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亡夫们铺我青云路 > 第20章 第 20 章

亡夫们铺我青云路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水生染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5:00 来源:文学城

话说到这个地步,夏知霜唯有点头的选项,尽管觉得有哪里不对劲,眼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彩玉似乎早有预料,拿出给她准备好的幂篱。

作戏做全套,不少人通过陈氏夫妇的葬礼认下夏知霜的面貌,为免有人拿她在孝期与人嬉戏做文章,最好是遮面游行。

这准备得过于太周全了,夏知霜带着疑色和彩玉碰了个眼神,彩玉示意她放心,她便接过幂篱默默戴上。

出了汇香园,她和刘宁迅速融入喧嚷的街景,成为不起眼的一对行人。

彩玉等人选择远远跟随,尽量不搅扰他们的交谈。

但他们之间却没有过多的交流。

夏知霜心里有点小别扭,浑身都透着不自在。

一是事发突然,二则她没有跟朋友闹过矛盾,所以在上回的疑似吵架后,她不知该怎样正确的处理这段关系,也不清楚现在这样算不算彻底合好。

刘宁配合她的步调,不知何缘故亦没有说话,扇子有一下没一下地轻敲另一边的手心。

他也在出神么?他在想什么呢?

夏知霜悄悄挪移目光,想要端量身边那人的神色。

面纱遮挡,灯光朦胧,看不清楚他此时此刻的表情,猜不透他的心上事。

她略微沉吟,率先开口了。

“实在抱歉,说要尽地主之谊,其实我没怎么出过门,看花朝节的夜景更是初次。”

“不妨事,你我俱看个新奇才有趣意。”

刘宁目光流转,话语温和如初,似鸣琴弦,如玉石之声。

他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笑吟吟的模样,有种跟身份截然不同的淡泊出尘气质,与之交谈总是如沐春风。

夏知霜缓缓静下心,开始欣赏途径的街景。

卖艺摊上,一群赤膊壮汉在耍杂技,高超的难度动作令人叹为观止。

表演至精彩处,贩夫敲锣吆喝:“卖艺不易,大家伙儿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咯。”

花廊下,男女分成两个阵营对歌。

男子阵营有人抛花束到对面的一位姑娘身上,魁梧男子深情款款:“明月高悬兮,雾涌云蒸,嗟乎,何期照愚乎?”

——美丽的姑娘啊,你遥远得就像天上的月亮,你的心思我总捉摸不透,唉,你什么时候才会把目光放到我身上呢?

女阵营的姑娘把花球打回去,嬉笑高歌:“淇水浩汤兮,不着边际,欸嘿,藻蓱流徙哉。”

——这位壮士,你给人的印象如同汹涌奔腾的淇江之水,靠近你就像水藻浮萍置身无边无际的奔流,人家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呀。

男阵营那边集思广益,对歌的男子马上高歌接上,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的同时,又保证自己其实勇猛可靠。

两边来回拉扯,歌声优美之极,夏知霜和刘宁觉得很有意思,在花廊处稍作停留。

青年人对歌稍显含蓄,有风花雪月,有山川云霞,多是以物喻人。

有点年纪的人对歌则奔放很多,他们极少对情歌,大多是借歌调侃对面阵营的老友,或者是跟不对付的人互“骂”起来,用词不拘什么脏话、闺房里的那点事,想到什么用什么。

他们只站了一小会,就听到了好些不雅之词,闹得一众年轻人面红耳赤……于是二人非常默契的转道而行。

一路皆有女子频频回顾刘宁,若非顾忌他身旁有伴,胆大的姑娘怕是早已上前攀谈,所收花枝只怕都能开花圃了。

夏知霜观察良久,不可思议:“她们好像只是喜爱你的相貌,并不畏惧你的身份。”

刘宁笑了:“观东大多数人只知我名讳,不识我容貌。”

她明白了,康熙微服私访时,识破他身份的才是少数。青阳离里兴那般远,别人不认得他才是常态。

男子爱美,女子爱俏,古往今来的常事,他在众多炽热的视线中神情自若。

二人走到一架高桥上,水面飘荡密密麻麻的河灯,岸边停泊灯火通明的画舫。

画舫顶部的甲板上有小生和花旦在排戏,咿咿呀呀地演绎爱情喜剧《墙头马上》。

天上飞着许多孔明灯,为璀璨的夜空献上最完美的点缀。

夏知霜最喜欢桥上的角度,步速不知不觉放慢,刘宁察觉到了,索性携她停下来。

“那是什么?”她兴致勃勃地问身侧那人,一路游玩下来,原先仅存的那点尴尬已忘得一干二净。

刘宁扫了眼她指的方向,含笑解惑:“编钲,一套八件,柄槌敲击,悦耳悠远。”

果不其然,很快有一队人登上空旷的广场,一人击钲,一人擂鼓,其余人列成方阵舞剑。

夏知霜凝神观舞,搭在桥栏上的手指随曲调轻敲。

剑舞蓬勃有力,曲调抑扬顿挫,真是赏心悦目的表演。

一舞终了,两人发自内心地鼓掌。

刘宁适才注意到她指尖推演过下一节的拍子,惊喜地问:“夏姑娘也懂音律?”

