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靠自热锅在古代暴富 > 第32章 第 32 章

我靠自热锅在古代暴富 第32章 第 32 章

作者:橘座不吃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0 16:37:15 来源:文学城

“咯咯咯。”

随着雄鸡高亢的啼鸣声,徐言松于晨曦微露之际,便从温暖的被窝中起身。

今日乃农历二月初二,正是传统佳节“龙抬头”。在古代岁月里,这可是极为重要的节日,官府会郑重组织祭龙神仪式,民间百姓亦会在这一天理发,享用诸如“龙须面”等与龙相关的食物,皆为祈愿讨个好彩头。

虽说当下局势动荡,人心惶惶,但传统节日依旧要郑重度过,权当是给予自己内心一丝慰藉。

古人笃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剃发,徐言松入乡随俗,自是遵循这一传统。

他立于铜镜前,先是手持剃刀,小心翼翼地修整着头发与胡须,动作轻柔且专注,随后拿起剪刀,精心修剪,力求让发丝整齐服帖。

忆起初来乍到之时,梳理头发全凭肌肉记忆,束发的模样歪歪扭扭,险些闹出笑话,如今却能娴熟地将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用竹簪稳稳地插进发髻之中。

徐言松微微仰头,二月二理发,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愿新的一年精神抖擞、事业顺遂。他并无过多奢望,只盼能平安度过眼前这一劫难,顺利抵达府城,与知溪相见。想到此处,他不禁轻轻叹了口气,不知知溪如今境况如何,二人断了通信,知溪想必满心担忧。

徐言松收起铜镜,抬眸望向天空,今日的太阳黯淡无光,恰似一只老旧失修的灯泡,无力地悬于天际,将周遭的一切映照得衰败而凄凉。

“知溪,你定要在府城安心读书,待我熬过此劫,即刻奔赴府城与你相聚,往后余生,再不分离。”

他在心底默默念叨着,随后亲手煮了一碗“龙须面”,细细品味,刚吃完,便听闻外面传来阵阵敲锣打鼓之声,料想是二月二的祭祀活动已然开场。

祭祀之地距离徐言松的居所并不遥远,约莫半里路程。街道之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民众脸上的惊惶之色,因节日的氛围而有所缓和,欢声笑语渐起。

商贩走卒们也抓紧时机,全力营业,毕竟生活仍需继续。徐言松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蛇形糖画,一边惬意品尝,一边朝着龙王庙走去。

安溪县境内有一条大河,乃是北河的支流,往昔百姓皆仰仗此河为生,故而龙神祭在安溪县堪称极为重要的活动。

徐言松随着熙攘的人群,来到安北河畔。只见河边矗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庙宇,龙神庙通体朱红,庄严肃穆,四周环绕着高大的围墙,墙顶覆盖着青灰色琉璃瓦,在黯淡的日光下,闪烁着幽冷而威严的光芒,仿若一条蛰伏的巨龙身上的鳞甲。

徐言松抬步向前,抬眸望向庙门,庙门高大厚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书“龙神庙”三个大字,字体雄浑有力,笔锋苍劲,恰似一只蓄势待发、即将腾空而起的巨龙。牌匾边缘精心雕刻着精美的云纹,仿佛下一刻便会承载着牌匾飞升而去。

靠近龙神庙,周遭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皆静静地伫立在庙外,注视着县令、县丞等官员在庙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祭祀仪式。

徐言松轻轻摸了摸钱袋子,抬首望去,只见县令已摆放好猪头、水果等贡品,虔诚地上完香,正神情庄重地诵读祝文。

“乾泰十五年,安溪县县令常和彦,敢昭告于司雨龙神之神位前。赫赫龙神,尊居灵域,德配天地,威镇乾坤。观夫山川形胜,赖神之力以固,江河湖海,蒙神之泽而安。风云变幻,皆出神之掌控,旱涝调适,咸依神之权衡。吾邑安溪县,一方乐土,久沐神恩……”

冬日的安北河河水清澈见底,微风轻拂,河面泛起层层涟漪。此时,天空中云层渐薄,日光艰难地从缝隙中透出,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常和彦庄重的声音在四周悠悠回荡,香烛的袅袅烟气萦绕在龙神像周围,龙神像双目炯炯有神,仿若洞悉世间万物。四周民众皆神情肃穆,大气都不敢出。

陡然间,一阵狂风从江面上呼啸而来,吹得龙神庙门口的旗帜在风中疯狂舞动。日光瞬间被乌云遮蔽,天色再度暗沉下来,常和彦的声音也在狂风中时断时续,模糊难辨。

“看,那是什么?”

