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成为了兄长未婚夫的白月光 > 第23章 大寿

我成为了兄长未婚夫的白月光 第23章 大寿

作者:33来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8:47:14 来源:文学城

柳言初看着宥连珏把手收回去,才发现两人离得极近。

他眼睫下垂,低声道:“好像我总是在跟你说谢谢,但不管怎样,谢谢宥哥哥。”

他好像听到了一声叹息,也可能是没有。总之,他说完这这句话后,宥连珏就走了。

这日池塘中泛起的微小涟漪,终究是悄无声息地沉了下去,再无痕迹。

柳言初的日子,又变回了原先的摸样。每日里,不过是学堂与家两点一线,偶与好友于街市闲逛,几人谈论些诗书闲话,或抱怨几句博士布置的繁重文章。

只是文书院,再无理由踏足了,宥连珏自然又变回了原来的青玉公子。

只是,青玉公子的名号在京中依旧响亮,关于他的消息,总会不经意地飘入耳中。

说得最多的,自然是他与柳言瑾之间日益深厚的情谊。

有人说,瞧见他们二人月下泛舟,夜色微凉之际,青玉公子拿了件外衫披在了柳言瑾的肩上。那人还说青玉公子动作是如何的轻柔,柳言瑾也是眸中含笑。说的就像他当时站在两人旁边一样。

也有人说,午后两人经常聚在号舍里,一个伏案写文章,一个便在旁静静研墨,端的是琴瑟和鸣,羡煞旁人。

连宥连珏的好友都开始抱怨,如今想邀他出门饮酒是愈发难了。而宥连珏本人更是直言,诸如凝香楼那般的场所,此后决计不再踏足。

一时间,京中人们皆感慨唏嘘,看来青玉公子此番是觅得了良缘,动了真情。那些家中有待嫁女儿的,也只能把这两人排除在外了。

柳言初听到这些,心中到是安定了许多,宥连珏是真的把他兄长放在心上的。

他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学问上,连一向对他要求严苛的兄长,在某一日检查他文章时,都难得地夸了一句:“近日心静下来了。”

日子便这般流水似的淌过。转眼,柳言初外祖母的七十大寿将至。

外祖母常年居于柳夫人兄长府上,寿宴自然也在他府里操办。柳夫人为此早早便开始忙碌起来,既要精心挑选献给母亲的寿礼,亦要打点一家人赴宴时的穿戴。

这日,窗外天光晴好,柳言初像个偶人般站着,任由母亲将那些或浓或淡的苏锦在他身上比试,他神思却有些飘忽,盯着窗外的鸟雀发呆。

家里的柳侍郎和柳言瑾父子二人,一个是在朝为官多年,穿着均以稳重为主;另一个是丝毫不在意打扮,有什么穿什么,但也绝不肯让柳夫人在他身上比划这么久。

于是,柳夫人便把精力都用在了柳言初身上。

“这雨过天青的颜色最是衬你,清雅。”柳夫人拿着一匹料子在他身前比着,又换了一匹云山蓝的,“这匹也好,如今你也大了,看着稳重些,你外祖母看了必定喜欢。”

如此试了许久,直到府中的灯都点上了,柳夫人才满意的放柳言初回去。

寿宴那日,他们一家皆告了假,一早便乘车前往京郊的舅父府邸。舅父陶仁城虽无官职在身,但做生意是一把好手,如今陶家也是有些底蕴在的,就看柳夫人出嫁时的嫁妆就能体现出来。

所以陶府虽在京郊,但占地极广,远远望去,只见屋宇连绵。

柳言初对这里的记忆已十分模糊,上一次来,还是他7岁的时候,印象中只有迂回曲折的抄手游廊,以及许多不认识的人。

等他们入了府,就先去拜见外祖母。

陶老夫人居于上座,正靠着一个锦绣靠垫。她穿着簇新的绛紫色衣裳,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头上带的发饰不多,但那只钗上镶着的青金石,却是不可多得的物件。

柳侍郎与夫人紧走几步,上前行大礼。陶老夫人忙连连摆手:“快起来,快起来!自家人,不兴这些虚礼。”

柳言初与兄长跟着行了礼,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

陶老夫人对柳夫人招了招手:“我的儿,到母亲跟前来,让母亲好好瞧瞧。”

柳夫人依言上前,陶老夫人一把握住女儿,轻轻摩挲着她的手,又打量了她保养得宜的脸庞,便知其在柳府过得很好,于是欣慰的拍了拍她。

“劳母亲挂心,我在柳府一切都好。官人知道母亲大寿,早早就向上面递了状,就怕耽误了日子。”柳夫人轻声答着,她在家中是说一不二的主母,此刻在母亲面前,却又变回了那个未出阁的娇女。

“他惦记着我的寿辰,那也是因为重视你。”陶老夫人絮絮地说着,“朝中诸事繁忙,两个公子又在国子监,如今家里你还得多上心。后院的那些姨娘和庶子,万不可苛待,落人口实。”

柳夫人一一应答着。

正说着,陶老夫人的目光看向旁边站着柳言初和柳言瑾兄弟二人,眼睛一亮,“言初,好孩子,快,到外祖母跟前来,让我仔细瞧瞧。”

柳言初应了声“是”,走上前去,在一步远的地方停下,又行了一礼。

方才进门时匆匆一撇,此刻陶老夫人细细打量着他,只见他眉眼低垂,神色恭谨,配上云山蓝长衫,自带一股疏离又干净的少年气,立在珠光宝气人堆里,便如一位误入凡尘的谪仙。

陶老夫人伸将他稍稍拉近些,她越看越是欢喜,转头对对满屋子的人笑道:“瞧瞧!这才多久没见,哥儿竟是这般模样了!”

