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为君 > 第26章 除旧迎新

为君 第26章 除旧迎新

作者:钰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6 01:57:14 来源:文学城

尚观二十年,因不满史书对前朝旧事之语焉不详:“是年冬,十年一遇风雪,百年难遇大火,京城毁矣。”一位姓师的史官擅出《史说天启六年大火》,将此夜前因后果,分析得头头是道,不过两年心血还未来得及为人知,此书便惨遭了朝廷的封禁。

其时史官少年意气,对皇帝此举大为不屑,站在御书房外与天子抗议,质问道:在其位谋其政,身为史官,首要职责便是以一支笔杆记历代兴衰,如此才不至上愧对君父,下无颜于百姓,而今真相在前,天子缘何不肯应允?

天子只回了他一句话,“师卿今日有两个选择,走出房间,此事休得再提。”

至于第二,他并未明言。

师淳一身正气,不知惜命,也想学前朝那些死谏昏君的史官,就这般一头撞死在天子柱前,奈何身边同僚纷纷来劝:皇上绝非昏庸之主,此举必有深意,大人如何不懂体贴君上?

师淳不以为然:“天子任性,便是黎民祸端之始。”

来劝诸人中有那深藏不露的,趁众人都走远了,把他扯到一处角落,“大人有所不知,这事乃是皇上心病,还望大人莫再提起。”

“到底何事?你个个讳莫如深,不如告知与下官?”

“皇上年轻时候家中有位寄养的兄弟,大人可知?”

师淳道,“知又如何?”

“那位兄弟便在这夜火中丧命,大人可知?”

师淳又道,“知又如何?”

“......兄弟情深,大人为何要揭皇上疮疤?”

师淳皱眉,“男子汉大丈夫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大人为何如此遮遮掩掩?”

“!大人这是何意?”

“这场大火,不就是出自皇上那位兄弟之手么?”

“......这这这,”那人大惊失色,“大人连这也知晓,为何还如此大胆?!不是本官吓唬大人,大人若将此事记在书中,只怕不管你师大人有何缘由,也必会遭杀身之祸!”

师淳摸摸下巴,“此事并无切实证据,我倒还未记,且等此事了结,再注个民间小册......”

“万万不可啊大人!”那人登时跳离师淳几丈的距离,生怕他立刻要不知死活去捅马蜂窝。

师淳面色深沉,“下官方才已然说过,天子任性,是黎民祸端之始。”

他又跑到御座前跪下,“皇上今日可治臣之罪,但那注解,臣还是要让它面世的。”

此时说这番话,他本已做好迎接皇帝滔天怒火的准备,坏则当庭杖毙,稍微好之下狱监候。

熟料,天子竟迟迟不曾作声。

等他脖子酸得不行,抬起头来,正对上御座投来的那道目光。

——多年后他才知晓,这是他这一生唯一得见天子真面目的时刻。

——他喊了一声,“琅邪?”

师淳转转眼珠,试探着问,“皇上?”

这一声已暴露了他,皇帝淡淡道,“师卿还有何事?”

“......回禀皇上,臣还是要说那书的事。”

“上次朕说的话,师卿未听明白?”

师淳早有预谋,此时却鬼使神差地说,“臣是说......那书不可面世也并无太大干系,但望皇上允臣,将之藏于藏书楼中,往后若有史官要翻阅,也有迹可循。”

这日之事落在旁人口中,都说他师大人小小年纪便懂官场进退,实在是个可造之材,只他自己心生悔恨,预知此事必是他名垂千古之绊脚石,夜里辗转反侧,竟悄悄捣鼓了个戏本子出来。

自然并未那般明目张胆,而把天子化成了一个将军家的少爷,把他那养兄弟换成了个甜美动人的少女,自小二人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未经一分一毫阻碍,便结为夫妇,此后恩爱一生。

这戏本子实在少了曲折与眼泪,又因语意晦涩,在民间并不卖座,但有日在某处勾栏,正值此戏唱演,他竟看见那个本该在御书房里批阅奏章的人,穿着一身寻常人家衣物,无甚表情地望着台上。

