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为了娶她,我一路做到了女帝 > 第33章 【京州篇】我保护你

次日清晨,金銮殿上,文武百官整肃而立。

萧涣手持奏疏,声音沉稳如钟:

“启禀陛下,儿臣已查明乌科洛部之所以和官府屡屡引起争端,究其根本在于西州赋税繁重,且远超其余边州三成,而乌科洛部更因‘战败族’之名,被课以双倍盐铁税。”

他抬眸直视皇帝,继续道:“儿臣查访民间,百姓卖儿鬻女者不在少数,若再强征,恐生大乱!”

满朝哗然。

皇帝眉头紧锁,望向文官一列,冷冷开口:“陈章!朕何时说过要加重西州赋税了?”

户部尚书陈章出列跪地行礼:“启禀陛下,赋税向来以原定标准再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征收,西州地域辽阔,人口缺少,赋税定准确实高了些。”

“那陈大人可有想过,西州刚刚归附北辰,其住民大多是西凉部族人,而他们没有中原缴纳赋税的律法。这种情况,你不但不上奏商议,还加重赋役,怎叫民生安定?”萧涣趁势追问,语气沉稳而隐含怒气。

陈章额头冒出细汗,叩首认罪:“臣目光短浅,思虑失当,请陛下责罚。”

皇帝犹豫了一瞬,神情更加严肃,跟着自己多年的大臣和有异心的外邦人,他选哪一方都会被人议论决策不正。

他扫过庭下诸臣,声音严肃沉稳:“诸卿,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尚书令上官芹先行启奏,人虽已年迈声音却铿锵有力:“陛下,臣认为,律法易定,民风难改,此前霍将军提出的‘因俗而治’政策不该废除,此法正是最好改变民风之途,风俗习气一旦被改变,那律法自然也会被遵守,若一国两法,难免不再起纷争啊。”

此言一出,朝中之人面面相觑,若是霍长今也在,她应该会庆幸这朝中还有和她一样想法的高官,设身处地,为民而想,为国而作。

御史中丞赵明启奏:“陛下,乌科洛族因为赋税就公然在官衙造反,若再行包容,岂非雪上加霜?”

萧涣紧接着反驳:“赵中丞此言差矣,西州收复多日,此法也已试行多日,并无不妥,反而肃州和西州的商贸往来频繁增加,风俗习惯也已经交融更深,直到今日因赋税过重而引发冲突,这种问题难道是政策的原因吗?”

一番追问,赵明哑口无言。赵明想好的话被萧涣塞了回去,心中已有慌乱,准备再言。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次叛乱就是北辰政策不当之过,反而是霍长今的提议让西州运行的更好,若没有此次赋税问题,乌科洛也不会闹事,若他继续反驳,便坐不稳这谏官之位了。

萧祈出列附和:“父皇,西凉初附,民心未定。若因赋税逼反边民,岂非因小失大?”

“公主殿下何不论西凉人本就心怀不轨?”鸿胪寺卿慕飞枝道,“自西凉国破,他们已有人潜入各城行误国之事,借北辰子民的身份恶意引起与他国友人的矛盾,还有......刺杀我朝官员,这样的民风如何被教化?”

萧祈不慌不忙,沉稳应答:“西凉历代游牧而居,不同于中原的大和安定,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有人意图行不能之事自当制止。”她用余光扫了一眼身后离她稍远的慕飞枝,继续说道:“但纵观大局而言,这部分人并非多数,如慕大人所言,这样的民风难以教化,所以我们任重道远,大禹治水尚知,疏为上策,堵为下策,若是强势逼压,岂非下策?”

萧涣自加入了西征就许久见过这位皇妹了,自从回京来,他每次听到她的朝参言论,都会由衷的赞赏一番,今日尤甚。

他附和道:“父皇,儿臣认为和安公主说的在理,当下战乱刚平,怀柔政策最为妥当。”

皇帝微微挑眉,挥了挥衣袖,看着萧祈,轻声问道:“和安,有何解决之法?”

