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如同夜空中绚丽却短暂的烟花,消散之后,一切都回归了原本的轨道。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像是一个紧追不舍的倒计时钟,每一声嘀嗒都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教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息,同学们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各自埋头在题海中奋力遨游。
卫风吟与慕蔚,偶尔还是会低声讨论一两道棘手的题目,但频率已远不如从前。更多的时候,是各自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试卷和习题册中,在笔尖与纸页的摩擦中,争分夺秒地向着那个决定性的终点线跋涉。
在繁重的课业里,地理,是卫风吟心中一片难得的、可以自由呼吸的绿洲。
她迷恋地理书上的那些壮丽山川、辽阔湖海、奇妙地貌;迷恋那些与板块运动、季风环流、洋流走向息息相关的故事,迷恋那些……
在她眼中,这一切仿佛带着大自然最原始的呼吸和脉搏,也藏着一个远比眼前课桌更为广阔的世界。
她很好奇!
也想去看看!
然而,热爱与成绩之间,并非总能画上等号。她的地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中上游,谈不上差,却也绝不算亮眼。与“天赋型选手”苏逸相比,更是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卫风吟相信,天道酬勤。
于是,在啃完其他科目的硬骨头后,她总会固执地抽出时间,刷上几道地理题。这既是查漏补缺,也是她在枯燥备考中为自己保留的、小小的精神栖息地。
这一天,她如往常般翻开一本地理习题集。指尖划过纸页,目光停留在了一道关于“特色民居”的题目上。
题干详细地解释着——
石头厝是我国沿海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它以当地丰富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要建筑材料,石块层层垒砌成屋墙。屋顶则用小块石头压瓦,以防海风掀瓦。其外观质朴厚重,色彩多呈灰白色或黄褐色,与碧海蓝天相互映衬,构成独特景观。石头厝不仅具有抵御海风、暴雨和台风的实用功能,还融合了沿海地区的民俗文化与建筑智慧。而且历经岁月洗礼,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记忆,如今成为旅游打卡地,吸引众多游客探寻其独特魅力。
“石头厝……”卫风吟轻声念出这三个字,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那冰冷的文字描述,瞬间与记忆深处某个温暖而模糊的画面重叠、 融合!灰白色的石墙、压着瓦片的石头、带着咸腥味的海风……
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碎片,骤然变得鲜活起来!
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感冲上心头!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转过身,用手指急切地戳了戳顾栖桐,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桐桐!快看!是‘石头厝’!这个题在讲‘石头厝’欸!”
顾栖桐疑惑地转过身,看着卫风吟亮得惊人的眼睛和因兴奋而微微泛红的脸颊。
作为卫风吟高中三年最亲近的朋友,顾栖桐自认对卫风吟的过往也算了解,却从未听她提起过与“榕城”、与“石头厝”相关的只言片语。
她有些难以置信:“真的假的?你……你在榕城见过?还住过?”
“真的!真的!”卫风吟用力点头,语速快得像蹦豆子,恨不得将那些突然涌现的、为数不多的童年快乐瞬间全部倾倒出来,“就在海边!石头墙,石头屋顶,风大的时候呜呜响,可有趣了!桐桐,等高考完!等考完我们一起去榕城看!去看真正的石头厝!”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个约定,更是一个挣脱高考枷锁后、奔向自由与回忆的承诺。
顾栖桐被好友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和久违的、带着孩子气的兴奋深深感染了。她看着卫风吟发亮的眼睛,脸上也绽开了温暖的笑容,用力地点点头,声音清脆而肯定,“好!一言为定!等高考结束,我们一起去榕城看海!一起去看石头厝!”
两个女孩相视一笑,那沉重的、属于高考的阴霾,似乎在这一刻被这小小的约定和复苏的记忆,短暂地驱散了些许。
那古老的石头房子,那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似乎成了她们在题海挣扎中,共同眺望的、带着温暖光亮的海岸。
石头厝在高考前一直都是我心里的一个执念,我小时候见过,但是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它叫“石头厝”,所以当我自己像卫风吟一样,刷到这个题的时候我也很兴奋[加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梦醒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