当那戏唱到,“你我今日结为夫妇——”时,师淳正想去看那人表情,那人却忽地站起身,在那一片咿咿呀呀的唱弄声中走远。

那背影莫名有几分落寞。

师淳暗自以为窥破好大一个秘密,次日议完事,却被天子留了一步,只说了一句,“自作聪明,未尝是件好事。”

但这一声,已有几分危险之意。

史官师淳自以为窥见真相,凭猜测诌出一本书来传世,其实其中内情究竟如何,只如一团杂乱的毛线,外面看去,始终是胡涂的一团,终须故事中的人捡到线头,耐着性子一一捋直,方能拉扯成一根分明的线条。

犹记那日,正是除旧迎新之际——

明月当空,西山高处不胜寒,樊帝早早便歇下,只剩妃嫔们不愿舍了月色,倚在窗边赏月。

长安司众人暂由方亭统领。

别看他跟在赵庄身边像只兔子,做起事来倒不含糊。早按事先布局分岗站位,自巡逻两圈,见半山道已被火把缠遍,燃烧的火把又一直连到山下,任苍蝇也飞不进来一只,只一处有些薄弱,自在那面徘徊。

他望着远处,早得圣旨的户部正在城中发粮,以此让百姓度过今年的最后一夜饥寒。

有钱人家在院中、府门前放起鞭炮,劈里啪啦地响起一片。

百姓们领粮的领粮,玩闹的玩闹,终于又都走上街头看起热闹。

天启似正否极泰来。

忽然红光一现,那普照的白月仿佛流下两道殷红的眼泪,方亭眼前居然浮现出赵庄倒在血泊中的模样。他狠狠地打了个哆嗦,连揉两下眼睛,再看去时,月亮却依旧洁白如玉,冷冽照耀天地。

他又松了口气。

一道影子朝下方挪来。

“干什么的!”

那人笑道,“亭哥儿,是我。”

“大殿下?”方亭意外,“这么晚,您来这儿做什么?今晚皇上有令,上下山都是不许的。”

樊勤道,“我来找你。”

“找卑职?”方亭不解,“殿下有何吩咐?”

“没旁的事,只方才见了方太尉,与他老人家说了几句话。”

方亭一听父亲名字,动了颜色,“您跟那个老顽固有什么好说的?”

方家位高权重,只是几房叔伯,却只留下方亭一根独苗,捧在手心似的宠爱,难免养成了没心没肺的性子,说话也百无禁忌。因着方太尉的原因,樊勤与方亭关系并不坏,此时不由摇头,“方太尉自然是担心你。”

“啊?”方亭大为意外,他爹那样的死心眼,在他上次说“父亲若真是闲着无事,不如再娶几房姨太太,免得成日管我作何”被撵出家门后,竟会主动问起他来?

可来人是太子爷,又不是小王爷,他只好问,“殿下,您没开玩笑罢?”

樊勤抬手抵住鼻尖,轻咳道,“亭哥儿,可怜天下父母心,方太尉腿上有疾,这大冷的天等在亭子里,你可莫伤了他老人家的心。”

一听樊勤提起他爹那受不得凉的腿,方亭倒真有些为难了,可这会儿……

“可卑职奉命守在这儿......”

“片刻的事,你让人来守着,若有人问起,便说被我差遣走了。”

方亭忙吩咐那两人仔细看守,道了一声,“我去去就来。”便与樊勤携手去了。

他一边走,一边想这路可真有些偏僻,太子殿下到底是怎么和他爹在这相遇上的,又见樊勤一路低垂着头,头微微侧着,似乎老想朝后看去,不由也回看两眼,“殿下在瞧什么?”

