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万字改命大法 > 第7章 对照物五十岁了1

万字改命大法 第7章 对照物五十岁了1

作者:简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4 09:01:15 来源:文学城

麻绳专挑细处断,苦命专找厄运人。

太累了,黄莲花真的太累了。

七十年代生在大山里,在娘家时受苦受穷;为了走出深山,嫁给同样家境贫困但在县城边村子里的男人;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家欺压他们小夫妻,丈夫暴怒反抗杀人,自己也进了监狱;自己一个外地媳妇,戴着劳改犯家人的帽子,夫家欺负,儿子也没管好,变成个小混混;苦等十年,老公出狱,两人再要了个女儿,日子眼看着就要好起,老公却从工地手脚架上摔下来,当场没了。

工地老板赔了三十万,还没焐热,就让小混混儿子抢走了。黄莲花凄厉的哭声吵醒的半个村子的灯光,回想起这辈子的一幕幕,黄莲花只觉得命太苦,难道是名字没取好,一辈子受苦。

第二天,黄莲花拖着疲惫的身躯下地,路过村尾好姐妹段荷花家,一大家子人坐在院子里吃饭,说笑声越过院墙直往她耳朵里钻,这是在庆祝段荷花的女儿考上公务员呢。

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压下来,黄莲花回家就找了噻虫啉。

李茉有意识的时候,嘴唇正对着一个散发着刺鼻化学味道的瓶子,定睛一看:艹!

噻虫啉,世面上最普及的杀虫剂,为了防止喝药自/杀,这些农药都添加了刺鼻的化学味道。即便如此黄莲花还是毫不犹豫,求死之心,可见一斑。

李茉跑到院子里引吐,呕得苦胆水都吐出来了,记忆才姗姗来迟。万幸!黄莲花没把噻虫啉喝下去,只是嘴唇沾了瓶口。

李茉在记忆里寻找,如今她家里就自己和上小学的女儿,公婆、娘家不管她,儿子几进宫,有相当于没有。也就如今农村的田不值钱,她种着丈夫名下的土地,从泥地里扣出几个钱来供养自己和女儿的生活。

偏我来时不逢春。黄莲花可能不知道这句词,但她是生活和好姐妹段荷花一比,就是活生生的对照组。

一辈子苦哈哈,和自己差不多出生、境遇,连名字都相仿佛的段荷花却一家美满,黄莲花连嫉妒的心都生不起,只有无尽哀怨的苦水里,投下最后一颗石子。

李茉看着如今黑黄的皮肤、皲裂的手掌,以及乱糟糟的屋子,沉重叹息一声。

晚上,读小学的女儿回来,一拉电灯,惊喜道:“妈,你换灯泡啦!”

“嗯,以前光线太暗了,换了一个。”以前黄莲花为了省钱,只在女儿的房间安节能白炽灯,其他地方都是黄色的土灯泡。土灯泡便宜,一块钱一个,电费也低,如今换成节能灯,瓦数二十的灯泡也只要五块钱,电费和土灯泡一样。

为了四块钱,黄莲花亏待了自己二十年。

“太好啦!”康鸥欢喜得背着粉红色的书包回了自己的房间。她还小,只为家里的微笑改变惊喜。

母女俩的晚饭很简单,如今国家有农村义务教育营养午餐,孩子在学校吃得好,黄莲花习惯性苛待自己,晚饭就是一菜一汤。

等饭吃完了,李茉收拾了厨房,把明天要卖的水果挑拣好,才不到八点。农村人都睡得早,今晚,李茉却把女儿读幼儿园时候的拼音课本翻出来,敲响了女儿的房门。

“妈,啥事儿啊。”

李茉探出头,粗糙的大手和细腻的写字本很不协调,“小鸥啊,妈问问你,这个拼音怎么写?”

“哈哈,妈,你咋想起来学拼音啊?”康鸥很好奇,对,她妈是不识字的。以前出生在山里,也没有啥读书的概念,别看现在康家也只是县城边上的村子,对城里人来说是山卡卡,但对真正深山里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富裕地方了。

“你不是说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卖水果吗?你给我下的软件我看了,里头有老师教认字,我跟着听了,可写不好,你是正经学生,我来问问你。”若非亲身经历,李茉也想不到,在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还有人不识字。

“好啊好呀,我要当老师了。”康鸥很兴奋,让她妈妈坐在书桌前,小大人似的握着她的手,教她写“sh”,“这是翘舌音,sh——”

在女儿的帮助下,李茉学会了写拼音。

李茉白天把自己种的水果背到公路边卖,村东头很多人都在这里摆摊,高速路口的回线从这里过。条件好的自家有摩托车,会在拐角坝子里租一个乡政府统一搭的棚子。黄莲花这样的散户,只能摆到边上,借同村人的光,人家也不撵。

