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外来户的夫郎 > 第2章 亏心事

外来户的夫郎 第2章 亏心事

作者:十月西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1:07:46 来源:文学城

但他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当务之急是先填饱肚子。

他手上提着一篮子马齿觅,并没有朝他家走去,而是在下山的路上拐了个弯又进了山,挖了些笋子这才回家。

他“家”也不过是用树枝树叶搭建出来的一个类似帐篷的简易树屋,刚好卡在山凹处,也不怕刮风下雨的。

还是村长里正找人帮他建好的,没有门窗,只有一个厚重的草帘子遮在门口充当门。

他将草帘子用门口的一根粗树枝顶在一边,这样家里才能透光,也不用每次都费劲顶着帘子进进出出。

从门外看进去倒也干净的紧,只有一个木板床,床上堆了厚厚的干稻草,萧怀瑾平日就是以稻草为被。

床边有一口破旧的木箱,里面有一个包袱,从包袱的边缘缝隙能看到包袱里有一件华贵的衣物。

他从家里拿出一个粗瓷海碗,将摘的马齿觅洗一部分装到碗里,然后放到门口非常小的简易灶台上,灶口刚好能放下他的这个粗瓷海碗,用打火石点了火开始煮野菜汤。

若不是这打火石是他一直随身携带的,不然连个热水都喝不上了。

除了打火石,他随身携带的还有一把锋利匕首,是他爹的战利品,在他八岁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送给他了,他一直都贴身带着。

以前怎么都不会想到,他一个曾经生活优渥的少爷如今都会用匕首削柴了。

一锅野菜汤煮好后,混了个水饱。

他今年十岁,在去年十二月时被人贩子拐了,只是战火不断,人贩子也看管不力,他趁乱跑了,恰好这时迎来战乱结束的消息,他在县城的组织下被安排落户在了小河村。

本来十岁的小孩应该是有人代为监护的,但如今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都不想有拖油瓶,只能让他自立门户,村长里正偶尔照顾一下。

战火纷飞的时代,家破人亡的不少,包括他,刚开始来这里时他每每到晚上泪水不由自主就湿了他的眼眶,如此哭了快一个月,他才慢慢适应了小河村的生活,在简易树屋里也睡的香甜。

县里给他发的口粮不多,所以他每天只吃一顿,过的紧紧巴巴。

就算如此,弹尽粮绝的那一天还是来了。

暂时吃饱了的萧怀瑾没工夫伤春悲秋,他没有田地没有粮食来源,只得提着篮子又进山了,眼看着夏末就要过去了,他必须要多攒点食物,不然他在这个村子的第一个秋冬怕是撑过不去了。

李杨树把自己弟弟妹妹喂好后就坐在堂屋前纺线。

他们家条件在村子里算是比较好的,也是大户,有三间瓦房,两间茅草棚,就连院子都是土墙围起来的。

村里住茅草屋的人家不少,院子也不过是篱笆围起来的。

两个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门是闩上的,并不担心两小的跑出去。

李杨树如今纺线很熟练,手底下很利索,一边看着弟弟妹妹玩,手下的活计也不停。

时不时还眯眼看看晴朗的天空,蓝色的天空飘着几朵亮白色的云,煞是好看。

他爹娘年前去镇上时遇到有士军打过来了,他们那次差点就回不了村了。

但幸运的是,听说打过来的那个将军是个及其体恤百姓的,不仅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骚动,还安慰了百姓,甚至每人发了一捧粗粮,放他们归家。

如今他们淮安府在朝廷新派来的知府的管理下,也是日渐欣欣向荣。

他们这里的情况比以前倒是好了很多,听说今年灾年还打算减免一些赋税。

“这下好了,这世道总算是安定下来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咱们老百姓跟着吃了不少苦。”常秀娘背着空了的竹筐,坐在树荫下从怀里拿出一个粗布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咱们快些回家吧。”李壮山同样背着一个大竹筐,站在不远处。

“嗐,做什么这么着急忙慌的,好不容易把货物卸了,让人松快松快,你也过来坐会儿。”常秀娘拍了拍旁边的石头。

李壮山怀里揣着方才卖了草药的银钱,这会恨不能直接飞回去。

这次他们卖的银钱比较多,二两五钱,主要还是归功于昨天李壮山逮住的那条毒蛇,只是一不小心打的有点半死不活了,不然能卖的更高。

两人在石板镇一个桥的旁边坐着歇脚。

眼前来来往往的人表情都洋溢着高兴和轻松,小摊小贩也多了。

两人歇够后,去杂货店买了些盐和酱油,顺带在肉铺割了一小吊肉,这才回家。

回到村子也不过才下午申时过半,两人正好遇见掉着大烟袋的村长唉声叹气地从小麦地那边走来。

“村长。”

