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靠科学打天下 > 第19章 第 19 章

我靠科学打天下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莳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4:25 来源:文学城

第十九章

在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午后,船只缓缓减速,平稳地靠向一处修建得颇为齐整的码头。

顾青云随卢屹走出船舱,举目望去,只见远处山峦叠翠,半山腰上楼阁亭台掩映其间,隐约可闻钟磬清音与朗朗书声。

天下莘莘学子心中无比向往的文教圣殿,近在眼前。

而更令他微感讶异的是,在不远处的码头上,一行人早已静候于此。

为首之人头发花白,身着素色常服,却难掩其雍容气度,此刻他正含笑望向他们这边。

卢屹见状,神色立刻变得恭敬无比,低声对顾青云道:“青云,快随我来。院长亲自来迎你了!”

那位亲自来到码头相迎的长者,正是寒山书院之主,名满天下的宁王殿下。

一路上,卢屹已经向他介绍了寒山书院的渊源。

书院坐落于姑苏寒山,山脚下有古刹寒山寺,钟声悠远,人杰地灵。

传说大瑞朝开国皇帝未登基时,曾于寒山寺中借宿,见此地文气氤氲、学风蔚然,心下钦佩。立国之后,故地重游,便下旨于半山腰敕建寒山书院。自此,寒山书院历史几乎与大瑞朝同寿,而宁王殿下,正是书院第六任院长,也是在位最久的一位。

宁王虽出身天潢贵胄,却性情淡泊,不恋权位,唯痴迷诗书学问,且求才若渴。但他性子也颇奇特,投缘之人,他可倾心相待,若是不喜,纵使对方奉上金山银山,也不愿多看一眼。

年少时,宁王喜爱纵情山水、游历四方,如今年事已高,尤其是前几年的太子谋逆案后,更不喜朝堂政务,不喜纷扰,长居寒山,少问外事。

宁王特地在书院后山筑了一间书斋,题为“如隐”,即便是书院学子亦不得轻易踏入。平日唯有一位跛脚的年轻侍从和一个聋哑老仆,照料着他的起居琐事。

船只缓缓停稳,顾青云随着卢屹踏上码头。

“见过院长。”卢屹恭敬地行了一礼,顾青云亦在他身后微微躬身。

“这位便是青云小友吧?本王算着日子,料想你们今日也该到了。”宁王语气温和,毫无居高临下之态,反倒显得格外平易近人。

顾青云从容应道:“见过殿下。”

“何必称殿下?既与云笙同来,便随他一般,唤我院长便是。”宁王含笑说道。

站在宁王身后的几人神色微动,尤其右侧那名青年,看向顾青云的目光中掠过一丝不快与警惕。

这人什么来头?竟要院长亲自率众一早在此相迎?如今还待他如此亲近?

几人间的眼神交汇,顾青云尽收眼底。

顾青云心中明了,宁王身为寒山书院院长,能称他一声“院长”的,自然皆是书院学子。而能考入寒山书院者,谁不是历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英才?

一个称呼,有时不仅仅是个称谓,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顾青云初来乍到,凭什么与他们这些苦读考入的学子享受同等待遇?甚至从宁王的态度来看,他所受的重视,远在他们之上。

年轻人之间的意气之争,顾青云再熟悉不过。

顾青云神色未变,只作不觉,从善如流地唤了一声:“院长。”

宁王心情极好,亲自领着顾青云步入寒山书院,一路直入自己的书斋。

其余学生都停在书斋外,默默望着宁王带顾青云与卢屹走了进去。

聋哑老仆如往常一样,将门轻轻合上,将他们拦之门外。

“白兄,顾凌云也就罢了……如今连他的庶弟,也要压你一头么?”一名学子凑近,低声嘟囔。

被称作“白兄”的,正是方才对顾青云最是不满的那人——白钰。他与卢屹同年入学,在顾凌云出现之前,书院中最出色的学子便是他与卢屹二人。

可自那顾凌云来了以后,一切就都变了。

顾凌云比他们还要小上两岁,学识竟丝毫不逊于他们,更因与卢屹是表兄弟,被人戏称为“寒山双璧”。从此,再无人记得他白钰也曾是书院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白钰眼底情绪翻涌,却只冷冷瞥了一眼那试图挑唆的同窗,低斥:“慎言。”

他转身欲走,风中却隐约飘来几句低语,针一般刺入耳中:“横什么?若不是顾凌云回乡守孝,院长眼前……哪轮得到他献殷勤?”

