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王妃她好像不对劲 > 第13章 第十三章

王妃她好像不对劲 第13章 第十三章

作者:涸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19 来源:文学城

天空如碧,万里无云,七月底的暑气更重了。

沈宁同母亲裴氏已经在苏州码头的客栈停留了十多日。

裴氏日日提心吊胆,频频地朝苏州码头望去,看看是否有从临清归来的行船。

沈宁一直陪在母亲身边,时不时地加以宽慰。

这日,母女二人又站在客栈窗前,眺望苏州码头的来往船只,终于,一艘大型货船缓缓靠了岸。

货船船拦处,站着的正是沈城并四个儿子。

裴氏瞬间掉了泪,拿帕子随意擦了擦便同沈宁朝码头奔去。

奔到近前,沈城父子五人也正好下了船。

沈城一马当先的冲到母女面前,比四个儿子还要毛躁,一把握住裴氏的手,嘴唇张张合合了几次,终于出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夫人可也特别想我?”

沈家五兄妹:……

五兄妹自觉地甩开父母,走到一处,免得又听见什么不该听的话。

沈宁将四个兄长上下看了一通方道:“兄长们可有受伤?”

沈学笑道:“不曾受伤。”

沈问最是兴奋,嘴里不停地叭叭道:“不仅我们没受伤,就连一同去剿匪的百姓也不曾受伤。”

这是好事,沈宁却不解,这是怎么做到的?

沈问还要继续叭叭,被沈学拦住:“人多眼杂,进去说吧!”

一进到客栈,沈问再也收不住,将剿匪过程绘声绘色讲了一遍,讲完后还忍不住夸赞道:“赵兄可真是个神人,算无遗策。”

眼中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这边沈问的话刚落,门就被推开了,沈父沈母姗姗来迟,恰好听到了最后一句。

沈城一听没好气道:“赵公子能是你这样称呼的?今后不许这样叫了!”

沈问撇了撇嘴:“赵兄都没纠正我,爹你怎么这么多管闲事?”

沈城气的不打一处来,压着声音抖着嘴道:“你看看你其他兄弟,有哪个像你这般叫人家赵兄?”

沈问再次撇了撇嘴:“三弟倒是想,谁叫他脸皮薄?”

被提到的沈慎抿了抿唇。

沈城气的头疼:“你也知道你自己脸皮厚?脸皮厚就可以为所欲为?叫人家赵兄?”

沈问一脸不解不耐烦道:“爹!为啥不能叫,你还和江叔称兄道弟呢!”

沈城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和夫人小别重逢的喜悦瞬间被次子这个没脑子的冲散了,左右看了一圈,没见到趁手的物件,直接脱了鞋就要朝次子砸过去,被眼急手快的长子拦住。

“父亲,有话好好说,二弟他不知道,不知者不怪,您别生气。”

沈问对亲爹这通急来的气性不明所以,目瞪口呆地望着沈城,都忘了跑。

沈城看了眼这个傻儿子,一边穿鞋一边对长子道:“你跟他说!”

沈学先扶着沈城坐下,又将二弟按到了椅子上,平静地开口:“赵公子,是楚王殿下。”

沈学的话一落,除了沈城,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就连向来无甚表情的沈慎眼中都写满了震惊。

沈问终于结巴了:“大哥,你、你说的是真的?”

沈学颔首。

沈问又看向亲爹。

沈城“哼”了一声。

沈宁心中惊骇,没想到三番两次救了自己的人竟然是楚王殿下,皇帝的儿子?

沈问又道:“既然你们早知道了,为何不告诉我?”

沈学:“殿下既然以赵公子的身份来这里,那他自有掩藏身份的理由,我和父亲岂敢泄露?”

沈问继续问:“那你们干嘛现在又说出来?”

沈城又想脱鞋了,气道:“还不是你厚着脸皮非要跟人家称兄道弟?你三个亲兄弟不够你称的?”

沈问张了张嘴,再问:“你们是如何知道的?”

沈学:“他的章华气度一看就与众不同,又自称姓赵,如此就猜得了六七成,而前来剿匪的是晋王殿下,结合年岁,就确定他是楚王了。”

沈问这次闭了嘴,不再分辩。

屋中也骤然安静下来,裴氏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也就是说,其实这次剿匪,都是殿下、都是赵公子一手策划的?”

沈城咳了咳:“也不然,咱们沈家也是出了力的。”

沈问听此再次兴奋起来:“那是,咱们可出了不少力呢!”

眼见着沈城要再次发火,沈宁赶紧问道:“二哥先前说,赵公子算无遗策,是如何算无遗策的?”

沈问一听,眼睛更亮了,无比钦佩地讲了起来:“赵兄……赵公子先算到匪首必然在大船上,这才有了火油烧船。待小船来救时,赵公子说最先救起的人就是匪首。确定匪首后,放烟花信号让众人大喊匪首已死的话相当于扰乱匪心,这样他们就会成了一盘散沙不攻自破。”

沈宁也无比佩服,又问:“那赵公子是如何确定匪首定在大船上?”

