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的crush 有点strong > 第9章 学术界的“两把刀”

我的crush 有点strong 第9章 学术界的“两把刀”

作者:香喷鸡蛋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5:18:59 来源:文学城

运动会收走最后一面彩旗时,高三教学楼的窗台已经被联考复习资料堆出半人高的弧度。

秋风卷着银杏叶贴在玻璃上,又被风卷走,只留下几道浅黄的印子,像林知意心里那点没说出口的在意——明明想压下去,却总在翻物理试卷时,看见沈亦烜名字旁那个和自己分毫不差的分数,心跳就会莫名漏半拍。

早读课的预备铃还没响,林知意已经坐在座位上刷题。物理错题本上的受力分析图用红笔描得格外清晰,每一条线段都透着解出难题的笃定,可桌角那本语文古诗文手册,却被她翻得书脊发皱。

“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注释被荧光笔涂了又涂,草稿纸上反复写着“一弦一柱思华年”,合上书的瞬间,还是会恍惚下一句到底是“思华年”还是“忆华年”。

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写得太好,但是也太不好了,好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中的深意慢慢体会,不好在前面几句对她而言都太难记了太难背了!

她盯着那行模糊的字迹发愣,忽然想起刚上高三时,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说“高三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遍地洗”。那时候她还觉得这话太夸张,可现在握着笔杆的手酸了又酸,才懂那种“看不到头却不敢停下”的慌——物理是她的光,可语文像片雾,总让她在前进时忍不住回头,怕自己落在后面。

“知知!物理周测成绩出来了!”宋佳妮抱着一摞试卷冲进来,帆布鞋踩得地板咚咚响,她把最上面那张往林知意桌上一放,指尖点着卷首的分数,眼睛亮得像揉了星光:“你和沈亦烜又是并列第一!附加题步骤都一模一样,老师刚才在办公室还说你们是‘物理双子星’呢!”

林知意拿起试卷,指尖划过“100 20”的红色数字,嘴角刚要往上翘,目光却扫到了桌角摊开的语文练习册。昨天的周测卷上,作文格子里的红批注格外扎眼——“立意模糊,素材单薄,语言平淡”,选择题错了5道,现代文阅读扣了12分,总分加起来刚过90,排在班级倒数第十的位置。

她深吸了口气,把语文卷往抽屉里塞了塞。以前总怕别人说“偏科”,现在却慢慢学会了和自己和解: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就像汤如薇的英语永远是年级前几,宋佳妮的作文总能被当成范文,而她的物理,至少能让她在迷茫时抓住点底气。

她忽然想起,昨天发语文卷时,课代表把一摞“需要找老师补基础”的试卷放在讲台边,最上面那张的封皮上,写着沈亦烜的名字。字体清瘦,和他本人一样,透着股生人勿近的疏离感。原来他们的羁绊,不止是物理的满分,还有语文的倒数。

林知意捏着试卷的指尖泛了白,心里泛起股说不清的酸涩,像喝了半瓶没加糖的柠檬水,舌尖发苦。可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至少不是她一个人在谷底,有个人和她一起爬坡,好像连脚下的路都没那么难走了。

她忍不住抬头往沈亦烜的方向看。他正低头看着物理试卷,黑笔在草稿纸上写着什么,侧脸在晨光里显得格外冷硬,下颌线绷得很紧,连眉头都微微蹙着,好像完全没在意语文成绩,又好像在为别的题目烦忧。林知意赶紧收回目光,拿起物理错题本假装刷题,心里却悄悄记下:明天早自习,要把古诗文再背一遍。

联考倒计时牌被红粉笔改成“7”的那天,班主任拿着考场分布图走进教室,皮鞋踏在地板上的声音像倒计时的钟摆,敲得人心里发紧:“这次考试几乎模拟高考,早上9点到11点半考语文,下午2点到4点考数学,大家提前去熟悉考场,别走错教室,也别迟到。”

林知意盯着分布图上自己的名字,在三楼最东边的考场,座位靠窗,窗外能看见几棵银杏树。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每到秋天就会捡银杏叶夹在书里,那时候从没想过,多年后的秋天,自己会在考场上为了一道古诗填空而焦虑。

