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 第189章 勇将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第189章 勇将

作者:糖炒栗子不放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5:16 来源:文学城

望远镜里,零陵城上一个披着道袍的中年男人挥着剑,踩着一套有规律的步法,走遍了整堵北城墙。

刘今钰看得饶有兴致,想了一阵,放下望远镜,挥手将郑子谦招至面前,“郑子谦,城墙上那个巫师心理素质不错,入城后要是没死,带他来见我。”

郑子谦应下,刘今钰便下令攻城。

地面上没良心炮、从衡阳调来的中小火炮一起发威,蒋师皋慌忙逃下城墙,临走前不忘大声喊话:

“诸位军爷莫要怕,社贼妖女有了身孕还敢进军营,必定伤了军中杀气,此战我军必胜!”

声音被炮火掩盖下去,也不知有几人听见。他自然也不在乎是否有人听见,下了城墙便着急赶回唐公庙,不想被零陵知县龙登俊紧紧抓住手。

“蒋师公,且慢!社贼在地下挖地道埋火药,也不知用了甚么手段能炸塌城墙,劳累你老人家再做做法!”

炮火声中,龙登俊的说话声显得有些零碎,蒋师皋假笑几声,眼珠子转来转去,脑袋里浮现出好几个脱身的借口。

“龙大令,且让蒋师公回去备齐施法的物件。何况城上城下将士们都在浴血奋战,此时施法,反倒影响将士守城。”

蒋师皋出口前便有人替他解围,他惊诧看去,竟是此前屡番刁难他的士子陈三绩。

龙登俊一脸苦笑,到底松开了手,蒋师皋虽然心中不解,但嘴上却立即顺应着陈三绩的话往下说,“正是!龙大令,且等小的备齐法器!”

也不等龙登俊回话,他拱了拱手便告辞了。

与陈三绩擦身而过时,他听见这人轻飘飘的一句话,“回去便躲起来,安全了再出来。”

他身形一滞,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回头一看,陈三绩与龙登俊在小声说着什么,两人脸色甚是难看,忽地脚下一震,他心头随即猛地一跳。

他不敢再留,立即往南边快步走去。

身后的动静越来越大,石板路上细小的石头不停地跃起,他的心脏愈来愈快,喘息声也愈来愈重。

一阵轰隆巨响,冷清的街面仿佛挤满了人,在他四周叫啊喊啊,隐隐约约有宝刀出鞘的声音,寒芒追着他的后背。

他面色煞白,迈开腿奔跑起来,不敢回头,也不敢停歇,最后冲进唐公庙时几乎瘫软在地。

“快!快躲进地窖里!”

蒋师皋才喘了几口气,便强撑着身体手脚并用地走到神像后面,搬开地窖井盖,跳了下去。

外面的爆炸声、嚎叫声越来越清晰,他爹不敢耽搁,抱起熟睡的孙子蒋应黉走了过去,将之递给蒋师皋才慢慢下到地窖里。

蒋师皋将井盖合上,神色一松,整个身子便软了,靠在土壁上往下滑。

他爹接过蒋应黉,轻轻放到稻草堆上,才有些害怕地说道,“社贼打进来了?”

“社贼那妖女亲自来了!”蒋师皋有气无力地回道,“定是衡阳失陷,那妖女才会到零陵来。妖女定然不是一个人来的……”

他缓了缓,才继续说道,“零陵被围这么久,老子也算看明白了。不是社贼打不下零陵,是社贼不让乡勇来攻城!否则,那次城墙塌了,官兵便守不住!”

他爹道,“这么说来,社贼倒是好人了,那我们躲起来做甚么?这地窖没挖多久,小得很,应黉醒了定会哭。”

“老不死的,你这岁数活到狗身上了么?”蒋师皋骂道,“社贼妖女或许是好人,他手下便全是好人了?

“有些小兵,比头目还坏!抢钱也就罢了,还有以杀人为乐的!何况,哪怕社贼都是好人,零陵城里只有社贼么?

“兵匪兵匪,现下是兵,等城破了,便是匪!还有留在城中的百姓,要么是有产业在舍不得,要么是不敢出城怕社贼清算的恶霸!

“老不死的,你说,这城要是破了,他们会做甚么?”

