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晚雪抄(短篇集) > 第1章 宫闱(一)

晚雪抄(短篇集) 第1章 宫闱(一)

作者:山影月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6 17:15:17 来源:文学城

兴庆宫里沉香袅袅,皇帝在里面召各位近臣议事,被封为录事的新科状元沈亦先立在最后面,吏部侍郎杨道在皇上跟前奏对,这时杨道拿起一封折子笑呵呵地说:“状元郎这字,写得可不怎么样啊!”下面立着的几位老臣听到这话,都翘起胡子微微地笑了,低头互相对眼,满是对这位新科状元的嘲讽,小门小户出来的上不了台面。

皇帝拿来折子瞥了眼,中规中矩但少风韵,确实比不上其他朝臣的字,他有心抬举沈亦先,对杨道提起这事颇有反感,但也不好太偏向沈亦先,便哈哈大笑,朝沈亦先道:“沈爱卿呐,你可要加紧练练你这字了。”

沈亦先涨红了脸,跪下回道:“臣一定多多练习。”沈亦先心中憋屈,自从为官后,他的字就被许多人嘲笑过,他自小就练字,只是寒门出身,买不起名家字帖,比不上那些世家,自小便习有名家笔法,他的字是自己一笔一笔写出来的,自己摸索,自己练习,先天就落了人家一步。

这时一个女子从后面从掀帘出来,凑到皇帝跟前拿起折子看了看。笑着说:“儿臣瞧,沈录事文采斐然,一篇策论写得极为精妙,字与才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沈亦先听见那道温婉的声音,抬起头往上看,见那女子身着朱赭色的华丽宫服,云鬓高耸,容颜如玉,入眼的那一刻,只觉得所有的窘迫瞬间都化为柔风,浸润他的五脏六腑。

皇帝听了她的话,眉头舒展开,快意地笑:“永宁说得没错,沈爱卿是朕钦定的状元郎,才学必定是远过于人的。”这话明显透露着维护沈亦先的意思,大臣们心照不宣地都停了嘴,却也没人附和皇上的话。世家和寒门本就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政事已议得差不多了,朝臣们陆续退下,沈亦先跟在后面出殿,他走得慢,踱步在门外停下脚步回头望。殿中间的青铜龙凤纹香炉流出的乳白色香烟,正好蒙在女子身上,那道身影在香雾里朦朦胧胧,散发着极致的神秘。

就算沈亦先初入官场,也知道皇帝身边的女子是谁,能够与皇帝谈论政事,随意进出兴庆宫的只有当朝永宁公主了。永宁公主自小便得盛宠,及笄后圣上更是赐她议政之权,甚至上朝也让她随同。永宁公主权势滔天,民间多有传说,但她确实如传言那般,高贵无双,她站在那里,就已经让人不敢亵渎了。

薄暮时分,沈亦先从翰林院出来,一辆马车与他的车交错而行,那辆马车停下,有人问:“旁边可是沈录事沈大人?”沈亦先听着声音熟悉,正是今日在宫中听见的温婉女声。他连忙从马车出来,行礼道:“正是下官,见过公主。”

车帘被掀开,永宁公主探身出来,微笑道:“沈大人无须多礼,本宫只是跟你打个招呼,皇上很看重沈大人你,朝廷凶险,可千万小心。”

沈亦先抬头望,率先入眼的是公主额头上的一朵金色花钿,闪着细碎的光。他有些失神,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臣多谢公主提点,必为圣上鞠躬尽瘁,尽臣子的本分。”

“以沈大人的才学,必能有一番大作为,本宫倒时还要仰仗沈大人了。”

沈亦先的“不敢不敢”还未说出口,永宁公主就落了帘子,车夫一拉缰绳,马便踏着蹄子咚咚跑起来了。沈亦先立在原地看马车走远了,才回到车里,沈亦先心里清楚,这次圣上选他为状元,是看重了他寒门的出身,想要用他牵制世家势力,他虽势薄力微,却也愿用这微薄之力助圣上扫除掣肘,清肃朝堂。

