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走到什么时候才能确定正确还是错误?
就是当你决心走另一条路的时候,
慷歌最近不太联系好友。每天改错让她有了一种进步的感觉。
如果不能一开始就完美,那么每天改正错误,也是好的。也有一种前进的意味,比原地焦虑又什么都不做好多了。
从六月开始,她学会了骑电动车,从加样一点一点学到今天也能带别人做实验。
纯粹的快乐是有一些,前途的担忧和金钱的压力还是依然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也不算稀罕。
只是她突然意识到,从前逃避的那些日子,其实是一种浪费。
在游泳的时候,她会害怕进水,可是实际上只要你开始游,你就不会溺水,也不会冷,
好多东西,就是只要你开始做,你就会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人和人之间,往往就是比谁狠得下心,谁豁得出去,人人都是只看结果的,这样说的好处是,倘若你一路光鲜亮丽,或者你一路泥泞,到达终点都是一样。
慷歌每天在实验室里,总是想:“读博士,在这样的环境里花费五年,真的划算吗?”
纵然美国的实验室条件优越,纵然学位人人羡慕,可是短短的人生就要这样卖时间换生存,不是很可惜吗?
想完慷歌又忍不住嘲笑自己:“活下去才能谈理想,先活下去。”
慷歌从小最害怕面对的一类人--拿着玩具鼓掌吸引顾客的平价服装导购员。
很让人无法理解吧?
凶恶的人,慷歌却并不感到可怕,自己烂命一条,只管斗,斗赢了庆祝,斗输了等死。
可是每次看到那些导购员,慷歌却总要扭过头去。
每一天都在等待别人的到来,烦躁地,麻木地,沉默地挥舞着那些五颜六色的手掌,发出单调的,灰色的声响。
漂移的眼神,倾斜的站姿,看着人群,却不能在人群中停留。
慷歌每看一次,心里就会绞痛一次。可能这也是她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工作狂,会不断挑战难度的原因。
一停下来,那些无奈的画面就会不断在她脑子里闪现。不断地恫吓她,让她不敢止步不前。
还有那个水果店老板,在自己店门口走方格的老板,总让慷歌想起里尔克诗里边提到的,关在笼子里的那只豹子。
绝望地兜圈,没有了自由的生命,长寿像是一种酷刑。
慷歌从前就喜欢里尔克,甚至感觉很多时候能共情他,这是有些自以为是的吧。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工作,人应当工作。”
可是里尔克,苦闷的青年人的好友。你的结局并非善终,以你为导师,实在让人担心精神上的强度过大。
慷歌打开她的思路,人拥有技能,不代表人要被技能所累。一个特级厨师自然做主厨是信手拈来,但是谁有能说他不可以搞雕塑呢?也许他也可以直播教人家炒菜?教人家怎么挑选材料,开一家配好原料的菜谱超市呢?
就像慷歌,虽然学了临床,做了生物,但不意味着她不可以开公司,开工厂,做慈善呐。积累财富,积累经验,然后触类旁通的案例不是很多的吗?
原来她一直都在限制自己,一直都在给自己条条款款,却不肯鼓励自己大步向前。
去闯,别逃,都要摔跤的地方,谁先开始摔,谁就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