白钰脚步一顿,指节悄然攥紧,勒得发白。

*

如隐书斋内,一株苍劲的古松舒展枝桠,树荫下立着一张古朴的石桌,此刻宁王与顾青云、卢屹正相对而坐。

微风过处,偶尔有松针簌簌飘落,更衬得四下清幽静谧。

一位跛脚侍从默然端茶上前。他步履虽微显滞涩,动作却异常平稳。额前几缕碎发不经意地垂落,遮掩了大半眉眼,令人难以看清容貌。然而顾青云却注意到,他布衣之下那双端茶的手,竟出乎意料地纤长白净,不似寻常仆役。

顾青云不由抬眸望去,恰逢那侍从也正抬眼看来——碎发间隙之中,唯见一双深眸,沉静似古井水,里面却仿佛藏着化不开的冷冽与沧桑。

只一瞬,对方便垂下目光,无声地置好茶具,继而退入廊下的阴影里,身形仿佛就此隐入寂静,再无痕迹。

宁王执壶,亲自为顾青云斟了一杯茶,随口问起那造纸新术是如何想出来的。

顾青云将先前答过卢屹的说辞又简述了一遍,言辞恳切,仍表明愿将此术献予书院,福泽天下学子。

宁王听罢,面露欣慰:“不愧是顾家儿郎,同你兄长一般,不仅天资聪颖,更难得的是胸怀天下。”

卢屹听得此言,心下微顿。他有意未向宁王提及顾家发生的变故,因而宁王尚不知晓顾凌云已将青云逐出家门。此刻宁王自然而然地夸赞青云时提及其兄,卢屹不由得有些忐忑。

顾青云唇角弯起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瞥了卢屹一眼。卢屹略显尴尬,抬手摸了摸鼻子,自知理亏。

所幸顾青云并非多嘴之人。他与顾凌云之间的事,在外人看来终是家事。家丑不可外扬,他自然不会主动向外人诉说什么。

宁王并未察觉这片刻的暗涌,转而疑惑问道:“你既有如此才思,为何不曾来考我寒山书院?”

顾青云笑了笑,语气轻松:“小子少时贪玩,最怕枯坐读书,耐不住性子,实在远不及家兄勤勉专注。”

宁王倒不以为意,反而朗声笑道:“你若来了,只怕要气煞那些悬梁刺股却仍不得其法的书生。”

卢屹此时也从旁笑着附和,称这一路与青云交谈,深感其才识卓越,自己由衷佩服。

宁王不禁讶然。

他是知道卢屹性子的,他自小由卢太傅教养,心气极高,能让他说出“甘拜下风”四字,这顾青云确实非同一般。

宁王兴致愈浓,当即笑道:“那本王可要好好考你一考。”

顾青云故作发愁:“早知道就不来了,怎么一来就要考试?”

卢屹笑他:“莫要再装,你岂是畏考之人?”

宁王笑着看两人一唱一和,沉吟片刻,却问出了一个远超寻常考较的问题:“依你之见,当今大瑞困局,该如何解之?”

一言既出,不仅顾青云,连卢屹都一时怔住。

此问关乎国运,沉重无比。他们皆知大瑞积弊已深,病入膏肓,而宁王身为宗室,始终心怀忧虑,试图力挽狂澜。

此刻他看似随口一问,实则沉重,并未真的期待一个年轻学子能给出答案。

然而,顾青云沉思片刻,竟开口道:“学生并无彻底解决之国策,仅有些许粗浅思考。”

宁王抬手:“但说无妨。”

顾青云于是言道:“国家犹如舟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国之土地、资源尽握于豪强世家之手,百姓终年劳苦,所得尽被敛去,自然生计维艰。而豪强隐匿田产、逃避税赋,如同藏鬼于暗室,朝廷税源枯竭,又何以强盛?”

卢屹并不意外,他早知顾青云有此见识。宁王眼中却闪过惊喜——并非因这见解本身,而是因这少年竟敢直言不讳。

在这世间,敢言者,有时比有能者更为可贵。

“今日所言,止于此斋。”宁王郑重道,“你尽管畅言。”

受到宁王鼓励,顾青云继续道:“为何‘盛世军’能如此得民心,一年之内便势不可挡?只因王琛提出了‘均田’之策,那正是万千黎民心中所盼!既然横竖皆难以求生,何不奋起一搏?或许真能搏出一线生机?”

“故而,盛世军非凭武力,而是凭民心得以迅猛壮大。大瑞若想自救,必须设法将豪强所占之田土,还于百姓。”

宁王长叹:“谈何容易!朝中官员,几人非出身世家?谁愿割自身之肉?”

顾青云略一沉吟,继续道:“学生有一法,或可折中。”

宁王两眼发亮:“快说。”

顾青云道:“田产名义上,可以仍归豪强世家所有,但管理田亩之权,须由朝廷委任的‘里长’负责。里长直接向官府禀报田亩收成及税赋。此法,或许可杜绝豪强隐匿土地、过度盘剥,亦能使朝廷的政令直达乡里,强化中央集权。”

宁王默然,目光垂落于杯中茶叶,显然已经陷入沉思。

而从始至终一直垂眸静立一旁的跛脚侍从,此刻终于忍不住抬眼看向顾青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 1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