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殊不在的这几天里,涂韵过得十分的充实,一切都向她给自己制定的计划那样。
早上八点半起床,涂韵回复完莫殊的“早安”后,便给自己煮两个水煮蛋,泡一杯咖啡。
吃完早餐,涂韵就开始看剧本,研究剧本里的情节和人物,看到不懂的验尸专业知识,她就会翻相关的资料。那本打印出来的剧本上,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她做的笔记。
中午随便点个外卖对付一下,涂韵会看半小时法医相关的书籍,然后会午休半小时。
午休完之后,涂韵就会在书桌前正襟危坐,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码字,争取早日完结。
可是……涂韵刚这么有效率地干了两天后,她就收到了王石成导演的电话慰问。
王导去年刚满五十岁,说话语气和蔼可亲,完全让人想象不到传闻里他的犀利和严肃,“小涂啊,我听说你最近开始看法医基础了?”
王导怎么会知道?涂韵脑子一想,就知道肯定是苏小桃给她传出去的。
苏小桃不仅是她的经纪人,更是她的闺蜜,每次谈戏谈项目的时候推荐起她来就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好话都放在她身上,语气里满是骄傲和炫耀。
涂韵应道:“嗯嗯,对的王导。我想多学一些这种基础知识,到时候拍戏的时候,验尸的手势什么的可以更专业。当然,等进组的时候,我也会再和技术指导老师学习的。”
对话那头的王导笑了起来,“小涂啊,我果然没看错,你果然做事认真又细致,是个难得的好演员。”
王导夸了涂韵好几句,两人闲聊间,才知道王导不仅是因为郭导的推荐选了涂韵做女主,有一小半的原因还是之前的黑热搜。
王导虽然平时不怎么用社交软件平台,但那天的微博盛况,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不少的业内工作人员都出面为涂韵发声,为她的工作努力待人接物而发声,其中不少还是业内的知名演员。就连那莫殊啊,百八十年不登微博的,都下场转发了黑粉的造谣。
王导:“那时候我就在想,一个年纪轻轻能让这么多接触过她的人都夸的女孩,以后必定大有成就。现在还不够红,肯定只是因为没有遇到一个好剧本。”
“这不,刚好我手上有个合适的剧本,你又刚好有档期,我一拍板,哎,就选你了。”
“所以啊,小涂,你别紧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好饭不怕晚好戏不怕等,”
王导甚至还以为,涂韵和莫殊虽然有私交,但毕竟咖位差距在那,第一次搭戏,涂韵难免会紧张所以才一直揣摩剧本的。王导让涂韵也放松下自己,开机前这一二十天别把自己逼得那么紧,毕竟拍戏是一场持久战。
挂断王导电话后,涂韵两眼泪汪汪的。
王导原来人这么好的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信赖的前辈!
王导的话,涂韵是听进去了,但王导没想到他的一番话完全起了反作用。
涂韵心想,王导竟然这么信任她,她绝对不能让王导失望!她得把更多的精力都花在剧本上!
于是……涂韵的计划从上午看剧本,下午晚上码字调整成了:白天看剧本,晚上码字。
而这……必然导致了涂韵的小说没有如她所愿按时完结,再加上后面几天莫殊也回来了,弄得《骨语》正式开机前,涂韵都还有两三万字没有写完。
*
而另一边的莫殊也忙得不可开交。
他客串的这部《第七个访客》是一部多线交织的犯罪片,他虽然是客串,出场的比较晚,但他的角色其实才是最后的**oss。
所以莫殊虽然属于特别出演一栏,但因为角色对剧情的走向和主题表达有重要意义,所以他也应剧组要求,跟着一起跑路演。
虽然他不用像主演那样跑一两个月的路演,但他也得跑个七八天,一天得跑六七场,忙的连手机都看不了一点。
每天晚上给涂韵发了“晚安,老婆”之后,莫殊就累得倒头就睡。
今天终于是他要跑的最后一场路演了。
当影厅灯光亮起时,片尾字幕还在滚动,前排观众的惊讶声都没完全散,《第七个访客》的导演和主要演员都从侧门里走了进来。
顿时整个影厅都沸腾了,不少专门为了演员而来的粉丝也爆发起了尖叫声。
莫殊走在最后面,他穿了件黑色的长袖文化衫,袖口随意地卷到小臂。文化衫上有五个大字——第七个访客。下身就穿着条蓝色牛仔裤,比电影里那个总穿定制西装的 “特邀访客” 多了几分松弛。
莫殊的眼睛里因为休息不够,满是红血丝,但英俊不减,一走出来还是马上就攥住了全场目光。
一排参加路演的导演演员们站定在话筒前,做了自我介绍,和影迷粉丝们打起了招呼。
粉丝互动时间刚刚开启,第一排一个扎马尾的女生就红着眼站起来:“莫老师!最后您揭开身份的时候,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您真的演得太好了!但我看完电影之后没懂,您演的顾远,明明能彻底藏住,为什么最后要留那个‘第七份访客记录’?”
