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雁带着震惊签订了协议,离开了房间。
最初的惊讶过后,留下的就是长久的疑惑。
虽然没有看到谢瑶新作的具体设定,但好无疑问,从已经透露出来的方向来看,无疑十分大胆了。
大胆到,贺雁忍不住怀疑,这种叙事模式,真的能塞进短短的一步片子里吗?
在后续的交流中,她忍不住对许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后者莞尔一笑:“您的担忧很有道理。不过,谢导的构思向来不拘一格。也许,这次的目标并非仅仅是一部电影呢?”
并非仅仅是一部电影?
贺雁盯着这句话,心中一动。难道是剧集?
如果真是这样,那星网上那些哀嚎谢瑶怎么还没有新作的人,可就要狂喜乱舞了。
到时候,也会引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吧?
这个猜测让贺雁沉寂多年的学术之心,莫名地泛起了一丝波澜,甚至生出了一点连她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期待。
她毕生研究的那些知识过于冷僻,只在极小圈子内流传,但对她来说,却是最有意思不过的东西。
如果这些东西能进入谢瑶这样,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创作者想作品,以一种富有魅力的方式呈现给更广阔的受众……
会不会让其他人也觉得,这些知识也是如此地迷人呢?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贺雁又陆续在星网的论坛或私下交流中,遇到了几位同样接到了邀约的学者。
彼此的问候往往从一句心照不宣的试探开始:
“你也参加了那个项目?”
“是啊,你也收到了?感觉怎么样?”
“那个设定……你觉得能实现吗?”
“说实话,一开始觉得有点和主流背道而驰。但如果是谢瑶说不定还真能期待一下?”
类似的对话在不同的小圈子里悄然发生。学者们普遍表现出有限度的乐观,以及浓厚的兴趣。
谢瑶过往作品展现出的惊人完成度和《仙路奇缘》带来的知名度,让他们愿意相信,这次看似冒险的尝试,或许真能开辟出一条新路,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他们这些渐渐越来越自闭的小圈子。
克制的兴奋,在这个小圈子里弥漫开来。
然而,初期的激动过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签约之后,星火平台那边似乎就陷入了沉寂。
一周,两周,三周……时间一天天过去,贺雁的终端再也没有响起过与项目相关的消息。
她开始有些不安起来。
是项目遇到了困难?还是自己的专业领域并非核心所需,被边缘化了?抑或是那种过于超前的构想最终被证明不可行而搁浅了?
各种猜测在她脑海中盘旋,让她原本笃定的心,渐渐蒙上了一层忐忑的阴影。
就在这种期待与焦虑交织的情绪中,一个月的时间悄然流逝。
就在贺雁几乎要认为项目可能已经无疾而终的时候,她的个人终端终于再次收到了来自星火平台的信息。
信息内容很简单,项目前期筹备已基本就绪,诚挚邀请贺雁教授于三日后抵达指定地点,正式进入剧组,开始第一阶段的核心顾问工作。随信附上了详细的行程安排和接入指引。
贺雁看着光屏上的文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悬了一个月的心终于落回了实处。
她已经开始期待,接下来的旅程了。
到了时间,贺雁按照指引,接入了一个星网节点。
意识转换完成,她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超出预期的空间。
这里并非她想象中充满未来感的虚拟工作室或会议室,而更像一个被精心复原的历史现场。
斑驳的石板路,两侧是带着岁月痕迹的低矮建筑,风格鲜明。与她埋头研究多年的那个失落时代,相似得令人心惊。
她正愣神间,一个身影从旁边一座建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来人身材高挑,面容英俊,但神情却与星网上常见的那种张扬跳脱截然不同,显得异常沉稳,甚至带着几分沉默的压抑感。
是霍信。
那位以才华和曾经的小少爷脾气闻名的创作人。
他此刻穿着简单的工装,看起来像是这里的常驻人员。
“贺教授?”霍信开口,声音也比印象中低沉许多,“欢迎。谢导让我来接您。”
贺雁压下心中的诧异,点头致意:“霍导,麻烦你了。”她忍不住又环视四周,“这里太逼真了。”
霍信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看,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应了一声:“嗯,谢导要求高。”说完便转身,“请跟我来,先带您去临时驻地,还有其他几位顾问也到了。”
贺雁跟在他身后,一边走一边忍不住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细节。
街道和建筑材料的质感,墙角模拟出的苔藓种类,招牌的风格……都透着一股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正当她沉浸在这种奇妙的体验中时,旁边一扇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爽朗的笑声传了出来:“哈哈哈,我就说听着脚步声像。贺教授,果然是你!”
