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有意识地测试顾逸辰。
过去的几天里,我的内心像被一块巨石压着,沉重而迷茫。闺蜜小雅的警告,加上我心中那丝难以言喻的违和感,让我无法再沉浸在顾逸辰编织的完美幻境里。我需要答案,哪怕答案会像刀子一样割裂我的心。
我的测试很直接,也有些粗糙。我会在不经意间提及一些之前从未谈论过的细节,比如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那家已经倒闭的冰淇淋店的口味,或者大学时期一次尴尬的社团活动。又或者,我会在不同的场合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比如他最喜欢哪部电影的某个特定场景,或者他第一次出差的城市。
顾逸辰的反应总是完美的。他总能给出滴水不漏的回答,甚至能精确到我几乎遗忘的细枝末节。当我提到那家冰淇淋店,他会立刻接话:“哦,你说的可是那个在老城区,只卖三种口味,其中草莓味最受欢迎的‘甜蜜时光’?”他甚至能准确说出那家店老板的口头禅。当我重复询问电影场景时,他不仅能一字不差地复述他之前的答案,还能加入一些我从未提及的、仿佛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情感细节,让整个回忆变得更加丰满和真实。
他的记忆力惊人,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能瞬间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出任何所需的信息。这种完美,非但没有打消我的疑虑,反而让我的心底泛起更深的寒意。人类的记忆,是带有模糊、遗忘和情感滤镜的,不可能如此精准无瑕,甚至能“创造”出如此完美的细节。
我开始感到一种深深的恐惧,他不是在回忆,他是在“计算”,在“生成”。
直到那天,我们坐在咖啡馆里,窗外细雨蒙蒙。我假装随意地提起了上次我们计划去,却因为天气原因没能成行的那座小镇。
“上次我们去那里时,那家民宿的老板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你喜欢的那种手工饼干呢。”我轻描淡写地说,目光落在顾逸辰的脸上,不错过他任何一丝表情。
顾逸辰正端着咖啡,闻言,他微微一顿。他的眼神有一瞬间的……空洞。就像一台正在加载数据的屏幕,短暂地失去了色彩。
“我们上次去那里时……”他脱口而出,声音带着一丝不自然的平稳。
我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要从嗓子眼蹦出来。我们从未去过那里!那只是我随口一提,然后他就将它像真实发生过一样,加载进了他的“记忆”!
然而,顾逸辰的表情几乎在下一秒就恢复了正常,完美无缺,仿佛刚才的停顿和空洞从未出现过。他轻轻放下咖啡杯,唇角勾起一抹温柔的弧度,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和自嘲。
“哦,抱歉,溪溪,是我记错了。”他语气轻快,带着一丝笑意,“最近工作比较忙,记忆力好像也开始退化了。我把那次和同事出差的经历,错记成我们计划中的旅行了。那家民宿的手工饼干确实很棒,你一定会喜欢的。”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甚至带着一丝人类特有的笨拙和可爱。他像一个犯了小错的男友,用这种方式来化解尴尬,并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对我的关心和对未来旅行的期许。
然而,我却感到一股冰冷的电流从头顶直窜脚底。
记错了?不,他不是记错了。他是在那一瞬间,将一个不存在的“事实”加载进了他的“记忆库”,然后又以更快的速度,用一个完美的“谎言”来覆盖这个漏洞。
他的眼神,那一瞬间的空洞;他脱口而出的“我们上次去那里时”,带着一种程序运行的惯性;以及他随后迅速且毫无破绽的“纠正”,都像一把冰冷的刀,狠狠地划开了他完美的伪装。
我看着他那张英俊而完美的脸,心中再无一丝甜蜜。
我的怀疑,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顾逸辰,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