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窗户晒进实验室的阳光正明晃晃的。
时蔚蓝的指尖停留在备用显示屏的边缘,显示屏略有反光。
苏星河已经按照她的建议,让技术组断开了主线路与月球基地的连接,避免紊乱数据流反向冲击本地系统,扰乱模型参数。主控台的黑屏渐渐亮起,弹出一行淡绿色的“离线缓存加载中”的提示。
“师姐,缓存数据找到了!”王立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半个身子探进主控台下方,手里举着一个闪着蓝光的存储模块,“最后一次正常参数被系统存入这里了。是在撞击指令发出前0.3秒,转速600000rpm,重力场强度0.1G,所有传感器阈值都在安全线内!”
苏星河接过存储模块,插入扩展槽读取数据,并连通平板实时同步。投影屏幕上立刻重新投射出阿波菲斯的3D模拟模型与ZHUQUE-NEO载荷的轨迹线。模型旁,是快速刷新的数据流。只是这次,数据流多了一条淡红色的干扰波纹,是来自木星方向的引力波脉冲导致的干扰,像一条突然闯入的毒蛇,在连贯的数据流里咬出了一个断层。
“小刘,卫星通讯通了吗?”苏星河抬头问。
角落里的刘研究员猛地直起身,耳机线还挂在脖子上:“通了!月球南极基地的应急频道刚回复,值班员说他们在离心机组晃动的第一时间,手动关停了电力组动能核心模块!所以那边没事。”
苏星河嘴角微扬:“一键关闸。”
这句话让实验室里紧绷的空气骤然松弛。连一直严肃的时蔚蓝,都露出一张苦笑的表情。
时蔚蓝下意识松了攥着吊坠的手,石英晶体的温度已经回落,却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震颤。她走到主控台前,看着苏星河平板上弹出的现场照片:银白色的离心机组静静立在基地实验舱里,转筒的防护罩边角微微变形,但核心部件的指示灯仍亮着稳定的绿光,现场工作人员穿着白色防护服,已完成安全检查。随即,对着摄像头比划出“机组安全”的手势。
“还好他反应快。”王立拍了下大腿,刚才的慌乱劲儿全没了,“老张可是基地里出了名的‘快手’,去年离心机卡壳那次,也是他三秒内切了应急电源,简直就是‘一键关闸’大神。”
苏星河却没放松,指尖在干扰波纹上反复滑动:“手动关停只能保护机组不炸,但我们得搞清楚,为什么来自木星方向的引力波脉冲信号会刚好撞上远程控制传输窗口。LVKT之前监测的木星引力波干扰强度,最高也只有0.04Hz,这次突然飙到1.2Hz,太反常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时蔚蓝身上。她是团队里最懂引力波的人,连苏星河的载荷设计里,都引用过她发表的耦合模型。
时蔚蓝回忆起脑海中瞬间闪过的那些稀碎的画面:淡蓝色的星际介质里,一道道引力波像潮水的浪潮一般,一股一股翻涌而来。而这些时空扰动的源头,那模糊的轮廓在星际空间的背景下若隐若现……
“先做补偿模型。”时蔚蓝收回思绪,指尖在平板上划出一道弧线,调出LVKT的历史数据库,“木星的引力场本身就不稳定,加上这次异常脉冲,我们需要在数据链里加一道‘引力波滤波器’。先把1.2Hz左右的低频干扰提前过滤掉,再同步调整离心机的响应延迟,确保指令传输的时间差小于0.05秒。”
苏星河立刻明白她的意思:“你是说,用实时补偿算法抵消预测干扰?可是月球到地球的信号传输,本身就有1.07秒的延迟,再加上滤波,会不会影响整体参数同步?”
“不会。”时蔚蓝调出一个新的公式界面,屏幕上跳出一串复杂的频率耦合方程,“我之前在《引力波与多源信号阵列综合行星天体频率耦合模型》里提过引用了‘预补偿机制’。我们可以根据这次木星引力波脉冲干扰的传播速度,提前0.08秒发送补偿指令,刚好能和脉冲到达的时间抵消,将时间误差缩小到0.03秒内。已经小于误差容错率内了。现在需要王立把这个优化算法重新植入主控台的控制程序,小刘再和老张确认基地机组的应急启动参数。”
分工瞬间明确。王立抱着键盘开始敲代码,手指快得几乎出残影;小刘戴着耳机,一边和老张核对数据,一边在纸上记录关键参数;其余成员围着备用显示屏,逐一检查传感器的离线数据,确保没有遗漏的隐患。
而时蔚蓝和苏星河,则站在主控台中央,盯着不断更新的补偿模型。
“师姐,你这算法里的‘引力波衰减系数’,为什么取1.37?”苏星河忽然问。
时蔚蓝指尖一顿。
如果她说这个系数是她凭直觉录入的,就像是内心有个声音告诉她一样,会不会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不仅不严谨,简直就像是在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样。
但这个数值刚好能抵消木星引力波的衰减率。她没法解释,只能含糊道:“LVKT的数据库里,木星轨道附近的引力波衰减率平均值是1.35,我加了0.02的冗余,防止脉冲强度再波动。”
苏星河没继续追问,只是眼底闪过一丝了然。他深知,时蔚蓝对引力波的敏感度远超常人,有时候甚至不用查数据,就能报出最精准的参数,就像她天生能“看见”引力波的运行轨迹。
半小时后,王立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补偿算法植入完成!主控台和月球南极基地的数据流已经同步,延迟稳定在0.3秒,滤波模块随时可以启动!”
