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对宿敌真香了 > 第12章 刺杀

我对宿敌真香了 第12章 刺杀

作者:辛子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4 19:03:43 来源:文学城

光阴匆匆,白驹过隙。

三月二十九日傍晚,肖淮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深蓝锦衣,带着包裹精美的礼物,器宇轩昂地走出了太学大门。

集贤道尽头,赵佑花重金雇来的马车和小厮早已等在路旁,迅速载着肖淮往司隶校尉沈恒的府宅行去。

大约过了半柱香的功夫,马车刚拐入都城北面的西林街,一阵异常嘈杂的哀求声就传入了肖淮耳中。

他刚想拉开车帘一探究竟,外间的骏马突然发出一声长嘶,猛地停在了街道中央。

“你是怎么驾车的?!”肖淮差点从座位上摔下,他匆匆稳住身形,掀开车帘责问道。

“公子,前面有好多流民,我也是没有办法……”驾车的小厮苦着一张脸,束手无策地望向道路前方。

肖淮眸色微沉,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就见几十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正跪在自己的车马之前,他们中有上了年纪、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手抱孩子、悲声哀求的妇人。

“公子,求求给口吃的吧!”“公子行行好,我家孩子已经好几日没吃上东西了!”“我们从兖州一路逃灾来此,全家六口都等着吃食救命……”

看着眼前一张张涕泪满面的脸庞,肖淮修眉淡蹙,扭头朝小厮问道:“这些流民平日就聚集在这里吗?”

“先前京城的流民都被统一安置在城西的十里铺,但不知为何,最近几日他们突然散落在了郢都各处。而且,只要有马车经过,他们便一窝蜂上前乞讨,我都不知道被拦下过几回了。”

“有马车经过?”肖淮喃喃重复了一遍,目色微沉,从怀中掏出了三吊铜钱:“你去把这些钱分分,让他们快些散了吧。”

“是,公子。”

待马车离开那片千恩万谢的流民后,肖淮还没清净多久,就又被另一批流民拦住了去路。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前前后后散了四五次铜板,才千辛万苦地来到了沈恒的宅邸之前。

甫一下车,肖淮立刻带着小厮走上前,将手中的礼物交给了大门前登记名册的仆役。

“原来是宜城的肖公子,”看见肖淮的拜帖,那名仆役十分客气地说道:“老爷特意吩咐过了,肖公子的坐席定要放在离他最近的地方。”

“多谢沈都尉抬爱……”肖淮刚想客套两句,就听得一个略带欣喜的声音自身后响起:“肖贤侄!”

肖淮闻言,几乎是立刻回身望去,就见沈恒带着一大群宾客,正快步向大门的方向走来。

“晚辈肖淮,代家兄肖铉,”等沈恒走到近前,肖淮敛袖俯身,无比谦恭地揖礼拜道:“恭祝沈世伯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贤侄快请起,”沈恒扶起肖淮,兴致勃勃地向众人介绍道:“这位是我挚交肖烨的公子——肖淮,如今正在太学读书。”

“原来是宜城肖夜明的弟弟,”崇德公朱振顶着漆黑的眼眶,挤出了一个颇为谄媚的笑容:“当真是一表人才,英雄出少年。”

“多谢崇德公谬赞,”肖淮曲身拜谢,言不对心地说道:“先前崇德公至太学之时,引经据典、辞致雅赡、文墨斐然,令晚辈心生向往。今日能得一见,实属三生有幸。”

此话一出,自是在众人面前给了朱振极大的褒奖,甚至将他心头的丧子之痛也冲淡了几分。朱振面容一缓,极为熨帖地说道:“肖公子客气,日后你在郢都若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到府中寻老夫便是。”

肖淮点头道谢,刚想再客套几句,就见沈恒指着身后两位容貌极佳的年轻人道:“肖贤侄,这位是犬子沈玉朝,这位是……”

“纪云生?!你怎么在这里?”

见肖淮愕然睁大眼睛的模样,纪云生勾唇轻笑,明眸流盼、语音清冽:“家父抱恙在家,所以让我代他来庆贺沈校尉生辰。”

说罢,他眉目温雅,形容得体地解释道:“沈大人,我与海楼是太学同窗,平日里住在同一间屋舍。今日我们先后出门,却没想到竟是殊途同归。”

“这倒是赶巧了……”沈恒颇有兴味地打量着两人,刚要说话,就被一阵车鸣马嘶所打断。

只见在两排劲装侍卫的簇拥下,一辆装饰华贵的车辇缓缓停在了校尉府门口。

沈恒见状轻甩袍袖,刚要俯身下拜,就见朱振已经抢先一步叩倒在地,对着缓步走下车舆的两人说道:“微臣参见陛下、太子,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在一片山呼之中,执掌着大雍帝国的惠昭帝沈弈无比亲密地将沈恒搀扶而起,向周围抬手说道:“都平身吧。今日是阿恒的寿宴,我与太子本就是微服前来,大家无需多礼。”

听到他的话,众人忙不迭地叩谢圣恩,目光热切地望向帝国的统治者,翘首期盼着他的垂青。

而有幸站在人群最前面的肖淮却悄悄皱起了眉头,他仰面瞧着惠昭帝乘坐的马车,脑海中突然闪过了先前向他乞讨的那几批流民。

莫非……?

