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教夫郎绑蝴蝶结 > 第70章 回村(捉虫)

我教夫郎绑蝴蝶结 第70章 回村(捉虫)

作者:花晨与月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5 19:21:55 来源:文学城

翌日。

天一亮,陆明远就套了骡车,和林乔从客栈出发。

数九寒冬,一早起来,空气冷冽,街上来往行人稀少,但街道两侧的早点摊子却冒着热腾腾的雾气,已经开门营业了。摊主胳膊上搭着毛巾,见到上门的食客,热情地吆喝起来。

陆明远把骡车停在一间烧麦铺子门前,和林乔进了铺子,要了两屉烧麦,两份豆腐脑。薄野县傍海,豆腐脑用紫菜做汤底,口感细腻咸鲜。想到上辈子的甜口、咸口之争,怕林乔吃不惯,又点了份现磨的浓豆浆。

林乔用了半份豆腐脑,微眯了眼睛,眉眼弯弯地喝了浓豆浆,一脸享受,明显更喜欢后者。陆明远不自觉地勾了勾嘴角,心情也跟着愉悦暖和起来,把小夫郎剩的半碗豆腐脑端自己面前,几勺子解决了。

“夫君也甜甜口。”林乔把剩的半碗豆浆推到陆明远面前。他不喜欢吃完豆腐脑后嘴里残留的咸腥,不管陆明远喜不喜欢,他不喜欢的陆明远也不准有。

陆明远笑着接受,家里不差半碗豆浆,没必要让来让去,拂了夫郎的好意,林乔喜欢以后再买就是。而且,一个碗里吃东西,多亲密的事。

从烧麦铺子出来,两人又在一个路边摊子买了两张酱香饼,留着路上中午吃。林乔把切好的饼放在食盒里,食盒用来时包着刺龙苞的棉布毯子裹着,中午吃的时候应该也不会太凉。

陆明远架着骡车过了两条巷子,绕到肉铺。买了两斤五花肉晚上回家做菜,看着案板上处理好的猪蹄不禁心动。

猪蹄这东西没什么肉,平日里不好卖,很少有人愿意买,但到了年底,因着一个往家里扒拉财运的好兆头,家家户户都要抢着买。可一头猪,再肥,肉再多,也就四个猪蹄。年底,村里屠户杀的猪,提前一、两个月,猪蹄都订出去了,很难买到。

“你这猪蹄怎么卖?”陆明远问。

“三十文一斤。”摊主说,“多的没有,就这四个。今早儿杀了两头猪,另外一头猪的四个蹄子都订出去了。”

快过年了,生意好,摊主心里高兴就多和陆明远唠了两句,“小伙子,你这来得早,再晚一会儿,这四个也没喽。”

“嗐。”摊主又感叹道,“要是有法子能把夏天的猪蹄留到过年卖就好了。”夏天猪蹄十文一斤都不好卖,过年三十文一斤抢着要。

就缺了冷库或者冰箱,但大周真的做不到。陆明远笑着摇摇头,冲摊主说,“或许几百年之后就有办法了呢。这四个猪蹄都给我称了。”

摊主给抹了零头,四个猪蹄两百文,林乔付钱。

这家肉铺是夫夫店,摊主割肉称肉,摊主夫郎收钱。

再往里走,隔两个摊位,是一家卖羊肉的。陆明远迈不动腿了。大周杀牛是重罪,牛肉吃不上,那羊肉解解馋总可以吧。

见他表情,林乔便知这是想吃了。他这夫君,挣钱一个顶三个,花钱一个顶两个。嗯,算一算,还是有赚头的。

林乔掩下脸上的笑意,提议道,“冬日里吃羊肉是挺好的,夫君称一点儿吧。”

“还是小乔儿懂我,想到一块去了。”陆明远轻快地跳下车。

肉色不错,羊腿、羊排,冬日里也不怕坏,难得夫郎发话了,陆明远又扛了一只羊腿上车,几乎买了半只羊。

这哪是一点儿?林乔眉梢微动。但高兴就好,一年也就过这么一回年。

买了羊肉,便要去杂货铺再添补些调料。

大周自己能产的调料有限,大部分调料需要与南部的祁夜交易。关税加运费,调料比肉贵。很多调料镇上的杂货铺根本不卖。村里和镇上的百姓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五味子、山楂等一些本土的、又能去腥调味的药草做调料。

出了城,林乔松了口气,终于没有能再花钱的地方了。

今天早起有些雾气,城里不显,到了城外,雾就大了。起了雾凇,白茫茫的一片,官道两侧山峦、村庄银装素裹,光线一照,亮莹莹的,比雪后还好看精致。是一种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美。

两人半下午下了官道,回村。

一进村口,便见打谷场堵了不少人,老老少少,吵吵嚷嚷,拉拉扯扯,旁边还停了一辆半旧的马车。

村里人一般养牛车和骡车,只有镇上的人才养马车。

进了村口,打谷场是回家必经的路,两人不想凑热闹,但也得硬着头皮往那边走,只希望没人注意到他们,悄悄地过去了就好。

林乔看清了马车旁和人拉扯的婆子,忙用围巾帽子遮住脸,躲在陆明远身后。

陆明远皱皱眉,疑惑地朝着那簪着几朵绢花的婆子看去。

四五十岁,有些发福,描眉画红,墨绿大红牡丹花的锦缎小袄,看着眼生,不是村里的人。

林乔怎么会认识?