贺雁转头,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是她在学术会议上见过几次,与她研究同一时代的章铭教授。两人研究的方向不同,时常从交流中有所收获,平日里也算不错的好友。
“章教授,”贺雁也笑了,心中那份初来乍到的陌生感消散不少,“您也来了。”
“来了来了,”章铭快步走过来,热情地拍了拍贺雁的肩膀,很是兴奋,“你也看到了吧?这地方,绝了!我刚到的时候也吓了一跳,你看这陶器碎片的纹路,”他指着路边一个展示柜里的展品,“跟我去年发表的论文里复原的几乎一样!”
两位学者顿时忘了引路的霍信,站在街角就热络地交流起来,语气中充满了对眼前景象的赞叹和对即将开始的工作的期待。
霍信停下脚步,安静地等在几步之外,没有催促,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看不出什么情绪。
简短寒暄后,贺雁和章铭才意识到冷落了向导,略带歉意地跟上。
霍信没说什么,继续沉默地带路,将两人引至一处看似普通的民居内,谢瑶就在里面等着他们。
看到他们进来,她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贺教授,章教授,欢迎。路上还顺利吗?”
两人连忙回应。
谢瑶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没人投送过来一份文档。
“这是项目目前的核心背景设定和部分故事脉络,”她笑微微地说,“请两位先看看。”
贺雁打开文档,充满好奇地开始阅读。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她完全沉浸在了文档所描绘的世界里。
当她终于从光屏上抬起头,长长吁出一口气时,才惊觉自己刚才经历了什么。
她竟然完全被故事本身吸引住了!
明明知识简单的剧本,她却完完全全地被吸引了,一口气全看完了,期间几乎没有跳出剧情,去以学者的挑剔眼光审视其中涉及她专业领域的设定是否合理严谨。
这太不可思议了!
她研究这个时代多年,早已养成了一种本能的阅读习惯,会对任何涉及该时期的文艺作品进行下意识的考据和挑刺。
可谢瑶的这个本子,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叙事魔力,让她这个专业人士都暂时忘了本能。
“不愧是谢瑶……”贺雁忍不住感叹,心中充满了敬佩。
故事写到这个程度,几乎成为了最锋利的钩子,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神,这需要何等强大的功力。
然而,敬佩过后,一丝苦涩悄然浮上心头。
这样的作品,固然精彩绝伦。可是,绝大多数观众,会不会也像她刚才一样,完全沉醉于剧情的波澜壮阔和人物的命运起伏,而根本意识不到,这些剧情背后的背景设定?
他们会被感动,会赞叹,会讨论角色的爱恨情仇,但有多少人会停下来,去品味一句台词背后的制度隐喻,去探究一个道具细节所承载的文明印记?
她轻叹一声,难掩惆怅地关闭了阅读界面。
谢瑶的本子很好,可是,太好了啊。
章铭对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他听了贺雁的感叹,呵呵一笑,拍了拍她的肩膀:“老贺,你想多了。”
贺雁看向他。
章铭笑眯眯的:“我问你,有多少人会主动去啃那些枯燥的史料典籍?”
贺雁沉默。
“大众的眼睛,终究是盯着有趣的东西看的。”章铭指了指她面前的文档,“这片子,首先得是个好故事,让人看得下去。”
他顿了顿,继续道:“但只要故事够好看,哪怕一百个人里,有一个因为好奇,多问一句‘这背景是真的吗?’去翻了两页书……”
章铭看着贺雁,眼神越发温和:“那咱们这些老家伙折腾半辈子的东西,不就多了一个人知道吗?”
贺雁怔住。
“知识传出去了,目的就达到了。”章铭总结道,“至于它是披着什么样的外衣来的,最后又变成了多少人碗里的菜,不重要。”
贺雁低头看着光屏上的文档,沉默了片刻,再抬头时,眼中的惆怅已散去了大半。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失笑道:“是我钻牛角尖了,你说得对。”
她重新打开文档,眼神已然不同:“看来,我们得更努力点,把这外衣做得既好看,里头还得是真材实料。”
章铭赞许地点头:“这就对了嘛。”
到了这个时候,贺雁不再纠结,调出批注模式:“那我们从第三页这里开始?这里有个细节,我觉得可以更准确……”
她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与专业,开始依据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对背景设定和相关台词提出细致而专业的修改意见。
工作的间隙,她抬起头,望向虚拟窗外那片精心构筑出的,与她研究资料中几乎无二的街景,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
她开始无比好奇,当谢瑶那惊人的叙事魔力,与他们这些学者提供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严谨骨架相结合,最终会呈现出一部怎样不可思议的作品。
那成品,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好消息,新文有两万字存稿了。
坏消息,这篇文已经进入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死手快写”的程度了。
丝毫不怀疑,哪天会赶不上呢[化了][化了][化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1章 111 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