似乎是应了他的猜测,伴随着一阵哭喊,近百个流民争先恐后地从巷子另一端涌入,眨眼间便冲到了众人之前。

“护驾!”

见情势大乱,侍卫们立刻将惠昭帝围在了中间,拔刀就要往流民身上砍去。

“都住手!”太子沈皓厉声喝止了侍卫们的动作,拱手朝沈弈拜道:“父皇,这些都是因饥荒逃往京城的流民。他们不过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并非穷凶极恶之徒,眼下他们惊扰圣驾,怕是不得已而为之。父皇平日里一向教导儿臣‘治国之道,在于爱民。生之勿杀,喜之勿怒,如此而已’,故儿臣恳请父皇怀仁勿杀,且听他们一言。”

此话一出,街巷之中顿时雅雀无声,流民们纷纷跪倒在地,默默等待着沈弈的命令。

肖淮看着言辞恳切的太子,不禁在心中摇了摇头。

不听流民之言,便是不仁德;若给流民定罪,便是不爱民。

太子这般说,岂非在众人面前将了惠昭帝一军?

果不其然,在一段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沈弈将冰冷的目光从沈皓身上挪开,又挥手让侍卫们退了下去,转而用一种令人战栗的温和声音道:“你们有何事要禀与寡人?”

“陛下!”一个衣服上摞着补丁、瘦得只剩皮包骨的男人抢先叩首拜倒,悲声说道:“我们兖州遭受大旱多时,今年又赶上了蝗灾,山里、河里能吃的东西全部都吃光了,可州府那边不管我们死活,还要按往年那般征收赋税。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才不远万里来到京城,可却依旧吃不上饱饭。眼下,我们全家死的死、散的散,如今便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陛下,我的孩子已经好几天没吃上一口热粥了,”一名身形消瘦的妇人背着襁褓中的儿子,泪如泉涌道:“民妇不求自己苟活,只求圣上救救我的孩子!”

“陛下,前几日四处都传官府要开仓放粮,赈济我们这些流民。可是我们在十里铺等了好多天,每日还是只有一碗菜汤……”

“陛下……”

一时间,群情四起,痛哭声、陈情声不绝于耳,撕扯着虚假盛世最后的粉饰。

惠昭帝面色铁青,不禁怒声诘问道:“朱振,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说他们每日吃的都是稻米和肉羹吗?!”

“微臣所言,句句属实啊!”朱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扯开嗓子哭嚎道:“微臣早已将京城各处仓禀中的粮食分配妥当,肯定是养赡官们见郢都米贵,从而克扣公粮、中饱私囊,未将这些食物发放至百姓手中。微臣愿以死去的儿子起誓,绝无克扣粮饷之举,还请陛下明察!”

看着男人声泪俱下的模样,沈弈绷着铁青的面容,一字一句地喝道:“那你就立刻给寡人去查!若发现有人贪墨或是倒卖粮饷,立刻严惩,绝不姑息。”

“微臣这就去办,”朱振犹如捣蒜般磕头领命,连滚带爬地从地上起身,毫无形象地往府衙的方向跑去。

见朱振走远,沈弈面容整肃,回头朝着跪伏在地的流民们说道:“你们所奏之事,寡人已尽数知晓。不出三日,朝廷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谢陛下圣恩。”在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沈弈不免心头一荡,竟生出了几分恩泽天下的磅礴之感。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银光猝然从离沈弈极近的人群中激射而出,直奔他的面门而去。

“陛下!”

