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 第127章 推心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第127章 推心

作者:糖炒栗子不放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0 19:25:49 来源:文学城

季夏,天气燥热,树上的蝉仍在聒噪地叫着。

熊茂松躺在廊檐下的藤椅上,闭着眼睛,呼吸平缓,像是睡着了。

他身侧的案几上平铺开几张大而薄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都是黑色的小字。

车以遵缓步走进院落,见到熊茂松此状,一时有些迟疑。

“可是孝思来了?快来坐。”

熊茂松的声音响起,车以遵听着有些懈怠,但并无大碍,便答应一声,轻手轻脚地走至熊茂松旁侧。

案几上的纸张让他一时忘了说话。

“孝思,坐下说话。”

车以遵已与熊茂松私下见过十数次,便不拘礼,与熊茂松隔着案几坐下。

他始终看着案几上的纸。

最上面的写着《宝庆周报》四字,他无聊时也会看看。

其上文章都是用白话写的,左起横向,还使用了大同社用来断句的所谓“标点符号”,分为五类。

一类为“新闻”,大同社、农联乃至官府这边有什么大事都在放在报纸最显眼的地方。

一类为“社情”,是某某对某件真事或某种现象的评论,虽“某某”总是不同的人名,但归结起来,都是在传达“实务兴国”、“工商兴国”的思想。

一类为“广识”,内容包罗万象,有时是分享各种农业、手工业技术,有时是介绍天文地理以及历史人文。

一类为“故事”,都是些或长或短的话本、传奇,是这周报最有趣的部分。

一类为“广告”,用于推销商铺或是商货,起初只有大同社自家的商货,后面便有人花钱登报宣传他家的商货。

对于《宝庆周报》,乡绅士子自然嗤之以鼻,更有甚者称其有辱斯文,几番向县衙申请查禁。

但据车以遵所知,许多士子私下都会看报,书院里已有人偷偷谈论起《周报》上连载的《石头记》。

他也看了几篇,写得确实精彩,他都想见见那名为“曹雪芹”的作者。可惜托王嗣乾打听,也不知这“曹雪芹”是何人。

熊茂松放在案几上的周报应是最新一期,他看了几眼,便见大同社在第一版大肆宣扬其在新宁的成果。

大同社称新宁百姓都已加入农联,新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连山中苗瑶也慕名到了山下,请大同社到山中成立农联。

“徐芬、高维崧俱已退回武冈,沿龙江一线布防。”熊茂松说话声很轻,车以遵不得不仔细聆听,“不过,布防又有何用。

“大同社是靠武力打进邵阳、新宁的,却不是只靠武力。若非大同社不想跨过龙江,徐高二人焉能拦住?”

车以遵心情复杂,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熊茂松又说,“孝思,且看下面那份报纸。”

车以遵应了一声,便将周报拿开。

他本以为也是周报,却不想这份报纸用纸比周报好上许多,其上写着《檀江时报》四个大字。

大字旁还标注着小一号的两个红色词语,分别是“内参”和“秘密”。

不用熊茂松解释,他也知道,这是大同社高层,至少是中高层才能看的东西。

“这报纸只大同社社员能看。”熊茂松道,“但其实也算不得秘密,只不过有些事不方便在外人面前讲罢了。孝思你且慢慢看。”

《檀江时报》内容不多,只有三类文章,“时事”、“学思”与“治理”。

“时事”与“新闻”差不多,但比“新闻”写得更严谨细致,且不局限于宝庆一府。

不但记述了北方流寇乃至关外东虏的动向,甚至关注到了今年六月初七红毛夷闯入厦门海域,击沉官兵几十艘战船之事。

这些事他连风声都未听过。

“学思”与“社情”有些像,却又不同。“社情”偏重事件本身,评论不过稍作延伸,“学习”则偏重从事件、现象乃至历史中提取出理论,甚至只论述理论。

车以遵扫了几行,只觉得大同社胆大包天,居然处处批评朝廷“务虚”,以此突显大同社的“求实”。

“治理”则是全新内容,说的是大同社和农联的种种规矩,以及如何落实这些规矩的办法。

车以遵放下《檀江时报》,叹道,“大同社俨然将自己当做了官府!”

熊茂松轻笑几声,“孝思,你却漏了一处,第二版最下方。”

车以遵又拿起时报翻看,在第二版最下,发现题为“治邵一年有感”的短文。

他几乎瞬间便看到了熊茂松想要他看的东西——

“……不事生产、依靠佃户生存的田主是极其贪婪和脆弱的。太平乡只坚持半年,便因田主近支族人待遇削减,与佃户几次冲突,致使佃户投靠农联。

“失去供养的田主眼见稻田生虫长草,只能让近支族人下田。但近支人少,又五体不勤,反倒致使稻田情况加速恶化。

“田主不得不向农联服软,这昭示了我社早已言明的真理——是田主需要佃户,而非佃户需要田主……

“经最终核实,邵邑田、地、塘,我社已造册六千二百零三十五顷六十二亩,预估全县田、地、塘当在八千顷以上。

“邵邑人口,我社已造册十二万七千零十六人,预估全县人口在十五万以上……”

“孝思,你不觉得有趣么?”听见车以遵放下报纸的声音,熊茂松忽地笑了起来,只是笑声有些凄凉,“当真有趣呐!

