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古典文学课,老师要给她们讲一讲被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牡丹亭》。
对于古典戏曲黄娅娅其实是不太感冒的,主要原因就是看不懂,而且长篇大论的!不像古诗词,虽然有的她也读不懂,不过短小精悍,她也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诗人想要传达的情绪。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汤显祖,他是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一个带着眼镜,头发有些花白,约摸有五十岁的女教授在讲台讲着。
汤显祖就汤显祖,莎士比亚就莎士比亚!干嘛混为一谈呢?为什么不说莎士比亚是西方的汤显祖呢!
“由于种种政治上的不得意,汤显祖决定辞官回乡,后边写出这一部戏曲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
黄娅娅看着白板上的PPT感叹道:历史著名诗人词人有几个是得意的呢!
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的杜甫,一生都没进入过权利的核心圈。
“从哲学层面,汤显祖写出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样的千古爱情名句……”
黄娅娅来兴趣了,这句话居然是出自《牡丹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你们应该都听过这句话吧!”
教室同学们都认真的回到道:“听过。”
“这句话就是出自《牡丹亭》的第十出:惊梦。”女教授很自豪的说道。
“现在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这个故事,我再挑出一些片段带着大家赏析。”
……
听到老师上边讲,黄娅娅越来越怀疑自己,居然还能这么玩?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只是在花园做个梦,就和千里之外素为某面的柳梦梅巫山**了!!!
黄娅娅脑子嗡嗡的?十几年的唯物主义,无鬼神论者在这个时候惊呆了。
她的那些经历!那些感觉!是那么真实,真实的就像实实在在发生过。
她本以为这一切是大脑里的神经元的活动,毕竟人类的大脑是如此奇妙,复杂。科学家真么多年对大脑的研究还不到百分之一!
她的经历是否也是类似杜丽娘呢?
震惊归震惊,思考归思考,课还是要听的。
黄娅娅勉强把自己混乱的想法压住,有一些心不在焉的听着课。
“我们先来看这段题词,这段题词是全文的精髓,后续内容都是阐释这段题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邪!”
“从这一段大家就可以看出汤显祖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明朝是一个把“理学”发扬光大的朝代,他们对人的要求是存天理,灭人欲。”
“何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消灭你内心的**,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教条主义。”
“这段话体现出汤显祖对人类天然就存在的感情的赞扬。”
“后边杜丽娘也是为爱而死,为爱复生。我们先看第一出标目。”
……
“现在我们要讲《牡丹亭》最出名的一出:惊梦。”
“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看看,这就是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杜丽娘十六岁还不知道自家有一个后花园。”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景色写的多美啊,看到美景杜丽娘心内却是压抑和痛苦,为什么呢?看看这句:锦屏人,是谁锦屏人,是杜丽娘,也是千千万万个被理学束缚住的古代女性。”
“这里我插一句题外话啊!封建朝代是彻彻底底的男权社会,所以灭人欲,灭的是女性的**,你们想想,女子的大好年华,只能在闺阁绣花,只能等待盲婚哑嫁……”
……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写的多好啊,所以说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有意又有情。”
……
“我们再看这一段啊!”
“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这写的是什么,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私相授受,在古代这可是很严重的。”
“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对女性贞洁看的是十分重要,而杜丽娘敢冲破束缚,没经过父母之约,媒妁之言,和柳梦梅就在一起。”
“从这也能看出来汤显祖对女性不公遭遇的一些控诉!她知道杜丽娘的痛苦在哪里,也写出了杜丽娘的勇敢大胆……”
“我们从古至今对性是很少提及的,但男性可以提,什么青楼妓馆,他们可以去;女性不行,女性要求知礼守节。”
“可是《惊梦》汤显祖就写出了女性也是有性需求的,什么叫敢为人先,这就是……”
……
“又被母亲絮了许多闲话。”
“杜丽娘做了一场春梦,然后呢,被她母亲絮了许多闲话。”
“这就突出了自然天性与家法礼教的对立,是现实与理想的无情冲突。”
“少女思春思君人之常理,可“理学”觉得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从未把目光对准女性,只把女性当做陪衬,繁衍的工具。”
……
两堂课上下来,黄娅娅真佩服汤显祖啊!
现在很多人思想比他这个封建朝代的人还要封建,女性染个头发都要骂个半死,更何况像杜丽娘主动和人**,还是野战!
汤显祖牛牛牛,大神中的大神,什么如花美眷,似水流连居然是出自他的《牡丹亭》!
相比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把焦点聚集在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心理活动上。汤显祖更能看到女性的处境。
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学大家,两种不同的哲学命题,一个是“生与死”,一个是“理与情”。
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可汤显祖就是汤显祖,不是什么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是中国的汤显祖,是伟大的戏曲家,并不需要用莎士比亚来凸显他,因为他本来就很伟大。
本章套用了很多《牡丹亭》的句子,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古代的文学作品有多牛。[抱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0章 惊梦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