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唯有香如故(双重生) > 第29章 第 29 章

唯有香如故(双重生)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穆朝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17:18:04 来源:文学城

但凡需要三司会审的,必然是具有争议的大案要案,此案若只是以简单的暴乱处理,光大理寺就足够了。

可经潘秉文这一告,此案当即变得复杂起来,又涉及宰辅及银台、廷尉三位大员,甚至可能还会牵涉更多,自然不能再草率论之,三司会审也算合理。

到这时董良弼也有些慌了,孙远道与郭日照更是冷汗直冒。

刑部固然有他们的心腹,但参与会审的尚书及左右侍郎却非他们这边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倒是向着他们,但右都御史周松却是周家人。大理寺就更不用指望了,郭日照自己都自身难保了。

“臣赞成三司会审。”这时有人适时地出班称道,“考虑到大理寺卿郭日照为被弹劾对象,臣建议将审讯之责暂时交由少卿许毕方负责。”

“臣也赞成。”又有人出班附议。

之后又陆陆续续好些人都表态称同意三司会审。

堂上明昭帝看一眼立于朝班首位的谢琰,“谢首辅的意思呢?”

皇帝的神情语气颇显玩味,听着像是询问谢琰的意见,可那话里其实早有了决断之意,之所以一问,不过是想瞧瞧他对此事的反应。

已在心里反复权衡的谢琰很是为难,若他不同意三司会审,难免给人做贼心虚的体现,若同意,他却没什么底气。

他早有耳闻董思忆的荒唐跋扈,平日就与自己那不成器的孙子谢子宸成日鬼混在一起,说不定真惹下什么祸事被人告发,董良弼为了儿子不得不出面收拾残局。

显然此事被潘秉文这只见谁咬谁的疯狗给知晓了,故而才到如今这个地步。

直到这一刻,他才意识到,这潘秉文身后必定还有人,他身后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冲着他来的。

事到如今,唯有弃卒保车,方能善了。

思量再三,谢琰当即出班恭身应道:

“臣以为周翰林所言极是!之前是臣失察,臣失职。此事既牵涉朝中重臣,若草率结案恐损朝廷威信。三司会审既可昭示天家公允,亦能堵天下悠悠众口。臣附议!然三司会审干系重大,臣有三请。

其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须各遣主官亲审,另择周翰林从旁记录,以示透明;

其二,涉事官员郭日照暂行停职,然大理寺少卿许毕方资历尚浅,臣举荐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尤协理;

其三,人证张贺及暴民带头人鲍大春与鲍二春须由锦衣卫单独羁押,防有心人灭口。”

赵尤乃他的门生,安排他协理大理寺,可牵制许毕方,都察院则有左都御史邹方进,三司中便有二司在他的掌控之中。

而将张贺与鲍家兄弟单独羁押,便可以切断潘秉文以及他背后之人与关键人证的直接接触,如此方能化被动为主动,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另此时必须与董、孙、郭三人划清界线,于是转向董良弼等人:

“董次辅、孙银台、郭廷尉,既潘御史以性命参奏,为证清白,三位理当暂避此案。若强留反惹非议,此乃朝廷法度,非关私谊!”

他话一说完,周砥便启奏道:

“陛下,为保证司法公正,臣认为光由臣一人见证还不够,臣举荐翰林学士岳昂与臣一同监督见证。另臣再举荐刑科给事中杨克与赵中丞共同协理许少卿,并允许六科给事中列席旁听,还请陛下准奏。”

这时有官员纷纷上前表示附议。

“此事就这么定了。”明昭帝表态。

散朝后,大家各自回归自己的衙署坐班,周砥在往翰林院的途中,见前方有两三个官员正拉着潘秉文说着什么,潘秉文不耐烦地将袖子一甩,义正辞严道:

“案件未明之前,不便相告,诸位大人真想知道,等三司会审过后自然便能知晓了。”

说罢便头也不回地离去。

周砥看着潘秉文瘦削而板正的背影,眼底露出一抹欣慰之色。

此人果真没让他失望。

潘秉文作为纠察百官的监察御史,其性情刚烈执拗,油盐不进,更是天不怕地不怕,有如一个行走在官场里的亡命徒。

潘秉文显然想不到,是周砥让人告诉张贺潘秉文的身份,让他去向潘秉文求助的。

已经历过一世的他,自然知道这次暴乱的所有内情。

这次暴乱的带头人鲍大春和鲍二春之所以带人闹事,全是为了给自己的好友徐虎报仇。

徐虎是五年前从外地来京做小买卖的,家中有一位老父亲和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妹妹徐凤,一家三口于西市街口做豆腐买卖。因徐凤生得水灵俊俏,一日被董良弼之子董思忆无意中瞧见,便起了侵占之意,想要强纳为妾。

但徐凤已经许了他人,坚决不愿意给董思忆为妾,董思忆便将人掳到别院,欲强行奸污。徐凤拼力反抗之下,无意间伤了董思忆,董思忆一怒之下将人活活打死。

徐虎和徐老汉得知女儿死于非命,悲愤交加,一纸诉状告到县衙,却不知县衙知县被董家以妻儿性命作为威胁,逼着知县反咬徐家父子诬告,将他二人重打五十大板,轰出了衙门。

徐家父子被打得皮开肉绽,徐老汉因年迈体弱重伤难愈,被邻里乡亲抬回家不过半日就咽了气。

徐虎在休养了两个多月后伤口方勉强愈合,却因腰椎被伤,从此落下残疾。乡亲们见状即同情又愤怒,有人提议向通政司写申诉书,求皇帝为民作主,热情的乡亲们愿意联名申诉,不会写字就全按上自己的手印,以表诚心。