人群中有人高声惊呼,打破了原本的庄严肃穆。徐言松闻声抬头望去,只见城门方向,一股浓烟直直升起,北地之人皆熟知,这是斥候发出的紧急信号。

“快走啊,是烽火,匈奴打过来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刹那间,人群瞬间慌乱起来,孩童的哭闹声、大人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龙神庙周围顿时乱作一团,往日的庄重消失殆尽。

常和彦微微抬了抬眼皮,看了一眼县丞,随后继续镇定地宣读祝文,而一旁的县丞则神色慌张,匆忙退下,赶忙去安排防御事宜。徐

言松紧了紧衣衫,随着慌乱的人流向外挤去,等终于挤出人群时,已是气喘吁吁。

街上冷风如刀,吹得徐言松面色发青。他匆匆回到家中,内心满是忧虑。

之前虽人心惶惶,但众人心底其实并未太过惧怕,毕竟小股匈奴部队劫掠村庄更为常见,像县城这类有城墙防护之地,极难被攻占。可这一次,匈奴却偏偏选中了安溪县,其中定有蹊跷。

安溪县城墙上,县丞紧盯着远处地平线上扬起的滚滚烟尘。这股匈奴部队人数并不多,约莫五百人。

徐言松能想到的,县丞自然也能想到,于是他果断吩咐士兵严守城门。当今天子重文轻武,加之此前边境长期和平,致使安溪县驻军数量锐减,城防器械也多有损坏。原本此地设有千户所,如今却仅剩下一个百户所。

一百人对抗五百人,虽凭借城池之高,且城内略有存粮,勉强能够应对,但一旦让匈奴破城而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匈奴这支部队并不擅长攻城,他们先是将城外零散的民众屠戮殆尽,周边村庄也被劫掠一空,这才来到安溪县。

五百人的部队配上马匹,声势颇为浩大,可他们却不敢贸然攻城,只是在距离城墙稍远、弓箭射程之外的地方游走,将马背上驮着的人头朝着城门方向随意一丢,便拍马疾驰而去,在安溪县四周肆意巡游。

城墙上,县丞目睹这一幕,恨得咬牙切齿。匈奴生性凶残,对汉人毫无怜悯之心,若县城被攻破,安溪县恐将沦为一座死城。

见匈奴退去,县丞匆匆下了城墙,先是与县令紧急商议对策。当下最为紧要之事,便是将消息传递出去,只要消息传出,这股匈奴部队自会退去。

“从城内密道出去,将消息传至云家军驻地。”因匈奴侵扰,云家军在乐安府府城驻扎了一支部队。如今周边县城自顾不暇,只能寄望信使能尽快将消息送达乐安府,等待云家军前来救援。

然而,此刻无法骑马出城,这一来一回,即便昼夜兼程,拼命赶路,至少也需三四天时间,况且信使能否顺利送达消息,亦未可知。县丞握紧拳头,又赶忙安排了几人分别送信,以防万一。

徐言松回到家中,如今他也无计可施,只能暗自祈祷安溪县能够坚守住。

此后几日,匈奴依旧在安溪县周边游荡,不分昼夜,时而还会丢几颗人头进城,意图扰乱守城士兵的军心。

守城士兵虽轮流换岗,但依旧被折磨得疲惫不堪,身形憔悴。县令和县丞这几日亦是日夜操劳,片刻未曾休息,一边满心期盼云家军早日到来,一边精心布置城防。

安溪县这几日人心惶惶,风声鹤唳。自热锅售罄后,徐言松便未再补货,而是屯了大量蔬菜和肉类与买的小厮一起呆在在家中。除了偶尔前往张木匠家,他几乎足不出户。

张木匠家的张生经过这几日调养,已能勉强起身,他时常外出打听消息,每次回来皆是一脸凝重。

“张兄,可有新消息?如今局势如何?”徐言松焦急地问道。

“今日已是第六日,按说传信之人早该将消息送到了。看眼下这情形,怕是不太乐观。等府城因迟迟未收到消息派人前来探查,一来一回,又得耽搁不少时日。”张生无奈地叹息道。

“唉,我们怎这般倒霉,竟碰上这种事。”徐言松亦是满脸愁容。

“是啊,幸好我把父亲接到了县城。我听同村的差役说,之前匈奴丢下的人头里,有平沙村的,想必我们的村子已被劫掠一空。”张生再次长叹一声,只觉前途一片黯淡。

“只盼能早日脱困,如今城内人心惶惶,再这样下去,怕是城内先乱了。”

徐言松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中,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地道,这才和衣躺下。

此刻,安溪城内,几个黑影趁着夜色,鬼鬼祟祟地朝着城门方向悄然移动。城墙外,隐隐传来匈奴的马蹄声,匈奴的骚扰再度来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