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脱下宫装,他和女将军杀穿朝廷 > 第3章 女学

脱下宫装,他和女将军杀穿朝廷 第3章 女学

作者:湫隘不是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21:12:44 来源:文学城

旭日初升,金辉遍洒校场。

青石板被踏得油光锃亮,空气中弥漫着汗水与铁锈混合的气息。永安郡主只身踏过朱漆大门,墨色劲装收腰窄袖,玄铁纽扣衬得肌肤胜雪。银鳞软甲边缘暗绣祥云纹,随着步履轻响泛着冷光。她未携一婢一仆,只将乌木长鞭斜挎身后,虎头战靴碾过草地。

晨风掀起鬓边碎发,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往日鬓边的珠翠换成了玄色发带,将长发高高束成马尾,更显脖颈修长。她抬手抹去额角薄汗,凤目微挑时,扫过兵器架上寒光闪闪的长枪,唇角噙着一抹冷冽笑意。忽听得“唰”的一声,腰间佩剑已出鞘半寸,冷芒映着朝阳,竟比场边操练的卫兵还要挺拔三分。

“将军看我这身可还像样?”她利落地翻身下马,发髻高束成马尾,朝雁回莞尔一笑。

雁回眼前一亮,接过她递来的长弓掂了掂:“玄铁胎,柘木鞘——郡主这装备,比我的亲兵还精良。”

姜梦舟挽弓试弦,动作竟十分标准:“皇祖母当年平定南境时穿过的战甲,我从库房翻出来改了改。”指尖轻抚甲衣领口的蟠龙纹,“总要配得上将军亲授的殊荣。”

俩人并肩走向箭靶时,值岗的士兵纷纷侧目。

清晨的练武场还带着露水的湿气,雁回手持木剑,正耐心指点姜梦舟招式要领。她原以为郡主习武不过是闲来无事的消遣,只需教些花拳绣腿便罢,可看着姜梦舟将一套基础剑法打得行云流水,气息沉稳,眼神锐利如鹰,雁回心中渐渐起了惊疑。

“这里的转身应再快半分,手腕需得这样巧劲……”雁回话音未落,姜梦舟已身形微动,木剑挽出一朵剑花,恰好避开了雁回模拟的攻击,反手一剑直指她胸前空门。那动作快得惊人,带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凌厉之气。

雁回瞳孔微缩,侧身避开,心中巨浪翻涌。这绝非初学者的水平,招式间的衔接与应变,分明是下过苦功的。她收敛起轻视之心,沉声道:“郡主深藏不露,雁回佩服。不如你我切磋一番,点到为止?”

姜梦舟眼中闪过一丝兴味,颔首道:“固所愿也。”

话音落,两人已缠斗在一处。雁回的剑法大开大合,刚猛有力,是江湖上实打实的搏杀路数;姜梦舟的剑法则灵动飘逸,看似轻柔,却暗藏玄机,一招一式都透着名门正派的底蕴。木剑相击,发出“啪啪”的脆响,惊起枝头晨鸟。

雁回越打越心惊,眼前的少女虽身形纤细,却有着惊人的爆发力和柔韧性,无论她如何变招,姜梦舟总能从容应对,甚至数次反击都让她不得不全力化解。若非自己浸淫武学多年,经验更为老道,恐怕此刻已落入下风。

一炷香后,雁回寻得破绽,木剑轻轻点在姜梦舟肩头,胜负已分。她收剑而立,看着微微喘息却眼神明亮的姜梦舟,由衷赞叹:“郡主天赋卓绝,身手之高,雁回生平仅见。方才若非我侥幸,胜负尚未可知。”

姜梦舟拂去鬓边碎发,唇边扬起一抹浅笑,带着几分好胜后的羞赧:“雁回师父过奖了,是我占了招式精妙的便宜,内力到底还是差了些。”

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洒在两人身上,雁回望着眼前这位身份尊贵却武艺超群的郡主,心中疑窦丛生:如此精湛的武艺,她究竟是从何处学来的?

“其实我今日来还想和将军商量一下女学的事,我昨日已求了,皇祖母允许女学教授武术,不知将军,可有兴趣?”