可焦虑归焦虑,她还是把考场信息装在笔袋里——高三的日子,就是把每一点不安,都变成具体的行动,慢慢消化掉。

联考第一天早上,林知意抱着文具袋往考场走,手里攥着张语文古诗文速记卡,嘴里反复默念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生是生活的生”,走到中间那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小过道时,脚步突然顿住——沈亦烜也正往这边来,手里拿着步步高背记手册,书页里还夹着一支黑色水笔。

她还没反应过来该往哪边让,就见沈亦烜已经侧身贴在了墙上。黑色棒球服外套的袖子蹭过墙灰,留下一道浅淡的印子,他微微垂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她,连呼吸都放得很轻。

“谢谢啊。”林知意低着头快步走过,声音轻得像蚊子叫。说话时眼睛弯了弯,却没敢抬头看他,只觉得耳尖发烫,心里的小鹿撞得厉害。手里的速记卡差点掉在地上,指尖攥得发白——原来再紧张的日子里,也会有这样温柔的小瞬间,像颗糖,悄悄甜了心。

沈亦烜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没说话。等她的身影拐进考场,他才收回目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背记手册的边角。刚才她低头时,发梢扫过肩膀的模样,像片轻晃的羽毛,落在他心里。眼底藏着的那抹笑意,终于忍不住露了出来,连平时冷硬的眉峰都软了几分。可想起即将到来的语文考试,那点笑意又悄悄淡了——他其实也在为语文烦忧,只是没让人看出来。

语文考试的铃声响起时,林知意看着试卷上的作文题“成长中的羁绊”。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没落下,脑子里乱糟糟的。她想起物理课上和於老师一起讨论难题的场景,他会把复杂的公式拆成简单的步骤讲给她听;想起运动会上沈亦烜受伤时自己的慌张,跑过去拉他胳膊的瞬间,指尖传来的温度还很清晰;想起每个同学都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的模样;又想起两人并列的物理满分和同样倒数的语文成绩,心里甜酸交加。

她忽然觉得,高三的“羁绊”,不止是人和人的牵挂,还有和那些难搞的科目、解不出的题目、压在心里的焦虑的纠缠。你讨厌它,却又不得不面对它,在一次次碰撞里,慢慢学会和它共处——就像她对语文,从一开始的逃避,到现在愿意花时间背古诗文、练作文,这也是一种成长。

她咬着笔杆,在草稿纸上写下“物理满分是羁绊,语文倒数也是羁绊”,又赶紧用横线划掉,重新组织语言。可写出来的句子还是生涩又笨拙,像她此刻的心情。但她没再焦虑,反而笑了笑——没关系,慢慢来,哪怕进步慢一点,也是在往前走。

联考的三天过得像按了快进键。每天在考场、教室、食堂之间奔波,手里永远攥着复习资料,连吃饭都在和汤如薇互相抽查知识点。累的时候,林知意就会趴在桌子上,看窗外的银杏树。叶子一片片落下来,像在数着日子,可每一片叶子落下,都意味着离春天更近一点——就像她现在的努力,每多背一个知识点,每多做一道题,都离理想的成绩更近一点。

语文考试结束时,林知意走出考场,外面的阳光有点晃眼。看见陆执正趴在走廊栏杆上啃面包,嘴里念叨着“古诗歌鉴赏又凉了,作者朝代全记混”,顾昭然则在旁边慢悠悠地翻着数学公式手册,一脸平静,“考完一门扔一门,橘子老师教的都被狗吃啦?”说得好像完全没受语文考试的影响。

“小林同学,你作文写的啥?”陆执看见她,含糊不清地问,面包屑掉在衣服上。

“我写‘在羁绊里成长’。”林知意笑了笑,心里却没底。她想起考试时偶然抬头,看见沈亦烜坐在斜前方,阳光落在他握笔的手上,指尖骨节分明,连写字的姿势都透着认真。不知道他这次作文写得怎么样,会不会也对着题目发呆很久。但她没再多想,而是从书包里拿出数学成套的复习卷——考完一门就放下一门,这也是她给自己定的规矩,也是缓解焦虑的办法。

物化地科目考完的那天下午,学校给大家放了半天假,组织大家在阶梯教室看电影。投影仪的光在幕布上流动,映得每个人脸上都忽明忽暗。教室里满是零食包装袋的窸窣声,还有同学小声讨论剧情的声音。