樊勤回头来,“我在想,京中护卫抽了大半来,又不让人上山,若京中……罢了,大好的日子,不应说这些。”

方亭笑道,“殿下放心,老大在京里,就是防备有人闹事。”

樊勤点点头。

两人走到亭中,却不见人,只一张冰冷石桌,冷风晃荡。

“咦,我爹人呢?”

樊勤四下看了看,“方才还在这……”

方亭找了半响,连亭周树丛子里也瞧了瞧,翻了个白眼,“老家伙必是消遣我,竟连殿下也敢戏……”话音未落,白眼儿翻开,变得一黑,人便倒下。

“大哥!”樊诚等了多时,冻得直哆嗦。

“他没事吧?”

樊勤问看看昏迷过去的方亭,见他只像睡熟了,樊诚道,“手刀,又不是真刀,只会睡上两个时辰。”

“把他弄到房间,换上衣服,你便快快下山。”

“这便是大哥的主意?可他若醒来......”

“顾不得了!”樊勤眼皮直跳,手指发抖,“小诚,记住我跟你说的话,你一定要拦住小邪......”

“嗯!”

樊诚本比方亭高大一些,幸而换上了他的黑甲,又是夜里,并无人看出不妥,他身手很快,很快便下了山。

而山上的暗处,一道笔直挺拔的身影不知站了多久,他目送那人,直到他的身影完全融入夜色,才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紫禁城。

亥时,山上躁动起来,似是方亭不在那处有人趁机闯上。

幸而山上庙中结构错综复杂,又是黑夜难以辨明,此人气运不济,竟直挺挺撞上了从樊帝房间出来的息子帆,哪里还敢作恶?当即转身便跑。

息子帆冷笑一声,追了上去。

此人功夫倒不弱,若是使出全力,似也能与息子帆打个平手,只是不知为何,他又不似行刺之人,招招都有所保留,只怕被人认出似的,一心只想逃命,这才让息子帆捡了个便宜,十来个回合便将人拿下。

拿住那人,息子帆一心生出怀疑:怎地行刺之人竟不戴个面巾?

再看此人相貌,也不似那奸恶之人,倒仿佛什么大户人家的侍卫似的,甚至连目光也不敢与他相看,只不住躲藏。

他越发生疑,正想细细盘问,忽见远处一道朝天蹿起。

那红光早已起了不知多久,只是相距甚远,又夜深了,始终没人发现,这会儿引起众人注意,还是因那火实在蹿得太高,远远望去,只像一个干柴环绕的火堆。

众人纷纷惊愕不已,不知谁喊了一声,“是宫里!是宫里着火啦!”

息子帆深深皱眉,再看那被扣住的人,也一脸诧异,转而又有些不忍似的别过了头。

樊裕凭窗而立多时,见那火光越发旺盛,转身开了房门,却见门前站着个人。

“殿下,”那正是息延,“您要上哪儿。”

“城中失火,大人瞧见了?”

“许是何人在玩火罢。”息延说完,见樊裕目光忽地变得锋利,竟有几分骇人,正色道,“皇上召见二殿下。”

二人走出几步,樊裕问,“何人闹上山来?”

息延道,“下官不知。只是看那相貌,倒像是哪个贵人身边的侍卫。”

樊裕也不再多问,只微微皱起眉头。

他二人脚步不慢,不过盏茶的功夫,便走到樊帝的房门外。

樊帝似一直未睡,眼皮上层层褶皱,虚虚掩掩,像将灭的灯。

樊裕跪在门口,“参见父皇。”

“过来罢,桂珺,上茶,今夜我父子需......秉烛夜谈。”

自樊帝称帝以来,此乃他初次与二儿对坐。

等樊裕坐下,他仍是半闭着眼,“知道为何叫你来?”

“儿臣愚昧,不知父皇何意。”

“咳咳......咳咳......”

樊裕瞥他一眼,心中猜疑不定,樊帝却只似闲谈一般,“......皇儿今年多大了?”

“回父皇,儿臣二十又四。”

“二十又四......竟还未曾娶亲......皇儿可怪父皇?”