莫殊低头笑了笑,指尖轻轻敲了敲话筒,他回答道:“其实我们拍这场戏的时候,也和导演交流过,导演跟我提起一个词,叫‘反派的体面’。”
莫殊看向站在中间的导演,导演点了点头像是在应和莫殊一样。
莫殊接着说道:“顾远并不是为了给大家留下线索,而是他的性格底色就是一个自负的人。他觉得自己布的局就像精密的钟表,少一个零件都不完整,而这份访客记录,就像他给自己的签名一样。就像有人画完一幅画,再隐蔽也想留个落款,哪怕只有自己知道。”
女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坐下。
后续其他的观影者也陆续向在场的演员们询问电影里相关的问题,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回答。主演和导演们,在回答的间隙中也会分享拍摄里的趣事,和一些创作心得等,整个影厅的氛围都很融洽。
大家聊了十几分钟后,影厅的工作人员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提醒道:“在场的朋友们可以最后再问一个问题哦,之后就是我们的抽奖环节啦,可以抽到我们《第七位访客》的海报和主演签名照哦。”
为了最大化的电影宣传效果,明星路演一天需要跑好几场,每场会停留二三十分钟左右,快速完成与观众的互动。到了抽奖环节,就以为着这场路演马上要结束了,在场的影迷粉丝们顿时都响起了不舍的声音。
这是这座城市的最后一场路演了,举手想提问互动的手明显又多了十几只。
站在正中间的导演看见影厅中间的那只手一直举着都没有放下来,便点道:“那最后一个问题,你来提问吧。”
一个戴着粉色毛线帽的女生激动地站了起来,声音还带着紧张又雀跃的颤音:“莫老师,我是一枚莫忘书……我喜欢您很久了,我跟着您跑了好几场路演了。没想到您的最后一场路演,终于点到我来提问了。”
“莫忘书”是莫殊的粉丝名字,字面意思就是“不要忘记莫殊”。
其实这名字……还是很久以前莫殊后援会征求粉丝名字时,涂韵起的。后面大家投票时,这名字的票数遥遥领先,“正式出道”。
当然,莫殊不知道这事,他以前还夸过这名字起得好听。
要是他知道的话,估计又得狠狠地夸涂韵抱着老婆亲亲了。
话筒从导演手里传到了莫殊手上,莫殊接过,笑着表达了对这位粉丝的感谢。
粉丝接着问道:“莫老师,我看过您的好多部电影了,特别喜欢您的戏。但我发现,您好像演感情戏比较少……我想问问您,您是特意不接感情戏的吗?或者说,您自己向往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啊?”
这话一出,影厅里顿时安静了半秒,接着响起细碎的笑声和尖叫声。
其实路演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宣传电影,但也有很多粉丝会专门买路演场次的票,借着影迷提问环节来和喜欢的明星互动。但显然,大家都没想到竟然直接聊起了私人话题。
原本低头记笔记的媒体记者猛地抬头,镜头 “唰” 地转向女生;前排几个举着 “莫殊” 灯牌的粉丝下意识互相看了眼,眼里藏着 “居然有人敢问这个” 的惊讶;连隐在黑暗处的工作人员都愣了下,捏了把汗。
当然,大部分人的眼里都是 “坐等回答” 的期待,毕竟莫殊很少会聊到这一方面的东西。
连莫殊自己都愣了一下,随即无奈地勾起嘴角,“你这个转折比电影里的反转还突然。”
不过——要是换做以前的莫殊,他可能会有些反感这样的问题,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他是有老婆的人了,他得想想,得怎样回答才能既不暴露不让老婆生气,又能达到隐晦的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