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潮生和玄析他们正在扎灯灯架,糊灯笼面,青崖观的灯笼都是自己扎的,修道之人,耳聪目明,不太注重烛火照明,但不点烛火,不亮灯,在黑夜太寒冷。
“大师兄,小九儿,你看看我会扎灯笼呢!”玄析举起已经快成形的灯笼骨架,骄傲地展示自己的实力。
玄止走到玄析身边拿起那个灯架,看着纤薄的竹片经纬交错构建出一个稳定的空间,心里有点恍惚,这世间就是这样纵横交错,她对这莫名的感触有点无语。
她回头看向玄离,“大师兄和哥哥一起画花样好了!七师兄和潮生扎灯架,我糊灯笼面,江家主要一起吗?”玄止不确定江志高会不会参与进来,但是江与山会扎花灯肯定会带着家里的小孩子一起的,他们曾经应该也在元宵节前制作过花灯。
江志高点了点头,玄离看着他的的眼里是笑意。他走到江潮生旁边,搅动了一下浆糊,“我和你一起糊灯面。”
时晏笑道,“小九,你想要什么花样呢?要比扶苏公子还有创意的那种吗?”
江潮生兴奋起来,“大伯父,你们见过九哥做的灯笼吗?”
玄离解释道:“我们在五里镇的时候见过扶苏画了花样子的灯笼。”
“那晚上,我带……”江潮生本想说他可以带他们去玉桂街和扶苏见面,顺便观赏一下问月城的花灯,但又想到曾祖母和祖母,欲言又止。
江志高察觉到了儿子的犹豫,摸了摸江潮生的头,“晚上等你曾祖母和祖母赏完家里的花灯,潮生你就带小九他们去玉桂街看花灯,也去见一下扶苏。你要好好带路,好好讲解我们问月城的风景。”
他其实很想让潮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童年就这么几年,但是他似乎没能做到。
江潮生对这样不常见的亲昵有点不习惯,但他喜欢这样的触摸,他连忙点头应下。
玄离看着江志高父子的举动,也伸手拍了拍江潮生的肩膀,接着说道,“潮生,晚上就辛苦你带他们三个去看看花灯了,让他们看看热闹!你祖母有我和你父亲照顾就可以了,你带他们去见见扶苏,还他们还没见扶苏!”
江潮生被委以重任,连忙点头,朗声应道:“是,潮生一定照顾好两个哥哥和姐姐!”
玄析忍不住揶揄玄止,“小九,扶苏公子今晚要招亲,你有没有点想法呢?”
玄止哼了一声,也不抬头继续糊她的灯笼面,“七师兄,你问这个干什么呢?难不成你对这件事有点想法?七师兄你是对我有想法呢,还是对人家有想法?”
“大师兄,你看看,小九真的牙尖嘴利!不过,小九你放心,万一你拔不动腿,小七师兄一定帮你打断你的腿!”
时晏喊了一声,“七师叔!”
江潮生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打断小九姐姐的腿?”
时晏答道,“没有,不是真的打断小宝的腿,师叔们自然舍不得,而且小宝也不会乖乖让人打,我师叔是在打趣小宝见到美人走不动路!”
“是这样啊,这倒是有可能,以前在街上我真的见过走不动路的女子,她们呆呆地看着九哥不动,眼神也不转,话也说不出来。”江潮生很认真地点头解释,“我也觉得九哥长得巧夺天工!”
玄析看着江潮生的一脸欢喜之情,笑道:“好一个巧夺天工!潮生真会说话!”
“大师兄,你想画什么图样?”玄止看着拿笔的玄离,好奇地问道。
“我想画画我印象中的问月城,小九你有什么想要的图样吗?”
玄止摇头,“大师兄,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没有特别想要的图样!”
时晏接道,“小宝,我给你画缠枝忍冬和秋菊!”
“谢谢哥哥!”玄止抬头冲时晏咧嘴笑。
众人不再谈话,开始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暮色将至,玄析扎了六个八骨的圆灯笼骨架,潮生做了四个竖式龙骨的长灯笼骨架,玄离在那六个圆灯笼面上画了问月城城门、外、玉桂街的赶集、灯会盛景、江家花园、江家大门前的吉祥巷六个场景图,时晏则画了忍冬、菊花、荷花、梅花四个灯笼面。
玄离画的很细致很温柔,玄止和江潮生他们最后都停下来坐着看玄离画画,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在努力回想他十五岁前的人生,他曾经无比熟悉这问月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的记忆是那样鲜明,一点一滴,他都想起来了。
玄离终于画完了,江潮生立马开口,“大伯父,这是玉桂街的元宵灯会对不对,真的有‘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①的热烈,大伯父你太厉害了!”
玄离看向江志高,他看着画没有抬头,“很久没画画了!”
江志高挥手叫来江文,“江文,你再去叫几个人过来把这些灯笼把搬去春来院的院子里,点上蜡烛挂起来!”江文领命下去叫人。
所有的花灯都被点亮了,偌大的城主府熠熠生辉。
“祖母,小远来请您去看花灯。”徐然靠在太师椅里,身下盖着厚毯子,正看着一副画像,那副看不清容貌的山神图。
徐然缓缓睁开眼,点点头,“小远远,好啊,这么快天就黑啦!”
