没有追究是事实,不过当时把持朝政的已经是先皇了,所以更加没人会追究。

作为当年的亲历者,温祺然尚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想来她想追究也不现实,好在她今天的目的并不在此。

眼前闪过笑如佛面的了缘,她问出了她最想问的问题,“那前辈,可知了缘这人?”

温祺然像是思索了一番,但最终也没想出什么,摇了摇头,

楚知默的眸色暗了几分,“了缘据说是十多年前半路出家,五年前久祝大师出事后做了大兴善寺的主持。”

回答她的,还是温祺然的摇头,他致仕已经是快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久祝与他有过几面之缘,但再往后的小辈,他是真的不知道了。

楚知默的眼底划过失落,但也转瞬即逝,

温祺然也是因为家中小辈出事,临时回京,她得知这消息时,心底一喜,毕竟作为当年的司天监监令,也许会知道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呢。

所以她才求了崔老一个人情,想要见他一面,

从大兴善寺离开前的那晚,了缘的表现来说,她有种直觉,裴寂也和大兴善寺一定有关系。

“不知你口中的这位了缘,年方几许,何许人士?”

听他这么问,楚知默扭头看向安静坐在一旁的谢既明,他赶紧答道,“籍贯虽然没有查出来,但了缘今年已有三四十岁。”

温祺然摸了摸胡子,最终也没有想出什么,不过他倒是说了件轶事,

久祝未剃发前,似乎是与那位道士师出同门,温祺然曾听过久祝唤那位年轻的道士为师弟,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道士死后,久祝剃发出家,将问道殿改为大兴善寺,做了主持。

而久祝原姓岳,名唤岳山,而他便带着一个孩子,

“算算年纪,与你口中之人年纪相仿。”

也就是说,有可能了缘是久祝的孩子?

而那个疯女人是了缘的母亲?

但这也解不开大兴善寺的那把烧死了那个疯女人的火,也解不开今日之谜。

楚知默接着问了下去,“前辈可知,那孩子的母亲是何人?”

只是刚问出口,她便察觉到温祺然的脸色一变,暗中沉了几许,冷冷地说道,“当年有传言说,那孩子,是宣明帝一母同胞的嘉安公主之子。”

“公主?”

谢既明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

这事儿,怎么会牵扯到早已去世多年的公主身上了?

嘉安公主还未出生前,大梁便欠大晋一桩和亲,嘉安公主便是顶着这桩和亲降世的,

宣明帝不理朝政,信安王离京,朝堂动荡不安,而守在暗处的大晋虎视眈眈,

先帝楚临川临危受命代为处理朝政,可手段尚且不足,便想起了这旨和亲,一手促成了此事。

以求两国安宁。

只可惜,嘉安公主死在了和亲的路上,但当时楚临川已经把住了朝堂,稳定了局势,这桩和亲于他而言并无益处,转头就抓到了两个晋国刺客,找了由头按给了大晋,

昭告天下,说其狼子野心,不满与大梁和亲,暗中刺杀公主,他声称绝不与其和亲,要求他们给个说法,

反让晋国吃了个哑巴亏。

楚知默的眉心狠狠一跳,这件事若是真的,并不在她预先设好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她突然有了兴趣,在心里开始算起了辈分,按辈分,她还要称呼了缘一声表叔。

虽然没到两眼一黑的地步,但谢既明和楚知默的脸色还是难看了几分,眼中是如出一辙的荒谬。

抱着一丝可能性,楚知默将期待问出了口,“前辈,此事,几分真,几分假?”

只是出乎她的意料,温祺然又摇了摇头,原本还清明的眼睛突然混沌了几分,眼底搅动着她看不懂的情绪,

也就是这样的表情,几乎打碎了楚知默的期待,在她还未回过神时,温祺然再次开口,“我曾抱过那孩子。”

这下,楚知默再也维持不住面上的平静,倒吸了口凉气,看样子,是**不离十了。

袖袍下,她撵着袖口的手不停地摩挲着,但转瞬就给安抚好了自己。

都是些陈年往事,真假也早就不可考究,

且不说那孩子是不是了缘,就算是,那又怎么样,反正她没想留他的活口,

楚知默脑海中闪过裴寂也那张有恃无恐为他独尊的脸,轻挑了下眉头,

有意思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两人,她都得称其一声,表叔。

也许是因为太久没有被唤起这些陈年往事,温祺然的心头上突然涌上了寥落之感,

在这满是胭脂水粉之地,与昔日好友的孙辈谈起往事,那仿佛都是上辈子,就像是在诉说他人的故事。

太久了,当年崔志毅被称为京城第一美,他曾赞叹过他的样貌和品行,明明一眼就能被人铭记于心的样貌,在岁月的侵蚀下,也终究烟消云散,

他一遍又一遍扫过楚知默的眉眼,试图去找寻故交的影子,

端正有礼的少年如天上皎皎的明月,明明熠熠生辉却丝毫不耀眼,

内敛低调,举止不俗,绝非池中物。

“你倒是不似你祖父,锋芒毕露,刚毅不折。藏巧于拙,用晦而明,你有你祖父所不及的心性和耐力。”

这话听得谢既明扬了扬眉,心里咯噔了声,有些心虚地挠了挠脸,

要是能像就有鬼了。

但楚知默却谦逊地应了下来,“循规蹈矩,克己复礼是为不易,可锋芒毕露,矢志不渝同样难能可贵。”

若人人都在循规蹈矩,默默无闻,终究只会是一潭死水,可若只要有一点的‘锋芒’便能掀起不一样的水花。

就是这一点水花,都需要秀于林之木,高人之行,

哪一个不是万里挑一,百年一遇?

“我远没有祖父的勇气和毅力,因此只能是崔晦。”

一身男装的少女尽管病态难掩,可始终身姿挺拔,不卑不亢,

看似平淡无澜的一番言论,却重重砸在温祺然的耳边,而眼前之人却渐渐与昔日之人重叠,往事与年少此刻历历在目。

温祺然大笑起来,声音爽朗,久回不消,

谢既明被这一笑,弄得摸不着头脑,不过从他震动的胸膛和眼角堆积的褶子来看,温祺然很满意这个回答。

这也让他背地里松了口气。

“不愧是他崔志毅的孙儿,认死理的犟劲儿都一模一样。”

装了一个晚上游刃有余的楚知默,终于在心底松了口气,舒缓了眉心,端上了无懈可击的笑容,

这句话是林老师教她的,

她的名字一直都是知默,而从来不是默。

她小时候不懂,也不明白两者又什么区别,但这短短两年,她明白了,

知默知默,先是锋芒毕露,才是知默于中。

死于沉默,生于不甘。

送别温老时,楚知默本想着派影卫护送一下,但没想到直接被人开口拒绝了,温祺然笑眯眯得摩挲着胡子,拂尘一挥,反手打在了自己的臂弯里,

“所见诸佛,皆有自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天高水长,因缘际会,望,我们终有一日再聚。”

楚知默和谢既明俯身行礼,目送接走温祺然的马车消失在空荡的街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