“儿臣不敢。”

“朕知你性子稳妥,是你那太子兄长任性,你不敢逾越。”

从前他爱惜樊勤,并不以他不娶亲为过,而今说来,却有几分说他恃宠而骄的意味。

樊裕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又听樊帝道,“皇儿可看上哪家姑娘?等开了春,朕便替你张罗一门亲事如何......咳咳......”

“一切听父皇安排。”

樊帝睁眼,一双小而精的眼睛望着他,“朕有一事,要听你说。”

正此时,屋外一阵喧嚷。

息延在门外叹道,“……皇上,太子爷求见。”

樊裕目光微动,樊帝不动声色,又等了半响再催,他才道,“罢,且请太子。”

樊勤姗姗来迟,进屋便跪,“儿臣给父皇请安。”

抬头时,他脸色惨白,温润的眉眼微微拢起,虽竭力克制那股焦急,在樊帝的火眼金睛之下,哪里掩饰得住?他心中不悦,并未让他起来,“去了何处,如此磨蹭?”

“儿,儿臣见山下失了火,儿臣不知是否要下山……”

樊帝深深皱眉,“下山去作何?”

“父皇,城中百姓生死不定,儿臣想请求父皇,派人下山查看。”

“哦,你倒是比朕还忧心,京中诸人,难道都是废物?”

“儿臣绝无此意。”

“你要派何人?”

“儿臣愿往。”

樊帝眼皮猛跳,连连咳嗽,又看着樊裕,“二皇子以为,该否准予太子下山?”

“太子忧心百姓,是黎民之福。”

“除了这番忧心,可有用处?”

樊裕微顿。

“……救火为大,此番路远,快马加鞭也需两个时辰,到京中唯恐迟矣。京中尚有留守官员,工部王长安,吏部秦方,长安司赵庄,三位大人各司其职,只需分工救火抢失,应能应变。”

“呵呵,那可谓一无是处?”

樊裕摇头,“官员尚可救火,可救火后唯恐百姓恐慌,京中尚需人坐镇。”

“坐镇……若是你二皇子下山坐镇,你要做什么?”

“当先清理、重新建城,安抚百姓损失,减税减役,另派人调查火因。”

话到此处,樊裕语音难以察觉地微顿。

皇帝待他却不如昔日樊勤,冷笑一声,“查了火因当如何?”

“若是天灾,可祈天作福,若是**......”

“**如何!”

“当严惩不贷。”

皇帝冷眼看他,“如何个严惩?”

“……儿臣不知,请父皇赐教。”

“二皇子聪明得很,怎么不知?”

樊裕撩袍跪下,“……儿臣愚昧。”

“嗯,你要朕教你,那朕教你。”皇帝沉声道,“朕以为,前朝刑罚可予借鉴。”

“若是寻常失火,便当斩杀市集,若是逆臣贼子,便是凌迟,腰斩,剥皮,车裂也无不可,是以杨骅治朝初年,乱臣不敢犯上。”

腰斩,剥皮,凌迟,此等酷刑早在杨骅之时,便被刑部李成瑶主张废除,如今樊帝轻描淡写说出对纵火之人施以重刑,却也只将那当做多上一道菜般轻松。

连樊裕亦是心中一颤。

“二皇子以为如何?”

“儿臣以为……”樊裕又顿了顿,“以为不……”

“不可!”这时樊勤竟从地上跪爬过来,大喊道,“父皇,万万不可!”

却听“哗啦”地一声,樊帝手中茶盏砸在门边,震落枝头细雪。

随即一声低吼,“朕未问你!滚下去!”

樊勤却生怕樊裕开口再无挽回之地,连樊帝这样震怒也不能动摇分毫,“父皇,腰斩剥皮何等酷刑,重现于世,必非良策啊。”

“反了,反了!朕还未治你失职之罪,咳咳咳咳咳......你竟还敢教起朕治国来,难道朕当真老了,咳咳咳......要将这天下让与你大皇子!”

