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图书馆的第三排 > 第55章 路口的星光

图书馆的第三排 第55章 路口的星光

作者:協生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19:40:35 来源:文学城

从美国交流归来后,沈亦舟在学术圈内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然而,随之而来的并非只有鲜花与掌声,还有现实的十字路口。

他那项颇受关注的量子信息处理模型,不仅吸引了学术界的目光,也引起了工业界的兴趣。

一封来自国内某顶尖科技公司“星瀚科技“研究院的邮件,静静地躺在沈亦舟的收件箱里。

邮件措辞诚恳,高度评价了他的研究成果,并附上了一份极具诱惑力的邀约:首席研究员职位,负责领导一个新成立的量子计算应用团队,薪酬待遇是他在高校做博士后的数倍,并且承诺提供充足的研发资源和产业化前景。

与此同时,他在S大的合作导师也找他进行了深入谈话,明确表示学校正在筹备申请一个国家级的量子科学重点实验室,以沈亦舟的资历和成果,极有可能在实验室成立后获得副研究员的正式教职,这是一条清晰且备受尊敬的学术道路。

一边是工业界高薪厚禄、能快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诱惑;

另一边是学术界相对清贫但自由纯粹、能继续探索基础科学前沿的坚守。

这是一个典型的,摆在许多顶尖理工科博士后面前的“理想与现实“的抉择。

沈亦舟惯常平静无波的内心,第一次泛起了持续而深沉的涟漪。

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将两份机会的详细资料(包括职责、前景、利弊分析)都整理了出来,甚至自己做了一个初步的SWOT(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 分析表格。

晚上,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沉浸于公式推导,而是将平板电脑推到林清颜面前,上面清晰地罗列着两条路径的客观信息。

“清颜,“他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一些,“我遇到了一个选择题。“

林清颜放下手中的书,接过平板,仔细地阅读起来。

她看得很快,但很认真。

空气一时间变得有些凝滞,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夜声。

读完后,她抬起头,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轻声问:“你自己的想法呢?更倾向哪一边?“

沈亦舟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这是他极少见的显露出困扰的动作。

“从理性分析来看,两条路各有优势。工业界的机会,薪酬和资源是显性优势,能更快看到研究成果落地,对个人财富积累和家庭未来的生活质量有直接提升。

学术界的道路,自由度更高,能更纯粹地追求科学前沿,符合我长久以来的志趣,但竞争激烈,前期收入有限,且存在不确定性。“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里带上了一丝罕见的迷茫:“我发现,纯粹的理性分析,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无法得出一个压倒性的最优解。

它们指向了不同的价值维度。“

林清颜静静地听着,她能感受到他平静外表下内心的波澜。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选择,这关乎他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久的人生走向与价值实现方式。

她没有用“无论你怎么选我都支持你“这样笼统的话来回应,而是选择了更深入的探讨。她将平板还给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看着他:“亦舟,我们来试试剥离外在条件,回归本心。问几个问题,好吗?“

沈亦舟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

“第一个问题,“林清颜的声音很柔和,却带着引导的力量,“如果完全不考虑薪酬、职位这些外部因素,单单想象一下五年后,你觉得在哪一种环境里工作,会让你每天早晨醒来时,感到更多的期待和内心的满足?“

沈亦舟沉默了片刻,眼神有些飘远,似乎在认真构建那个画面。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在实验室里,面对一个尚未解决的理论难题,虽然痛苦,但突破时的纯粹喜悦……似乎更吸引我。“他顿了顿,补充道,“工业界的项目导向性太强,可能容错率更低,更需要妥协。“

“第二个问题,“林清颜继续问道,“你对『成功』的定义,更偏向于做出颠覆性的理论发现,引领学科方向;还是打造出改变行业、影响亿万用户的具体产品?“

这一次,沈亦舟回答得很快,几乎没有犹豫:“理论发现。我享受的是探索未知本身带来的智力挑战,而非具体的应用场景。“

这是他投身物理学的初心。

“第三个问题,“林清颜的声音更轻了,却直指核心,“如果选择学术道路,意味着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过相对简朴的生活,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和不确定性。

这一点,你真的做好了心理准备,并且不会在未来某天,因为看到选择工业界的同辈拥有更优渥的物质生活而感到失衡吗?“

沈亦舟转过头,目光与她相接,变得异常清晰和坚定:“物质生活的阈值,我可以控制。探索未知带给我的精神满足,无法用金钱衡量。“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她,“我只是需要确认,这样的选择,对我们的未来……是否公平。“

这是他犹豫的真正核心之一。

他并非动摇于自己的志趣,而是开始将“我们“的未来,纳入了决策的关键变量。

林清颜听懂了他的未尽之言。

她伸出手,轻轻覆在他放在桌面的手背上,语气温和而笃定:“沈亦舟,你忘了吗?我们是并行的。

你的理想,从来不是你需要独自背负的负担,而是我们共同星图的一部分。

我选择读文学博士的时候,就知道这条路不会大富大贵。

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模板,而是各自领域里那点不灭的星光,和彼此扶持走过的旅程。

如果为了更高的薪酬,让你放弃点亮你自身星图的核心能量,那才是对我们未来最大的不公平。“

她的话,像一阵温煦的风,吹散了他心头最后的迷雾。

她理解并完全支持他对纯粹科学的追求,并且将之视为他们共同愿景的一部分。

这种精神上的同频与支持,远比任何物质条件都更为珍贵。

沈亦舟反手握住她的手,力道有些紧,仿佛要确认这份理解的实在。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微蹙的眉头终于彻底舒展,眼底恢复了往常的清明与冷静。

“我明白了。“他低声说,语气是做出重大决定后的释然与平静,“谢谢你,清颜。“

他不需要再多说什么。

这次深夜长谈,没有激烈的争论,没有情绪化的劝说,只有基于深刻理解与共同价值观的理性探讨与情感确认。

他们一起,在理想的星空与现实的土地之间,为他找到了那条最忠于内心的路。

当晚,林清颜在博客上写道:

**“

今夜,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长谈。

一边是触手可及的丰厚现实,一边是仰望星空的纯粹理想。

他用理性罗列数据,我试着用问题叩问本心。

当剥离所有外在光环,他眼底对未知探索的渴望依然炽热如初。

我告诉他,你的星光,便是我们共同的航标。

并行的意义,在于无论道路崎岖与否,我们都共享同一片精神天空,为彼此内心的火焰添薪加柴。“**

沈亦舟在日程本上,记录下了这个重要的决定节点:

**“

职业路径抉择点。

选项A:工业界高薪职位(星瀚科技)。

选项B:学术界教职道路(S大重点实验室)。

决策过程:与林清颜进行深度价值观对齐与本心探讨。

关键决策因素:内在驱动力(理论探索偏好)、长期满足感来源、对‘成功’的个人定义、伴侣价值观支持。

最终决策:选择B。理由:更符合核心志趣与长期精神满足,且与伴侣共同愿景高度契合。

后续行动:婉拒工业界邀约,专注准备重点实验室申请材料。

“**

在他的世界里,这不仅仅是一次职业选择,更是一次基于深度共享价值观的“战略路径确定“。

他选择了那条能让他内心星辰持续闪耀的道路,而他知道,这条路上,始终有另一颗星,与他并行,交相辉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