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同袍 > 第37章 双头莲(二)

同袍 第37章 双头莲(二)

作者:开开open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8:41:45 来源:文学城

未央宫外,仪仗隆重,近百位官员列次而坐,皇帝设宴招待赤狄,为民福祉,欲结长谊。

赤狄单于并非是大将军他们从前认识的乌珠单于,那个六十岁的老东西,而是年轻多了的须蒙单于。

在大启将赤狄打退后的八个月里,这位曾经的赤狄王子、老单于不受宠的小儿子,在舅父的协同下,起兵夺取了老单于的政权,发动了一场流血政变,将其他的王子及妻儿全部屠杀,逼迫老单于退位自尽。

随后,便向大启示好,派大臣赴都城觐见,上书称老单于没有远谋,新的赤狄政权愿以大启为中心,俯首称臣、以通旧好。

大将军、太子太傅这帮开国元老并不待见赤狄,不过新单于的态度确实让他们的气顺了不少。

太子早已换好礼服坐在副座,静静看着下方的群臣。如果真能永和不战,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这可能吗?

宴会在午时开始。被宣召入席时,所有人都很好奇这个心狠手辣、茹毛饮血的异族人是什么样子,虽然表现得不明显,但一个两个的,还是不时往宫门那边瞟。

已成为须蒙单于的图尔满带着十多位仆人踏上石阶,后方依次抬上的贡品浩浩荡荡、琳琅满目。他穿着代表赤狄皇室至高地位的服饰,恭恭敬敬跪下,却又自有一股志得意满、自鸣得意之气,陈启看那神情觉得熟悉,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东西都上齐后,皇帝没有叫他起来,他便继续跪在殿外的地面上。

场面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秋风呼号,华盖翻出哗哗的声响。

终于,皇帝抬了抬眼皮:“赐座。”

虽然赤狄是来求和的,但大启并不想表现得太过于和蔼,必须立下马威,防止赤狄人再有异心,误认为自己有与大启对抗的本事。

朝中的主和派文臣开始为场面兜圆,一面说着什么两国永交好乃万民之福,一面拍皇帝的马屁。

那须蒙单于也十分能屈能伸八面玲珑,说了很多恭敬的话,又是愿为启臣又是进贡奉税,极力否认从前的侵扰政策,衷心感谢皇帝的恩德。一席过半,他仿佛已成完全的大启臣子,忠心耿耿,众臣中,即便是心有不满的人,暗讽过一两次无礼、野蛮也不便再说什么了。

皇帝话并不多,主和派圆场时他喝杯酒,朝臣出言讥讽时他捻捻扳指。须蒙单于见状,一时难以揣测圣心。

他起身道:“素来听闻中原妙人颇多,臣虽已过而立,却只有妾,若能和大启结秦晋之好,相信两国百姓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关系也会更加和睦。”

话音落下,不少官员心下咯噔。和亲?宫中没有公主,必定从世家贵族中娶。他们都是有女儿的,不知道会不会被下嫁赤狄?再思索片刻,又觉得,如今国力对比,大启不一定需要下嫁高官之女,且虽说那边荒凉,但若能为大启谋取更大的利益,也不失为一件功劳。

果然,皇帝只说:“此事宜从长计议。”

须蒙单于并无不快,依旧毕恭毕敬地行了礼。但他没有坐下,继续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北方的女子有骁勇善战之态,亦有惊鸿游龙之姿,实在是美艳动人,臣斗胆为诸位引荐几名,让她们献上一番表演,聊以为报。”

太子闻言看了身边的小路子一眼,小路子过来跪下低声说道:“回殿下,已报章程中,十名赤狄女子,懂些骑射,不是高手。”

很快,十个盛装打扮的女子便随着丝竹声上来了,步伐摇曳生姿,一个个穿着配青绿腰带的粉色长裙,裙摆飘转像盛夏的荷花。

这舞是完全的中原风格,可见须蒙单于是特地让她们去学的。不知是不是因为练过骑射,这些女子的脚步比一般舞女更稳,能够连转数十圈而步子不乱。

人群中央的那位舞女跳得最好,她肤白胜雪,眉心缀着朱砂画的花纹,抬头低眉、一颦一笑,都有惊心动魄的美。舞罢,那女子额上微微冒汗,滴滴香汗反射日光,白中透红的脸颊如水蜜桃一般诱人。

须蒙单于行了中原礼,规矩地介绍道,这是臣的表妹依娜,一直非常敬仰陛下,此次长途跋涉而来,正是……

席左上座的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臣一直没作声,这会儿却立刻大声夸道:“跳得好!”生生打断了须蒙单于的话,于是众臣纷纷鼓起掌来。

掌声停下后,须蒙单于再想说些什么,皇帝却抬手摆了摆:“赏。”便有人领着几位舞女离开,不许逗留。

皇帝身边的皇后一语不发,平静地看着刚才的一切。

众臣中有忍不住交头接耳、对视的:“这事儿是……真不了解咱们大启啊,皇上不纳后妃,此乃箬江之誓!”