在此起彼伏的惊呼之中,蝉如薄翼的匕首几乎抵上了男人的眉心。沈弈慌忙向后退去,却发现自己已是再也可避。

间不容发之际,肖淮袍袖轻甩,掷出一块银锭,将匕首狠狠撞了开来。随即,他点地掠起,纵身挡在了惠昭帝面前,一把握住了刺客的手腕。

只听得咔擦一声,刺客厉声惨呼,刚从腰间拔出的长刀顿时应声而落。肖淮勾唇冷笑,松手接住了长刀,反手回刺,一刀入骨。

鲜血飞溅,落在惠昭帝的衣摆之上。

侍卫们纷纷缓过神,急忙冲上前,将惠昭帝和太子紧紧围拢在他们中央。

然而,这场刺杀并没有到此结束。

在惊慌奔逃的流民之中,二十来个年轻男人掏出藏匿已久的软剑等利器,抬手劈开身前的人群,向惠昭帝和宾客的方向杀去。

刹时间,血光四起,平日里衣冠楚楚、官威十足的大臣们顿时像发了疯似地四散逃命,呼救声、哀嚎声瞬间响彻天际。

在交鸣的刀剑刃光之间,纪云生和沈玉朝旋身点地,冲进了人群之中,与刺客们缠斗在了一处。

“肖海楼!”拼杀之中,纪云生眼见一名刺客绕到了肖淮背后,不禁厉喝出声,将手中夺来的长剑直直掷了过去。

剑身呼啸而去,正中那名杀手的胸口。

肖淮蓦然一凛,长刀轻啸回转,割断了对方的咽喉。随即,他飞身而起,往纪云生的方向快速突进,刀锋过处,带起一片雪亮的圆幅。

“这个给你。”几个起落过后,肖淮纵身跃到了纪云生身侧,将握着的长刀塞到了对方手中。

“那你怎么办?!”

“我?”肖淮弓步突前、右手狠狠击向扑上来的刺客,一把夺过了对方的长剑,意气风发地扬眉说道:“轻而易举。”

纪云生有些无奈地摇摇头,手底刀芒疾闪,迎向刺客们的新一轮攻击。

剑影交织,夺目惊心。

片刻过后,闻讯而来的京兆府兵冲进了青石铺成的街巷,剑起刀落间,无数流民被斩杀在地,也将这场刺杀推向了终局。

当最后一名刺客被绞杀殆尽,无数的尸体已经堆满了街衢巷陌,蜿蜒成了一地的血红。

惠昭帝沈弈站在夕阳之下,望着士兵们利刃上洒落的鲜血,声音中尽是彻骨的冰寒:“太子,原来这就是你口中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先前兖州、梁州大乱,流民结成叛军,你说是天灾当头,地方赋税繁苛、赈灾不利所致,要寡人安抚攻心;今日他们以下犯上,你又要寡人怀仁勿杀,就是为了让他们来杀寡人吗?!”

闻言,沈皓砰地跪倒在地,急声拱手说道:“父皇,今日之事多有蹊跷,这些流民挨饿多日、又无功夫傍身,怎么可能……”

“太子!”沈弈戾气骤起,刚要怒喝出声,就被突然走上前来的沈恒所打断。

只见男人重重跪在了惠昭帝面前,稽首到地,沉声说道:“陛下今日遭此不测,皆因微臣寿宴而起;之后深陷险境,皆因犬子玉朝布防不利而致。故微臣万死难辞其咎,还请陛下责罚。”

沈弈面色森然地看向太子和沈恒,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头的怒意道:“罢了,今日之事,就交由廷尉府调查。至于京兆府的事务,这几日直接报由大司马处理。待流民之事过去,玉朝再回京兆府任职不迟。”

说罢,沈弈转过身,上下打量了一番衣襟染血的肖淮,淡淡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肖淮闻言膝盖一弯,恭恭敬敬地拂袍下拜道:“草民名唤肖淮。”

“你……姓肖?”

“回陛下的话,草民的先父是宜城长史肖烨。父亲去世后,草民一直在家中跟着先生读书,近日承蒙宜城太守孙嵘推举,才有幸进入太学学习。”

“肖烨的儿子?”沈弈眉峰淡掠,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宜城的那个肖夜明是你大哥吧,听说他养客三千,不仅在宣州颇有名望,就算在郢都也备受百姓推崇。”

闻言,肖淮心中咯噔一响,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父亲死后,我们家中失去了银钱来源。大哥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便和江湖上的朋友们帮着官府四处缉拿盗匪,赚些赏银生活。久而久之,大哥身边陆续聚集了百来人等,但绝无传言中的三千之众。”

“肖氏的子孙竟要靠着赏银过活,”沈弈低低喟叹,对着肖淮垂眸说道:“今日你救了寡人,想要什么赏赐?”

“我……”肖淮顿了顿,毫不客气地答道:“求陛下赐草民一套吴樾坊的宅院。”

“为何是吴樾坊?”

“因为……”肖淮厚如城墙的脸皮微微一红,讷声讷气地回道:“吴樾坊离天外楼比较近,草民和天外楼里的姑娘……”

看着肖淮满脸局促、支支吾吾的模样,沈弈的眼眸中闪过了然的意味,唇角极淡地一勾:“寡人准了。”

“多谢陛下恩典!”肖淮眼睛一亮,急忙长叩在地,高声应道。

“免礼,”惠昭帝向他摆了摆手,敛眸低眉地对着沈恒说道:“阿恒,今日遭此变故,你的寿宴便就此作罢吧。此间有不少受伤的臣工,就暂时留在你的府上救治。”

“是,陛下,”沈恒叩首领命,跪伏在地道:“微臣一定安排妥当。”

沈弈轻轻“嗯”了一声,冷下面孔,语气疏离地对着身旁的太子说道:“回宫。”

“陛下起驾——”

伴随着侍卫们的高声唱喏,惠昭帝乘坐的马车踏着流民的尸骨和满地的鲜血,一步步消失在了黯黑的天幕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