“你个没大没小的杀才!我好歹是你爷!”他爹气愤不已,但也习惯了,骂了几句便闭嘴不说话了。

蒋师皋累得很,见他爹不说话了,他也懒得多嘴。

地窖挖得不深,又闷又热,还有股难闻的土腥味,蒋应黉一醒,便啼哭不止。

蒋师皋父子手忙脚乱地哄着,地窖外面此时也闹了起来。

好几拨人进了唐公庙,吓得蒋师皋紧紧捂住蒋应黉的嘴巴,所幸城中四处混乱不堪,倒也没人发现唐公庙的异响。

渗进地窖的光线愈发稀薄,头顶逐渐安静,喧哗声更多从街上远远传来,蒋师皋总算松了口气。

蒋应黉哭累了,早就睡着了,蒋师皋骂了好几声“野种”,方才将心中的恐惧发泄了些出去。

他凭着记忆从稻草堆下掏出两张饼,一张塞给他爹,“老不死的,快吃……”

话音未落,头顶“咚”得一声响,落下许多尘土,突然射进一道光亮,叫蒋师皋眼睛一阵灼痛。

一道略有些尖细,好似女子嗓音的声音响起,“蒋师皋?可算找见你了!”

……

夕阳之下,潇水之畔,二三十骑再次集结,与人人带伤的四五十步兵,朝着逐步逼来的大同社甲兵队伍冲击过去。

甲兵后面,燧发铳手已从紧凑队型散开,各自自由射击。

眨眼功夫,竟将骑兵射杀近半。

与此同时,持刀矛的轻步兵与甲兵相撞,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

站在潇水百家渡的陈三绩心中一片悲凉。

史启元、官成等官吏已乘着杨泗会的船溯江撤往道州,他留在此处,是希望护着他们逃出城又为他们断后的沈至绪能摆脱敌人追击,与他们一起撤走。

但如今看来,已无可能。

他抓住沈至绪十岁女儿沈云英的手臂,往杨泗会留在此处的最后一艘小船逃去。

然而这十岁的女孩竟然气力颇大,他一时没拉动。

杨泗会的船夫也急了,“陈相公,再不走,便走不脱了!”

沈云英甩开陈三绩的手,语气坚决地说道,“陈先生,你快走罢!”

“云英小姐,沈将军将你托付给余,余岂能……”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欢呼,陈三绩眸子一颤,视野里突然涌进众多敌军,一众甲兵、铳手簇拥着一个女子即将加入战场。

“那就是贼社的妖女!”

沈云英话语间满是愤恨,但陈三绩却似乎还听出了一丝亢奋。

他诧异地看着沈云英,其目光如炬,不见一点恐惧。

他似乎有些明白沈至绪为何敢将沈云英带在身边了。

“诛杀贼首!”

沈至绪的一声咆哮,将陈三绩的目光又拉了回去。

只见这位大明永道守备,领着残存的十来骑,像是发了疯一般冲入甲兵阵中,双手铜鞭挥舞,与铁甲相撞,丁零当啷,震耳欲聋。

甲兵一时失措,竟真让他与几骑杀了出去,直直奔向那妖女所在。

“弟兄们,诛杀贼首,正在此时!”

敌军一阵哗然,陈三绩紧张地握紧拳头。

他虽然知道不可能,但他竟也期盼起奇迹,希望老天庇护,让沈至绪冲入阵中,将刘今钰枭首。

“爹……”

沈云英洒下几滴泪,一把抓住岸边一马的缰绳。

她左脚踩上马镫,右手抓住马鞍尾部,右脚轻点地面,右手同时用力,身子在空中一转,右脚往下一探,便踩上右边马镫。

“驾!”

马儿一声嘶鸣,四腿迈开,向着战场冲刺过去。

陈三绩顿时呆住,惊骇的目光缀在沈云英背后——

他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十岁的女孩竟然会骑马,而且十分娴熟。

“爹,云英助……”

女孩悲恸的声音刚刚响起,不远处一阵噼里啪啦,马儿哀鸣,人却连最后一声声响都被鲜血堵塞在嗓子里。

铜鞭重重落下。

“爹!”

女孩凄厉的呼喊在江山间回荡,茫茫天地间,仿佛只她这一骑在动,向着密密麻麻如同厚重城墙的敌人冲撞过去。

陈三绩身子微颤,杨泗会的船夫跳下岸,将他生生拖上船。

他站稳身子,急切地寻找着沈云英的身影,那单薄的一骑仍在加速。

火光一闪,坐骑倒下,女孩被甩出老远。

红的、黑的一拥而上,将女孩最后一点痕迹消磨了干净。

陈三绩瘫坐在地上,紧紧抓住船舷,两行泪潸然落下,双眼通红。

“连一个十岁妹坨都不如,都不如呐!”