不仅是认识,林乔明显在躲这个人。

林乔脸埋在陆明远背后,双手揪着陆明远的衣摆,闷声闷气地跟陆明远解释,“是牙行的牙婆。”李老太就是从这牙婆手里买的他。

牙婆。

陆明远听得心口一紧,看林乔的反应,在这牙婆手里的时候,定是没少遭罪。

“乖,没事了,你现在有我,是我的夫郎。”陆明远低声安慰。

“嗯。”林乔趴在陆明远背上点点头。

打谷场上传来争执声。

“我卖我家的哥儿,关你什么事?!你是陆家的族长,但也管不到别人家的私事!”

“这哥儿是我一手养大的,吃你们家米了,还是花你们家银子了?卖不卖他,关你们什么事!”

“还有你们这些凑热闹的,一个个,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装什么好人!”

“嘴上说的好听,说的自己像个好人似的,真跟你们借钱借米的,哪个不是躲得远远的。这时候出来管闲事了!不就是想看我家热闹吗?谁不知道谁啊。”

“你!你……丢人现眼!鼠目寸光!我陆家怎么娶了你这么个媳妇!”陆文气得说不上话,狠狠地用拐杖戳了下地面,“陆家祖宗十八代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我陆家传了这么多年,卖儿卖女,还是头一遭!好啊!好啊!你真是个好样的!”陆文红着眼睛瞪着叫嚷的妇人。

“你今个儿要是敢把竹哥儿卖了,我就把你和你生的那两个儿子撵出陆家!你也说了,我是陆家的族长,你看我做不做得了这个主!”陆文气道。

“你敢!瑾言可是你们陆家的种,是陆明力唯一的儿子,以后要考秀才的,你凭什么为了个哥儿就把我们母子撵出去!”妇人横眉竖眼,突然做出一脸醒悟的样子,“还是,你想占我们家的地?明力走了才两年,你这个做叔公的,就想把祖上分给我们家的地占了?”

妇人一屁股坐地上,擦眼抹泪,撒泼道,“不活了,不活了,你们陆家人多势众,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听到“明力”和“竹哥儿”陆明远和林乔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妇人是陆明力后娶的媳妇,两人都是二婚,妇人死了丈夫带着个儿子,陆明力死了夫郎带着个小哥儿,两人成亲后又生了个小儿子陆瑾言。陆明力两年前去镇上上工,意外死了,留下妇人带着三个孩子过活儿。

陆瑾言在镇上上学,陆明力没了之后,妇人依旧供着小儿子上学,家里时常缺米短粮的,邻里亲戚都被借遍了。借的银粮还不还,久而久之,便没人愿意借了。

去年卖了一亩地,本能坚持两年的。但今年受了春夏那场台风暴雨的影响,他家地里的秧苗被淹死了,灾后重新种的,没长到时间,地里收成不好,到了年底,竟然要把小哥儿卖了。

这小哥儿叫陆兰竹,只比陆谨言大三岁,过了年才十三。虽然瘦得皮包骨,但随了陆家人,个子不矮,长得也好,细高,眉清目秀,文文静静的。一年四季都不闲着,摘野菜、打野果,冬天还上山往家拖柴禾。

陆明远和林乔在上山见过这哥儿几次,两家虽然不常走动,但每次见面小哥儿都礼礼貌貌地笑着叫“明远叔”“乔阿叔”。

林乔常和村里妇人、夫郎走动,比陆明远更了解这小哥儿和他家里的事。好好的孩子,爹没了,落到后娘手里。陆明力活着的时候,妇人还有些顾忌,陆明力没了,饭都不给小哥儿吃饱。

寒冬腊月的,就一身单薄的露了棉花的旧夹袄,看着就让人心疼。如今为了给小儿子凑束脩,后娘又要把小哥儿卖了。

“泼妇!你敢打我陆家哥儿的主意!你怎么不把你大儿子卖了给你小儿子凑学费!”王荷花看妇人撒泼,气不过,上前替陆文挡着。

妇人一愣,指着王荷花哭骂道,“你们陆家丧心病狂,欺人太甚,逼人卖儿子。陆兰竹一个赔钱货,凭什么和我大儿子比!”

“一口一个陆家,你们陆家那么厉害,家大业大,怎么没人出钱把你们陆家哥儿买回去!”妇人不服,“十两银子,今儿谁把这十两银子拿出来,这哥儿就给你们。”

十两银子,不读书,不生病,节俭一点儿,够普通人家两三年的开销了。

陆家人有祖上留下的田产,日子过得比村里其他姓氏的人家好一些,但也只够温饱,条件好一点儿的,全家缩衣节食,或许能供一、两个孩子读两年书,识几个字。

像李老太家这样,能长期供一两个子孙读书科举的,也算是独一份了,全仗着当年原主父亲上山下海攒的家底。

亲戚也就只是亲戚。平时帮个不大不小的忙可以,但谁家会为了亲戚家的孩子,砸锅卖铁,掏十两银子赎人。

更何况,这妇人家里并不缺钱,人家小儿子可是在镇上学堂读书呢,比自家孩子的条件都好。

只可惜了竹哥儿。还没断奶就没了阿爹,不到十岁又没了父亲,现在,被后娘卖给了牙婆。

妇人坐在地上冷笑,抹了把脸,站起来,讥讽地瞅了眼周围的陆家人,对人群里的里正说,“麻烦里正下次去衙门的时候帮着办下手续,给竹哥儿换成奴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