于是有着一百零四个手印的联名申诉书被递进了通政司。

只这封申诉书也是石沉大海,有人日日到通政司门前询问消息,却不是被随意打发便是以妨碍公务为由被直接轰走。

见此情形大家知道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一众乡亲中,不乏有血性之人。便是鲍大春和鲍二春兄弟俩,早些年二人有在山中为匪的经历,后洗心革面做了良民,也在京城做些小买卖为生,平日与徐虎十分要好。

眼见徐家原本和和美美的一个家,竟因世道不公而家破人亡,颇讲义气的兄弟二人岂能心甘。今日是徐虎一家,明日就有可能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人,难道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就只能被那些有权有势之人任意欺凌?

鲍家兄弟眼看申诉无门,愤恨之下便鼓动一众乡亲上街闹事,想用这种简单粗暴又笨拙的方式引起当今天子的重视。

这些乡亲中也有不少人曾被或多或少地欺压过,经此一事,更是对那些达官显贵恨之入骨,如此一鼓动,个个都被怒火烧红了眼,人心越发地激愤,大家呼啦啦地都跟着上了,看到那些锦衣华服香车宝马便一拥而上,对着那些人便是一番打砸掳掠。

于是,一场暴乱就这么发生了。

幸在官兵来得及时,并未引起人员伤亡,但于天子眼皮底下发动暴乱,还是引得朝堂震荡。

周砥记得前世那一百多人因“谋逆之罪”全数被绞,一场藏有巨大肮脏内幕的暴乱,随着那一百多条人命的覆灭,就这么被快刀斩乱麻快速又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他在得知实情时,一切已为时已晚,隐在那背后的真相,也随着那些人命永远地归于尘土。

此事背后涉及多名高官,那些人利用职权官官相护,蒙蔽圣听,前世周砥见过了朝堂之上的风起云涌,深知做任何事都要乘势而为,以免错失良机。

而此时,便是良机。

这一世,他明知会有一场暴乱,却没去阻止,而是任由事态扩大,闹到圣上面前,并暗里告知父亲此次暴乱另有内情,请求父亲联合另两位阁臣拖住谢琰等人的专断步伐,从而争取到了三司会审的机会。

更重要的,他要利用此次暴乱,打掉谢琰最大的羽翼。

而此时刚进了内阁直房的谢琰眼见情势不妙,写下一封密奏来到乾清宫呈递给了明昭帝。

密奏里写道:

“陛下明鉴!潘秉文所奏若属实,则董良弼、孙远道、郭日照等罪不容赦。然臣忧心有二。一者,周柏、周砥父子等人借题发挥,欲以暴乱案清洗朝堂,恐动摇国本;二者,刁民张贺背后恐有势力操纵,望陛下敕令锦衣卫暗查其关联。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若董良弼等人确涉重罪,臣必亲手整肃!然当前当以稳朝局、安民心为要。”

明昭帝看完折子后将其搁与一边不予表态。

这时候知道来表忠心了。他是在暗示自己,他谢琰才是稳定朝局的关键。里面又将张贺定性为“背后有势力操纵”,无非是为后续反扑做准备。

不过有一点他倒是说得在理,倘若扳倒谢琰,周柏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大增,再加上有周砥这么一个出色的儿子,周柏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谢琰?很难说。

这次三司会审持续民近两个月也未能结案,只因有人弹劾潘秉文“私交朝臣、结党营私”,在其住所搜出与部分大臣之间的书信往来,言词谄媚,从而被免去监察御史一职,贬往地方任职。另右副都御史赵尤也因被查出贪赃枉法被贬官,之后董良弼又上书申诉自己是被其子董思忆蒙蔽,并不知他在外的恶行,声称自己冤枉。

因其种种原因,一直拖到四月下旬,这起暴乱案才迎来最终结果。

通政使孙远道与大理寺卿郭日照因受贿枉法,欺君罔上,证据确凿,两人均被处以斩刑;次辅董良弼之子董思忆贿赂朝臣、强抢民女、草菅人命,亦判处斩刑。

至于董良弼,念其不知其子恶行,受其蒙蔽,可从轻发落,免去次辅之职,逐出内阁,贬为五品礼部郎中。

还有府衙县令等但凡与此案有关联的官员也受到了相应惩处。

至于那些暴民,虽都是些无辜百姓,但于天子脚下暴乱闹事,无视天威,危及宫闱,行为恶劣,但念在情有可原,只将作为带头煽动暴乱的鲍大春和鲍二春兄弟杖五十,并流放边境服劳役三年,其余人则无罪释放。

谢琰为博圣心,奏请皇帝下诏减免北城百姓赋税半年,并予以徐虎厚恤。

暴乱一案自此告终,于谢琰而言,这次能把董良弼保住已是不易,至于孙远道和郭日照,关键时刻唯有断臂求生,方为上策。

董良弼被逐出内阁,次辅一职便空缺出来,有人上书推荐周柏担任次辅一职,但周柏却推迟不受,以身体抱恙为由不堪胜任,明昭帝见状只好作罢,另拟人选顶上次辅之职。

多谢各位宝的营养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 2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