“祖母,您喝过药了吗?吃饭了吗?”玄离走近站在旁边,房里已经点灯了。
“吃了两碗小米粥,也喝过药了!你呢?你阿娘晚上怎么样?”徐然没有停下转动手里的佛珠。
玄离坐在下首的椅子上,“阿娘她,不是很好。”
徐然知道玄离说的不是很好约莫这就是这几天的事了,“你去叫白芍进来帮我更衣!”
玄离不放心又问道,“要不,孙儿叫人准备好暖轿?”徐然摆手,“不用,我走得动!”玄离闻言出去叫白芍,他站在院子里,今天月明星稀,没有刮风,没有下雪,天气真好!
“今晚月色真好!”白芍搀着徐然出来了,她穿了一件暗红色的吉祥如意纹棉袄,显得更有精神气。她抬头看着明月感慨,“我很久没见着这样的的月亮了!”
“祖母,我扶您过去,我们慢慢走,边走边赏月!”玄离走上前来搀扶她的左手。
“好,边走边赏月!以前,你小姑姑也喜欢和我边走边赏月,她喜欢散步,喜欢星星,也喜欢月亮!她喜欢这世间的好多东西!”
“是的,祖母,我还记得小姑姑还喜欢骑马!”玄离在老人的眼里看到了光彩,是回忆带来的光彩,拥有美好回忆的岁月总是特别有力量,历久弥新。
他扶着徐然慢慢走着,“祖母,下午我和潮生他们也做了几只灯笼添彩,祖母等下一定猜猜哪几只灯笼是我们做的。说起灯笼,我们在南溪州的五里镇见到了扶苏做的灯笼,十分精巧,他还改良了那边制作灯笼的纸,不仅增强了灯笼纸的透光性,还保障了灯笼纸的韧性。意姐姐和大风把他教导的非常出色!”
徐然笑了,“林九这孩子的确是个人才,才智、心胸,样样不差,还医术精湛,也算是城主的最佳人选,就是不知道他这些人四处奔走是为了什么?”
玄离一听这话,眉头一蹙,但旋即放松,“大概是为了寻找有缘人吧!祖母您知道吗,意姐姐让他今晚在玉桂街招亲,云州城的未出阁女子今晚估计要踩烂他的擂台了!”
“小意一直是个有想法的女子,嫁给林风也不会太委屈她了!”徐然还是很喜欢这个小侄女的,只可惜天意弄人,他们都没能过上自己曾经想象的生活。
“我知道你阿娘年前就有些不好,我病了这些天也不知道她的状况,人老了,就是这么无力!”
玄离心里一阵抽痛,“是我不好,我如果能早点下山就好了!”
徐然摸摸他的头,“我们到了喜雨堂了!”
江志高连忙出来迎接,“祖母,身体好些了吗?吃了吗?”搀着她的右手走进院子里来,灯笼都已经挂的差不多了,屋檐下、栏杆上、假山上都是花灯,照亮了这方天地。
“托你们的福,我很好!晚膳也吃了,这样一布置倒是很有灯会的感觉了!先带我去见你阿娘吧!”
“我阿娘还在用饭,祖母要不也再用点?潮生和大哥的师弟师妹也都在左厅。”
徐然笑道,“好,你带我去吧!今天元宵,我们也算一家团圆了!”
江志高用力点头,“团圆了,团圆了!”
一进门,大家放下筷子,纷纷起身,徐然连忙摆手,“都坐下,不要这么见外!”宋华想起身,但是她太虚弱了,只能颔首示意,“阿娘来了”。
徐然也朝她颔首,宋华坐在上头的八仙桌旁,并没有入席。她边走边说,“你们吃,我已经吃过了,我和阿华坐一块就好!你们别拘着,我们老了,胃口小,你们还年轻,多吃点!也算替我们吃了。”
众人重新入座,玄离和江志高也入座,众人很有默契地动筷,喝汤的喝汤,吃菜的吃菜。
“阿娘,是阿华不孝,还劳动您来看我!”宋华稍稍侧着头和徐然说话。
“阿华,都这时候你还和我客套,你身子还好吗?”
“好,阿娘,我挺好的!我也算求仁得仁了,没有遗憾了!”宋华说完,有点想咳嗽,站在一旁的女使帮她拍背顺气,她也不想发出动静,也就忍下来了。
徐然轻轻叹了一口气,宋华摇头表示没事,“阿娘,人生在世,就是这样啊!”
“还是你看的开!”宋华还是摇了摇头,她们其实都还没有真的看开这一切,只是命运发展到这里,接受是最好的做法。
两人没有再说话,就这样看着玄离他们,至少这个时候她们子孙满堂,承欢膝下,这样的快乐似乎是人生最终的追求了。
①《元日朝会赋》西晋·傅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团圆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