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由黄东赫执导,孔刘、郑有美等主演。影片改编自韩国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说,取材于2005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真实性.暴力事件。
真实事件背景:案件发生于光州私立听障学校,受害者多为未成年聋哑学生。加害者利用残障儿童沟通障碍和社会边缘地位长期施暴,而当地警方、教育部门甚至法院却包庇罪犯。(电影里地名改为“雾津”,为迷雾之都。重重山,重重雾,重重往。在迷雾里看不见真相,也难见正义。电影的最后审判加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在纵酒狂欢中说出“正义永远会胜利”。讽刺。结局也没有反转)
社会影响:电影上映后引发韩国社会巨大震动,民众联名要求重启调查,最终推动《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修订(又称"熔炉法"),加重了对残障人士性侵案的刑罚。"熔炉效应"成为韩国通过文艺作品推动立法改革的标志性案例。(电影能有这么大影响力真令人欣慰,希望世界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默认这种习以为常的不公正继续发生。)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当沉默成为帮凶,我们都是罪人。”
“人性”才是个中性词。就是有两面性。我们倡导不以好人和坏人划分人。我们其实辨不清好人和坏人。站在自己这边的辩护律师选择倒戈,替孩子原谅伤害了他的大人……坏人、好人、中立人。其实只有“好人”最难当。利益能让中立人变形,让坏人享受特权,也能让好人变成中立人。
曾经被给予忠告,不要挑战人性的底线。
可悲的事,这种事情还有在发生。随时随地。
更可悲的事,面对不公,无能为力。或是受制于人。
人就像被困在网中,挣脱不开。只有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