所谓的箬江之誓,是当年与张太后最后一战前,在箬江边扎营,还未称帝的陈策向结发之妻韦信芳立下的誓言。

韦皇后那时是陈家军的前锋将领,腹中还有三个月的孩儿,被俘后敌军以她为人质相要挟——要么退兵功败垂成,要么弃发妻功臣不顾,陈策一时为难。可两天后韦信芳跛着一只脚拼死爬回军营,手中还紧握着敌军的布防图和间谍名册,站岗的士兵激动得大叫,陈策匆匆出来,只见营前的她面容苍白、伤痕累累。陈策当即失声痛哭,在军营上万将士前向她跪下,起誓:若来日称帝,当立韦氏为后,六宫虚设,别无他主。

皇帝立誓下诏,一言九鼎,他遵守了誓言,此誓的来龙去脉更是一段美谈,是当年千钧一发之时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坊间流传甚广,说有此国母,是上天之福,因此皇后的威望很高,民间还有为皇后做小像、立祠的。

也是因为这样,即便长久以来,皇宫里只有陈启一个皇子,也没有人劝国君选纳后妃。太后不必说,她终日在长乐宫,不与人交谈,也不管后宫前朝之事;后宫子嗣,按理来说不完全算家事,所有大臣都需关心,然而皇后既是糟糠之妻,又有从龙之功,是领军之将,有地位的武将敬重她,文官则重礼义名声。

堂堂一国之君,后宫仅有一人,充分表明皇后地位。

说回须蒙单于,他实则听过此誓言,但他并不相信,非要试试。如今一计不通,已在预料之内,从长计议便是。他从容坐下,请乐师继续演奏。

乐声辅刚奏响,殿外却传来不速之客的声音。

“我来晚了啊。”

是尚吉,语气中带着一丝嘲弄。

登时,众人一同回头向外望去——尚家千金许久不曾露面,父亲下葬、封侯时都未出现,如今突然现身,所有人都忍不住揣测她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耳边是议论纷纷,眼前是齐刷刷转过来的脸。诧异的,惊喜的,不屑的,愤恨的,各种不同情绪的目光洗礼下,着麻衫白裙、发髻两侧别着小小的白菊花的尚吉巍然不动。对一些人来说,她好像比主座上的那位更让人心惊。

尚吉一眼就看到了次座上的图尔满。

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呈现出一种健康的粗糙感,显露着大自然训练出的野性。他头顶带着野兽皮毛做的帽子,眉眼未被厚重帽子的阴影覆盖,反而跃动着凶光、不怒自威,图尔满虽然才不到三十岁,但从深深的法令纹可看出,他平日里显然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尚吉一身素衣,与热闹喜庆的宴席格格不入。抬起头看见她那一刻,所有人都静了下来,没来得及停下的琴声,最后一个音节划得很尖锐,在已经安静的殿堂里显得尤其滑稽。

万籁俱寂时,她终于踏过门槛进来。她死死盯着那个身穿异服的深肤色男子,脚步却没停下。

图尔满与她眼神对峙之时,心下却慌了。

那年轻、充满野心和激情、自大无畏的外族首领,从来都直视敌军和猛兽双眼、未曾感到丝毫怯意的图尔满,此刻却心虚地避开了视线。

尚吉把眼神收回,站着对皇帝行了个礼。

“臣来晚了,不知宴会这么早就开始了。”

皇帝点点头:“你回来就好,快坐吧。”

尚吉并无坐下的意思,僵持一会儿,图尔满忍不住站起来,举起酒杯:“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阳君?久闻盛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过去诚有过不快之事,望南阳君大人有大量,杯酒解心结,我们同为大启未来之繁盛出力,祝福大启年年岁岁风调雨顺、百姓安宁。”图尔满将要饮下那杯酒,尚吉叫住了他。

“慢——我正服丧,我喝不下,想来你是不懂的。不过我本就来迟了,不想又这样吸引目光。既然来得不是时候,我也不久留了,诸位请便。”

穿着那身打扮,才来又走,仿佛只是来示威的,好大的胆子。但皇帝只沉默着点头让她离去。

不管怎样,她的目的算是达到了,这顿饭的后半场,众人各怀心事,不再和和乐乐。

陈启回想起方才头戴白花的女孩儿消失在宫门外的身影。

尚榆从前每旬来给他上课,从不拖堂,向来准点下课,急着回家陪家人吃饭。他待丞相十分尊敬,每每在院内目送对方。

而今尚吉的背影,令他想起下课后尚榆离开的背影。

那晚尚吉的话,如刻章的刀,一刀一刀刻在他心头——“我们尚家,对你们陈氏皇族还不够忠心吗?”

如果有一天,她为忠诚付出生命的代价,他又该如何回想从前这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