沈问被问住了,挠了挠头:“这我就不知道了。”

沈慎开口道:“匪帮在规模极小时,匪首在每次抢掠时都会冲在前面以振作士气,当规模壮大时,匪首通常不会出现,都由下面的人去劫掠,除非是遇到下面人难以应付的情况才会出现,而前些日子,白头帮刚和临清卫打了一仗,折损了一百多人,又有一百多人受了伤,虽然人数相较临清卫来说少了很多,可他们是近期才发展壮大起来的,很多匪众心思定会动摇,为了稳住匪众之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再劫掠一次大船。”

沈慎说到这被沈问打断:“你说了这么多,也没说怎么知道匪首在大船上啊?”

沈慎:“匪之所以称之为匪,就是因为他们的自私与狭隘,暴虐与凶残,还过于自负。”

沈问:“所以呢?”

一直没开口的沈明接过三哥沈慎的话头笑道:“所以,匪首认为他们可以用少于朝廷兵力一半的人将朝廷打败,他的匪众自然可以应付得了几艘货船,他只需坐镇后方即可,然坐镇后方又不能不来,故而定会在其中的一艘大船上,而非冲在最前头的小船。”

沈问明白了,问道:“三弟、四弟怎么知道的这些?我就不知道。”

沈明继续笑道:“二哥,多看几本书,自然就知道了。”

沈问最不爱看书,习武就习武,与看书有什么关系?武艺好了,在哪不能杀个七进七出?

在临州武学时,除了习武还要学什么军事策论,那时他一听就头痛。

现在听了两位弟弟这般道来,眼睛转了转,嘿嘿一笑问沈慎:“三弟,你的《武经》上是不是写了很多注释?借我瞅瞅?”

沈慎点头道:“稍后我就拿给二哥。”

脑瓜子嗡嗡的沈城见次子主动要看书了,瞬间顺了气,看次子也顺眼了起来。

白头帮匪患平息了,沈家一众于次日再次整装启程。

从苏州到京城还要行二十几日。

这些日子,裴氏每隔一日就拿出一本账册让沈宁看,如此也不觉得枯燥。

沈宁自那日思索过后,对学习看账一事也就没那般排斥了。

职业经理人就职业经理人吧,总之都是赚银子的事。

银子丰足,才更能时时安稳,尤其是自己赚来的银子。

因此,这些时日,除了第一日看的日常收支账册,她又陆续将田产、商铺、仓储、人情往来等账册一一看过,又在裴氏的悉心教导下,真的学到了很多。

大概因为是数据出身,对这些账册很快就上手了,裴氏万分满意,只要见到父子几人,就将她夸个不停。

书院里也会开设算学这门课,开始裴氏夸沈宁时,几位都以为是裴氏鼓励妹妹而已,而十几日下来,裴氏见了他们除了夸还是夸,难免让几位产生了好奇。

尤其沈问,沈问不嫌事大地撺掇道:“娘总说五妹妹账算得好,那不妨和四弟比上一比,四弟的算学可是书院先生都夸赞过的。”

裴氏听后眼睛一亮,连忙让人设了两张桌案,今日就让儿子和女儿比上一比。

又让沈城出题,以一炷香为限,谁先算出答案谁赢。

沈城也兴致勃勃,端坐其上,见四子和女儿都坐于案后,便出了第一题:今有粟二十斗,欲为粺米,问得几何?

沈城见四子沈明立刻算了起来,女儿却迟迟不动笔,心下嘀咕,难道出的题目难了?

他问:“宁宁为何不起笔?”

沈宁并非不起笔,而是不知一斗粟可出多少粺米,她如实地说了出来。

沈城笑道:“原来如此,通常一斗粟可出五成左右的粺米,这种算题通常按五十斗粟可出二十七斗粺米来算。”

沈宁知道了比例,便点了点头,写写画画了起来,在沈明停笔后也停下了笔。

沈城、裴氏及其余三个儿子齐齐看向二人。

沈城道:“四郎先说。”

沈明开口道:“五十斗粟可出二十七斗粺米,二十斗粟则可得十斗八升粺米。”

沈城欣慰颔首,又看向了女儿。

沈宁:“我和四哥算的一样。”

沈城笑笑,只当女儿并未算出。

还是沈问上前瞄了两眼进而“咦”了一声:“五妹妹,你这写的都是些什么?这也不是算筹啊……”

沈宁写的是阿拉伯数字……却不好说出来,便道:“是从杂书上看到的,我瞧着比算筹好记,就用这个来记筹了。”

其他三个兄弟好奇,纷纷过来观看,看后一脸不解,除了最后写的那个“十斗八升”的答案外,其余的一个都看不懂。

沈学拿起去给父亲瞧瞧,沈城果真也惊讶万分。

只有裴氏骄傲镇定地开口:“怎么样?我就说宁宁有天赋吧?她比四郎晚动笔,二人却前后脚得出了答案。”

沈城:“宁宁,那你是如何算出来的?”

沈宁这几日看账时就想好了借口:“算法和用算筹算差不多,只不过我觉得这样写比用算筹来算更容易让我记住,算筹横横竖竖的画的我自己有时候都会蒙了,而这个每个字都不一样,我也记得更快。”

原来是女儿自己记不住筹,结合杂书算出来的,沈城便也没再追问。

天下之大,不乏有一些奇人异事,女儿能从各种书中取之所用,还能融会贯通,不是坏事。

沈城欣慰地看向女儿,又给二人出了几道题目,都是前后脚就得出了答案,父子几人这才信了裴氏的话,女儿于算学上还真是小有天赋。

题目出自《九章算术》例题

赵澜:我只配在你们口中出场是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