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本不想挖大唐的墙脚 > 第9章 农具

我本不想挖大唐的墙脚 第9章 农具

作者:枕梦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2:04:22 来源:文学城

赵家门前的树下,李星遥又一次盯着茭白田,叹气。

她已经试图为自己争取了。

可,失败了。

她同李愿娘说,自己走了一千步,途中并未发生什么事。李愿娘却道,这次没发生什么事,不能保证下次依然没什么事。

这次是一千步,下次若只能走五百步,一百步呢?

她不想赌,她也怕。

赵光禄也一反从前的宽容态度,旗帜鲜明地同李愿娘站在一边。赵端午因为被耶娘骂了,怕重蹈覆辙,亦同耶娘站在一边。

眼看着茭白的第一次施肥时间要到了,她实在坐不住。

赵临汾从屋子里出来,目光在她身上微一停顿,又在远处茭白田一停顿。收回视线,朝着她走去。

“还是没有放弃种菰?”

他声音从背后传来。

李星遥知他站在了背后,眼皮子一跳,却不知该说是,还是该说不是。

索性,赵临汾没有再问下去的意思,他手背在后面,又问:“我听端午说,是你告诉他,那样种菰的?”

那样。

说的应该是,把太高的茭白苗砍短,种的时候宽窄行扦插。

李星遥点头,道:“嗯。”

“那菰种下,可要引水?”

“要的。”

“施几次肥?”

“三次。”

李星遥急急回了一句,想了想,又改口:“也可能是七八次,得看苗的生长情况。”

双季茭生长周期长,夏茭少说也要施肥三次。等夏茭采收后,搁田完种上春茭,还要再次施肥。若真算起来,完整的一个周期,需要至少施七八次肥。

“那些肥料,够吗?”

赵临汾却又说话了。

虽没明说是哪些肥料,李星遥一听却知,是赵端午已经沤好的鸡粪。

“够。”

她点头,又想,不知赵临汾为何要问这些。

一时沉默。

有风吹过来,树叶子哗啦啦啦作响。赵临汾垂眸,这才看到,地下,竟然画着一幅图。

“这是……犁头?”

他问李星遥,也大致从土地上的痕迹看出,那是一副犁头。

只那犁头,与常用的,似有不同。

李星遥心里微惊,一时有些后悔,刚才自己想事情太投入,忘了把这幅画好的曲辕犁抹掉。

刚才她思索榨油机的模型,顺手就拿了树枝子在地上画了画。画完,看着周遭广袤的田地,又顺手把同是木头做成的曲辕犁画了出来。

赵临汾眼尖,这会,已经遮掩不过去了。

“是犁头。”

她干脆承认,犹豫了一下,又说:“随手画的,画的不像。”

本意是将这茬揭过去,哪知道,赵临汾却蹲下了身子。他也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待他画完,李星遥才注意到,他画的是直辕犁。

“犁辕应是这样。”

赵临汾极有耐心,他还指着最前头的犁壁,道:“犁壁……”

他顿了一下。

李星遥本支着耳朵听他说话,久久不闻他继续往下说,便狐疑地转过了头,“大兄?”

“无事。”

赵临汾收回了视线。

恰好赵端午也来凑热闹,“大兄,阿遥,你们两个,在说什么呢?”

“没说什么。”

赵临汾轻轻回了一句。

赵端午撇嘴,正要说话,他却又开了口:“明日,去曲池坊砍柴。”

“砍柴?”

赵端午的眼睛,本来在听到曲池坊三个字时,亮了起来。待听清最后两个字,他垮了脸,“我还以为是去打猎呢。”

翌日。

赵家兄弟两个当真早早出了门,往曲池坊去了。李星遥看在眼里,说不羡慕,是假的。

至吃午饭时间,二人回来了。

出乎李星遥意料的是,赵端午没把柴拉回来,却是拉回了一根木头。那木头圆溜溜的,上面没有水汽,也没有多余枝干,倒像是砍下来多日了。

“累死我了!”

赵端午一进门就嚎,嚎完端着水,咕咚咕咚饮尽。将水碗放下,他又抱怨:“阿遥你是不知道,这一趟有多累。从没砍过这么累的柴,以后啊,我再不和大兄一起去砍柴了。”

“怎么了?”

李星遥小声问,察觉到其中或有内情,又问:“这木头,怎么不似新砍的?”

“不是新砍的。”

赵端午拼命摇头,“我本来也以为,去曲池坊砍完树就回来了,可哪里想到,大兄拉着那树,和人家做窗牖的换了这根木头。真是不明白,反正都是拿来当柴,为什么要换呢?”

李星遥便又看向那木头,迟疑了一下,问:“那这根木头,还砍吗?”