“朝廷每十年便要查一次黄册、鱼鳞册,数字不变也就罢了,有时还要减少一些。结果大同社查了一年,不,不到一年!

“不到一年,他们便查出了近三十万亩的隐田!邵阳县除王庄、卫所屯田,在册田亩也不过三十七万多亩呐!

“邵阳在册人口八万余人,大同社也查出了近七万人的隐户!呵呵,光是邵阳一县如此么?光是宝庆一府如此么?”

车以遵默然,熊茂松的语调愈发激动,“有隐田隐户并不奇怪,但吾从未想过真有如此多的隐田隐户!那些人,在吃大明的根基呐!”

车以遵不由长叹,“府尊,兼并之事,从来如此。许多人寒窗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不就为了那些田土么?”

熊茂松睁开眼,凝视着车以遵,“这便是孝思志不在举业的原由么?”

车以遵道,“府尊莫抬举晚生。晚生不过是才疏学浅罢了。”

熊茂松笑了笑,又道,“时报也给官府留了面子。不光大户撑不下去,便是靠自己治田的农户,大同社称作‘自耕农’的,如今也有一半投了农联。”

车以遵略有耳闻,诗社里便有人说这些农户愚蠢。

自己种着自家的田土,本只需给官府缴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现下入了农联,大同社说什么一视同仁,也得上缴五成,只不过前两年全返,后五年返三成,以此作为补贴。

这不就是把自己的田倒贴给大同社吗?

车以遵初次听闻也觉得荒唐,但他细细一想,农户或许学识不高,却绝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此事必然有隐情。

不过他并未深究,没想到今日熊知府给了他答案。

“孝思应知投献。因朝廷优待士绅,许多人将田土‘投献’给士绅,以求免税。自耕农献田给大同社,免不了税,却能免了胥吏盘剥。

“从去年起,大量佃户入了农联,那些田土的税粮由大同社直接交与官府,税吏无法插手,便也无法再坑骗佃户。

“不仅如此,下乡胥吏现也不敢勒索佃户农户。往日担心麻烦而贿赂衙役的田主,如今也不给胥吏好脸色,只因大同社会给他撑腰。

“除了自耕农胥吏现下还能欺谁?自耕农此前便受着胥吏欺压,常有人倾家荡产,如今胥吏只能靠他们吃饭,盘剥有多重可想而知。

“此外,便因大同社兴建沟渠、堤坝、水塘等水利。虽大同社允许未加入农户使用附近水利,但佃户并不愿意。佃户人多势众,农户如何敢抢?

“加入农联,最差也不过上缴五成所得,胥吏要的,会比五成少么?何况水利还能让田土增产。孝思你说,你若是自耕农,你愿不愿意加入农联?”

车以遵苦笑道,“原来如此!这民心,不是大同社骗去的,而是官绅自己推去大同社的!”

“是也!”熊茂松情绪略有些高昂,可又透着深深的疲倦,“如今非但贫户投了大同社。便是稍有资产的田主,不少也只是明面上骂大同社。

“此外,城里城外各处街市的商户,私下也夸大同社。大同社虽征了‘安商费’,但却明码标价绝不多收,收钱后再无胥吏恶霸敢去勒索。”

熊茂松说罢便沉默了,车以遵几番欲言又止。

以车以遵的立场,大同社罪大恶极,他家的田土也被“接管”了。但自此后,却再无与人扯皮、防备佃户等等烦心事,甚至到手的钱粮并未少太多——

他不必花钱请人看管佃户,更不必花银子打点官吏免得他们没事找事。

他居然已经习惯这样的日子。

“孝思,新任张道台仍滞留长沙府,说是长沙有事。”

熊茂松忽然提及那位久不上任的新分守道,车以遵不免有些疑惑。但熊茂松却未多做解释,只说想起有事要处理,让小厮送车以遵出衙门。

车以遵琢磨着熊茂松的言外之意,却始终不太明白。

回到家中,省雪说王嗣翰等着见他。他心下一惊,去了正厅,便见满脸忧愁的王嗣翰甚是不安地坐在椅子上。

此前大同社被王府针对以及率民围城时,他都没见王嗣翰这般焦虑。

车以遵叫省雪退下,便问王嗣翰,“侍臣,出了何事?”

王嗣翰声音微微有些颤栗,“武冈……大肆搜捕抗租佃户……大同社那妖女,恐要对……对……岷王下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