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王妃她好像不对劲 > 第2章 第二章

王妃她好像不对劲 第2章 第二章

作者:涸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19 来源:文学城

沈宁和他对视了片刻,还是移开了视线。

沈学适时地开口:“别站着了,都上去吧。”

沈宁轻轻舒了口气。

船舱华丽开阔,舱门镂刻着彩莲图,莲女多姿,莲叶聘亭。

船舱内陈设六扇屏风和案几,屏风绘以《潇湘八景》取其六,略去“潇湘夜雨”和“烟寺晚钟”二景,案几放着瓜果吃食、炉瓶三事还有卷轴。

沈宁对此识得不多,却认得置于案几上的鱼魫炉。

去年和家人游湖,自己不吃生食,沈父便备了一只鱼魫炉。

她觉得这和现代的一人食小火锅差不多,不过不同的是,这里用的是可拆卸小银锅,小银锅下面是镂空炭室,不是电磁。

“这是煜安特意为五妹妹准备的。”一道声音低低的响起。

沈宁侧头,看见四哥沈明站在了她的身侧,朝她眨了眨眼,眼中不伐揶揄。

她记得,她刚来到这里时,正是沈明冲在最前面,眼眶通红。

相处久了才知道,沈明可不是那么容易红了眼眶的人,而是对原身这个妹妹真的爱护。

只听沈明又道:“五妹妹自从落水后就不再吃生食,煜安知道后,才特意备了鱼魫炉。”

沈宁自从落水后,与江煜安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沈明也是在隐晦地告诉她,江煜安时时念着她。

她怎会不知道呢?

每逢书院休假,江煜安都会带些小物件给她,大多是他亲手做的。

从彩绘泥塑到木雕小偶,个个精巧无比。

原身有个长约三尺半的箱子,箱子有五层,每一层置一方长匣,里面都摆满了江煜安送的各种小物件。

可见原身真的很喜欢。

沈宁将他这两年送的东西也摆放在了箱中,每每看到这些,作为外人的她不仅能感受到江煜安的心意,也能感受到原身对江煜安心意的珍惜。

也因此,她每次见到江煜安时,心情复杂,只有逃避。

沈宁没接沈明的这通话茬,转而问道:“今日晚膳我们在船上吃?”

沈明还没开口,她的另一侧有人开了口:“现在鲥鱼正当时令,等下我和大哥、二哥去钓鱼,咱们晚上吃鱼脍。”

侧面回答了晚膳在船上吃,吃鲥鱼。

她侧头,又对上了江煜安温柔的眼眸。

她心下烦乱,正当不知如何接话时,画舫缓缓启动,向湖心行去,她没站稳趔趄了一下,被眼疾手快的江煜安扶住了:“小心。”

声音和眼神都透着关切。

沈宁站稳后低声道了谢,仓皇出了船舱。

江煜安怔然了一瞬又恢复了浅笑,沈明拍了拍他的肩,二人一起也出了船舱。

画舫渐渐远离了渡口,远处拂堤杨柳依依,近处湖中水波滟滟,苍山碧景,长空浩荡。

画舫行了不到半个时辰,终于到了湖心。

江煜安和沈学、沈问三人取出渔具,挂饵抛竿垂钓起来。

沈宁、江语珊和沈慎、沈明四人则安静赏景。

沈家四兄弟里,沈慎、沈明本也是钓鱼的好手,相反沈问最不擅长。

此次是怕沈宁再度落水,沈问又对江语珊十分不客气,才让两兄弟过来陪着,实则是盯着。

沈宁感动于沈家的兄妹情谊,同时也对原身落水的原因产生了怀疑。

按江语珊所说,原身是因为水蛇窜上船害怕躲避才落水的。

沈宁不了解水蛇,她问了夏竹和冬竹,她们从小到大从没听过在湖心会遇到水蛇。

水蛇通常会潜藏在岸边浅水区或水草丛,湖心水深且清,并不是水蛇出没的地方。

再从沈家兄弟的表现来看,或许真的与江语珊有关。

其实要知道真相也不难,只要她装作恢复记忆了,去探探江语珊的底,一切就都真相大白了。

然而她能想到,沈父沈母和沈家四兄弟想不到吗?