四月末,皇帝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在宫内赐宴游乐。沈亦先也在受邀之列,宴会上人流众多,虽未夏至却已是酷热难当,三两人聚在一起赋诗唱和□□优劣,沈亦先平日里孤僻自处,无人要他作诗,他本想趁人不注意偷偷溜开,却见到永宁公主走了出来,原来这次是永宁公主主持风雅,评定诗作。她今日穿着缥色的大袖衫,簪钗横插,侧坐在胡床上,大袖铺散开来,姿态悠然,带有一股雍容的倦怠。

沈亦先回到席上,先是倒了两杯酒喝,不动声色地拿来一支笔沾墨作诗。

没过多久,永宁公主起身走过来,一路看桌子上写好的的诗作。她神色一直都是淡淡的,心思似乎并不在这些诗里,只是随意扫了两眼。诸位年轻臣子立在旁边,也不敢说什么,早就听说公主眼界极高,寻常诗作根本看不上眼。

不过倒没人不服气,公主才学横溢早就名声在外,过了一会她拿起一张诗作,轻声念道:“廊桥错影交相映,翠面芜杨遮新颜;旦问江湖日益远,何愁小子不成名!这首倒有趣。此诗为何人所作?”

一位着鸦青色便衣的俊秀男子走了出来:“为下官所作,幸得公主谬赞。”

永宁微微一笑,“可是新任的供奉翰林杜章?”

“正是。”

“早就听闻俞太师向父皇举荐了一位年轻有学之士,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不敢不敢。”

杜章得公主亲眼,自然引起其他人与之攀谈,永宁公主随意应付了两句,便走向了最后一桌,这一桌人只有沈亦先,他的身体匿在柳树后,只依稀可见单薄挺直的背影。

永宁笑道:“还未恭喜沈大人升迁,如今该叫司勋郎中了,沈郎中,近日可好?”

沈亦先转过身来,有些局促地把手中的笔放下,“下臣见过公主。”

永宁道:“今日诗会,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不去谈诗会友?”显得怪冷清的,在人群中也显得孤僻。

沈亦先苦笑一声:“臣出身寒门,大概没有人愿与臣相交吧。”

他的话里有些自嘲,永宁能够体会,他如今的处境确实有些凄凉,虽得圣上看重却为满朝不容,永宁心中一叹,低声道:“父皇如今看重孤臣。”

沈亦先心中一动,点了点头:“臣一心忠于圣上,只愿社稷江山安稳。”

“本宫知你心意,但做人也不可过分迂腐。”永宁突然开口,“开科举以来,父皇虽一力抬举,但始终为世家掣肘,像你一样的寒门子弟多为地方小吏,六部文员,难以出头。至今出类拔萃的只有你一个,但单打独斗终究势弱……你可明白本宫的意思?”

沈亦先眼神微变,躬身作了个礼:“臣明白。”

“既是诗会,本宫看看你的诗。”永宁突然伸手抽走了桌上的宣纸,只见上面写着:羽络丹丝缀,眉间新月藏;徒攀皎然色,藉慰意相思。

“看来沈大人心有佳人了啊!”永宁微微一笑,“不知是哪位千金有此福气。”

沈亦先的脸登时红了,想要开口否认,抬头却被永宁的笑晃得眼花,终究说不出话来。

“好了,本宫也不打扰你,就先走了,沈大人万事小心。”既是诗会,人多眼杂,她若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引人注目,还是要避避嫌。

正转身离开,御园另一边走进来一群人,都穿的光鲜亮丽,贵气逼人。为首的沈亦先认识,现任门下侍郎的郭昌瑾,父亲是权倾朝野的宰相郭道甄,郭家是当下最有威势的世族。同时,郭昌瑾也是永宁公主的驸马。

永宁淡淡地朝那里瞥了一眼,并未走到他那里去,而是径直走进了内殿。郭昌瑾也看到了永宁公主,但两人谁也没理谁,郭昌瑾同好友谈得兴致正浓,满身矜贵傲气,以他家的势力,根本无需攀附讨好公主。

世人皆知永宁公主与郭驸马的关系并不好,郭驸马性情风流,出入秦楼楚馆已是常事,后来更是包养外室,永宁公主遂也在府内豢养面首,两人分府别住,早就没有了夫妇之情,甚至形同陌路。

沈亦先在远处默默地看着郭昌瑾,他长得其实还不错,相貌清俊,五官轮廓分明,很有世家子弟的风采,郭家人好似都矜傲得习以为常。可这人品性不端,根本配不上永宁公主,除了家世一无是处!沈亦先忽然有些气闷,连喝了好几杯酒。