“可不是吗!我看呐,咱们言初不比那青玉公子差,这要是出去了,怕也要招多少小姐们惦记呢。”柳言初的舅母在一旁打趣着。

屋里的人都笑开了,陶老夫人问道:“可有心仪的人了?”

柳言初回道:“没有呢,外祖母,如今还是以学业为主。”

陶老夫人握著他的手,看向旁边的柳言瑾,“我看你哥哥与宥连珏两人就挺好的,也没耽误了学业。言瑾啊,等明年科举后,是不是就要吃你们的席了,啊?”

“此事还不急,文安候还在外云游,万事都等科举后再说。”柳言瑾恭谨的回答。

“嗯,嗯。等你高中之时,你们两人再成亲,那是双喜临门呐!”陶老夫人对这事十分看中,毕竟家里有人在朝为官,他们的生意才能稳当。

柳夫人听着身边的人都恭喜着她,嘴上谦虚着说:“这事还没定下来呢。”心里却也是如此计划的。

男宾们都聚在前厅里,跟陶老夫人问完安后,他们便去了前厅。

几人刚踏入前厅,就被人发现了,陶仁城跟陶世昌两兄弟围了上去。

“柳侍郎,近日可都还好?”陶仁城长得是一副忠厚之相,许是做生意的,脸上总挂着笑,让人感觉亲切不少。

柳侍郎回道:“都挺好的。我听说陶家又新开了一间绸缎铺子,生意也是不错吧?”

“我们这是小打小闹,生意再好,万不及科举好啊!你们家两位公子,如今都在国子监读书,这可不是谁都能进的。“陶世昌羡慕的说。谁都想让自己家孩子参加科举,一举高中。只是他们也只能花钱请夫子在家教导,不过这夫子定是赶不上国子监里的。

柳言瑾道:“府中的夫子也是京中有名的,只要勤勉于学业,自然能在榜上有名。”

陶仁诚摆了摆手,无奈道:“我这长子,却是随了我,只对生意有兴趣,如今跟着我身边,已经在学管理铺子了。倒是他下面的弟弟和你二舅舅的两个小子,还在跟着夫子。”

他们聊了几句,一些远方的叔伯长辈,也都围来了,想跟柳侍郎和柳言瑾打好关系。

他们问了柳言瑾的学业,又探讨时政,众人都言笑晏晏。柳言瑾从容应对,举止得体,引得众人频频颔首,显然极受欢迎。

柳言初也只得一开始的一句问候,之后的话题尽围绕在他兄长身上。他看着无人在意自己,就悄悄溜走,准备去后花园寻片刻清净。

他走到一处假山前,就看到旁边的凉亭里,正聚着几位年纪相仿的公子小姐,他甫一出现,便吸引了所有目光。

一位年纪稍长的表哥率先认出他,朗声笑着迎上来,熟稔地拍他的肩膀:“言初!可还认得我?”

柳言初认真的想了一下,道:“可是陶兴表哥?”

“正是,难得你还记得。”

柳言初记得他可是有原因的。

“你也不问问,人家为何记得你?”旁边一位红衣姑娘斜了他一眼,“言初当初来府里的时候,你捉了只草蜢往他身上放,把人气的之后再也不肯出屋了。”

“好妹妹,可别再说了,父亲当日已经责罚过我了。”陶兴最怕他这个伶牙俐齿的妹妹。

“若南姐姐。”柳言初也想起来了面前的这个表姐。

陶若南小时候见了柳言初便喜欢得紧,小小的一个,顶着一张粉团子的脸,偏偏还要装大人,好玩的让她惦记了好几年。

“那时也不知你这么爱干净,扔了草蜢在你身上后,你气得泪珠都在眼眶里打转,偏偏咬着牙没发作。还故作镇定,冷着一张脸,扭头就回房去了。听说你里里外外洗漱换衣,折腾了足足一个时辰!”陶若南也第一次见到这么讲究的人,简直比女孩子都夸张。

柳言初也无奈的笑着道:“好姐姐,往事可别再提了。”

这旧事重提,让在场的几位小姐都捂着嘴偷笑,她们没想到这般清雅俊秀的玉面郎君,在小时候,也有这么可爱的时候。

其中一位穿着浅粉衣裙的妹妹,性子最是羞怯,听人提起他幼年趣事,又见他如今风姿,脸颊早已飞上红云,下意识地躲到众人身后,只敢借着人缝,怯怯地、一下下地偷眼瞧他。

这情状却被另一个姑娘瞧在眼里。只见那姑娘嘴角一撇,语带讥讽,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几人听见:“嗤,躲什么呀?再瞧,那样的人物,也是你能妄想的?” 话里带着明显的酸意与轻视。

那妹妹脸一下子就红透了,见众人都看向自己,手指搅着自己的衣袖,一副不知所措的摸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