但凡他们放出她已经恢复记忆的消息,就能从江语珊的表现中窥见真相。

之所以没这样做,不过是不想坏了女儿和江煜安的情谊罢了。

在他们眼中,女儿开心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沈宁也曾想过,沈家以女儿落水失忆为由拖延纳吉,未尝没有对江家警告的意思。

此刻,不知江语珊是不是因被沈问接二连三怼了几次,现在安安静静的赏景,不多一言。

船首已经起了灶,因今日不仅只是游船赏景,还要在画舫上吃船宴,沈学在租画舫时,便留下了船娘和她的帮厨。

江煜安和沈学都是钓鱼的好手,没多一会儿的功夫,二人旁边的木桶中已经各有了两三条鱼,不过不是鲥鱼。

鲥鱼这种鱼触网即死【1】,离水后鲜味迅速流失,为了保留鲜味,都是即捕即食。

捕鲥鱼要用专门的鲥鱼笱,捕上来如果不马上吃的话,要立刻移入船舱的活水舱。

江煜安和沈学又各自钓了两条便收了竿,二人木桶里的鱼加起来足足有**条,只有沈问旁边的木桶里面空空荡荡,除了半桶东湖水。

船娘已经先从二人钓上来的鱼中捡了三条鲈鱼出来,宰杀去鳞,两条做了酒蒸鲈鱼,一条切成鱼片做成了鲈鱼粥。

三人收竿的时候,鲈鱼的鲜味在画舫上晕散开来。

在旁侧赏景的四人,已经顺着味道走了过来,七人围着长案落座。

沈学、沈宁和一对双生子依次坐在长案一边,江煜安、江语珊和沈问坐在长案另一边,只不过沈问和江语珊中间隔了一人的位置,与四弟沈明相对。

长案上的瓜果卷轴已经撤下,摆上了提前做好的几道时令鲜蔬,船娘让帮厨又将酒蒸鲈鱼和鲈鱼粥先端了上来,然后才打开船舱的活水舱,取鲥鱼做起鱼脍来。

沈宁知道鲥鱼脍是生食,去年因自己从未吃过生食而不敢入口,所有人都以为是自己落水后口味变了。

这一年她看了很多杂书,其中就有讲到鲥鱼之鲜美,这才让她蠢蠢欲动起来。

沈宁一边喝着鲈鱼粥,一边看着船娘将鱼处理好,又刀工利落的将鲥鱼连鳞薄切成片,每片薄如蝉翼。

她记得杂书上有写,鲥鱼之鲜在于鳞,鳞下脂肪极丰,鳞在,鲜味才不会迅速流失【2】。

她想象不出鲥鱼之鲜,今日终于有机会可以大饱口福。

她这般想着,其他几人也说起话来。

“二哥和三弟对今年的武科考试可有把握?”

江煜安一边问着一边给自己倒了一杯松江三白,隔着江语珊朝沈问、沈慎举杯示意,自顾饮下。

沈问也自顾自倒了一杯饮下,大喇喇回道:“区区一个武科,我还不放在眼里。”

话落就挨了大哥沈学一瞪:“不可骄矜自傲,当心自满倾覆!你应学学三弟,稳重持正。”

沈问敷衍的说着“知道了,知道了”,自顾自又倒了一杯酒饮下。

沈家四兄弟,沈学和沈明习文,大哥沈学三年前过了乡试,没急着参加会试,四哥沈明前几日刚参加了院试,还未发榜。

二人都在青山书院读书。

沈问和沈慎习武,二人相差两岁,于去年过了武童试,现在都已入了临州武学。

沈家四兄弟,除了四哥沈明,如今二哥沈问、三哥沈慎都是武秀才,可以参加乡试了,大哥沈学已经是举人,等着参加明年会试。

沈明即便这次过了院试,也打算三年后再参加乡试。

江煜安又微笑着看向沈慎,沈慎硬邦邦道:“我和二哥一样。”