他动了大怒,一番话说完已咳出血来,桂珺大惊失色,忙上前服侍着他,“皇上龙体要紧!”

“儿臣身为太子,确有失职之罪!临行前,宫中守卫皆是儿臣……”

樊帝狠狠拂开桂珺,盯着樊勤咬牙切齿道,“太子,慎言!”

他一字一顿道,“莫逼朕,杀你。”

此言一出,屋中众人都出了一身冷汗。

“父皇......”

“滚!”

冲天火光从宫里蹿起,经风助力,巨大火舌嚣张地舔过整排房屋。

巨木灼烧,火花迸溅,尖叫呼喊充盈天地。

一霎间,后花园和院子也都烧了起来,“走水啦———!救火啊——!!”

太监侍卫们四处抬水来浇,宫女们则左右奔走呼喊,整个皇宫登时化作一口沸腾的大锅。

一道黑影望了眼在雪光中烫得发红的火光,又头也不回地朝宫外赶去。

地牢中,火焰烧得格外旺盛,黑影驾轻就熟地将侍卫们一一放倒,一刻不停地朝着牢房而去。

“杨煌!”一瞧见那人面壁而卧的身影,他叫了一声,心终于放下来。

忽地,他若有所察地侧过头,只见身后走出一人,“长安司赵庄在此,大胆贼子,还不束手就擒。”

黑影没有回头,下一刻,赵庄已经出手!

黑影早已聚气脚底,纵身一跃,便到其身后,后者大手一挥,手中剑鞘随之追出,直逼黑影颈后!

那黑影微侧头,闪过这一暗含内劲的攻击,他并不恋战,一心只想救人,那赵庄却哪肯让他?长剑旋转,数个剑花流向黑影。

黑影被他几次三番阻挠,难免生出好战之心,也想试试这大内第一高手的身手如何,他较起真来,回身与此人斗在一起,那两柄长剑在巨大月亮下飞速碰撞,若只凭一双肉眼,压根儿辨不出那幻化的剑身剑影,只能不时捕捉到惊人的火花从其间飞溅。

约莫五十个回合后,赵庄额头冒汗,已知此人功力绝不在自己之下,心中犯狠,正要拼尽平生绝学,要将此人拿下,却正中那人下怀——他早已失了耐心缠斗——两人隔剑相望的一眼,赵庄捕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杀意从此人剑上袭来。

几乎顷刻之间,雪火相衬之下,只见银色软剑成了一支所向无敌的鞭子,随他身影在空中越来越快的变幻,竟张开一道闪光的剑网,就在赵庄眨眼瞬间,周身已被那剑网牢牢束缚,他微睁开眼,正看到那刺眼剑光自四面八方朝他劈脸而来——

摆脱了这个障碍,黑影扯下面巾,长呼出一口气。

他从守卫身上摸出钥匙,颤抖着打开牢门。

这时,牢外城中,只听许多人失声尖叫,似在火中挣扎。

那黑影抬头凝望片刻,又看着石床上那人。

及至看到他身后两道儿臂粗的铁索,方才定了心神,轻唤道,“杨煌。”

他走上前去,轻轻搬着他的肩膀,却只感到所触处一阵沁人凉意,且怪异地僵硬。

他心里一抖,忙哆嗦着把钥匙插.进他琵琶骨上早已嵌入肉中的铁锁,边道,“我找着钥匙了,还是放在宫里……快起来,我们这就走。”

那人始终没有动弹。

这时,他终于意识到了什么,扳过他的身子,让他仰面朝上。

借着烛光,他看见怀中那人紧闭着眼,脸色苍白而恬静,好似睡着了的安详。

只是胸前囚衣上一大片辨不清的颜色漫开,借着监牢斜上方唯一一面铜镜大小的窗口透进来的火光,那像黑色,又像红色,只是早已经干了,闻不到一丝味道。

黑影终于颤着手探到那人鼻下,“杨煌......”

片刻后,心神俱裂,一口浓血从他口中喷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