宋佳妮正和后排的同学聊得热闹,偶尔会回头喊林知意一起吐槽角色;汤如薇则在偷偷给林知意塞橘子糖,包装纸撕开的声音在安静的环境里格外清晰。林知意含着糖,甜味在嘴里慢慢化开,忽然觉得,高三也不是只有试卷和压力,还有这些细碎的、温暖的瞬间,像星星一样,点亮了沉闷的日子,滑坡寂静的天空。

沈亦烜坐在教室后排,身边围着几个别的班的男生。他们在聊刚才物理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争论着最优解法,沈亦烜偶尔会应一声。可他的目光,却总忍不住一个方向瞟。那个方向里,她正侧着头听汤如薇说话,头发用皮筋扎成低马尾,耳后别着的碎发被风吹得轻轻晃,笑的时候肩膀会微微抖动,像只满足的小松鼠,看得他心里软乎乎的。

听到林知意抱怨语文难时,他的目光顿了顿。“这次语文古诗歌鉴赏也太偏了,”林知意皱着眉,手里攥着刚喝完的东方树叶,“我连作者的朝代都记混了,估计又要扣很多分,这次肯定还是倒数。”

汤如薇连忙拍了拍她的胳膊:“大家都难,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也好多题不会呢!”周围几个同学也跟着附和,说这次语文普遍考得不好,林知意这才稍微松了口气。她拿出备忘录,在里面写下“整理唐宋诗人朝代表”——与其抱怨难,不如想办法解决,这是她在高三学会的另一件事。

沈亦烜坐在后排,手指悄悄在草稿本纸上写下同样的字,然后把草稿纸放到抽屉里,继续听身边男生聊天,可心里却悄悄记下了她的烦恼。原来她也在为语文头疼,和自己一样。

联考成绩出来那天,教学楼里像炸开了锅。各班的欢呼声、叹息声混在一起,从走廊这头传到那头,连楼下的梧桐树都好像被惊动了。宋佳妮抱着成绩单跑回教室,头发都乱了,激动地喊:“知知!你物理还是第一!又和沈亦烜并列!总分进步了30名!”

林知意接过成绩单,手指先划到物理那一栏,“100 20”的数字让她松了口气。可目光往下移,看到语文成绩时,心里又沉了下去——95分,还是没上100,排在班级倒数第十二。而沈亦烜的语文成绩,就写在她上面一行,98分,同样在倒数的行列里,只是比她高了3分。

她坐在座位上,盯着成绩单看了很久。一开始心里有点酸,觉得自己的努力好像没得到回报,可转念一想,上次语文才90分,这次多了5分,也是进步。就像物理,她也不是一开始就满分,而是一道题一道题练出来的。语文只是需要更多时间而已,急不来。

她把成绩单折好,放进语文笔记本里,然后拿起物理错题本。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本子上,她忽然觉得,高三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谁跑得快就赢,而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谁就能笑到最后。她不想做那个轻易放弃的人,哪怕语文很难,也要一点点啃下来。

“林知意,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橘子老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语气很温和。林知意心里一紧,还是站起身跟了出去,走廊里的风有点凉,吹得她头发乱了些。

走进办公室,桌上放着她的语文试卷,作文本摊开着,上面有老师用红笔写的评语:“情感真挚,能结合自身经历,但议论性语言表达欠缺,需加强素材积累和句式训练。”

橘子老师递给她一杯热水,笑着说:“你这学期物理进步很大,总分也在稳步往上走,但语文还是短板,拖了总分的后腿。我组织了个语文薄弱生补习班,每周日上午在一楼辅导教室,你过来跟着补补,沈亦烜陆执也在里面,你们几个物理那么好,语文不能不赶上来,给你们拖后腿啊。”

林知意接过水杯,指尖传来温热的温度。她点了点头,心里没有了之前的抗拒,反而有点期待。能和沈亦烜一起补语文,好像连这件让人头疼的事,都变得有意思了些。她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所谓成长,就是把哭声调成静音,把抱怨变成行动。”现在的她,正在学着这样做。