“是李家的啊,你们这是去镇上了?”村长在树上磕了磕烟杆。

“是啊,往后不再打仗了,这世道安定了,我们就把之前攒的大半年的草药拿去卖了。”常秀娘笑吟吟道。

李壮山将背着的竹筐卸下来递给常秀娘,说:“秀娘你先回去,我和村长聊聊。”

常秀娘转身先走了,村长和李壮山坐在村头树下的树墩上聊了约莫一刻钟。

就在两人还在感慨世道艰辛之时,突然就看见村路那边又拐进来一个外面回来的人,见村长和孙家的在村头说话,立马喜气洋洋地凑过来大声道:“村长!马上好事就要传来了。”

村长吸一口手中的烟杆,随后慢悠悠道:“张家小子,是甚么好事让你这般着急忙慌的。。”

“今年终于能放开肚子吃粮食了!”

村长错愕:“什么?你说的什么意思。”今年是个灾年,上缴了赋税哪里还能吃饱肚子。

“哎呀!你们不晓得啊,我表舅爷的孙女婿的姨父在县令家当随从,说是新皇登基,给偏远地区收成不好的县减免五成的赋税,其中就包括咱们这个县,过几天政令就要传过来了。”

村长匆匆忙忙去里正家了。

李壮山也带着震惊的表情回家了。

晚饭时,他们一家六口围坐在堂屋的方桌前吃饭。

尽管李家小子说他们这边今年免赋税,但没亲耳听到衙门的人说,他们还是不敢放开了吃。

今天的晚饭依旧是稀米汤,野菜馍馍,腌菜,清炒马齿笕,焯水后凉拌的灰灰草,清炒春菜,除了腌菜是一小盘,其余都是大盘。

春菜是自家种的,马齿觅和灰灰草都是山脚下挖的,虽然吃的清淡但每一盘都分量很足。

配着野菜馍馍和稀饭,倒也能填个肚圆。

这已经吃的算很好的了,还能有馍馍吃,太多家里吃的只是水煮野菜,甚至米汤都见不到几颗米。

“秀娘,你说那张家小子的话可信吗,难不成真给咱们减赋?”李壮山还是有点不太信。

自他出生就没听过哪一年给减赋的。

“不好说,反正也就几天的事,咱们等等看。”

一家子吃完饭,收拾好堂屋之后各做个的活计,常秀娘在厨房洗碗,李壮山和李槐树去后院清理猪圈去了,两个小的蹲在院子阴凉处不知道在嘀咕什么。

谁也没留心到李杨树悄悄藏了一个野菜馍馍。

这会天还不算太晚,勉强太阳还很亮,于是李杨树挎着小竹篮对着厨房高声道:“娘,我去山脚下转转,挖点野菜回来。”

“也别太晚,如今野菜已经很少了,挖不到多少就赶紧回来。”常秀娘在厨房边洗碗边说。

李杨树应了一声就出去了,掩上大门时心还在扑通扑通跳。

第一次做这种‘亏心事’。

他想到早上那个饿晕的小孩,很好看,有点于心不忍想接济一下。他也知道粮食紧张,所以这事做的他心惊胆战,生怕被父母发现了。

李杨树提着竹篮直奔山脚,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生怕被村里人看到。

若是被人看到,难免会被人在背后说闲话。

但他到了山脚下只看到了萧怀瑾说的树屋,没有看到人。

确实很简陋,只此一家,看来就是他家了,但是没有人在。

李杨树等了一会便不等了,他将野菜馍馍用树叶包起来放在那个简易灶台上就走了。

他不忍心见这么好看的人活活饿死,他们家还算宽松,他偷偷接济一下应该没事。

何况他爹刚还说了,朝廷要给他们减免一些赋税,以后肯定不会再比现在更难了。

萧怀瑾从山上回来刚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认出那是早上救他的那个哥儿李杨树。

不解他找他是何事,难道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吗?带着疑问的萧怀瑾挎着篮子走到自己家门口,打算放下篮子追过去问问。

刚走到门口就发现了简易灶台上的东西。

萧怀瑾蹲在地上打开绿叶,发现是一个野菜馍馍。

他抬头愕然地望着李杨树离开的方向。

两天后村里的人都开始在地里收割麦子了,这决定着下一年的口粮,就连拾遗穗这种事如今家家户户都在做,可见粮食之紧。

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哥儿,都在地里忙的腰没直起来过,家里的小孩也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地里给劳作的家人送水送食。

如此收了没日没夜收了整整两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