夏知霜被问住了。

她前世主学的是这个时代还没普及的西洋乐器,每到练琴的倦怠期,总会学点民族乐器调剂,往往会而不精。

念及彩玉说过他精通五音六律,不好在他跟前班门弄斧。

她斟酌着回答:“我没有专精的乐器,算不上懂行。”

刘宁言笑晏晏:“通俗即为大雅,愿听、愿赏、愿论已算初步通晓音律了。”

夏知霜对这句话很受用,眉眼带笑:“公子都会什么乐器?”

刘宁道:“萧、笛、埙、笙、竽略通一二,筝、琴、阮、鼓、锣略知皮毛。”

那岂不是吹拉弹击样样会!

以夏知霜对他的了解,他口中的“略通”是指登峰造极的程度,“略知”是指精通到拿得出手的地步。

百年一遇的音律天才说的就是这种人吧,她真心给跪了。

夏知霜眼眸亮晶晶,看他的目光多了丝崇拜。

刘宁被她盯得星目半阖,寒凉的天里打开折扇呼呼扇风,佯装镇定。

“怎么了?”

“我在想如果你不是观东的总督,继续精进五音,名留千古也未可知。”

“好比楚国的钟仪,晋国的师旷,还有俞伯牙和苏祇婆?”

四个人名中夏知霜只认得一半,但不妨碍她心目中把刘宁放到跟他们一样的高度,她眼瞳炯炯地点头:“嗯!”

被夸的那个人非但没有欢欣,心情反而明显萎靡。

刘宁虽谦逊随和,但性子含蓄内敛,很少这么显而易见的情绪外放。

他自幼对丝竹情有独钟,父兄宽容,他苦习乐器十多年来颇有成就,如果没有意外,他会伴随乐器终老。

时过境迁,鼓弄乐器的双手最终拾起了刀剑。

夏知霜意识到气氛不对,马上转移话题:“扇子还喜欢吗?”她也是刚刚才发现,他今天带的是她上次送的扇子。

刘宁移目向竹叶扇,恢复了点笑意,隔着薄纱凝望她眼眸缓缓说:“十分合意。”

怎么感觉他的话好意味深长……

夏知霜带着茫然解释说:“你满意就好,我猜你喜好文雅之物,这扇上的画出自观淇第一才子之手,下次他若再出名作,我再给你留意留意。”

刘宁罕见愣了愣,结合她方才如常的语气,他转瞬明白过来是自己误会了。

好巧不巧,路过的跛脚卖花翁听见了他们的话语,上前殷勤推销。

“郎才女貌,好一双登对的璧人啊!二位既已定情,何不互赠一支春桃,祈求花娘娘娘庇佑这段金玉良缘?”

此话一出,夏知霜和刘宁默然无语,周遭分明喧嚣不止,桥上的此间区域却静下来了。

她暗藏心中的违和感终于得到了证实。

就说有哪里不对劲,原来一个个都默认她和刘宁是一对了,早在骆怡反常的叫她出门,以及彩玉提前备好幂篱便初见端倪。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大家才心领神会的撮合他们。

她心乱如麻间,刘宁已经掩饰起眸中一闪而过的失落。

他取出一锭银子递过去:“这些我全买下来了,老人家腿脚不便,还是早些归家吧。”

老翁颤巍巍接过银子,连呼遇到好人了,嘴皮一溜又夸了许多他们般配的话来。

刘宁忽略掉那些漂亮话,转而叮嘱老翁下桥后别沿着水路走,河边人多,避免被人推搡落水,还交代老翁千万别走闹市的路,稍后散市街坊人流大,他一个古稀老人要是撞倒可就不好了。

卖花翁双目湿润,连连点头。

夏知霜在他轻声细语中恢复了平静。

夜里出来讨生活的老人多是贫苦人家,换作是她的话,也会选择把花全买下来,但想不到这般体贴入微的关切对方。

刘宁是个仁善的人,从前她就知道,现在更直观的体会到他身上最闪亮的优点。

她隔着面纱悄悄看他英俊的侧颜,平生首次体会到了心如擂鼓的感觉。

目送老翁走远,二人相对无言。

刘宁最先打破沉默。

“我等了好久,你怎么不给我回信?”他用平静的语气问出了最在意的问题。

夏知霜绞紧十指,同他并肩下桥,轻答:“我以为你生气了,我……不会哄人,本想时间久些等你消气了再回信的。”

结果一拖就拖到他自己找过来了。

刘宁哭笑不得:“我没有生气,只是有点伤怀,”他幽幽叹息,“可让我好等啊。”

夏知霜有点愧疚,又有点窃喜。

原来他很期待收到她的信吗?他也开始在意她了么?

这些话她死都问不出口,答案无从得知。

二人在来路上沉浸于美景,回路上却各自思索心事,一时无言。

回到汇香园前面的岔路口,玄衣青年候在那里,见到刘宁便上前去私语。

夏知霜在庄上见过这人一次,预感他是来叫刘宁走的,胸中涌起强烈的不舍。

果然,刘宁表露了去意。

她压下种种情绪,死死忍住问他什么时候再来的问题,冷静道别。

刘宁没有立即离开,沉默数息,捏紧扇柄,慢声道出久积心间的话语。

“里兴的夜景比起青阳城不遑多让,有朝一日,你愿不愿意到里兴瞧一瞧?”

夏知霜听出了言外之意,倏然抬头,又不敢确信他的意思和她想的一样。

两人隔着面纱久久对视,心照不宣。

她有很多事情没有理清楚,只答:“我会给你写信的。”

这个答案在意料之中,刘宁浅笑答应:“我很好哄,你尽管来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