萧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严肃起来,朗声道:“儿臣提议,减免赋税。”

朝臣瞬间议论纷纷。

萧祈的心绪没有被议论声干扰,接着说道:“父皇,西州、肃州、甘州、雍州四地,经三年战争,百姓苦不堪言,儿臣认为应当先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以安定民生。”她抬起头和皇帝对视,眼神坚定不带一丝柔弱:“西州百废待兴,儿臣建议推行户籍改革,重新登记人口,造册分田,减免两年赋税,肃州,甘州,雍州应当地情况减免一年赋税。”

满朝文武,明白萧祈之意的不出三人。

明面上,为西州减免赋税,彰显北辰仁政,安抚西凉遗民。

暗地里,重造户籍,清查人口,私兵再无藏身之处,乌明达的奴隶兵不能收回撤除也无法再轻易扩张。

还有一点,她存了私心,雍州是霍家根基所在,若萧琰和乌明达真有勾结之图谋,这就是为霍家军争取喘息之机,届时镇得住那些可能的反叛。

当然,这一提议给户部找足了麻烦,陈章忍不住质疑:“公主,重新造册耗费巨大,恐怕……”

萧祈没有理会他,冷笑一声:“比镇压叛乱耗费更大?”

皇帝忽然抬手:“准奏,另去信雍州,让霍瑛先驻西州,防止再生叛乱。”

萧祈嘴角扬起一抹笑容,心中却是苦涩的。

终于,我保护了你一次。

朝议散后,群臣鱼贯而出。

萧祈正欲离去,忽听身后传来一道含笑的声音。

“小五,留步。”

她转身,见萧琰负手而立,他身长八尺有余,形貌清癯,眉目疏朗如画,自带一股书卷气。左耳垂有一细疤,似幼时旧痕。虽不习武,但身姿挺拔如松,没有半分羸弱之态,尽显文士风骨,那一身墨绿色长袍衬得他眉目深沉,唇角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

若非知道那些真相,谁看得出整日对谁都温柔的人是那样的心狠手辣。

“桓王殿下有何指教?”萧祈神色平静,袖中指尖却微微收紧。

萧琰缓步走近,目光在她脸上逡巡片刻,忽而轻笑:

“什么时候,我们这么生分了?”

萧祈躲开他的眼神,轻声称呼:“二哥。”

萧琰那双含着温柔的眼睛几乎让人生不起气,他慢慢说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觉得你今日在朝堂上的风采,让我想起一个人,不吐不快。”

“谁?”萧祈尽力稳住声音,不让自己有着情绪起伏露出破绽。

“程砚。”

这个名字一出,四周空气仿佛骤然凝滞。

萧祈瞳孔微缩。

程砚,字怀瑜,又字知微。前朝北齐开国以来第一位女宰相,亦是史上唯一一位以女子之身兼领文武职的传奇人物。她创立女子科考制度,修订《齐律》,更曾率军平定北疆叛乱,为北齐打下了一个盛世江山,更为女子开创了一条仕途之路,被后世誉为“无双国士”。

萧琰似笑非笑:“程相此人实在令人佩服,武将出身又身兼文职,我记得她也是如小五这般,先掌礼部教化,再谋户部度支,最后……权倾朝野。”

他刻意咬重最后四字,目光如毒蛇般缠上萧祈的脖颈。

萧祈忽的展颜一笑,眼中锋芒毕露:

“二哥谬赞了。程相扶持的是明君,开创的是盛世,本宫不过提议减免赋税,怎敢与先贤比肩?”

她向前半步,压低声音:“除非……二哥是觉得当今圣上,不如北齐武帝圣明?”

萧琰脸色骤变。

这是诛心之论!若传出去,便是他贬低君父!

“小五好利的口舌。”他阴冷道,“看来霍将军教的不错,但愿你的韬略,配得上这份伶俐。”

萧祈拂袖转身,留给他一个挺拔的背影:

“不劳二哥费心。”

萧祈在心中默默念叨:“还有一点,你错了,我家那位武将才不会有这么好的脑子教我伶牙俐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