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校园里弥漫着一种混合著归心似箭与离愁别绪的奇特氛围。
拉杆箱轮子滚过地面的声音此起彼伏,室友们也陆续收拾行李离开。
林清颜的车票是第二天清早的,她将宿舍简单整理了一下,最后一次来到图书馆,与沈亦舟做离别前的小聚。
图书馆比平日空旷许多,少了埋首苦读的身影,多了几分静谧。
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带,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沉。
他们依旧坐在老位置,却都有些心不在焉。
空气中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名为“即将短暂分离”的氛围。
林清颜低头整理着回家要带的几本书,心里盘算着要给父母带什么特产,思绪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身旁沉默的人。
一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是他们确定关系后第一次分开,哪怕只是短短七日,也让她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不舍。
沈亦舟似乎也比平时更安静。
他没有打开电脑,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光秃的枝桠,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敲,节奏缓慢而规律,像是在计算着什么。
“东西都收拾好了?”他忽然转过头,低声问。
“嗯,差不多了。”林清颜点点头,“就带几件换洗衣服和几本书。”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问出口,“你一个人留在学校……没问题吧?食堂好像只开一个窗口了。”
“没问题。”沈亦舟的回答简洁肯定,“实验室有微波炉,可以自己准备一些。而且,”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安抚的意味,“一周很快。”
他总是这样,用最理性的方式陈述事实,来化解她的感性忧虑。
林清颜笑了笑,心里却因为他那句“很快”而泛起细微的酸涩。
原来,不舍的人,不止她一个。
两人又静静地坐了一会儿,享受着这离别前最后的共处时光。
图书馆的暖气开得很足,让人有些昏昏欲睡。
就在林清颜以为今天就会这样平静地结束时,沈亦舟忽然从随身的背包里,取出了一个小巧的、打磨光滑的原木色盒子。
盒子看起来很朴素,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木头本身的纹理,散发着淡淡的檀木清香。
他将盒子轻轻推到林清颜面前。
“这是?”林清颜有些惊讶地抬起头。
沈亦舟的眼神里似乎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紧张,但他语气依旧平稳:“给你的。路上看,或者回家再看,都可以。”
他的态度太过自然,以至于林清颜一时没有将这与“离别礼物”联系起来。
她以为或许是又一本书,或者一支好用的笔之类的学习用品。
她接过盒子,入手微沉,比想像中有分量。
她轻轻晃了晃,里面传来细碎的、纸张摩擦的沙沙声。
好奇心被彻底勾起。她看了看沈亦舟,他微微颔首,示意她打开。
林清颜深吸一口气,小心地掀开盒盖。
里面的景象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满满一盒子的便签纸。
不是空白的,而是写满了字的。
各种颜色、大小略有差异的便签纸被整理得异常齐整,密密麻麻地叠放在盒子里,像一座微缩的彩色森林。
最上面一张,是沈亦舟那标志性的、力透纸背的硬朗字迹,写着一行数字和一句话:
**“第1天至第187天。共187张。”**
187天?林清颜的心猛地一跳,一个模糊的猜测浮上心头,让她指尖都有些发颤。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几张,逐一看去——
【第3天。她看的是《呼兰河传》,眼角有点红。】(便签角落用铅笔极轻地画了一个书的轮廓)
【第17天。今天换了发绳,淡黄色,有小雏菊。】
【第45天。对着窗外发呆十分钟,可能在构思什么。】
【第68天。不小心打翻水杯,耳朵红了,收拾得很匆忙。】
【第102天。便签上画了朵云,线条很软。】(旁边附着她当初画的那朵云的简笔画)
【第135天。问我量子力学难不难,眼睛里有好奇的光。】
【第156天。收到研究生导师邮件,笑了整整一下午。】
【第187天。说南方的雪像心事。手指很凉。】
一张张,一页页,记录的全是她!
是她那些连自己都可能忽略的细微瞬间:看书时的情绪波动,衣饰的细小变化,不经意的小动作,甚至某一天随口说过的一句话……从他们初遇后的第三天开始,直到昨天雪中的对话,一天不落,整整一百八十七天。
这些便签,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热烈的情感抒发,只有最朴素、最客观的观察和记录,像一份份严谨的实验报告。
然而,正是这种极致的客观与细节,蕴含着一种惊心动魄的深情。
要有多么专注的凝视,多么持久的耐心,才能将另一个人的点滴日常,如此钜细靡遗地刻录下来?
林清颜的手抖得厉害,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视线迅速模糊。
她终于明白,那本《时间简史》里他对她便签的回应,并非偶然。
早在他们正式交谈之前,在她还以为自己只是个无人注意的“背景板”时,他就已经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她牢牢地安置在了他的观察视野里,他的时间轴上。
187天,对应的正是他记录她的天数。
原来,他比她以为的,更早、更久地,就看见了她。
“你……”她哽咽得说不出话,只能抬起泪眼模糊的双眼,望向身边这个看似清冷疏离,内心却蕴藏着如此深沉细腻情感的男生。
沈亦舟看着她汹涌而出的眼泪,似乎有些无措。
他递过一张纸巾,声音比平时更加低沉缓慢:“本来想等你回来再给。但觉得……或许这一周,它们可以陪你。”
他顿了顿,看着那一盒满满的便签,眼神变得无比柔和,轻声补充了一句,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告白:
“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你存在过的每一天,我都看见了。”
这句话,像最后一根轻柔的羽毛,彻底压垮了林清颜努力维持的平静。
她低下头,额头轻轻抵在冰凉的木质桌面上,任由温热的眼泪浸湿衣袖。
这一次的眼泪,不再是因为委屈或不安,而是因为被如此郑重、如此完整地接纳和珍视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感动。
她哭了很久,沈亦舟就一直在旁边安静地陪着,不说话,只是偶尔递上一张新的纸巾。
直到她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变成细小的抽噎。
她重新坐直身体,眼睛和鼻尖都红红的,却露出了一个带着泪花的、无比灿烂的笑容。
她将那个装满便签的木盒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谢谢你,”她的声音还带着哭过后的沙哑,却无比清晰坚定,“这是我收到过的……最重的礼物。”
是的,最重。
重过那本《时间简史》,重过世间任何有形之物。
因为这里面,装着他一百八十七天的凝望,装着她曾经以为无人知晓的、完整的自己。
离开图书馆时,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林清颜怀里紧紧抱着那个小木盒,觉得一周的分离似乎也不再那么难熬。
因为她知道,这187个瞬间,将构成最坚固的桥梁,连接分别的时光。
火车缓缓启动,家乡的风景在窗外倒退。
林清颜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随手抽出一张便签,看着上面记录的那个平凡瞬间,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温暖的弧度。
原来,最深情的浪漫,不是山盟海誓,而是有人愿意,将你的平凡日常,悉数收藏。
她在手机上给沈亦舟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第188天。我在回家的火车上,开始想你。”**
很快,收到了回覆,同样简洁:
**“嗯。第188天。记录:她开始想我。”**
林清颜看着屏幕,笑了。他们的时间轴,依然在同步向前,而每一个当下,都因为有了彼此的印证,而变得无比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