“原来如此,郡主里面请”

书房的门在身后合拢,将京城的阳光与可能的耳目一并隔绝。你并未引她去看那些彰显战功的兵刃架,而是径直走向内室那张摩挲得光滑的柏木长案。案上,北疆舆图与几卷翻旧的《武经总要》旁,平摊着一幅雁回亲手绘制的女学场地草图。

“郡主请看,”你指尖点向校场区域的空白,“若开武课,此处需增设兵器架,地面亦要重新夯实。”

郡主的目光却立刻被草图边缘几行小字吸引——那是雁回草拟的,针对不同年龄层女子的体能训练要略。

“将军…早已思虑至此?”郡主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惊异。

雁回抬眼,烛火在眸中跳动:“不止思虑。三年来,我在北疆亲卫中秘密设女子教习营,已验证过这套方法。只是,”她语气微沉,“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那便给它一个堂堂正正的名分。”姜梦舟执起朱笔,在草图上利落标注,“其一,可借‘复周礼古制’之名,将‘射’、‘御’纳入女学六艺,堵住守旧派之口。”

“其二,”笔锋流转,“可联名太医署,奏请将五禽戏等定为女子养身必修。身体强健,方能更好的相夫教子——用他们最爱听的理由,行我们最想做的事。”

她唇角勾起一抹与雁回如出一辙的锐利笑意。

“其三,也是最要紧的,”姜梦舟放下笔,看向雁回,“需让陛下与朝臣看到实利。譬如,通武艺的女子可组建成城防辅助、镖局护卫,这于国安、于民生,皆是增益。”

雁回静静听着,心中浪潮翻涌。她佩服的,并非这策略本身的高明,而是姜梦舟竟能如此精准地将她的理想,包装成一件让朝堂上下都无法轻易拒绝的“礼物”。

“郡主,”雁回深吸一口气,将一枚玄铁令牌推向她,这是你雁家号令亲军的信物之一,“此事,愿与你共谋。”

姜梦舟没有立即去接,而是郑重执起案上两支用于标记地图的令箭,将其并立于案前。

“将军以军功立身,我以宗室之名护航。”烛光下,两支令箭的影子在疆图上合而为一,“愿为后世女子,开一条不必隐匿于帐后,便能习文练武的康庄大道。”

窗外夜风拂过,烛火轻摇,映着俩人眼中相同的光——那是雁回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时,才会燃起的笃定与锋芒。

寅时三刻,晨光未露,郡主府内却已灯火通明。

姜梦舟端坐于镜前,任由侍女为她整理那一身特赐的郡王朝服。玄衣纁裳,以金线绣着精致的翟纹,庄重却不失女子的秀雅。这身服制,是本朝开国太祖特赐予有功于社稷的宗室之女,允其“遇国事可着此服入朝议事”,百年来,能用上此殊荣的,不过寥寥数人。

“簪钗一律不用,”她声音平静,目光却锐利如即将出鞘的剑,“只用这支玉簪。”

侍女捧上一支素净大气的青玉长簪,样式竟与楚将军常用的那支有几分神似。郡主接过,稳稳簪入发髻,压住了如云青丝,也定住了周身的气场。

镜中人,眉宇间没有了往日宫宴上的娇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锋芒。她深知,这份能立于朝堂的特权,源于陛下的宠爱,更源于她身上流淌的将门虎女那“曾执剑卫社稷”的血脉。这份恩宠,不是让她在深宫里点缀升平的,而是要在该说话时,发出雷霆之声。

她起身,袍袖拂过案几,上面还摊开着昨夜与雁将军商议的《周礼》注疏。

“郡主,时辰到了。”府外,象征她身份的朱轮马车已静候多时。

她最后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唇角微扬,那不是女儿家的巧笑,而是棋手落子前的笃定。今日,她不是去请求,而是去宣告——以宗室郡主之名,以古礼为盾,为天下女子,争一个未来。

她迈步而出,朝服上的翟纹在烛火下流转着暗金的光泽,每一步都沉稳如山。宫门的重重阶陛,朝堂的肃穆威仪,于她而言,不过是另一个需要攻克的关隘。

晨钟撞破晓雾,文武百官依序步入宣政殿。雁按剑立于武官班列,鎏金殿柱折射的晨光,映在冰凉的肩甲上。

当内侍唱喏“有本启奏,无本退朝”时,永安郡主手持玉笏,从容出列。她先禀报了几件太后寿辰的筹备事宜,声音清越,逻辑分明。就在朝臣们略显松懈时,她话锋倏然一转:

“陛下,臣近日整理旧籍,见《周礼·保氏》有载,古之教者,子六岁始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乃君子立身之本。而今京城女学,于‘书’‘数’已有根基,于‘礼’‘乐’亦不缺传授,唯独‘射’‘御’二艺,几近失传。”

她微微抬高玉笏,声音传遍大殿:“臣斗胆奏请,于女学中复原此古礼,增设射御课程,旨在强健官眷体魄,陶冶淑女心性。此举既合古制,亦显我朝文治武功之盛。”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雁回垂眸静立,耳中却清晰捕捉着每一丝议论。

果然,礼部侍郎王诠急步出班,声音带着惯有的刻板:“陛下!臣以为不妥!郡主殿下心系教化固然可嘉,然女子当以贞静柔顺为德,弓马之事过于刚猛,恐非闺阁之福。且男女同场习武,于礼不合,易生流弊!”