话音一落,沈学被刚入口的鱼粥呛到,转身掩面咳嗽起来。

沈问、沈明大笑,江煜安轻笑着给沈学倒了盏茶,让他顺顺。

江语珊撇了撇嘴白了沈问一眼。

沈宁则忍俊不禁地笑出了声。

沈宁落水后就行事淡然起来,就连笑也是淡淡一笑,更没像原身一样恣意纵情地大笑过。

此刻侧头看向坐在自己右手边的三哥,正泰然自若的吃着蒸鱼,仿佛刚刚自己并未说了什么了不得的话。

她眉眼弯弯地转回了头,又看向喝茶顺气的大哥,更觉得好笑了。

她又无声地弯了弯唇角准备收回目光,却对上了眉目舒朗的江煜安,正看着她笑,笑容如夏日暖风,醉人心魄。

她无法无视这样的笑,带着一丝歉疚加深了唇角的弧度,继而垂眸饮茶。

她还没想好,如何替原身对待这份真情。

众人笑声渐落,船娘也将鲥鱼处理好了。

五大盘摆成了牡丹状的鲥鱼脍呈了上来。

自从她看了杂书上说的鱼脍,便也没那般排斥生食了,今年也想尝尝被时下赞不绝口的鲥鱼脍是何滋味,因此在见到鲥鱼脍呈上来时,竟有些迫不及待。

她正准备起箸,一只青瓷浅盘就从斜对面递了过来,盘中盛着几片烫的微卷的鲥鱼脍。

她顺着青瓷浅盘抬起头,看到了江煜安满含笑意的眼。

沈宁:……

她眼眸扫过放在她和大哥之间的鱼脍,继而浅笑着接过青瓷盘,心情复杂地道谢后夹起一片,蘸上芥辣橙醋,送入口中。

坐在离她们有两个人距离的沈问见此,挑了挑眉,起身向江煜安走来:“煜安你自去吃,我来为五妹妹烫鲥鱼。”

说着就要将江煜安面前的鱼魫炉端到自己面前,也不顾下面炭室的灼热。

江煜安轻而易举地挡掉沈问伸过来的手,笑道:“二哥可知如何烫这鲥鱼脍?”

沈问:“如何烫?熟了不就行了?”

江煜安笑着又夹了一箸鲥鱼脍,边烫边解说:“这烫鲥鱼脍首先要掌握好火候,火不可强三分亦不可弱两分,鲥鱼过水两起两落,以鲥鱼将将没入水面为佳,起凝而出。”

话落,两起两落的鲥鱼脍又送到了沈宁面前的青瓷浅盘中。

沈问见江煜安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的确不是自己这个粗人做得来的,哼了哼回到自己的座位,没再去抢。

许久没说话的江语珊侧头刺道:“你不顾着我,却顾着一个早把你忘了的外人!真不知谁才是你妹妹!”

与此同时,沈宁也开了口:“煜安哥哥……”

她只喊了声“煜安哥哥”,所有人齐齐将目光望向了她,目光中有震惊、有惊喜,还有期待。

沈宁本想让江煜安自去吃,不用管她,而现在,在这些目光中又开不了口了。

沈问就是惊喜的那个:“五妹妹,你记起来了?”

沈宁这两年从未再和原身一样,喊过“煜安哥哥”,家人问起,她只说还喊不出口,搪塞说着可能什么时候记起了旧事,才能顺利地喊出来。

坐在这里的,都知道她说过这话,现在她喊了一声“煜安哥哥”,自是让人有了不同的期待。

同时,所有人都以为她又要为江煜安打抱不平了。

沈宁也想到了此处,顿了顿,心下歉疚地开口:“我没想起来,我只是想让煜安哥哥不必再顾着我,他一口都还没吃……”

几人听见沈宁如此说,有人松了口气,有人发出叹息,有人神情落寞转瞬恢复如常又再漾起笑意。

江煜安道:“无妨,五妹妹只管吃就好,为你烫鱼脍并不耽误我吃东西。”

沈宁无法拒绝他的好意,悄悄看了一眼大盘中已然散落的牡丹鲥鱼脍,心下轻轻叹息,这口福这次是享受不到了。

文中的鲥鱼的捕捞、保存及鱼脍做法及吃法是网上查的,据说古人吃的野生鲥鱼现在已经灭绝,且有古法灭寄生虫的方子也已失传,文中假设已经古法灭虫了哈~

【1】【2】关于鲥鱼的出处:网上查的,原句为:其美在鳞,触网即死。——明代《本草纲目》

鱼魫炉:专为鱼脍设计的微型炉具,青铜或陶瓷制,形如扁圆盒(参考南宋《宴游雅集图》),内置炭室,上置薄银锅。(PS:作者本想搜一搜古代有没有小火锅制的炉具,就查到了这个~)

魫:鱼脑骨,形容炉体轻巧如鱼头。

松江三白:出自明代《松江府志》,其中记录为“画舫必载三白,无此不成席”

然后查鱼脍的吃法时,除了鲜食,还有蒸、煨、烫、烤等,其中唐朝有个冷门极致吃法,叫“冰火脍”——炭炉与冰盘同置,烫一片鱼后立刻冰镇,吃其脆嫩变化(见《酉阳杂俎》)

作者在查的时候,查到吃鱼脍的蘸料除了芥辣橙醋,还有金齑(用橙皮末、熟栗子肉泥、蒜泥、蓼汁、酱清、梅酢、橘皮丝调和成金色调料[关于金齑的配方也搜出了很多种,此中不多赘述了])、酒酿腐乳等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