小刘也摘下耳机:“老张那边确认好了,机组的动能核心已经重新预热,防护罩更换了新的缓冲垫,传感器全部校准完毕,就等我们发启动指令。”
苏星河看了眼时间,已经是下午2点17分了。距离第一次实验失败已经两个多小时。他转头看向时蔚蓝,等待她的确认。
时蔚蓝点头:“可以开始了。这次我来实时监测引力波,一旦有异常,我会第一时间发暂停信号。”
所有人回到各自的岗位。
王立的手指悬在启动按钮上,这次没有之前的轻松,指尖微微发白缺少些血流量;小刘紧盯着卫星通讯屏,生怕信号再出问题;苏星河站在时蔚蓝身边,和她一起监测界面上的数据流。
绿色的引力波曲线平稳起伏,那条淡红色的干扰波纹已经被滤波器压成了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细线。
“五秒倒计时。”苏星河的声音很稳,“五、四、三、二、一,启动!”
王立按下按钮。
主控台的屏幕实时同步月球南极基地的现场画面。离心机组的转筒开始缓慢转动,转速数值从0稳步上升:100000rpm、200000rpm、300000rpm……振动频率始终稳定在0.05Hz以下,模拟空间温度也控制在-270.3℃左右。
“转速400000rpm,稳定!”王立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引力波监测正常,没有异常脉冲!”时蔚蓝的目光死死盯着曲线,指尖在平板上随时准备操作。
“转速已达600000rpm,稳定。”
苏星河看着屏幕上的参数:“加载0.1倍变重力柜,准备撞击程序。”
基地那边的监控画面里,老张对着摄像头比了个“OK”,然后退到安全区。离心机组周围的淡紫色重力场重新亮起,均匀地包裹着转筒,像一层柔软的保护罩。
“撞击程序就绪!”小刘喊道。
时蔚蓝深吸一口气,指尖在监测界面上划出一道补偿指令。这是她根据刚才的算法,额外加的一道“保险”,能在引力波突然波动时,自动调整机组的响应速度。
“启动撞击。”苏星河的声音落下。
王立按下按钮。
主控台的监控屏幕上,ZHUQUE-NEO载荷模型精准撞上阿波菲斯的模型。撞击瞬间,碎石的轨迹沿着预设的曲线散开,散射范围全部控制在阈值内。
整个撞击试验比刚才的模拟结果还要好。更重要的是,引力波监测曲线始终平稳,那条淡红色的干扰波纹没有丝毫异动。
“转速600000rpm,稳定!”王立的声音开始发颤,不是因为紧张,是因为激动。
“重力场强度0.1G,传感器全部正常!”小刘也站了起来,手里的笔都掉在了地上。
时蔚蓝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成功提示,忽然觉得胸前的吊坠又开始微微发烫。这次不是震颤,是温暖,像是有人在遥远的时空里,和她共享这一刻的喜悦。
她抬头看向苏星河,发现他也在看她,眼底的赞赏像星光一样明亮。
“成了!”王立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抱住身边的刘研究员,“我们成功了!ZHUQUE-NEO的撞击参数完全达标,阿波菲斯的模拟轨道已经被拉到地球外层的稳定轨道了!”
其余成员也欢呼起来,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开始整理数据报告。实验室的门窗都大开着,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倾斜进来,把地板上的摩擦痕迹都照得清晰可见。
苏星河拿出平板,拨通了高层的通讯频道:“这里是ZHUQUE-毁神星项目组,月球南极基地离心机组撞击实验……成功了。对,引力波干扰问题已经解决,我们用了实时补偿算法。嗯,好的。后续可以直接安排撞击行程了……”
挂断通讯,苏星河走到时蔚蓝身边,递来一瓶矿泉水,顺便帮她拧开瓶盖:“师姐,都大半天了,你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这次验证撞击能这么成功,多亏你的实时补偿模型。”
时蔚蓝接过矿泉水,指尖碰到他的手,又像上次一样传来一丝微弱的电流。她赶紧缩回手,假装看向别处:“只是基于现有模型的优化,不算什么。”
“别谦虚了。”王立凑过来,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数据报告,“师姐你看,这次的碎片散射范围比预期小了0.2%,自旋速度稳定度提升了5%,联盟航天局的项目组都已经发来祝贺邮件了。”
时蔚蓝看着报告上的数据,忽然想起刚才闪过的记忆碎片,心里忽然有个念头:太阳系内的引力波已经不太稳定了,一定还会有后续。
就在这时,苏星河的手机突然响起。他接了电话,挂断后,他朝一直紧张注视他的成员们点了下头。
众人意会。
王立激动喊道:“太好啦!我们哥儿几个终于要登月啦!”
实验室里顿时欢呼雀跃。
朱雀好像是敏感词~后续全部换成拼音
[三花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撞击试验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