诗会很快结束,圣上召了几位重臣议事,其他人陆续出宫,沈亦先回去的路上特意看了看有没有永宁公主的车架,但并未看到,靠在车壁上脑袋隐隐发痛,他平日甚少饮酒,酒量不好,宴席上又不自觉地多饮了几杯,估计一夜都缓不过来了。

盛夏苦人,烈阳几乎一日不曾间断,京城已是一月有余没有降雨,城中街道尘土飞扬,百姓苦不堪言。户部接连上书,言关中大旱,米粟踊贵。圣上下旨命户部尚书盛清远兼任巡察使巡治关中大旱。

盛尚书为郭氏一党,圣上本不愿派他前往,无奈郭相一力举荐,只好另派一人为副使,明面上分担职务,实则是行监察之权作权衡之用。

永宁公主于太极宫东堂面见圣上,殿内左右侍从皆持雉尾扇轻扇取风,更有冰块降暑,里面却仍是闷热非常,圣上热得额上冒了细密的汗珠,手里的奏章也无心看下去了。永宁公主拈了团扇走到圣上旁边,轻笑道:“儿臣来给父皇扇风吧!”

“还是宁儿贴心。”圣上放下折子,揉了揉眼窝,靠着椅背一脸疲倦道:“你看看,这郭道甄越来越无法无天,举荐的几个人皆是他郭氏亲信,大有朕不答应便不罢休的意思,简直嚣张至极。”

永宁公主柔声道:“父皇不必忧心,朝中自有能臣能当此重任,何必非要委任郭相亲信,只要父皇不同意,郭相再如何筹谋也只能作罢。”

“可是朕一时也想不到人选,宁儿可有想法?”朝中能臣是不少,可敢于直接对抗郭党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永宁思咐了片刻方道:“儿臣听说御史台的郑贯中大人也举荐了一人,想必他推荐的人能担此任,为父皇分忧。”

郭、郑两族同为京城世家素有龃龉,郑大人与郭相也多有冲突,这次郑贯中推举手下的人出来不能说没有针对郭相之意,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两家相互掣肘。

永宁一提出,圣上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几年前郭家独大,没少在暗中打压郑家,两家积怨已久,可以往郑家为求安稳自保,一向不去掠郭家的锋芒,近来不知为何突然高调了起来。

圣上念头转了转,有意让人去调查,不过这个局面对他来说再好不过。当即便翻到郑贯中的奏章,他推举的是时任御史中丞的蒋帆,圣上赞许道:“这个蒋帆本职便是监察六部,让他分巡地方灾情也合乎规矩,本来任他为监察使再好不过,就暂时委屈他做个副使吧!”

解决了心头大事,圣上心情极好,便留了永宁公主在太极殿用膳,傍晚谢太傅带了十二岁的太子前来,圣上对太子颇为看重,每日都会考校太子功课,永宁百无聊赖地陪着看了一会便退了出来。她和太子并非一母同胞,她生亲在潜府时便患病去世,现在的皇后赵氏是父皇即位后新立的,因他生育了父皇第一个皇子,母凭子贵。父皇格外疼爱这个孩子,永宁与他的关系却是有些疏离。

夏日白昼漫长,她从东堂出来已是酉时末,天还是亮堂堂的,站在太极殿的重重台阶之上,极目所见便是肆虐铺散开的无边红霞,吞天的火焰席卷残云,氤氲恢弘紫气。永宁站在高达二四丈的铜龙前远眺,直至那霞光烧尽只余淡淡残红灰烬,可积了一日的闷热至夜也难以散去,不知何日能有一场大雨浇熄这炎炎似火天。

“公主殿下。”有人在背后轻唤。永宁回过头只见沈亦先端着一沓折子站在后面,她微微颔首,“沈大人。”

“臣前来送吏部的文书,没想远远地看见公主站在这里,冒昧过来行个礼。”

“那里算得上是冒昧,沈大人既是要送文书,就快进殿吧,圣上在东堂,正有空闲。”

沈亦先本还想再说些什么,听见公主这样说,也知道公主无心与他闲聊,便行礼退下,“臣告退。”

永宁公主在婢女的搀扶下下了台阶,延主道直出建礼门。沈亦先送完文书匆匆出来,果不见了公主身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