周日早上,林知意提前20分钟来到辅导教室。手里拿着语文笔记本,心里还在默念着昨天背的古诗,推开门时却愣住了——沈亦烜正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一本《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阳光落在他的书页上,连睫毛都透着金边,他看得很认真,眉头微蹙,好像在琢磨素材的用法,连她进来都没察觉。

两人目光撞在一起的瞬间,林知意的耳尖瞬间红了。她慌忙找了个离他不远的座位坐下,拿出笔记本假装翻看,可心脏却在胸腔里跳得飞快,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眼角的余光却总忍不住往他那边瞟。看他认真看书的模样,心里又甜又酸——甜的是能和他一起努力,酸的是还要一起补最不擅长的语文。但更多的是踏实,有个人陪着一起进步,好像再难的路,也没那么难走了。

沈亦烜看着她慌乱的模样,嘴角悄悄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手里的书翻得慢了些,他其实早就到了,比林知意还早10分钟,只是没说话,想着等她来。没想到她会提前这么久,看到她进门时眼睛亮得像星星,连慌乱的模样都很可爱,原本因为语文不好的烦躁,好像都淡了些,指尖在书页上轻轻划着,没了之前的焦躁。

辅导课上,橘子老师讲作文素材运用时,让大家分组讨论。林知意刚想找旁边的同学组队,就见沈亦烜往她这边挪了挪椅子,轻声说:“一起?”他的声音很轻,却像羽毛一样,轻轻落在林知意的心上,让她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连忙点头,拿出笔记本,和他一起讨论起素材的用法,两人的脑袋凑在一起,阳光落在他们的笔记本上,连影子都挨在了一起,空气中好像都飘着淡淡的甜意。

“这个‘苏轼豁达面对挫折’的素材,适合写成长类、挫折类的作文,”沈亦烜指着素材本上的句子,笔尖停在“竹杖芒鞋轻胜马”那句上,“你上次作文写羁绊,其实也能用上,比如写在挫折中互相鼓励的羁绊,引用这句诗能增加文采。”

林知意看着他写的笔记,字迹清瘦工整,连分析都很到位,忍不住说:“你分析得这么清楚,怎么语文还会……”话没说完就停住了,她怕提到“倒数”会让他不舒服,连忙转移话题:“那这个素材我记下来,下次写作文试试。”

沈亦烜却没在意,只是笑了笑,露出一点浅浅的梨涡,和平时的冷硬模样完全不同:“分析会,写出来难。有时候脑子里有想法,却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达出来。”简单的一句话,却说到了林知意的心坎里,她也跟着笑了,原来他们不止是成绩上的“难兄难弟”,连困扰都一模一样。

辅导课结束后,两人一起往教学楼外走,秋风卷着落叶落在他们脚边,发出轻微的声响。“你古诗文背得怎么样了?”沈亦烜忽然开口,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笔记本上,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

“还是会混,”林知意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特别是唐宋的诗人,总记混他们的朝代和代表作,上次考试就因为这个扣了分。”

沈亦烜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递给她:“我整理了份唐宋诗人朝代及代表作对照表,上面标了高频考点,你拿着看,可能会好记点。”

林知意接过那张纸,小心翼翼地展开,上面的字迹清瘦工整,每个诗人的信息都列得清清楚楚,重点考点还用红笔标了出来,看得出来整理得很用心。她心里忽然暖暖的,之前因为语文成绩的酸涩,好像都被这份突如其来的关心冲淡了,只剩下满满的感动:“谢谢,你怎么会整理这个?”

“上次听大家都在说记混,就抽时间整理了。”沈亦烜的耳尖有点红,没敢看她,目光落在远处的银杏树上,声音很轻,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林知意心里激起层层涟漪,让她的心跳又快了起来。

她低头看着手里的对照表,忽然觉得,高三的压力像座山,可这些温暖的小瞬间,就是山缝里漏下来的光。以前总觉得,高三就该是孤军奋战,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拼命,连呼吸都带着竞争的味道。可现在才懂,原来并肩而行的人,能一起把压力扛得轻一点。

英语老师能不能别再点我回答问题了![愤怒]

我每节课都起来回答,真的是糟了的!算我求你了!

我肯定不会旷课还老点我,暗恋我哦~[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学术界的“两把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