船夫却扔来一只船浆,“陈相公,有力气不如多划几下浆,社贼的船队厉害得很。要是追上了,你我只能跳船逃命。”

陈三绩讪笑一阵,拿起船桨划开江面,船桨被水流推着往后,他只能使尽力气去握桨柄,手臂没多久便酸了,船的速度却没快上几分。

船夫教他如何调整坐姿和发力技巧,才算摸到门道,船速提升了些许。

岸上的喧哗渐渐远了,两岸青山隆起,陈三绩心绪平静了些,向船夫致谢道,“多谢船家冒险等余。”

那船夫却呵呵笑道,“陈相公,我们也是为自己,杨泗会在衡阳好好做着生意,却被贼社诬陷杀人抢劫,抓了我会不少人,没收了不少船。

“奈何贼社厉害,我会只能盼着官府的老爷,还有陈相公你们将社贼赶出去,让我们这些靠船过活的良民有口饭吃。”

陈三绩低着头划着浆,心中一阵恶心。

车船店牙脚,无罪也该杀。

杨泗会里不乏贫苦人,可这等贫苦人害起人也是不眨眼的主。

官府与士绅,已沦落到要与这等人合作,当真可叹可笑可悲。

他没了说话的兴致,船夫却絮絮叨叨起来,说着自己的难处,明里暗里希望陈三绩记着这份人情。

陈三绩自然应下。

且不说自家性命握在这船夫手中,光是救下他一命,哪怕船夫别有目的,也足够让他铭记于心。

社贼船队不知是在衡阳没调来,还是有别的任务,竟没派来一艘船抓捕他们。

两百余里水路,他与船家没有遇到一点阻碍地到了道州。

道州城中人心惶惶,有人说要调来宁远、江华等卫所兵与白鸡等营官兵、杀手死守道州,有人说要退往宁远,请郴州官兵救援。

尤其是社贼遣兵占据州北宜阳乡的木壘至江村一带后,退往宁远的说法甚嚣尘上。

陈三绩几次去劝史启元,却不想社贼入境后便不再深入,只在木壘、江村一带修建堡寨。

陈三绩疑惑不解——

道州官兵毫无斗志,社贼为何不取?

他不信社贼不敢取道州。

所以,社贼有阴谋?

①沈云英,萧山人,小字官弟。其父沈至绪,崇祯四年武进士,后官永道守备。沈至绪伏击义军时,因上湖南道分守道蔡官治不援,寡不敌众,力战死。沈云英闻讯,率骑兵冲入贼营,夺回父尸,此后领兵防守道州城,在乱平后,明廷任沈云英为游击将军,仍领其父兵。后其夫,荆州都司贾万策战死,扶棺归乡。

在明史记载中,沈至绪崇祯十六年任永道守备,其伏击的义军为张献忠部。但根据同治版《永州府志》第十三卷《良吏传》载,沈至绪于崇祯七年任永道守备,其伏击的义军为临、蓝义军,事件发生在崇祯十一年(这一事迹引自康熙年间的《永州府志》)。

该府志编纂者之一的宗续辰认为,《明史》及其他文献记载的沈氏父女事迹,基本都源于毛奇龄的《后鉴录》,而毛书记载有不少矛盾之处,如蔡官治崇祯十年至十二年间任分守道,如贾万策应死在崇祯十四年,当时郧襄失陷,兵部尚书杨嗣昌死于荆州。此外,时任永州推官的万元吉曾在七夕经过沈至绪战死处的道州木壘时吊以诗,而崇祯十六年夏天万元吉已在南京任职,且此前万元吉便早已不在永州。

我个人也发现《明史》这段记载的几点不合理:一是按明史和府志记载,崇祯十六年沈云英已20岁,并且有丈夫,为何还在父亲身边?崇祯十一年沈云英刚刚及笄,在父亲身边尚且说得过去;二是沈至绪是崇祯四年的武进士,武进士一般初授官就是守备,沈至绪中了武进士后十二年才得守备,或是十二年没升官,都有些不合理;三是沈至绪若死于崇祯十六年,次年大明即亡,各处战乱,沈云英又要为父申冤,又要带着父亲和丈夫的尸体回乡,不像是全国各处战乱时能做到的事;四是崇祯十六年可谓张献忠全盛时期,当时已经没几部明军能击败张献忠了,沈云英率十骑击败张献忠部下,有些夸张了,反倒是击败临、蓝义军那等没怎么打过仗的矿徒、瑶民大有可能。

因此,我更倾向于相信《永州府志》的记载,沈至绪崇祯七年任永道守备,沈云英夺回父尸之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9章 勇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