早上卖水果,下去去地里摘水果,管理果树,晚上回家分拣、清洗、装筐,再学一个小时的认字。

康鸥小孩子心性,教妈妈学了两天,就不耐烦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交际,吃了饭,做了作业,很快就和小伙伴疯玩去了。

李茉用手机记录自己的认字生涯,“我不识字,听说在网上能卖水果,也不知道咋卖。用语音转文字的话,客人看了都摇头,说这是命令语气,让人看了不舒服。啥语气不语气的,我也不懂。以前没机会,现在我想识字。”

黑黄的皮肤、蓬乱的头发、朴素的衣服和偶尔入境黝黑、苍老、皲裂的手,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她的视频点赞在最多一百出头,淹没于流量的巨大河流中。

“还是现在政策好,我家边上修了高速公路,我们也跟着沾光,能卖点儿小东西。”

“这是我学认字的第三十天,已经学完了拼音和一百常用字。我女儿说,我这水平算幼儿园毕业了。”

“这是我学认字的第六十天,今天学的课文是《人有两件宝》,老师说得真好,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以前不读书、不懂事,瞎干,只会卖死力气。自从我学认字之后,算账都快了,感觉自己变聪明了。”

时间从春到冬,李茉学认字已经坚持快一年了。她卖的水果从春天的殷桃、枇杷,到夏天的李子、葡萄,再到秋天的梨子、苹果,最后变成冬天的柑橘。

所有的水果,都是她自己种的,一个人,自己管。

冬天,摆摊的人少了很多。风大、人少,同村人都不稀罕这点儿辛苦钱,安心猫在家里。李茉却风雨无阻,坚持摆摊。同村人的租用的棚子没人用,她和人打了招呼坐到棚子里去,好歹能挡挡风。

烤着小炉子,李茉捧着课本大声念小学二年级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突然一辆车听在不远处,下来一个年轻人问路:“大婶,哪里有厕所啊。”

“哦哦,再往前走有一公里不到,有加油站,加油站有厕所的。”

年轻人看着李茉放在膝盖上的课本,好奇道:“大婶,你这是给孙女辅导功课呢?”

“不是,我自己学认字。”

“自己学?”年轻人是个博主,流量的敏锐性让他突然灵光一闪,打开了挂在脖子上的摄像头。

博主引导者李茉讲述自己的识字的来龙去脉,听她说村里人嘲笑她一把年纪还读书,说没有好老师只能网上学,说没有人看好她。

“莲花婶子,我刚听到你读课文,再给我读一遍吧。”

李茉又读起了那篇《北京亮起来了》,声音里是与她年龄不符的认真与向往。

博主的视频突然在网上爆火,视频开头是一个带着俗气粉红色耳罩,穿着乡土气十足棉服的中年妇女在读课文:“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美丽!”她是那样专注,那样神往。

博主细细讲述这个故事:“那天风很大,我下车问路,听到莲花大婶在读课文。我问她为什么这个年纪学认字,她说读书能让脑袋变聪明。我请她讲一讲自己的生平故事,她却说自己不能变成祥林嫂。才认字不到一年,她已经知道祥林嫂了。”

“我们厌烦学习,批判学生负担重,我们抱怨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看她莲花婶子的眼睛,我却说不出话来,我只在文学作品里看到过这样的描述,这是对知识的向往。”

“她生在缺衣少食的七十年代,没有享受到时代的进步,人生却已经走过一多半。这样的人,我们习以为常称呼他们为被时代车轮抛弃的人。可是这次下车问路,我却遇见了一位拼命追赶马车的莲花大婶。”

视频的最后,莲花大婶笑着感慨:“要是哪天能去一趟北京就好了,肯定和书里写得一样漂亮。我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吃得饱、穿得暖、没人欺负,靠种地能养活女儿,还能学认字,真好啊。”

视频播放量突破十亿,有无数官媒下场点赞,评论区更是很多神评。

“真诚才是最大的必杀技。”

“生活是最好的写作老师。”

“再好的作家,也写不出这样的感情。”

“没人看好你,偏偏你最争气。”

李茉的账号也被挖出来,“黄莲花学认字”的视频从几十、一百出头的播放量,突然迎来流量潮,每条视频播放量几乎都过十万、点赞量几乎都过万。

有媒体蜂拥来采访,县融媒中心拍摄了《黄莲花的一天》宣传县里丰富的水果资源,乡政府出面给划了个棚子,黄莲花象征性用一块钱租用,不用再受冷风吹。

更多的自媒体涌入,李茉几乎成了打卡点,每个人都会来和黄莲花说几句话,买她摊位上的水果,和她交谈,她成了巨大的流量。

也有人故意引导她说错话,胡乱剪辑,博取眼球。李茉干脆开了个直播,“黄莲花学认字”粉丝量暴涨,成为有几十万粉丝的小网红,励志经历让人钦佩。

她的生平被人扒出来,坐牢的丈夫、儿子,成为巨大污点,网上留言纷纷,骂她的话几乎占满屏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对照物五十岁了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