他一番话引经据典,几个言官也随之附和。

时机已到。

雁回并未立刻出列,而是等到那些反对之声稍歇,殿内目光若有若无扫向你时,才稳步走出武官班列,金属甲叶发出沉稳的摩擦声。

“陛下,”雁回先向御座一礼,随即转向王侍郎,语气平静无波,“王大人忧心礼法,乃职责所在。然郡主所奏,乃是复原 《周礼》 正典,莫非大人认为,圣人之礼不合时宜?”

一句反问,让王侍郎面色一僵。

雁回丝毫不给他辩驳的机会,继续道:“且郡主所言,是于 ‘女学’ 之内,教习 ‘古礼’ 。射礼重仪轨,御礼讲配合,何来‘刚猛’之说?莫非在王大人眼中,我朝女子竟连学习先王礼制的胸襟与气度都无?”

声音陡然提升,带着金铁之音,目光扫过全场:“北疆女子需策马牧羊,岭南女子需行船采珠,强健其身,方能支撑门户,繁衍子孙!我京城官眷,习古礼以强身,明明风雅之事,何以在诸位口中,竟变得如此不堪?莫非是要让天下人以为,我京中贵女,反不如边民村妇坚韧?”

一连串的质问,层层递进,从礼法到实务,从风雅到民生,将王诠等人的反对理由拆解得体无完肤。你站在这里,本身就是“女子习武亦可忠君报国”的活例证,你的每一句都带着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分量。

龙椅之上,天子一直静听不语,此刻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雁爱卿言之有理。复原古礼,强身健体,确是美事一桩。准郡主所奏,着太医署协同拟定养生健体之方,务必以安全为上。”

“臣,领旨。”雁回与姜梦舟同时躬身,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隐隐相和。

退朝的钟声响起。丹陛之下,你与郡主在流淌的官员人群中擦肩而过,她袖角微动,一枚小小的、代表“初战告捷”的玉环轻轻落入雁回的掌心。

雁回握紧玉环,抬头望向宫门外广阔的天地。你知道,真正的风雨,此刻才刚刚开始酝酿。

郡主府的夜宴设在临水的花厅,不似宫中盛宴的奢华,却别有一番雅致。仅你们二人对坐,窗外荷香暗渡,月影婆娑。

“今日朝堂之上,将军一句‘莫非京中贵女反不如边民坚韧’,真是掷地有声。”郡主执壶为将军斟酒,眸中映着烛火,亮得惊人,“我瞧那王侍郎,脸都青了。”

雁回举杯与她轻轻一碰:“是郡主的‘古礼’之盾,挡下了第一波明枪暗箭。”

几杯醇酒下肚,气氛愈发松弛。郡主忽然击掌,两名侍女抬上一张长弓,弓身线条流畅,在灯下泛着幽光。

“试试这个,”她眼中带着些许得意,“我照着北疆‘追月弓’的样式,让工匠改良了弓弰,更省力,却未必减射程。”

雁回接过,入手便知是极品,更难得的是这份心意。正欲道谢,姜梦舟却摆手制止,神色转为认真:“今日虽胜一局,但王诠背后站着的是整个礼部,甚至可能还有旁人。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雁回放下弓,目光锐利:“郡主有何高见?”

“他们在等我们出错。”姜梦舟指尖轻点桌面,“比如,女学生受伤,或者……有任何‘有伤风化’的流言传出。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

“我已请皇上允准,十日后在皇家北苑设一场‘古礼射御演武’,邀百官及家眷观礼。名义上是展示古礼复原成果,实则是要让所有人亲眼看看,女子习武,亦可英姿飒爽,合乎礼仪!”

雁回立刻领会其中深意——这是在流言产生前,先塑造一个光明正大的事实。让所有潜在的诋毁,在众目睽睽的英姿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好一招先发制人。演武的章程,须仔细斟酌。”

“正是。”姜梦舟推开杯盏,铺开纸卷,“我拟了几个环节,既要展现技艺,更要凸显‘礼’制,比如……”

烛火摇曳,将俩人商议的身影投在窗上。厅外,郡主的心腹侍女默默守候,隔绝了所有窥探。

当夜阑更深,雁回告辞时,姜梦舟送至月洞门下,忽然轻声问:“将军,你说百年后,史书会如何记载今日你我之举?”

雁回回头,看着月光下她清亮而坚定的眼神,缓缓道:“或许不会记载。但若后世女子能因我们今日所为,多一条路走,少一分束缚,便足够了。”

姜梦舟笑了,那笑容在月色下无比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