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 第99章 参观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第99章 参观

作者:糖炒栗子不放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28 来源:文学城

“叫水利!果真是个不学无术的小贼。”

张玉花眼中满是不屑,气得何金堂面色铁青,惊得罗氏兄弟和宁朝柱目瞪口呆。

他们不知何金堂是真的贼娃,还是张玉花单纯在骂人。

“我是小贼,你不也是小土匪?你我半斤八两,都上不了台面。”何金堂回敬张玉花。

张玉花恼怒,想骂回去,却听萧游咳嗽一声,“好了,你们再上不了台面,也比我这个优伶强。客人还在,莫忘了正事。”

何金堂与张玉花气哼哼地对瞪一眼,都偏过头去不看彼此,也都不再说话,让宁朝柱和罗氏兄弟十分尴尬。

萧游只得向三人告罪。

身在“敌营”,宁朝柱和罗氏兄弟不好说什么,只装作不知方才何金堂三人说了什么。

但到底有些不同,连罗英的态度也不如方才热情,不知是何张二人的争吵影响了氛围,还是何张萧三人的身份让他们不适。

“我虽来谱口冲不到两月,却也知道水利。”萧游语气温和地讲解道,“说到水利,便不得不说这田土的亩产。

“刘社长和杨社长曾多次说过,一亩田想要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无非做好五件事。

“一是种子。找出高产高质量的稻种,作为父种、母种,以此培育出更优秀的稻种,再从中选出最好的作为新的父种、母种。

“这么一代代选育下去,便能得到亩产三石、四石甚至十石的良种。

“二是肥。正如人要吃饭,稻苗也需吃足‘东西’才能长好。之所以施粪肥的稻苗长势更好,便是粪里有稻苗需要的东西。

“我们慢慢实验尝试,最后总能找到比粪还能肥田的东西,那自然能提高亩产。

“三是除虫除草。如今我们只能靠人力除虫除草,若能找到可以杀死虫草却不会杀死稻苗的东西,便能大大节省人力,还能让稻苗长得更好。

“四是光热,就是阳光。南方温暖,热的时间长,稻苗一年能长两季甚至三季,自然亩产比北方高。

“五是水。稻谷生长要大量的水,尤其是两季稻更是要水,但水不是到处都有,也不会始终保持在你想要的水量。

“是以需要沟渠把水引去缺水的地方,需要水塘在水多的时候存水、水少的时候放水。

“以上五件事,前三件事都需耗费功夫去找、去试,第四件事只能靠老天爷,唯有第五件事是我们现下便能做的。

“是以大同社对水利十分重视,去年出钱出力在谱口冲、祖家冲、罗塘等地兴建沟渠、堤坝及水塘,今年派了许多人在温和、尚贤等地考察,预备冬天时继续兴建水利。”

萧游说的清楚,宁朝柱本就是农家子,罗氏耕读传家,罗氏兄弟从书里、从长辈口中,都能了解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进而也能明白兴建水利的重要性。

他们原以为大同社凭工商起家,不会多在意农桑,没想到并非如此。

且不谈大同社想靠试验便找到良种、良肥,还有异想天开的除虫除草的东西是否现实,光是这份心便让他们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宁朝柱并没有去深思那点不对劲。

他更多地在想,选育良种究竟要如何选育?寻找比粪肥更好的肥料是字面意思还是改进粪肥?

若是笼统地说一说,那谁都会。

罗氏兄弟却默契地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自己察觉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

他们继续向前走,何金堂逐渐恢复了原本的神采,竟毫不忌讳地讲起自己当小偷的经历。

说着说着,他又讲起自己和萧游来谱口冲的曲折故事,还介绍起了忍冬学堂的生活。

话里话外,都满溢着对现下生活的喜欢。

大同社救助流民孤儿的事情他们有所耳闻,但亲历者当面说出来,到底让他们颇有感触。

“大同社这般心善,为何要坏了规矩,与官绅作对?”罗英脱口而去,一说出口便觉不妥,但覆水难收。

张玉花不满地瞥他一眼,“甚么叫坏了规矩?甚么叫与官绅作对?官绅有他的规矩,大同社和贫苦百姓也有自己的规矩!

“凭甚么我们要守官绅的规矩,官绅却不守我们的规矩?”

宁朝柱和罗氏兄弟听得有些糊涂,何金堂第一次摆出严肃的神情说道,“三位,莫管官绅的规矩,还是百姓的规矩,让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规矩。

“乡绅大户规矩再大,能大过皇帝?那皇帝暴虐无道,也会被人推翻,凭甚乡绅大户盘剥压迫我们,我们便不能反抗?”