“砍。”

赵端午脱口而出,话音落,又有些不确定,“应该……要砍吧。”

“要砍。”

赵临汾的声音从二人背后传来,他还交代:“端午,一会你帮我打下手。”

“打下手?什么意思?”

赵端午没听懂。

赵临汾却没有多解释的意思。

饭后,赵端午又恢复了力气。碍于兄长有令不得不从,他亦步亦趋跟着赵临汾来到了新换的那根木头边。

“砍。”

赵临汾吐出一个字。

赵端午依从。

“再砍。”

赵临汾又开了口。

赵端午再次依从。

很快,一根完整的木头就被砍成了木板。李星遥本来没放在心上,可看着看着,却觉,不对劲。

赵临汾这次没有再开口。

他亲自上手,拿了劈柴刨花的工具。

一阵敲敲打打,平整的木板被削成了长短不一的木块。赵临汾将木块拿起来了,他甚至还留了榫头和眼。

李星遥只看到他手指上下一动,手头的木块,便拼装在了一起。

是……

她的心不可抑制地狂跳,赵临汾做的,分明是昨日她在树下画的曲辕犁!

只眼前的曲辕犁暂时没有犁壁和犁铲。

“原来大兄是要做犁头啊,早说嘛。”

赵端午松了一口气,瞬间明白过来了。目光落在那弯弯的犁辕身上,他有话要说:“大兄,这个犁辕不……”

“去试试。”

赵临汾打断了他的话,又说:“我同你一道。”

赵端午心里犯嘀咕,两个人一道,也不影响这犁的犁辕是不对的。

搞不明白大兄要干什么,他来到了田边。赵临汾拉着犁辕,在前头,他推着犁梢,跟在后头。

“大兄,这犁……”

一边往田间深处走去,另一边,赵端午也严肃了神色,“大兄,你到底是如何想出这等改良之法的?”

妙哉,太妙了!

他怎么就没有想到,把直辕改成曲辕,来省力呢。

“大兄,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赵端午实在兴奋。

虽还没租牛,也没在犁上面加犁壁和犁铲。可和大兄在田里走了这么几步,他已经可以笃定,若以大兄做的犁为底子,加上犁壁和犁铲,翻地速度,会大大加快。

“大兄,你跟人换木头,原来是为了这个。”

他对赵临汾由衷地佩服。

赵临汾却并未回应,而是折返到了李星遥面前。

李星遥已经在想说辞了。

偏生,赵临汾不问她。他好像压根不打算提任何昨日相关,只道:“阿遥,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支踵?”

李星遥一怔。

已经想好的说辞尽数咽下,她问:“大兄是要做支踵吗?”

“嗯。”

赵临汾点头,又说:“凭几也可以。”

“那,我可以要一个支踵和一个凭几吗?什么样子的都行。”

李星遥忙回他。

说实话,穿来这么久,清贫生活并不叫她觉得难受。唯有日常坐卧,让她实在不习惯。此时还不流行椅子,赵家虽不讲究,不要求她一定跪坐或跽跪,亦由着她箕踞或是胡坐,可“坐”久了,她还是腰酸背疼。

赵临汾开了口,她乐得如此。

旁边赵端午一听,没忍住朗声道:“阿遥,机会难得,不要白不要,你再问他要一张胡床呗。”

“那就加一张胡床。”

赵临汾看了弟弟一眼,却并不拒绝。

蓦地又多了一张胡床,李星遥心中开怀,虽好奇赵临汾常行走在行伍之中,缘何木工活做的如此漂亮,却没好意思问。

她面上不自觉带出几分松快来。赵临汾看在眼里,神色亦柔和了许多。

当晚,赵临汾没有提起白日里发生的事,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要给李星遥打一个支踵,一个凭几,并一张胡床。

赵光禄和李愿娘自然并无异议。

等弟弟妹妹都睡下了,李愿娘提起白日之事,道:“曲辕犁,当真是阿遥想出来的?”

赵临汾点头。

李愿娘和赵光禄对视了一眼,赵光禄道:“阿遥……”

“不愧是我女儿!”

他笑了,脸上还有些骄傲。

眼角余光瞥见李愿娘瞪他,忙改口,啧啧啧奇道:“你说她这小脑袋瓜里,一天都在想什么?”

“还能是想什么?”

李愿娘摇头,对女儿的执着,有些头疼。

虽然阿遥不说,但她身为当娘的,如何不知,她还没放弃种菰一事。

“那菰,有那么有趣?”

她还是不明白。

赵临汾叹气,道:“阿娘有没有考虑过,试着让阿遥走出家门?”

“走出家门?”

李愿娘眼皮子跳了一下,“上次的教训,还不够吗?”

赵临汾便没有再说。

目光落在窗外夜色最深处,他道:“阿娘,阿耶,明日,我要去一趟秦王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农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