罗从义冷着脸道,“强词夺理。可曾有乡绅大户逼着尔等租佃他们的田?分明是尔等不安……”

“莫说这般不愉快的事。”罗英及时打断罗从义的话,满脸堆笑地说道,“那便是义江堂罢?真大,两位社长真是善人。”

虽有罗英缓和气氛,但罗从义的话还是让气氛降至冰点,哪怕何金堂回罗英的话,也是有一搭没一搭。

但毕竟都是些孩子,去看了巨大的轮窑,以及山坡上铺满一层层晒砖坪的砖坯、砖块,他们不禁兴奋起来,全忘了之前的不愉快。

何金堂又自作主张,带他们去罗塘看新城。

巨大而忙碌的工地,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檀江沿岸的水泥堤坝,还有迥异于此时代建筑风格的红砖楼房,都让他们记忆深刻。

少年们折返谱口冲,路上兴奋地讨论着方才的所见所闻,以至于走过义江农庄,他们被一阵欢呼声拉回现实时,皆惊诧不已。

他们加快脚步,才发现原来是许多庄户、雇工簇拥着一支骑大马戴红花,最前头还高举着一面红色旗帜的红衣队伍往唐家大屋去。

中乡来的三人面面相觑,他们只知道新郎官或者新科状元才会骑大马戴红花游街,大同社显然不会有状元,那……这么多新郎官也不可能啊!

宁朝柱看向大同社三人,只见何金堂和张玉花一脸喜悦,萧游更是看呆了,眼里闪着光。

没等宁朝柱发问,何金堂先说话了,“保家队又打了胜仗!”

中乡三人这才知道,原来大同社打了胜仗后有骑马戴红花游街的“传统”。

这让三人不免鄙夷起大同社的僭越和粗鄙。

与此同时,他们又想到一个问题——打胜仗?大同社又与谁打仗了?是土匪,还是……官兵?

他们悚然一惊,眼里不可抑制地显出不安。

何金堂去打听消息,原来是大同社去四峰山剿了一个多月的匪,扑灭了金沙寨等大小山寨数个。

他们这才放下心来。

“保家队打了胜仗,刘麻……刘理事说,戏团这月在各乡会多唱一轮戏。”何金堂兴致冲冲地说道,“你们也是走运,本来得下旬才有戏看。”

中乡三人却兴致缺缺。他们年少,坐不住,还没到喜欢看戏的年纪。

以往期盼看戏,只是因为人多热闹,他们有伴,能玩得尽兴。

可他们在谱口冲又没有什么朋友。

然而,他们却没想到大同社的“戏”这般不同和有趣。

不再是画了花脸的人在那唱着他们听不太懂的词句,而是一个个冲突不断的勾人故事。

演员说白话,情感充沛,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让人大笑,又让人哭泣。

有一出讲述男女之情的所谓的话剧让宁朝柱一直回味。

不但是他看入了迷,便是一直在低声说“不合礼法”、“不成体统”、“悖逆伦常?”的罗从义,也目不转睛。

那出戏的主角是被逼得落草为寇的男子和被掳掠为压寨夫人的女子。

戏的前半部讲两人爱情萌发,男子在忠与不忠之间徘徊,女子在生与死之间犹豫。

后半部则引入大同社,大同社让男子看到土匪对乡民的荼毒,彻底醒悟,帮助大同社剿灭土匪,大同社建立了林场。

但男子和女子没有留下,回了家乡成婚,不想宗族因女子没了贞洁明里暗里让她自尽。

此时官府又来刻剥乡民,两人走投无路,只能投奔大同社。

大同社不但帮助他们对抗宗族官府,让有情人成眷属,还解救了其他被压迫的族人,让贫苦族人翻了身。

他一直回味的,不是男女主之间的深挚爱情,而是看戏时愈发强烈的不安。

不安不是因为话剧在鼓吹女子无需守节。

他贫户出生,知道底层男人有许多是娶不到婆娘的。于他们而言,能生养孩子便行,什么贞洁都不重要。

除非碰上什么人或势力,以失贞之事向他们诘难,他们承受不住流言蜚语乃至利益损失,才会成为逼着失贞妻子去死的帮凶。

不安在于宗族和官府在戏中扮演的明显的负面角色。

主角多次说的“土匪害人,官府也害人”、“土匪用刀杀人,官府用法吃人”便是这出戏的核心。

造反?

大同社无疑是要造反了。

但是,他觉得,大同社所谋求的,或许不止于造反。

大同社连宗族都在反对。他们自然不是在反对血缘关系,而是在反对宗族背后的纲常人伦。

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猜错,但他止不住地去想——宗族是不是如同戏中所说的那样,早就成了供族老们压迫底层族人的工具?

此外,没了宗族,底层的族人便能活得更好吗?

他默然沉思着。

此时已是黄昏,人们成群结队回家,小孩在前奔跑嬉闹,大人们在后面或拉家常,或讨论方才的故事。

他一时间有些恍然。

绚烂的夕阳之下,一张张如春花般绽放的笑脸,洋溢着他许久未见——不,应是从未见过的自在和满足。

他又看向何金堂三人,那一张张红润健康的脸庞,让人想不到他们曾是盗贼、土匪和优伶。

何金堂的一句话突然在他脑海里响起——

“让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规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